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文化软实力中的体育路径
2011-12-07王志威
王志威
(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部,广东广州 510642)
论对外文化软实力中的体育路径
王志威
(华南农业大学体育部,广东广州 510642)
通过体育这一中立的文化符号,来发展国家对外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是为了提升国家对外文化软实力。中国在不断增强的国力基础上,从外交角度,建立各类体育文化交流平台;从国家行为上,针对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路径,以体育文化结合资金贴现、技术支持、高端互访、成立基金会等,并深入发展以体育为载体的文化输出与文化合作,为达到让其他国家对中国文化认识的更高层次——认同,将会给中国的信誉、安全、政治、经济和传统文化等带来正面影响。
文化;软实力;战略;体育文化;输出
国家文化战略的发展,多属于“软实力”范畴,而对外文化软实力通常表现为,一是文化的认识,二是文化的认同。目前,国际间的文化软实力较量,主要是在对文化的认识与认同上的较量。一般以强者的文化观作为普世价值向外推广,具体体现在影视媒体、文艺、体育等方式。近20年来,体育作为一种外推文化,也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
从国家行为上,“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是相继较早提出和制定国家文化战略的国家”[1]。中国也紧跟其后,计划在全球建立100所孔子学院,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及主流价值观,具体表现以汉语教学为主。但是,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渗透的“特洛伊木马”之“刻板印象”,与西方学者积极实践向东方传播西方文化形成了强烈反差[2]。因此,中国文化外推的形式与手段还有待多样化,体育文化输出与互动可以作为其中方式之一。体育界人文学者呼吁中国体育文化走向世界,但多数从理论论证和哲学角度,强调发展体育文化的重要性、继承传统体育文化的紧迫性等行而上的层面。尝试以理论结合实践,以形而下为主,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根据体育的价值,从外交角度以及针对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度采用相对应的体育路径。
1 对外文化软实力理论
“软实力”的概念是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一地区的民族精神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及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3]。“发展软实力,就是发展国家的文化创造力,提供本土文化价值体系,提供思想资源和精神创造力”[4]。美国前国防部长助理Joseph Nye曾说,“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其国家作为自己盟友和伙伴的隐性资源”。
对外软实力理论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文化触动,二是文化感动,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文化认识与文化认同。从纯粹的文化理论角度,以规范性文化分析法入手,包括制度性文化规范和构成性文化规范。制度性规范主要是指国家政治体制、国家管理规范等,构成性规范主要是指公民个体的习惯、哲学、价值观等。中国虽有强大的经济推动力,但在全球范围的文化发展却显得动力不足,现在,是该为对外发展中国文化而做一些铺垫了。
个别西方史学家在煽风点火,号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扩张史,认为中国会用战争的方式将“文化”送到国外去。百余年来,尽管中国受尽了外族炮火的洗礼,异文化的浸泡,但在现实中,中国人还是以和待之。中国可以在和平环境中,改被动为主动,其中文化触动是第一步,即认识阶段,让人取得中国文化初步印象;而第二步文化感动,即认同阶段,能接受中国文化,有文化互动,主要是要让中国文化进入到国外社区基层,从而逐渐靠近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
从战略的角度,“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是一项关乎国家兴衰、民族荣辱社会安危的重大课题。面对全球化挑战,不仅仅反映在‘高端’的国家文化政策、艺术创作和思想学术领域,同时也反映在‘低端’的大众休闲生活领域”。从体育的社会价值来看,“体育本身代表国家形象,体育传播国家形象”[5]。从对外文化软实力理论和国家行为上,如果能利用好体育路径,也能为国家对外文化发展带来巨大的正面效应。虽然,数十年来,中国体育对外交往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即使在官方高层,也多为偶发性,尽管民间交流也一直进行,但是规模较小。
2 无处不在的文化较量
从文化心理的角度,每个民族都希望自己的文化得到他人的认识和认同。甲午战争以前,中国还以自己的文化自诩,甲午战败后,国内外大小战争纷扰不断,文化自信急转直下。总的来说,20世纪中叶以前,世界流行以武力高低来论英雄,二战后,转而以经济主沉浮。无论世界格局如何发展,始终隐含在斗争与冲突背后的是文化。
文化的较量由来已久,从十七世纪西方人就对中国儒家、祭祀等文化有强烈的反对情绪,不间断地表现出来,并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向外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大部分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少部分还对中国存有未知、怀疑和敌意。西方强势文化有些自大,不会主动认同中国文化,所以,对其文化发展更需要战略智慧。相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的文化输出占有主动权。但是,我们应与“大棒加胡萝卜”文化输出不一样。从目前的形式来看,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文化处于引领(Hegemony,有的译为霸权)地位,我们处于被动,应多反省;另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来往多,但文化沟通少,可以多主动,并制定各种具体的文化战略部署。
文化是复杂的,难以定义的,但具体的文化较量又是客观的,无处不在的。冷战期间,意识文化处于交战状态,引出各种“软实力”的竞赛。“9·11”事件后,文化之战由冷转热,但背后的推动力却是隐性的。中国在丰饶复杂的国际文化较量当中,以体育铺出一条路径来,首先需要先了解体育在文化软实力中的价值。
3 对外文化软实力中的体育价值
从体育文化表现上,每次足球世界杯,都可以反映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例如德国人风格严谨,富有整体性,巴西和阿根廷的浪漫和花哨,日本人顽强不息,韩国人全场拼命奔跑,看来,足球也能代表国家文化。一般提到跆拳道,大家就会想到韩国,提起空手道和相扑,就想到日本,提到功夫,当然就是中国。以上例子说明体育在对外文化软实力中具有民族符号的意义。及重要的象征价值。2003年12月,笔者在英国一小镇(Bedford),随机询问了10余位过路成人,问其中国名人能说出几个,大部分回答第一个就是新中国领导人——毛主席(Chairman Mao),第二个就是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一个人类学调查的简单问题,答案却完全出乎意料。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却在英国享有如此高的知名度与认同度,这足以改变人们对体育的传统偏见。
体育是一种国际公共符号,体育是文化传递中的中性载体(第三文化或被称为亚文化)。体育是在对外文化软实力战略发展过程中,承担对外文化认识和认同的“催化剂、润滑剂”之角色。自从秦汉以来,就有体育对外交往[6],但是,体育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以至于一百年前中国还被称为“东亚病夫”,“1952年,新中国参加奥运会,开创了新体育对外交往的起点[7],1958年又退出,1984年第二次重振旗鼓再次加入国际奥委会舞台,时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几经周折,由“病夫”,发展到“体育金牌大户”。十余年前,全世界为篮球名星乔丹欢呼,如今为姚明而尖叫,体育的发展路径见证了“文化发展的两种观点,一是,经济决定论;二是,人类自由选择”[8]。可以说中国已经融入到世界体育的大舞台。但是,在文化层面,中国体育对外发展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深入探讨。
从国家行为上看,“不确定的地理政治学和经济环境给予发展机会与空间,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条件,主要是看如何有效地运作。”[9]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将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元素,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镜像理论视角下的美国文化战略,即是一个主体自我与他者关系不断变迁的过程[10]。看似是经济运作的美国篮球(NBA)、英国职业足球等,在文化层面对世界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1971年中国的乒乓外交(中美和中日)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经典范例。发挥好体育路径在文化软实力层面上的功能,其重要价值就会得到充分体现,也将有效地提升对外文化软实力。
4 提升对外文化软实力中的体育路径
对外文化的体育路径内容,包括把西方体育精加工后的“回推”、传统体育的外推和现代体育互动,并针对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发展路径。
4.1 从外交的角度
第一,全球体育文化互动平台的建立。体育平台主要指的是一个互动的平台,即建立强大的体育文化影视、互联网平台,以供全球人享用。由于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普遍落后30年,而我们对西方国家的了解能跟上时代,在这一点上,我们已经超越了西方。所以,与西方人有关的平台建设,应该更具针对性。从外交的角度,消除西方社会对中国的错误印象,可以通过民间文化交流、学术交流或商业交流的形式,使一些误解中国文化的人士,进一步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目的是让西方国家更客观地认识中国文化。
第二,民间体育文化输出,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法。针对发达国家从民间基层入手,针对发展中国家可以全面铺开。原因是发达国家文化领导权思想至今还没有消除,如果我们展示一些技术和智力含量低的体育文化项目,会很难得到认同。相反,我们应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他们折服,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具体采用什么手段,还需要深入研究。按照以往做法,直接采取大型的宣传,会使受方有巨大的被压迫感和被威胁感。所以,重推民间交流,西方是民主的社会,如果政治精英的政策与民意相差太远,也将会很难得到施行。所以针对发达国家输出中国体育时,要重视民间互动的力量。相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度高,可以通过上下多样化的渠道与载体来进行文化输出。
第三,以武术为例,通过近几十年的影视宣传,民间的互动活动,可以说武术是目前最大的中国体育文化符号与象征。“现国际武术联合会已拥有来自5大洲86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协会[11]”,于“2007年,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外事活动计划派出的武术代表团进行交流表演的共计80人,出国任教的35人[12]”。但这都表现在上层的国家层面上,从数字上看,明显不足,针对其他国家的基层的体育文化交流也还有待铺开。在西方,跆拳道、空手道等活动风行,西方人对中国功夫也很感兴趣,但苦于找不到深入了解功夫的具体渠道。因此,政府引导,以官方、半官方、民间形式主动对外进行宣传,通过学术团队与民间团体的合作来输出体育文化,或许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总的来说,从外交的角度上以民间组织的互动形式为主。
4.2 针对发达国家
第一,文化外推先自强。发达国家往往以自己的强势文化而自居,中国文化外推不必急功近利,第一步是走出去,让其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当然,在中国体育文化外推之前,应当自强。具体步骤可先从中国官方高层和高端商务人士的体育文化之培育着手,改变中国高层人士大腹便便或弱不禁风的形象。对经常能与外国接触的高端人士进行传统体育的培训,以该类人士自身做媒介,从而起到体育文化传播的作用,同时,也起到外交“润滑”作用。例如,武术、太极、剑术、拳术等,不过需要经过适当改良,特别是要“运用现代技术和通俗化的形式,以增强表现力”[13]。
第二,长期持续高端交流。发达国家的治国理念一般都是理性的,很少走极端路线,所以,只要坚持走交流的路线,迟早会达到文化交流畅通的效果。中国虽然在经济上占主导地位,但是在文化上却处于次要地位。中国文化要进入发达国家的主流文化层面,周期会比较长,我们需要作细致长远的规划。针对与这些国家的文化交流,主要是采取合作、访问交流,建立基金以及共同举办各种大型的体育活动等方法。发达国家有国家集训队之类的体育组织,以及各种活跃的民间体育组织,利用目前中国的经济优势,以国家队、省市队和民间团体的形式,结合企业或政治团体,对其国家进行访问交流。从上个世纪末至今,尽管中国官方逐渐放开了高端运动人才的管制,但事实上,在人才互动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成立研究机构和基金。专门成立研究外国体育、休闲的研究机构,这对国家利益而言,能够更好地把握相应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参数等,为部署具体的体育路径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为提升对外文化软实力作长远的准备。例如,“日本设立了‘文化遗产保存日本信托基金(1989)’和‘无形文化资源保存日本信托基金’(1993,主要面向亚洲地区)”[14]。中国也可以以各种运动会和体育活动为契机,设立专门的国家、省市基金,以政府、团体、个人名义邀请外国知名友人来华,或者走出去,更好地全面地宣传中国文化。
第四,把握文化传播尺度和力度。在全球化环境中谋求发展,不能被流行的同质化文化所遮目。总的来说,避免文化上的反感,这是尺度和力度上的基本原则。若是排斥中国文化的话,强势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覆盖就更加疯狂;如果是西方国家嫉妒中国文化的话,就会对中国采取暴力态度,对中国进行更加强硬的武力、经济对抗。这对刚刚复苏的中国是绝对不利的。中国国家形象对外宣传,已经取得了经验,在把握文化传播尺度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传播,并逐渐扩大;在力度方面,不宜过猛,可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
4.3 针对发展中国家
第一,资金贴现。金钱外交是发达国家对非发达国家惯用的手段,事实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许多发展中国家需要的是资金,中国经济较强,可适度对该类国家进行财政补贴,并进行文化合作。不管哪个国家,一般参与奥运会、世锦赛的选手,在其国家基本上是家喻户晓的,对他们的帮助,能间接性地在这些国家的全国范围内宣传中国文化。中国政府高层可继续关注与非洲国家机构合作,以体育为载体,以深层次文化交流为主轴,输出我们的资金、人才,更重要的是我国的“文化”,以获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例如非洲运动员训练的硬件环境很差,在硬件上,我们可以为准备参加奥运会等的优秀运动员提供帮助,在医疗、科学训练手段上跟进,并推广中国的体育文化。在非洲兴建的体育场馆,虽然实际使用价值很难评估,但是,带来正面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第二,寻缘于历史文化。在历史文化中寻求现代关系,对曾经与各国外交往来的历史材料,整理并加以宣传,可以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感,例如,历史上的通商、通信、通婚等。可利用这种机会进行各种文化互动,核心放在文人、政客上,例如:记者、学者、专家、在职或者离职的官员,因为这群人的影响力比其他人群大,其社会可信度较高,文化互动的效果更佳。尤其是对亚非拉一些国家,历史上欧洲对其掠夺过,对与中国历史上的往来有较高的认同度。因此,在这方面适当地花较大的人力、物力也是值得的。
第三,体育人才培养。针对周边的发展中国家,要注意对其高端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包括教练输出和学员的吸入,采取部分教练走出去,部分外国运动员走进来的做法,尤其是引入青少年运动员,并为其提供语言培训,促进与其更好的交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能掌握某国语言,熟知某国文化,一般情况下,会对这个国家有一定的感情,能主动传达该国文化。针对体育人才培养,例如:印度是中国目前最具潜在竞争力的国家,我们可对印度多进行体育文化交流,多培养印度的后备人才,为印度培养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亚运会,最好能够使他们拿到奖项。为了国家利益,我们不能仅仅盯住金牌,应该以金牌为载体,来承载更多的东西。除了印度,还有老挝、泰国、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等国。支持邻国的体育运动,为邻国培养运动员,为他们提供教练,得奖的荣耀归其祖国,中国同样也得到了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在奥运精神之下,中国与邻国能形成一个大的体育文化氛围,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有利于中国在和平的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
4.4 体育文化发展路径的全球战略
从人类学的文化理论上,尽管文化并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但从全球化的发展来看,文化有存亡之分。目前,西方文化正在对中国文化进行显性或隐性的覆盖,中国现代体育90%以上是西学东渐的结果。要认识到这种危机,在行动上,要主动输出中国文化。首先,在与中国没有直接冲突的国家进行文化输出,这样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也能积累经验。其次,我们不能忽视与西方年轻一代的交流。因为老的一代,已经对中国形成了固有观念,且难以改变,而在后现代环境中长大的年轻一代,具有多样性思维,对于中国来说,他们是最有吸引力、最富潜力的一代人,因此,应将注意力放在年轻人身上,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并促进其进一步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再次,针对对中国有一定了解的外国人,使其能深入了解中国,让其作为良好的宣传载体,为宣传中国文化作贡献。
一般都认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在与各种海外文化思潮的博弈中,张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在全球化舞台上飘扬中国的文化旗帜,树立中国的文化形象[15]。“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是为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文化保障[16]。通过文化互动和外推,尊重其他国家的宗教,无论是伊斯兰、基督教,还是最不被看重的非洲巫嘟信仰,也不论他国经济状况如何,体育可以作为协调者、使者和探路者等角色进行文化互动和外推。现在,是中国全面考虑全球体育路径的时候了。
第一,文化自信的确立。发展全球战略,需要有自己文化的自立、自强和自信为基础,才能做到文化的互动和外推。在文化自信的确立过程中,要防止过激民族主义文化的蔓延。对国内文化软实力,涉及其发展的有教育论、文化产业论等,而对外,只有在对内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文化外推与互动才有可行性。
第二,体育与中国文化符号的结合,多层次推进。充分利用体育这一中性文化载体,以体育文化输出为主,结合体育互动,提高他国对我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体育路径体现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不会招来正面攻击,二是能起到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作用。整体上,从国家制度层面有组织地进行体育输出,主要载体是高端教练、运动员和民间特色体育代表。国家队的教练往往为该国居民所熟悉,也最能激发当地居民对中国的认识。同样,引入其他国家的体育教练与项目,也能引起其对中国的关注。另外,鼓励民间体育组织交流,以民间对民间的形式,使中国文化直接进入国外社区。虽然影响面小,但是影响比较深,容易达到文化认同。除此以外,还有其他方式,如,官方高层和商界高层的体育互动等。如何以体育为载体,让中国的“儒、释、道”走向世界,并得到世界的认可,需多方论证,谨慎为上,要深入了解他国的人文、政治、经济、军事等,以达到国际共赢的最终目的。
5 小结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PD)的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支持自由选择论,给中国体育文化外推提供了国际环境,而笔者更主张以生态文化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不主张偏激民族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以体育作为“文化之舟”,作“抵达”的比喻,要经历各种风浪[17]。以体育结合其它文化元素提升对外文化软实力,需要国家制度层与民间组织共同努力,这也是考验我们的民族智慧和国家耐心的过程。总的来说,国家对外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以体育的路径不能感性治理,需要理性地循序渐进。
在体育路径的发展过程中,从体育功能上看,能减少与其他国家在文化交流上的盲区,避免文化输出和互动的尴尬,甚至能消除某些民族对中国的负面印象,给国家信誉、安全带来正面影响;主要内容包括承载传统的文化精神、远大的政治抱负、长远的经济利益;主要任务是做好体育文化宣传、互动和合作。不管是持有中国威胁论的,还是认同中国和平崛起论的,对体育这一中立的文化符号,是一致认同的。
[1]彭新良.论中国的“文化大国”战略选择[J].贵州社会科学,2007(3):30-34.
[2]吴 瑛.对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传播战略的反思[J].学术论坛,2007(7):142-145.
[3]廖建军,雷 鸣,蔡 彬.从文化软实力角度看出版“走出去”战略[J].出版发行研究,2010(2):5-9.
[4]唐代兴.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
[5]戴 轶,赵 茜.体育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作用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08-310.
[6]罗时铭.试论秦汉时期中国体育的对外交往[J].体育科学,2009,29(10):28-30,41.
[7]郭贤成,孙葆丽.新体育对外交往的起点——纪念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50周年[J].体育文化导刊,2003(3):24-25.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张玉国,译.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发展委员会报告[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1.
[9]Fred Luthans,Jonathan Doh.International Management:Culture,Strategy,and Behavior[M].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11.
[10]钟 帆.美国文化战略的镜像理论解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3(11):104-106.
[11]罗时铭.新中国体育对外交往60年论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6):7-9.
[12]张宏伟.中国体育文化特征及对外传播解读[J].新闻界,2010 (6):84-85.
[13]刘 欣.弱势状况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以中国武术为例[J].体育学刊,2009,16(1):90.
[14]朱 虹.文化民族主义与日本的对外战略[J].环球视野,2006 (8):50-51.
[15]范玉刚.“文化兴国”战略还远吗[J].人民论坛,2010,25:32-33.
[16]浦树柔.“文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启动[J].瞭望,2006,35:62.
[17]约瑟夫·拉彼德著.金烨,译.文化认同:国际关系回归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306.
Sports Approach to Developing China’s Soft Power in Foreign Exchange
WANG Zhiwei
(P.E.Department,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Guangdong,China)
To promote foreign countries’re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sports—the neutral cultural symbol,is to elevate China’s soft power in foreign exchange.Thanks to the increased strength,China should build platforms of various sports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to meet diplomatic needs.At the level of state actions,China can take different approaches for countrie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such as combining sports with capital discount,technological support,exchanging top-level visits,establishing foundations,to effectively develop culture export and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 vehicle of sports to gain foreign people’s higher level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of China’s culture.This practice will bring positive effect on China’s credibility,security,politics,economy,traditional culture and others.
culture;soft power;strategy;sports culture;export
G80-05
A
1004-0560(2011)04-0045-04
2011-04-10;
2011-06-11
王志威(1973-),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责任编辑:刘红霞
◂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