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间艺人档案的建立

2011-12-08杨云红

关键词:民间艺人文化遗产物质

杨云红

(云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形态各异、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今人遗留下宝贵的财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各民族认知世界、创造文明的历史见证,而且对于今天重塑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在全世界均以极大热情倾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的热潮推动下,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全社会重视,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达到了518项。[1]

云南省各民族人民祖祖辈辈创造和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以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和地理环境而独具特色、丰富多彩,不仅各民族民间艺人所掌握的相关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而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身及其传承行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剧烈变迁,很多民族民间艺人面临着后继乏人的问题。保护和传承进而科学地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和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鉴于此,针对云南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做好民间艺人档案的征集与记录,对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

除了拥有一般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性、动态性、传承性的特点外,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还有自身的特点:

1.分散性和集中性共存。我国的绝大多数省、市,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都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属地,就空间分布而言,从西藏到上海,从黑龙江到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属地可谓星罗棋布。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相对集中于西部一些省区的特点。

2.浓郁的民族特色。56个民族的先民们创造的文化既有共性,同时又各具特色,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如傣族孔雀舞、彝族火把节、壮族铜鼓舞、土家族摆手舞、苗族朝鲜族农乐舞、侗族傩戏等。

3.分布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地大多地处边陲,地形复杂,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特别是那些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相对于内地和东部发达地区来说,还存在着落后的一面。

二、民间艺人档案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2003年10月17日发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同时还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5个组成部分:(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各种类型的民间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及其他文化艺术)。”[2]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无论是音乐舞蹈、口头传说、还是其他各具特色的民族风俗,都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艺技能等,又常常和特定的民间艺人或少数民族艺人联系在一起。在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彝族姐弟李怀秀、李怀福获原生态唱法金奖,并在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大赛”中获中国“民歌王”的桂冠,被红河州评为优秀民间艺人。他们所掌握的“海菜腔”唱法,纳西古乐的传人宣科所拥有的纳西古乐曲谱,评书艺术家仇炳堂开创的“方言评书”艺术等都是云南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艺人们的手稿、手迹材料、曲谱、乐谱、艺术心得体会、表演技巧等,都是重要而珍贵的档案,很大程度上是对他们所掌握技艺的一种反映,具有极高的保存和利用价值。对这些珍贵档案的收集,既是对民间艺人的尊重和肯定,也是为我国和世界文明的保护做贡献。

三、建立民间艺人档案的方法

做好民间艺人档案的征集工作,关键是要对民间艺人档案资源有一个认识,即“摸清家底”。应采取多方合作的方式,目的在于解决档案征集过程中遇到的:如何确定征集对象,获得征集对象信息这一难点。获得信息源除了需要档案征集者有敏锐的征集嗅觉,还需要得到政府,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建立起一张民间艺人档案征集信息网,来拓宽获得征集资源的渠道,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征集并建立民间艺人档案,要力求完整,特别是要注意征集那些鲜为人知的、处于大众视野之外的民间艺人的档案材料。对于已被社会关注和熟知的民间艺人来说,他们成名后參加的各种活动都会被比较完整的记录,都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联系在一起,自然地形成了档案。但对于其他没有被社会所认知的未出名的民间艺人,因为他们大多生活于市井之间、大山之中,能够反映他们原始生活状态的记录材料很少,同时又缺乏必要的保护,当日后需要征集时,很难满足完整性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思路,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灵活切实的进行档案征集。

1.要发挥口述在档案征集中的作用

口述档案作为档案征集和档案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是对档案馆藏的丰富和补充,更是民间艺人档案征集的重要手段。由于可能存在的档案缺失和档案缺位,需要在征集过程中对民间艺人的档案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扩充。利用口述档案,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为保证所采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定被征集者能够作为档案信息源来提供信息,[3]工作人员还要把所征集到的信息同有据可考的相关史料、资料进行对照,采访熟悉、了解被征集者相关情况的人,以确保所采档案的真实性。在征集过程中,应该让被征集者进行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和介绍,越具体越好,比如说出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可以采取录音和笔记两种方式进行记录,同时归档。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直接以录音带或光盘的载体形式归档。

2.着眼于身边,多种渠道进行征集

采用多种渠道进行民间艺人的档案征集,既是各部门通力合作的产物,也是由这类档案的特点和征集本身的难度决定的。

档案馆可进行翻拍,并将原件返还所有者;另外还可赠予捐赠者或所有者一套翻拍件,以体现档案工作的规范性与专业性,增加档案所有者和捐赠者对档案馆的信任度,为征集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多种渠道的征集,一直是档案工作的难点,是多年来想做但一直没做的事。因其中涉及到不同单位和部门的合作,困难重重,通常还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做好多渠道征集,是对各级政府、上级主管部门鼓励和引导的多方合作工作开展情况的有效检验,也为档案馆努力提高自身影响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档案在征集过程中因业务分割造成的资源浪费。

3.征集要有超前意识

档案馆在开展档案征集工作时,注意力通常集中于对已经形成的档案进行征集,而对于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征集来说,缺乏主动性和超前意识。

云南省在《云南省档案部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允许和鼓励档案部门参与到重大事件和重大会议中去。这样做有助于从档案的角度来审视和搜集相关信息,提高档案征集工作的效率,更直接的体现档案原始记录和还原历史原貌的特性,同时也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主动征集的思路是对档案征集思想的一次解放,可以运用到更广泛的档案征集领域。档案部门主动出击,对具有利用价值的重要档案,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征集相关的艺术表演、手工技艺等进行记录和保留,由“等档案”变为根据需要主动地“找档案”。但主动出击不能是对档案的凭空捏造,它是把依附于档案形成主体而产生、存在的非物质化信息,有针对性的剥离开档案形成主体,明确其档案身份;是对档案形成的一次提速,它针对的依然是事物和现象本身。

4.征集合法,保密可靠

档案工作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学习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从道德和法律两方面来提醒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另外,一定要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资料的征集,切不可急于求成;征集者要出具所属单位和征集者个人身份的证明;双方要签订协议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如有需要,还可以请公证处等机构进行监督,确保征集工作的合法性和征集材料的不外泄。只有个人、社会、政府通力合作,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填补有可能存在的法律空白,做到有法可依,才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密工作。

5.重视新型载体档案在征集中的作用

新型载体档案是指区别于以纸张等作为档案载体的一类档案,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以在通讯网络上传输的档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精神成果,有比较特殊的存在形式,大多表现为非物质状态,它依附于人的肢体、活动、技能、表情、声音等,使人感觉、体验、承袭。比如音乐、舞蹈、戏曲、民歌、杂技、语言、民俗、传说、宗教、时令、节庆等活动仪式,以及专业技能、手工技艺。

在征集过程中,必须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物质化”,通过收集其所依附的载体、成品或是对其非物质化的表现进行记录来完成保存,而不是以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为对象。这个物质化的过程,就需要综合利用录像、录音、拍照等一系列数字化和高科技手段来实现,而通过这些手段征集和形成的档案,都是不同于传统纸质档案的新型载体档案。

把新型载体档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保存方式,既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无形性、动态性、传承性特点必须采用不同于传统档案征集方式的要求决定的,也是因为新型载体档案的信息媒体的集成性,信息的可操作性、动态性、可变性、积极性,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等特点所决定的。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Z].国发[2006]18号.

[2]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N].2003-10-17.[3]邢莉.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层面——兼谈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猜你喜欢

民间艺人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民间艺人
与文化遗产相遇
Tough Nut to Crack
论民间艺人的保护与传承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西海固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及艺人现状调查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