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中籼稻新组合351优1号的特性和制种技术研究

2011-12-08程渭树吴汉平马国华张宏化周海平徐秀如荀飞琼林舜模

园艺与种苗 2011年3期

程渭树 ,吴汉平 ,马国华 ,张宏化 ,周海平 ,徐秀如 ,荀飞琼,林舜模

(1.浙江省衢州市种子管理站,浙江衢州 324000;2.温州市农业科学院,浙江温州 325006)

351优1号是温州市农业科学院于2001年用野败胞质籼型不育系351A与自选籼型恢复系温恢221配组育成的一季晚稻新组合。2009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9021)。该组合表现株型紧凑,茎秆坚韧,抗倒性强,分蘖中等,高产稳产,中抗稻瘟病,米质优,生产上一般产量8250~9000 kg/hm2,高产田块可达11250 kg/hm2以上。为进一步开发推广该组合,笔者对其特征特性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1 亲本特征特性

1.1 母本351A

母本351A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08B与浙辐9号杂交,V20A作母本转育而成[2],属早籼中熟偏迟类型,1994年通过安徽省鉴定。该品种不育性稳定,可恢性强,柱头外露率高,制繁种易夺高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在海南12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82 d,主茎叶片数12~13叶。温州平原地区5月上旬播种,5月下旬移栽,播始历期70 d左右,主茎叶片数13叶。株高68 cm左右,株型松散适中,茎秆坚韧,叶片青绿,叶鞘、叶缘、叶枕均无色。分蘖力中等,植株剑叶较短。花期集中,始穗至齐穗 6~7 d,抽穗后第4天开始进入盛花期,第4~6天开花数最多,花时早,午前花比例大,晴天9:30始花,10:00进入盛花,开花高峰在10:30—11:30,开颖角度大,异交结实性好。对N肥和“九二0”敏感,对P、K肥反应一般,幼穗分化全过程,偏施N肥能延长幼穗分化时间,重施N肥调整效果较显著。

1.2 父本温恢221

父本温恢221是温州市农业科学院以优质稻玉占为母本,与自育恢复系T211(明恢63/赤块矮选//测6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定向选择,育成各项性状稳定、配合力高、恢复力强、株型较理想的带粳偏籼型强优恢复系。温恢221属中籼类型,有弱感光性,全生育期130 d左右,温州5月下旬至6月下旬播种播始历期86~98 d,与明恢63相仿。叶色深绿,叶片挺厚,稃尖无色。茎秆粗壮,生长旺盛,株型适中,主茎叶片数17.5±0.5张。分蘖力较强,穗大,抽穗整齐,花时适中,开花习性好,日花时较长,开花平稳,开花历期7~10 d,花药大,花粉量充裕。

2 品种主要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351优1 号在衢州市2年籼型单季稻品种区试中平均全生育期137.5 d,比对照汕优63长8.9 d。在平原地区提前播种及山区种植生育期明显变长,作单晚栽培成熟期相对稳定,表现有弱感光性。

2.2 农艺性状

该组合株型紧凑,剑叶长而挺,茎秆粗壮,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谷粒长粒形,有顶芒,青杆黄熟,不早衰,抗倒性强。平均有效穗217.5万/hm2,成穗率63.7% ,株高125.1 cm,穗长25.9 cm,每穗总粒数198.2粒,实粒数159.4粒,结实率80.5% ,千粒重26.0 g。

2.3 米质

2006—2007 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2年平均糙米率81.7% ,精米率73.2% ,整精米率63.5% ,长宽比2.8,垩白粒率24.5% ,垩白度3.2% ,透明度2级,胶稠度86 mm,直链淀粉含量23.1% ,蛋白质含量9.1% ,2年米质指标均达到部颁食用稻品种品质3等。

2.4 抗病性

2006—2007 年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与微生物所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抗性鉴定,叶瘟平均0.9级,穗瘟5.0级,穗瘟损失率11.4% ,表现中抗;白叶枯病7.0级,表现感病;褐稻虱8.0级,表现感病。

2.5 产量表现

2006 年参加浙江省衢州市单季杂交晚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598.0 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7%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7年参加衢州市单季杂交晚籼稻区试,平均产量8428.5 kg/hm2,比对照增产11.5% 。2年区域试验12个点次,9个点次产量达7500 kg/hm2,占总试验点次的75.0% ;10个点次较对照增产,占总试验点次的83.3% ;产量排名第1位的有6个点次,占总试验点次的50.0% 。2008年参加衢州市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847.0 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8% 。

3 制种技术要点

3.1 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盛花相遇

父母本播差期调节以叶差为主,时差为辅。在海南陵水制种,父本第1期12月初播种,2期父本时差10 d,第1期父本与母本叶差7.0叶左右,时差35 d。温州早夏制第1期父本4月初播种,两期父本时差8 d,第1期父本与母本叶差6.5叶,时差30 d。夏制父本5月中旬播种,两期父本时差8 d,第1期父本与母本叶差5.5叶,时差23 d[3]。

3.2 适量稀播,培育多蘖壮秧

培育多蘖壮秧是建立高质量制种群体结构的关键[4]。制种父母本主要依靠主茎和低位分蘖成穗,培育多蘖壮秧可以促进早生快发,增加有效穗数,有效地提高成穗率,促进抽穗整齐一致。大田用种量父本为4.5 kg/hm2,母本37.5 kg/hm2;秧田播种量父本 75 ~ 120 kg/hm2,母本 75 ~ 120 kg/hm2,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种传病害。秧田施足基肥,第2、3叶期追施断奶肥断奶肥:是指水稻秧苗“离乳期”的追肥,离乳期指的是幼苗3叶前后,胚乳养分已经耗尽,是幼苗由异养到自养的转变期。“断奶肥”直接关系到秧苗能否正常地从土壤中吸取养分。送嫁肥:又叫“起身肥”,是秧苗临近移栽的一次施肥。这次施肥的目的是使秧苗移栽后能迅速返青。秧苗发根力的强弱决定于根原基形成的数目,而根原基的分化又与秧苗体内碳、氮水平有关。“送嫁肥”既能增加根原基数量,促进秧苗光合作用,提高碳素水平,也可提供发根所需要的足够的能量,促进根细胞快速分裂,加快根的生长。“送嫁肥”一般在移栽前5天左右施用。,栽前3~4天追施送嫁肥断奶肥:是指水稻秧苗“离乳期”的追肥,离乳期指的是幼苗3叶前后,胚乳养分已经耗尽,是幼苗由异养到自养的转变期。“断奶肥”直接关系到秧苗能否正常地从土壤中吸取养分。送嫁肥:又叫“起身肥”,是秧苗临近移栽的一次施肥。这次施肥的目的是使秧苗移栽后能迅速返青。秧苗发根力的强弱决定于根原基形成的数目,而根原基的分化又与秧苗体内碳、氮水平有关。“送嫁肥”既能增加根原基数量,促进秧苗光合作用,提高碳素水平,也可提供发根所需要的足够的能量,促进根细胞快速分裂,加快根的生长。“送嫁肥”一般在移栽前5天左右施用。。1期父本秧龄不超过30 d,2期父本同时移栽,母本掌握在5叶左右移栽。同时加强秧田管理,严防鼠雀危害,及时防治稻蓟马。

3.3 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

强父多母是高产制种的基础,既要父本穗多,又要父本花粉量充足,必须协调好父母本的穗粒结构。351优1号制种栽培策略上父本以发为主,母本插发并举。2期父本同期移栽。秧龄1期父本不超过35 d,母本不超过25~27 d。温恢221父本花粉量充足,父母本的行比以2∶12~2∶14为宜,父本2期错穴栽,密度20 cm×23 cm,母本13 cm×15 cm,每穴2~3粒谷,母本插足基本苗150万/hm2左右。

3.4 科学肥水管理,打好苗架基础

根据父母本的特征特性,肥料运筹上采取以底肥为主、辅以追肥的原则。移栽前应施足底肥,父本在栽插后根据苗情在父本行间深施追施,以确保父本早发快分蘖。母本插后7~8天(第1次露田复水时),追施尿素150~225 kg/hm2,促早生快发。大田母本插后3天保持浅水,中期适时搁田控蘖促根,中后期巧施穗、花肥,抽穗期保持水层,后期干湿交替,增加田间湿度,提高成穗率和异交结实率。

3.5 做好花期预测和调控,喷好“九二0”

351优1号花遇好时,幼穗分化进入第Ⅲ期前父本早半期,幼穗分化进入第Ⅵ期时父母本发育进度基本一致,父母本花期相遇不理想的田块,可采用肥水调节,严重的可根据情况使用多效唑等方法调节。

不育系351A包颈轻,抽穗整齐,且对“九二0”较敏感。正常情况下,“九二0”用量180 g/hm2,分3次喷施。第1次在母本见穗15% 左右时喷施,用量为75 g/hm2,次日喷第2次,用量为60 g/hm2,第4天喷施第3次,用量为45 g/hm2,每次均同喷父母本,必要时对父本加喷1次,确保父本高出母本20~30 cm。

3.6 做好人工辅助授粉

在搭好父母本授粉姿态的情况下,辅助授粉以绳索赶粉为主,根据天气及颖花开放情况进行赶粉,每天赶粉2~3次。

3.7 加强病虫害防治

在秧田期主要是防治稻蓟马,大田着重防治纹枯病、稻飞虱、螟虫和白叶枯病等。抓住破口、始穗、齐穗3个时期防治稻粒黑粉病。

3.8 严格隔离与去杂,确保种子纯度和质量

351A开颖角度大,异交结实性好,容易接受外来花粉结实,因此要确保制种田四周200 m以上范围内不能种植花期相近的水稻品种,防止串粉。要把好双亲种子质量关,提高双亲种子纯度,防止异质种子混入。田间去杂要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在母本开花前将父母本的杂株除去,抽穗后,每天开花前及时除去异株。授粉结束后及时割除父本,严防机械混杂。浙江地区收获期台风多,要防止穗上发芽和倒伏;注意及时收获,暑天防止在水泥地爆晒,保护种子发芽率,确保种子纯净度和质量。

[1]马国华,荀飞琼,林舜模,等.高产优质杂交中籼稻新组合351优1号[J].杂交水稻,2009,24(3):84-86.

[2]朱启升,罗志祥,孙志龙,等.早籼不育系351A的选育[J].杂交水稻,1995(5):10-11.

[3]杨文清,卢华金,阮柏苗,等.温州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65-11167.

[4]褚旭东,王志,石军,等.香型优质高产杂交稻国豪国香8号高产制种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94-14895.

[5]刘景春,洪云.适时施用水稻秧苗“断奶肥”和“送嫁肥”[J].吉林农业,2000(5):14.

[6]江兴洪,兰陆寿.早籼不育系351A高产繁殖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0,28(4):424-425.

[7]罗志祥,朱启升,王安东,等.早籼型不育系351A的配合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6,24(1):27-28.

[8]程渭树,马国华,张宏化,等.杂交中籼351优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浙江农业科学,2010(2):312-314.

[9]朱启升,罗志祥,孙志龙,等.早籼不育系351A的选育[J].杂交水稻,1995(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