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城乡统筹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2011-12-08聂金矿

关键词:职校中等职业城乡

孙 鹤,聂金矿

(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一、 云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状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五大统筹”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五大统筹中,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第一位。2010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重申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近年来中央和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强化农业支持政策,实行农村教育扶助政策(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1]等。通过不断的努力,云南省城乡统筹获得了较快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有了较大改善。

云南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云南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 369 元,比上年增加266元,实际增长9.8%,比1999年 1 438 元增长了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1998年的4.36倍,缩小到了2008年的4.27倍。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47.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6%。分别比1978年的62.99%和74.07%,下降15.89和24.37个百分点,反映了云南省城乡居民生活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进程。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之比(以城为1),从1978年的1.17倍缩小到2008年的1.05倍,这说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别得到缩小。2008年云南省城镇化水平达到了33%,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可达到37%[2]。

不过云南省的城乡统筹发展与全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05年,美国该指标为13.63年,日本为12.9年,比我国高出5年左右。2006年,云南省人均受教育年限达6.85年。云南省2006年农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6年[3]。云南省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显著地低于中国沿海较发达地区,云南农村地区尤为如此。云南省仍有数目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

二、 云南省城乡统筹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自从2003年党中央把城乡统筹发展列为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任务以来,城乡一体化发展受到了各级政府的空前重视,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的政策措施,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绩[4]。随着城乡统筹的发展,云南省职业教育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

2003年云南省委成立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其中专门设置职业教育组,专题研究解决职业教育中的问题。2005年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特别是2007年出台了中等职业教育生均补助政策,涉农专业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2007年有中等职业学校305所,其中,普通中专93所、职业高中171所、成人中专10所、技工学校31所。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53万人,可以与普通高中平分天下。现有1.9万中职教师。校均规模 1 737 人。职校生与普高生比例为0.95∶1。2008~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势头高涨,招生人数大幅度上升。例如,楚雄州农业学校2009年底在校生 2 400 多人,其中2009年入学学生就有 1 000 多人;师宗县职业中学2010年3月在校生规模已达 4 000 余人。

(二)中等职业教育取消入学门槛

职业中学、技工学校以及中等专业学校的入学门槛大幅度降低,只需要具备初中毕业资格即可入学,招生工作由“选人”变成了“找人”:根据对云南省八个州市若干中等职业学校的调查,县级职中或者农职校90%以上的生源来自农村;技工学校、财校或者市州省属中职也有75%的生源来自农村。有些专业和班级学生清一色地是农村户口,特别是可以享受政府生活补贴的涉农专业尤其如此。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农民子弟学校”。农民家庭送子女读书的热情高涨。农民家庭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当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初中毕业以后,首先选择读书成本低廉进入门坎低的中等职业教育,积累人力资本,培养较强的非农职业竞争力[5]。“跳出农门”是大多数农民子女选择接受较高层次教育的最基本动机。

(三)毕业分配消失,就业市场化

中等职校毕业生已经习惯于自谋职业。就业率比较高,可达95%以上,但就业层次比较低,在企业里就是一线操作工人。就业单位主要是生产型企业,其次是服务型企业,到政府部门当公务员或者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几乎为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但是毕业回农村务农的很少。甚至所学专业属于农业学科的也基本如此。就业市场地域分布广泛,可分县内、县外、省外。由于云南省县域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少,县级职校、州市职校的毕业生相当大部分到省城和省外就业,特别是到广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打工。毕业生到省外务工的约占60%,省内县外就业的30%,县内约占10%。由于关系到学校生源问题,职业学校十分重视就业工作,想方设法帮助毕业生就业,派出教师带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中等职业学校工作多年教职工们对这种变化感受特别深刻。十多年前,他们的毕业生还是主要到政府部门或者国有事业单位工作,而现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学生就业“由干部变成了工人”。

另外,还应该注意到中等职校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选择参加高考,并有不少毕业生考入高校接受更多的教育。比如说,红河州农业学校近三年来每年毕业生都有约10%~20%考入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学习。这反映了这些学生及其家庭希望接受高一级教育的热情和愿望。他们可能由于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不得已选择了读书成本低的中等职业教育,也可能是在读职业中学期间调整了对教育程度和类别的选择预期。

(四)中等职业教育暴露出许多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潮中,原有的中等职业教育暴露出了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技校归劳动部门或者企业集团管理,职中归教育部门管理,中专归行业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是热点专业大家一窝蜂上。尽管有些学校师资结构、基本办学条件不具备。比如说,护理专业走俏时,很多学校开办了护理专业;计算机和网络吃香时,大家又争着上计算机专业。造成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质量不高、很快过剩。高潮时大量引进师资,而往往两三年后,不得不改行。

三是教学不规范,教学质量下降。不少学校迎合部分学生家长的片面要求,不重视基础课程和基本训练,搞“短平快”,不大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学校里学上两手岗位操作,尽快地送去顶岗实习、找到工作了事,学校变成了职业培训介绍所。短期行为的后遗症是学生的调适能力、学习能力、重新就业能力较弱,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三、 城乡统筹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一)城乡统筹发展对职业教育办学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应该牢固树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的思想,坚持突出直接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特色,紧密结合特定职业、专门岗位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及时满足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对劳动者技能、素质的需要,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坚持扶助来自农村的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及时加大对他们的扶助力度;职业学校的课程应该坚持多样化的原则,不求一致性,包括基础课不要求与普通高中的统一,比如说,物理、化学、生物可以统一为一门课程——科学课。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可以多样化,或者实行弹性学制,并提倡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同时,可以实行一年级不分专业,统一学习基础课程,二年级后再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给学校较大的办学自主权,自主开设经济发展急需的新专业,并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

(二)城乡统筹发展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就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较为激烈,学校应该坚持把学生的就业工作放在第一位,积极主动地研究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和变化,敏锐地捕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岗位、新职业,有的放矢地设置专业,并及时进行专业调整。同时要注重打造自己的优势专业,做大做强特色专业,不要盲目跟风,避免短期行为。同时为保证粮食安全和夯实农业基础,应注意保留一批涉农专业,为培养一批人数虽然不多但具备较高专业素质和劳动技能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打好坚实的基础,政府应及时加大对这类专业的扶持力度。

(三)城乡统筹发展对中等职校学生素质的要求

针对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是农村地区,而毕业后又主要从事非农工作,学校要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提高克服文化冲突的能力,使他们在就业后能够较快地融入城镇、融入现代社会。中等职业教育除了国民教育对学生素质的一般要求外,还应该具有一些专门要求。主要有:初次上岗适应能力应比较强;职校学生主要在一线工作,应该具有较强吃苦耐劳的精神;职校学生主要在企业内工作,要能够较快地融入组织,与同事、领导协调好关系,具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职校学生从事的岗位和职业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性,要求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同时职校学生也应该具备一般的文化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再就业能力,这是理解他人劳动、尊重组织内其他成员,顺利融入现代社会、与其他社会成员和谐相处所必需的,也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导致就业结构不断演变的要求[7]。

(四)城乡统筹发展对职校师资的要求

通过中等职业教育使青少年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其中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求学校拥有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具备较高文化知识水平、熟练掌握几种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职业学校应该坚持提倡“双师型”教师、“多面手”教师,不仅能够教授学生文化知识,也能够传授专业知识;不仅能够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能够传授岗位技能。职业学校应该提倡拥有一定的外聘教师队伍,特别是企业中的技师、专门技术人才,能够对学生进行贴近实际的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传授。为了及时提供社会需要的专门劳动者,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变动较为频繁,这要求职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更新能力。职业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较多的知识更新、技能学习的机会,并形成制度。并且提倡职业教育的师资有较大的流动性,尤其是停办专业师资应鼓励流出,并及时引进新办专业的师资,学校应拥有师资管理方面更大的自主权,政府要为这种流动创造条件。

(五)城乡统筹发展对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特色的要求

通过十来年的努力,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迅猛发展,今后的进一步发展竞争十分激烈。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每年的招生规模已接近适龄少年总数。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走过了数量型扩张的阶段,学校之间生源竞争将越演越烈,这种竞争不仅来自省内学校,而且来自省外、甚至国外;这种竞争不仅是同层次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而且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竞争。将有少数中等职业学校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必须加强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逐步转到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上来。

四、 政策建议

(一)理顺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原有的传统体制,没有大的变化。技工学校隶属劳动部门和企业集团,中等专业学校隶属各个行业管理部门,职业中学直接由教育部门管理。而各类中等职业教育目标趋同,都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掌握一定专门技能的普通劳动者,有必要对原有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进行整合,理顺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二)坚持对农科专业的扶助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其中农科专业的学生中,农村青年的比例更高。他们往往家庭贫困,但又渴望接受教育。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可掉以轻心。解决途径除了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还必须建设一支人数虽然不多,但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又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新型农民。政府应该坚持和加大对职校农科专业的扶持力度,资助农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三)共同创造职业教育改革环境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技能逐步大众化或过时,一些职业和岗位将逐步消失;同时一些新的技能、职业和岗位又将出现。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直接与工作岗位和职业对接的专业人才为己任,应该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职业学校应该能够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和发展定位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自主决定招生、就业、人事聘用、工资福利、专业和学制设置等。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允许学生在读书期间在各种专业之间、各类学校之间转学,扩大学生中职毕业后对就业或者升学的选择余地。政府有关职教管理部门主要做好统筹办学资金补偿,协调教育、财政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为职校营造一个合理竞争、公平有序、公开规范的办学环境,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提倡多元化办学,鼓励开放式办学

各级政府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企业、民间的资金进入中等职业教育领域,鼓励企业和其它组织独立开办或者参股、联办等多种形式参加职业学校办学。这样做,一是可以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二是可以加强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联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行开放式办学。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管理部门对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应一视同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各种形式,在实践中探索各种实用有效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企业直办、定向培养等联合办学的做法。

[参考文献]

[1]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云南统计年鉴》[Z].昆明:云南统计出版社,2008.

[3]云南农村劳动力培训网.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EB/OL].http://www.nmpx.gov.cn/jichushuju[2009-05-11]

[4]谢华平.加强农村职业教育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N].中国信息报,2009-05-22

[5]汤生玲,曹晔.农村职业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6]洪绂曾.农村职业教育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着力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0):8-9.

[7]刘文俭,张传翔,刘效敬.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战略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05-110.

[8]李水山.关于我国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8(9):6-10.

[9]姜作培.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和措施选择[J].求实,2004(1):37-38.

[10]黄文姬,王培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转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0-23.

猜你喜欢

职校中等职业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