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水果产业振兴规划
2011-12-08马德功王忠和单玉佐田利光
马德功 王忠和 王 盛 单玉佐 田利光
(山东省烟台市果树工作站·264008)
为了进一步加快水果产业提质量、增效益,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特制定本规划。
1 发展现状
水果产业多年来一直是烟台市重要的传统高效特色产业,竞争优势强,综合效益好。2009年,全市果园面积25.7万hm2,总产量438.8万t。 其中,苹果面积17万hm2,产量为 377万t;大樱桃面积2.33万hm2,产量11.5万t。已建成气调库、冷风库921座,库容量190万t;洗果、打蜡、烘干自动生产线500多条,果汁加工生产线31条,苹果罐头、果干、果脯等加工企业49家,年加工鲜果能力超过200万t。年出口苹果40万t左右。全市果品总产值118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570元。水果产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在2009年全国区域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中,烟台苹果品牌价值超过80亿元,成为中国果业第一品牌;烟台大樱桃也以近20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果业十大品牌。
要进一步保持我市水果产业的优势地位,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压力。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增强。果园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投入不足,土壤质量下降;树体结构不合理,郁闭较重的果园仍占50%以上;老果园重茬问题严重,制约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科技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品种资源储备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尚需加强;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到位率较低。三是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国内其他水果产区竞相发展的势头猛、力度大,保持现有市场份额难度很大;国际贸易门槛越来越高,产品出口压力增大,不断提高果品质量的要求更加迫切。
2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强化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和示范带动,积极转变水果产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生产体系、科技支撑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产业化经营体系,全面提升烟台市水果产业的整体素质,振兴烟台水果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水果面积达到并保持在动态的28万hm2左右,总产量达到600万t,产值超到150亿元,人均果品收入3000元以上,良种化率达到70%以上,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85%以上,苹果年出口达到60万t。 “十二五”期间,培育提升2~3个国内知名品牌、1~2个国际品牌,叫响烟台水果品牌,把烟台建设成为真正的世界性的精品和高档果品基地。
3 发展重点
3.1 做大做精苹果、大樱桃、葡萄产业
3.1.1 加强科技攻关,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完善水果良种苗木繁育体系,重点围绕苹果、大樱桃和葡萄3个树种,加快选育优良新品种,繁育优质壮苗,满足全市新一轮水果发展需求。以烟台市农科院果树科学研究所为研发中心,重点抓好苹果重茬病、花脸病毒病等重要瓶颈问题的攻关技术研究,加速推进果树良种的脱毒与检测,培育无病毒原种;以烟台市农科院、莱州小草沟2处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为龙头,带动建成优质苗木繁育基地67hm2,年提供优质苗木500万株。加快科技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部“山东烟台苹果育种中心”和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樱桃产业主要障碍因素攻关研究”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科技部国家苹果工程中心烟台分中心建设项目,加强与国内外农业科研院校的合作,组建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所,提高果业科技研发创新能力。
3.1.2 高标准建设新植果园以苹果为重点,大力开展标准化示范园创建活动,择优新建面积为6.7hm2的高标准新植园50处,开展矮化宽行密植集约栽培、苹果抗重茬建园技术示范。示范园全面推行宽行密植、立架栽培、纺锤整形、行间生草、树盘覆盖、肥水一体及智能控制等先进实用技术。矮化宽行密植集约栽培示范园实现2年成形,3年成花,4年结果,5年平均667m2产2500~3000kg,优质果率80%以上;重茬改造示范园植株无重茬症状表现,长势健壮,结果正常。带动全市新植果园逐步提高标准化水平。
3.1.3 大力改造成龄果园一是加快郁闭密植园改造步伐。加大补贴和引导力度,采取隔行去行或隔株去株方法,在苹果生产重点县市,扶持改造面积为3.33hm2的郁闭苹果园20处,实现1年改造,3年恢复,4年平均667m2产3500~4000kg,优质果率80%以上,带动全市郁闭密植园改造4万hm2。二是积极推进有机水果示范园建设。高标准建设面积为13.3hm2的有机苹果示范园60处、面积为1.33hm2的有机大樱桃示范园30处,大力推行果园环境调控、土肥水精准管理、高光效树形营造、花果精细管理和绿色控害技术,实施“畜-沼-果”循环生产模式,严格执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提升水果品质和竞争力,引导全市果品生产向有机化转型。三是推广普及樱桃设施防霜和防裂果技术。推行伞形拱棚架、塑膜覆盖为主体的设施栽培模式,带动普及大樱桃防霜、防裂果技术。
3.2 稳定梨、桃生产能力
3.2.1 梨种植面积稳定在1.33万hm2,年产38万t因地制宜集中栽培黄金梨、新高、大果水晶等优良日韩梨品种及西洋梨优良品种。对烟台原有的名优地方品种长把梨、莱阳茌梨,进一步提高品质,重点支持地方梨品种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是基于原本传统理论知识的同时,融入新时代的管理特色以及时代风采,更容易被管理人员所接受,使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推动企业运营的顺利进行, 在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工作的同时,科学调节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进度,促进企业顺利运行及高效率工作。
3.2.2 桃种植面积稳定在0.67万hm2,年产20万t压缩8月份以前成熟的品种面积,选择发展烟台优良地方品种如莱山蜜、莱州仙桃以及其他晚熟优良鲜食品种;早熟桃品种重点用于保护地栽培;同时,根据加工企业需求,对口发展加工品种。
3.3 研究开发小水果产业 草莓的发展重点是周年供应,保证质量,速冻出口。在品种上主要发展甜宝、枥乙女、佐贺清香、美香莎、森加森加拉、哈尼等,并利用各种栽培方式和贮藏手段,争取周年生产、周年上市。与企业对口发展露地草莓生产,为草莓速冻加工出口提供充足的优质原料。
适度发展蓝莓,积极引导果农与果品企业合作,投资改造土壤,配套贮藏设施,实行工厂化生产,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4 保障措施
4.1 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水果良种苗木繁育、标准果园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等项目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农业产业化等市级项目资金要适当增加对水果产业的投入,重点支持果园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立覆盖主产区和大型批发市场的水果产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加强采集点、信息通道、网络中心和检测检验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各级地方项目资金重点支持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以及病虫害防治、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4.2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结合制定烟台市水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加快振兴水果产业的目标定位、结构布局、发展重点和配套措施。各地要将水果产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当地水果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措施,抓好落实。果业技术部门围绕烟台水果产业振兴的实际需要,统一组织协调市、县、乡三级果树技术人员认真做好技术指导,各项目区要落实具体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同时每年要聘请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对相关技术人员与果农进行实地指导和集中培训。积极开展好与国内外矮化苹果栽培知名学者的技术交流,重点是聘请国外专家进行技术讲座,培养后备人才,必要时组织示范园的技术人员到国外进行专业培训。
4.4加强水果品牌培育与推介 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生产经营大户等创立自己的品牌。以省会城市和烟台苹果主要出口国家及地区为重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果品推介会、洽谈会、展览会,推进农超对接,支持农产品经营企业在销区城市建立烟台农产品配送中心和终端连锁经营网络,积极争取发行烟台苹果邮票,在烟台离港航班上赠送烟台苹果,提高烟台果品品牌知名度。
4.5 深化水果产业化生产经营 进一步强化贮藏、保鲜、加工等产后处理手段,大力建设保鲜气调库、冷风库,尽快形成冷链系统,兴办贮藏保鲜现代流通企业,实现水果保鲜增值。研究制定有利于水果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做大做强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水果精深加工,重点发展浓缩果汁、天然果肉饮料、果冻、脆片、果胶、果酒、果脯等产品,实现多次转化增值。扶持发展果农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设10个果品生产、贮藏、加工和销售专业合作示范社。
4.6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水果产业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突破口,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工作实际,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水果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水果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检查督促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制定支持水果产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水果产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