贯冬饮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1例
2011-12-08李迥尚淑玲孟令海祁静波
李迥,尚淑玲,孟令海,祁静波
(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神经内科,063000)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急性期过后出现的躯体不适、郁郁寡欢、自卑、少语、焦虑、失眠等区别高血压情绪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占脑卒中患者的25%~79%[1],其中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2]。本症是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情感障碍性疾病,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妨碍其神经功能的恢复[3]。2008年2月~2011年2月,笔者观察了中药贯冬饮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入选标准:①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4],并通过头颅CT和(或)磁共振扫描确诊;②年龄40~80岁,首次发病;③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2~3周,出院时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④出院时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8分;⑤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18分;⑥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者;②伴有完全性失语的患者;③伴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等脏器疾病者;④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⑤无法随访者。共入选病例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65.69±10.88)岁,对照组44例,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57±13.0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抑郁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用药指南[5]给药,包括阿司匹林100 mg、阿托伐他汀10 mg,均qd,po。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贯冬饮煎剂口服,每日1剂,分2次服。贯冬饮的药物组成为:黄芪80 g,毛冬青、贯叶连翘、当归各15 g,桃仁、红花各10 g。由本院煎药室统一煎制。疗程均为3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鉴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抑郁症发生率高于缺损较轻者[6]。本项评价分别采用HAMD和NIHSS评分量表对治疗前后3个月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评分变化的差异,进行统计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病例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3个月后,两组病例的HAMD和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两项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与NIHSS评分比较分,±s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BILGE等[7]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明显影响患者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和神经功能的恢复。ALMEIDA等[8]经过10 a随访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如果伴发抑郁,将延缓脑卒中后的康复。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是否治疗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有较大的影响[9]。因而积极探索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药物,并进行早期及时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
贯冬饮中的贯叶连翘,为金丝桃属植物,属于藤黄科。在我国有17种被记载为民间草药。贯叶连翘的醇提取物在欧洲广泛用于治疗轻、中度抑郁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临床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对轻、中度抑郁症有肯定的疗效。鉴于该提取物具有改善血循环和脑缺血的作用,可能更适用于脑血管疾病所致的轻、中度抑郁患者[10]。毛冬青性苦寒,用于治疗淤血阻滞血脉之胸痹、胸痛、脱疽、卒中偏瘫等[11]。本方组方受到指纹图谱基本概念的启示,秉承中医组方的传统理念,以贯叶连翘和毛冬青用为主药。方中黄芪、当归与桃仁、红花两个药对,继承补阳还五汤的组方精义,重用黄芪以补气行血,当归养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化淤。整个组方体现了传统中药理论与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通过85例的本临床研究显示,接受贯冬饮治疗的患者HAMD评分和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疗效较好,具有进一步研究的和推广价值。
[1]GORDON W A,HIBBORD M R.Poststroke depression:on exeamination of the listerature[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7,78(6):658.
[2]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3]PAOLUCCI S.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J].Neuropsychiatr Dis Treat,2008,4(1):145-154.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
[6]于敏.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药物治疗[J].医药导报,2005,24(7):609-610.
[7]BILGE C,KOCER E,KOCER A,et al.Depression and functional outcome after stroke:the effect of antidepressant therapy on functional recovery[J].Eur J Phys Rehabil Med,2008,44(1):13-18.
[8]ALMEIDA O P,XIAO J.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incident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after stroke[J].Aust N Z J Psychiatry,2007,41(3):274-281.
[9]左若群,周文胜,曹文新.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1):933.
[10]王泽剑,梁翠玲,王志铭.圣约翰草提取物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1(3):212-214.
[11]骆和生,罗鼎辉,王培训,等.免疫中药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3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