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体育背景下武术发展的思考
2011-12-07高涛
高 涛
(宁夏大学体育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大众体育背景下武术发展的思考
高 涛
(宁夏大学体育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从当今体育发展大众化趋势的背景下,对武术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竞技武术主导的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阻碍了武术在大众中的普及发展,使武术的发展远离大众,难以适应当今体育大众化发展形势,致使武术的发展陷入困境;武术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和体育发展的趋势,在发展竞技武术的同时发挥武术在健身、娱乐、修身方面的功能,积极促进武术在社会大众中的发展,为武术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发展;大众体育
1 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技击、健身、修身、娱乐功能享誉世界,被誉为国之瑰宝,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武术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积累前人的宝贵经验,形成了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拳种和流派。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是任何一种武技所难以比拟。然而,在当今体育蓬勃发展,大众健身日益繁荣的大好形势下,武术这一被国人称为国粹,引以为自豪的优秀传统文化,却显得无所适从,发展举步维艰。笔者认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长河的源泉,在任何时代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如前所述,武术在文化传承、健身修德、娱乐防身等方面的价值是其他运动项目难以比拟的,也是人们现代生活所追求的精神享受,武术之所以发展到今天这样尴尬的境地,是因为多年来在武术的发展战略上以竞技武术为主导,一味迎合竞技体育的标准,走精英武术的发展道路,忽略了武术在大众中的传播,从而导致武术发展远离大众、远离传统,形成竞技一枝独秀,曲高和寡的局面。
2 武术发展面临的艰难境地
建国以来,为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在武术的继承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确定了竞技武术为主导的武术发展方向,制定了武术进军奥运的战略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竞技武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套路、散打为主要内容,全运会、亚运会、亚洲武术锦标赛、世界武术锦标赛等重大赛事为主体的完备的竞赛体制;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亚洲武术联合会,国际武术联合会等国内国际武术组织,国际武术联合会也在国际奥委会取得合法席位。
然而,中国武术并未因此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玛兰奇对中国竞技武术套路的评价是:“武术套路是中国式的体操”。被冠以武术精髓的散打运动,因为竞赛规则的限定,使传统技法无法施展。中国传统技击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灵巧特点在散打运动中没有得到体现。我们看到的散打比赛依然是依靠体能、力量、速度获取比赛优势。武术奥运之旅距奥运之门最近的一次机会——北京奥运会,却最终以作为一个特设项目这样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告终。
在大众体育方面,武术发展状况更是令人担忧: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中,除公园中少数习练太极拳的老人,在城市健身大军中鲜见习武者的身影,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武术正在年轻一代中国人心中丧失立足之地。而一些外来武技,如跆拳道、空手道等却占据了都市的健身市场,成为引领运动时尚的项目,备受年轻一代的喜爱。80年代蓬勃发展的武术馆校,绝大多数地处农村,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发展陷入了困境,生源、就业、资金等危机日趋严重,许多学校纷纷倒闭,习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笔者认为,武术面临的问题很严峻,已经不是如何发展,如何走出国门,而是如何生存,如何在国内继承的问题。
3 竞技武术主导的武术发展战略对武术发展的制约
竞技武术,这一以西方竞技体育思想和理念为主导的新武术,虽脱胎于传统武术,但其标准化、单一化、程式化的模式完全使武术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限制了武术的丰富多彩性,很难代表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
一方面,竞技武术套路竞赛以长拳、南拳、太极拳为主,在国内国际的大赛中,观众只能看到这些武术拳种,而大量的富于中国传统文化、富于技击、健身的拳术流派,因为没有进入竞技而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这样就造成了武术花拳绣腿的形象,难怪萨玛兰奇对中国竞技武术套路作出“武术套路是中国式的体操”的评价。这样的武术很难呈现武术的博大精深。
另一方面,竞技武术一味地追求同西方竞技体育的思想接轨,以竞技体育的规则来规定武术的发展,用西方体育的理论技术改造武术,片面地追求高难美新和激烈对抗,以争分夺牌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最大限度地追求比赛成绩优异化为目的,以高、难、美、新的竞技发展标准为准则,而忽视了武术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健身、修身、娱乐的功能,是只适宜于在少数专业人群中开展的精英体育。使得武术难以向社会大众推广和普及,致使武术的发展远离传统,远离大众,发展道路越走越窄。
近年来,不少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竞技武术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异议。提出了在发展竞技武术的同时,积极发展以传统武术为主要内容,以健身、修身、娱乐为目的的大众武术发展思路。前武协主席徐才先生在谈到武术的发展时说:“我历来主张,发展、传播武术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竞技武术,其目标是进入奥运会;另一条腿是推广传统武术。只搞竞技武术,路只会越走越窄,只有两条腿走路,武术才会发展”。邱丕相等认为,武术需要登上奥运舞台,但不是它的最高目标。武术进奥运,不能失去自我,迎合简单化、竞技化的要求,让武术负载的民族文化内涵越来越少。中国武术应以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文化特色走向世界,展示的是“原装货”,而不是“四不象”。中国武术与奥运会运动项目之间,不论在运动技术特点、文化理念,还是在最终的价值追求上,都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华武术想借助“奥运快车”实现自身跨越发展愿望,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笔者认为,要改变武术当前武术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改变竞技武术主导的发展策略,探求适应时代需求和体育发展趋势的武术发展战略。
4 大众体育背景下发展武术的路径
4.1 大众体育背景下武术发展的战略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已成为人们普遍的需要。体育以其独特的健身娱乐功能成为现代人闲暇娱乐的主要方式,体育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社会大众的健身需求的日益增长,体育发展的方向也由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精英体育向健身娱乐为主的大众体育转移。当前,大众体育发展十分迅猛,前景十分广阔,已经成为未来体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必然趋势。
传统武术极具民族特色,集健身、修身、娱乐、防身于一体,有独特的健身娱乐功能,更为重要的是武术在大众健身方面有着其他项目难以比拟的广泛适应性。武术的这种广泛适应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武术动作朴实,花架少,动作难度不大,易于推广,而且有着丰富的拳术流派,不同拳种流派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给健身者提供了充足的选择空间,可以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健身需求。如体质强健年轻者,可练架势大开大合的长拳、八极、通背;体质较弱、年纪较大者,可练动作轻灵柔和、徐缓的太极、八卦等。另一方面,武术的广泛适应性还体现在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田间地头、公园道旁、徒手器械都可练习。武术的这些特点是其他项目难以比拟的。符合了社会大众的健身需求和全民健身的战略需要。
笔者认为,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应该从社会和人们的自身需求出发,应该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步,顺应体育大众化、休闲化的发展形势,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大众健身的需要,发挥武术的教育修身、健身娱乐功能,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使武术能真正适应现代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真正做到为大众健身和终身体育服务。在发展战略上,应以竞技和大众两者兼顾的战略指导,竞技武术和大众武术并重,协调发展,在积极向国际推广竞技武术的同时,大力发展大众武术,使武术运动在大众中广泛开展。解决武术发展中普及与提高、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使武术的发展既能保留民族特色又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从而使武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4.2 大众体育背景下武术发展的具体措施
4.2.1 充分利用武术散打的市场优势和武术馆校资源,建立职业武术散打体系
在当前竞技体育职业化,产业化的趋势下,职业体育俱乐部已经成为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主要模式。职业体育的发展为扩大体育的社会影响、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满足社会公众体育竞赛观赏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商品经济对体育的渗透,职业体育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开展职业体育。在此形势下,武术职业化和产业化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武术馆校是武术在民间发展传播的主要形式和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武术馆校积累了一定的人才、资金、管理等资源,形成了诸如河南塔沟少林武校、陕西西北少林武校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声誉的品牌武校,成为民间武术发展的中坚力量。武术馆校的这些资源,尤其是散打人才资源,为武术职业化发展提供了充实的物质基础。
2003年散打王争霸赛,开创了中国武术职业赛事的新时代,为武术职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散打王比赛一度成为当年最为轰动最受关注的商业赛,涌现了一批散打高手。许多默默无闻的习武者一夜间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人皆仰慕的散打明星,散打运动也因此而风靡。中国散打队在一系列的中美对抗、中泰对抗、中日对抗中连连获胜,长了志气,扬了国威,散打的知名度一再提高,拥有了一大批的爱好者和观众。这些为武术散打的竞技表演开拓了较为坚实的市场资源。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因素考虑,在武术职业化、产业化发展方面,可利用武术馆校自身优势资源和武术散打在大众中的市场资源,以武术散打为龙头,引入职业体育的发展模式。让一些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馆校组成自己的职业散打俱乐部,组成建立职业联盟,借鉴国外职业俱乐部的管理模式和经验,组织商业化运作的比赛,以推动散打运动的产业化,以此带动动大众武术的发展。
4.2.2 在城市建立以传统武术为主要内容,各具特色的武术健身俱乐部
中国武术,尤其是传统武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在修身、防身、健身、娱乐和文化内涵等价值上是其它运动无法比拟的。在国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许多外国友人在观看了传统武术表演后对其神韵赞不绝口,纷纷来中国学习传统武术。在国外以传统武术为主的武馆非常受欢迎。这说明武术健身俱乐部是有市场的,武术走俱乐部的发展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然而,目前国内发展迅猛的健身场馆尚无一家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健身馆。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传统武术拳种多样、适应性广泛且各具特色,在健身、防身、修身、娱乐方面各有所长,可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的优势,建立不同特色的武术俱乐部以满足人们在健身、防身、修身、娱乐方面的不同需求。
“李晖模式”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李晖武术文化中心”却坐落在香港最繁华的中环地带,位于著名的SOHO区,占地600米2,动感十足的演武厅,舒适平和的养生阁,大胆地突出“动与静,阴与阳”天人合一的“武术养生”观,吸引了白领一族。在寸土寸金的黄金大道,李晖似乎在冒险,但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的。现在会员已超过六百人,而且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每天来习武的会员络绎不绝,人员轮换,场地不闲,利用率之高超出我的想象。李晖在香港开办的武术健身俱乐部以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赢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收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和信心。
由李晖的成功启示,我们可以建立以八极、劈卦、形意等以技击见长的地方名拳种和名师为品牌的重技击的武术俱乐部以满足青年人群的防身健体需求;以太极、木兰拳、养生气功、健身术等以健身修身见长的拳种和名师为品牌的重健身修身的健身武术俱乐部以满足中老年人群的健身需求;以节奏明快、舒展大方的长拳类为主的适宜青少年健身的武术健身俱乐部。以此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而开辟城市的武术健身市场,推动大众武术的长足化发展。
4.2.3 建立城市社区非经营性武术健身俱乐部
社区是城市居民的聚居地,社区大众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区的武术活动主要以居民自发的形式为主。活动人群以中老年退休人群为主,活动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指导,随意性较大,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和时间,不利于武术活动的开展。因此对于社区武术的发展模式,应采用在居委会的组织下由地方武术协会协助成立社区中老年武术健身俱乐部,为中老年人群提供武术健身指导、交流的机会和组织武术活动,实行非经营性的俱乐部管理,会费由中老年集资和社会捐赠的形式。使社区武术活动有组织、有规模的发,从而推动社区武术活动的发展,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5 结语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全方位,多元化的竞争,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过程中从来都未停止过文化争夺,而且这种现象在当今世界一体化进程中愈演愈烈。因此。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显得愈加重要。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其在国民中的传承和普及,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意义深远。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必须适应当今体育大众化的趋势,改变竞技为主的发展道路,积极发展适宜普通大众习练的武术,发挥武术在文化修养、精神修炼、健身娱乐的功效,使武术成为大众喜爱的民族传统项目,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武术传承和普及。
[1]高涛.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谈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J].考试周刊,2009,31:144-146.
[2]邱丕相,马文国.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6):51-52.
[3]赵敏.武术价值功能的转型与现代武术的发展[J].中华武术论丛,2002(21).
[4]王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27.
[5]王岗.武术运动的发展:远离现代西方竞技体育的程式[J].武术科学:学术版,2004,23(2):14-16.
[6]沙滟.试析在奥林匹克运动冲击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2):29-30.
[7]王岗,邱丕相.中国武术: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6,27(4):
[8]栗胜夫.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Under Massive Sports Background
Gao Tao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750021,Ningxia,China)
Considering the popularizing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sports,the author thought about the development problemsofmartial arts.The author thought that the Athleticsmartial arts developmental strategy has limited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in public and kept themartial arts from public and could not adapt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sports,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shoud adapted the endency of socail and sports.We shoud make good use of function ofmartial arts,such as fitness,entertainment and moral culturing,and do our bes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in public.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martial arts development;massive sports
G852
A
1672-1365(2011)01-0135-03
2010-05-28;
2010-08-10
2008年宁夏大学校级青年课题(qn200825)。
高涛(1976-),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武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