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理论及临床应用概况
2011-12-08李永凤
李永凤
天津市宝坻区石桥卫生院内科 301800
冬病夏治,即人体冬季易发、多发、即发、复发等相关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特殊方法施治。从而使冬季特发的疾病减轻或消失的一种特色的治疗方法。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1]。本文从冬病夏治的概念及哲理、冬病夏治的理论渊源、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及冬病夏治的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予以综述。
1 冬病夏治的概念及哲理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里、阴病症,长期反复发作导致肺、脾、肾三脏亏虚;阳气不足,具体多为肾、肺、脾胃、鼻、肢体经络等系统的缠绵难愈的疾病,如咳嗽、哮喘、慢性泄泻、关节冷痛僵硬、怕冷、体虚易感等。“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采取顺应自然,借用自然之温,“热”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脉,增强机体之正气,并在人体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药物注射、艾灸或内服药物及埋线、刮痧、拔罐、熏蒸、气雾吸入等方法来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冬病夏治疗法就是对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及感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给予温阳补益的治疗方法,从而去除体内沉积的寒气,调整人体阴阳,达到阴平阳秘,宿疾得以恢复[2]。“冬病夏治”体现阴阳相互渗透、相互转的变种人、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内经》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是在阴阳二气作用推动下发展的,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3]。
2 冬病夏治的理论渊源
谢洋等认为[4]冬病夏治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正如清◦张志聪所言:“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宜用辛热温阳饮食以补阳气;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宜用寒凉养阴饮食以补阴气”。严光俊等[5]认为:冬病夏治属于中医内病外治法,外治法起源远远早于内治法。杨梅香[6]认为此法源于清◦张路《张氏医通》采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共为细末,入麝香,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治冷哮。此法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掘用于防治冬天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3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及“天人相应”理论[7]。夏季三伏天属于缓解期,此时人体的脏腑功能相对稳定,病情亦稳定,但人体阳气盛于外而虚于内,皮肤腠理相对疏松,采用审因论治的辩证治疗方法:一采用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正气,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分别采用补肺固表,健脾化痰,益肾纳气等治法去除寒邪,以消除冬令之夙邪[8];二重点运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热敷、熏洗等外治方法使其养内虚之阳,以助生长之能,振奋人体相应的脏腑功能,达到疏通表里,沟通经络,促进气血流畅,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9]。
4 现代医学对冬病夏治理论及疗法的认识
盛夏人体皮肤血液循环旺盛,汗腺及毛细血管普遍开放,药物吸收快,皮肤给药除局部作用显著外,还可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且皮肤间层有储存作用,使药物浓度曲线平缓,避免了口服或肌注给药中时间-血液曲线上表现的峰谷现象。且不经口服,从而避免胃肠道消化液及肝脏的首过效应等因素影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10]。沈利华[11]将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季节分为伏天组31例,冬令组31例,治法相同。结果伏天组有效率91.9%,冬令组有效率66.6%,且伏天组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改善优于冬令组(P<0.05),说明伏天用药在经络作用下,使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在体内作用明显上升,达到“春夏养阳”、“温阳驱寒”的治疗目的。
5 冬病夏治疗法在临床的应用
冬病夏治临床治疗的病症很多,牛彦红等[12]将196例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在每年夏天的三伏天进行冬病夏治疗法并在治疗后满1年、2年、3年时对急性发作次数进行逐一登记。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次数逐年减少,经统计学处理P<0.01。陶慧娟[13]临床采用冬病夏治、内外结合的方法,防治哮喘患者72例,获效良好。李志勤[14]采用膏药敷贴穴位,使药物直达病所,内外相因治疗哮喘疾病,对于缓解症状、预防疾病发作、减轻患者痛苦起到了积极的治疗效果。王晓燕[15]将符合标准的哮喘患儿(缓解期)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对照组100例,分别采用传统穴位配合神阙穴伏天贴敷和传统穴位伏天贴敷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张巧玲[16]自2005年以来采用冬病夏治法,通过穴位药物贴敷与走罐相结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156例取得较好疗效 。张晓敏[17]采用“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认为是治疗慢性泄泻的有效手段之一。刘艳霞[18]认为,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中医“痹症”、“历节”的范围,是冬季多发病、常见病。在夏季缓解期给予一定治疗,结果到冬季就可以减少其发病或不发病。蓝青[19]利用夏季阳气最旺的大伏天和变应性鼻炎的相对缓和期进行治疗,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的药物,以达到从根本上改变患者虚弱体质,从而控制变应性鼻炎复发的目的。
冬病夏治疗法因其疗效确切,已得到专家的认可,2010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江苏省中医院承办的首届全国“冬病夏治”高峰论坛在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冬病夏治内服外敷指南”、“支气管哮喘冬病夏治诊疗指南”、“小儿哮喘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指南”。今后有望更多的治疗指南出台,使冬病夏治疗法规范化,统一化,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1] 万力生,范红霞.冬病夏治防治哮喘的机理探讨〔J〕.中医研究,2001,14(1):3.
[2] 谭家琼,夏颖,等.浅谈冬病夏治〔J〕.中国保健,2008,16(23):1217.
[3] 刘朝晖.《黄帝内经》的哲学思维特色初探〔J〕.珠江工学院学报,2006,20(3):66.
[4] 谢洋,余学庆.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基础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2860.
[5] 严光俊,丁淑彦.冬病夏治的研究近况〔J〕.中医外治法,2006,15(2):54.
[6] 杨梅香.“冬病夏治”运用三伏药贴之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3):225.
[7] 刘品祥,王红伟.天人相应理论与冬病夏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5(5):31-32.
[8] 孙必强,李果丽.浅谈中医冬病夏治〔J〕.中医民间疗法,2008,4:54.
[9] 周黎黎.“冬病夏治”话敷贴〔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1(19):1504.
[10] Vyas SP,et al.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seudolater based transdermal srug delivery system or diclofenal〔J〕.Drug Der Ind Pharm,1991,17(8):1041.
[11] 沈利华.支气管哮喘的冬病夏治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4):3.
[12] 牛彦红,李荣唐.冬病夏治疗法治疗 196例慢性呼吸道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11:144.
[13] 陶慧娟.“冬病夏治”防治哮喘 72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9):657.
[14] 李志勤,秦艳虹.冬病夏治在哮喘治疗中的临床运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4):37.
[15] 王晓燕,董霄汉,等.传统穴位配合神阙穴伏天贴敷防治小儿哮喘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9):631.
[16] 张巧玲,付晓红,等.冬病夏治法治疗儿童慢性咳嗽15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9):567.
[17] 张晓敏.慢性泄泻的冬病夏治〔J〕.老年健康,2009,7:28.
[18] 刘艳霞.风湿性关节炎的冬病夏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2):8.
[19] 蓝青.冬病夏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心得〔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