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科实习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1-12-08符大勇孙德刚田芳华吴洪斌
符大勇,邓 婧,孙德刚,田芳华,吴洪斌,张 影
(山东青岛266001:1.市口腔医院;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青岛大学医学院)
在临床工作中,牙周病的治疗常常是其他口腔治疗的基础和前提。多数牙周疾病治疗周期长,见效慢,且对病人的治疗配合度有较高的要求。本文就牙周科带教中的常见问题和带教策略做一总结。
1 存在问题
1.1 畏惧心理
初次进入牙周科的实习学生只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牙周病治疗周期较长、程序较复杂,所需掌握的专科技能涉及规范化病史采集、全面的牙周检查、治疗方案的确定、向病人详细讲解治疗程序、分步骤实施治疗计划、定期复查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多数实习生感到一下子无所适从,难免对临床接诊产生畏惧心理。相当多的人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慢,遇到问题一味依赖带教老师,缺乏自信,甚至自我否定,因此在接触病人的时候,就会感到手足无措。
1.2 医患沟通能力较差
病人群体中大多数人期望经验丰富的年长医生给予治疗,而实习学生的年龄多在22~23岁,一些病人会产生抵触心理。另外,牙周病治疗本身需要大量耐心细致的讲解沟通工作,让病人明白发病原因、序列治疗程序、自我口腔卫生维护技巧、定期复诊须知以及下一步治疗计划等等。刚刚进入牙周科实习的学员常常因为心理紧张、自卑、表述方式等原因,无法胜任既定的沟通任务,出现“自己心理明白,但解释不清楚”的情况,造成病人的不信任,并加深了病人的抵触心理,从而对医生的操作要求更加苛刻,甚至因为一点小问题引起纠纷。另外少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医生角色过分认可,不能耐心听取病人提出的意见,甚至与病人或病人家属发生冲突。
1.3 临床检查和治疗不细致
牙周病常常累及多个牙位,牙周病诊疗计划确定之前首先需要对全口牙列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准确获取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度等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作出诊断、制定治疗计划。此外,牙周检查技术要求较高,以牙周探诊为例,其受到探诊技术(力量、方向、探诊位置)、牙龈炎症程度和病人反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病人的全口牙列进行准确细致的牙周检查并非易事,多数学生会出现牙周检查或治疗不够细致,或者检查记录上丢三落四的现象,很容易出现诊疗失误,甚至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2 主要应对策略
2.1 循序渐进的临床实习计划,消除畏惧心理
首先通过入科第一天理论考试的方式,督促学生在入科之前掌握牙周病的相关理论知识;其次学生入科第一周以熟悉诊疗环境以及学生间相互练习操作技能为主,并通过高质量的示教让学生了解如何接待病人,如何同病人交流,如何完整全面地采集病例,如何交代注意事项等,并且每天对自己所见到的病例做总结,针对1~2例,做出比较详细的报告,由带教老师批阅,指出不足。此外,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医患角色互换[1],相互练习牙周病的接诊、检查、治疗技能。当学生对牙周病的诊疗有一定的了解后,方可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从初诊接待、病史采集、牙周专科检查、病例书写开始逐步开展接诊工作。临床治疗也要在带教老师的把关下先从简单的操作(如龈上洁治)开始,逐步扩大临床操作的范围。每周五带教老师组织学生针对这一周的工作进行总结。
2.2 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医患沟通的水平
首先,在形象上要求实习学生仪态端庄,穿着得体,白大褂要干净、平展,给人以肃穆而美观的感受,在病人面前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与病人交谈前,要调节好椅位,使病人处于舒适的位置,通过椅位调整之类的小动作向病人传递温馨的信号,展现出自信的一面。第三,要求学生与病人交流时要谈吐文雅,言语温和,举止文明,展现良好的知识素质,使病人产生可信任感和可依赖感。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回答切题,逐步消除病人对实习医师的偏见。第四,向病人传递的信息要直接明了,不能似是而非。鼓励学生在有确定把握的前提下清楚而全面地向病人传递信息,逐步增强病人对实习生的信任感。第五,由于牙周病病人常常患病时间较长,有时又伴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全身疾患,希望全面了解病因、治疗计划、治疗程序的心情非常迫切,因此要求学员必须耐心讲解,遇到病人提出异议要进行细致的解释,交流出现问题时切忌与病人发生争吵,交流不顺利时及时告知带教老师给予帮助,事后分析失败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沟通技巧的提升以及病人对学生工作的认可和鼓励也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良性循环作用。
2.3 规范化的病例书写和带教教员严格的监督,促进学生养成全面细致的诊疗习惯
牙周检查涉及口内所有的牙齿,且检查部位涉及牙齿的多个牙面,同时牙周检查的影响因素众多。为了最大限度地规范实习生的临床检查和治疗,首先要建立完善、规范的病例书写制度。下科伊始就要求学员练习病例书写和规范的牙周检查方法,可采用学员之间相互检查的方法,力争在正式接诊病人之前熟练掌握牙周检查方法和病历书写规范,带教教员检查通过后方可接诊病人。在学生练习或接诊初期,带教教员要不定期抽查病例书写情况,在治疗完成后需要教员检查合格后方可结束治疗让病人离开。
在指导学生完成临床诊治工作时,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想“为什么要这样做?”,“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临床表现?”,使学生不断思考、分析、判断,通过讨论、看书、查资料以及向老师请教等渠道解决问题。学生在独立接诊病人时,带教老师要留心观察,可以用平等身份与学生讨论治疗计划,同时注意维护学生给予病人的信任感。对于粗心大意的学生,更要严格把关,避免误诊、漏诊和发生其他严重后果。
[1] 陈春英,朱怀红.医患角色互换在局麻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口腔医学,2006,14(3):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