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体育多元功能,深化体教结合工作
2011-12-07李毓毅上海市体育局局长
李毓毅(上海市体育局局长)
发挥体育多元功能,深化体教结合工作
李毓毅(上海市体育局局长)
经过体教两家多年的努力,上海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基础、社会广泛参与、体现个性化需求的青少年体育工作体系逐步形成。
体育倡导的公平、公正的理念与构建民主法治、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相契合;体育对培养人的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队协作等现代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可以让人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预防和矫治诸多不文明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体育部门要加大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投入,完善服务措施,提供相应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地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提高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通知》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相关工作要求。
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004年起,建成免费或低价向青少年开放的社区公共运动场316处(运动场地764片),300多家游泳场所暑期向青少年公益开放,累计40多万名学生掌握了游泳技能和自救常识。经过体教两家多年的努力,上海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基础、社会广泛参与、体现个性化需求的青少年体育工作体系逐步形成。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期望还比较高,学生课业负担还比较重,社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还比较单一等原因,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表扬学生爱学习,却很少听到表扬学生爱运动。学生主动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明显偏少。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上海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据调查,上海市中小学生关节比较硬、肌肉比较软、动作不协调、耐力不足以及近视率比较高的现象仍然不容乐观,改善青少年体质的任务十分繁重。
这次,上海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学生健康促进大会,把全面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作为一项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工程加以推进,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心,也为我们落实和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增添了信心和动力。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增强青少年体质,是一项关系到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大事,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事,是构建美满幸福家庭的好事,更是各级体育部门抓住机遇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份内事。
2 统筹资源、优势互补,着力提高推进“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整合力和执行力
为了积极推进“学生健康促进工程”,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教两家应发挥各自优势,合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 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阵地,体育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两项体育技能、能否提高体育锻炼成效。学校应当确保体育课的时间,不以任何形式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并配备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体育教师,使每一节体育课的目标任务安排合理、内容设计丰富有趣、运动密度得到保证、实际效果可检可测。
2.2 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落实青少年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提高“三课两操两活动”的质量、保证学生课间休息及大课间活动,是努力维护学生身心发展权益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活动建设和社团建设等,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搭建体育锻炼的平台;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阳光下、到大自然中进行户外运动,从而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健身习惯。
2.3 切实抓好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强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市区(县)两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办二线运动项目学校的建设,明确任务、配齐设施、健全功能、立足本校、服务周边、规范管理,提高它们的引领、辐射作用,努力构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服务体系。
2.4 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
积极举办学生运动会及体育特色活动,进一步强化校园体育氛围,真正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月月有比赛”。体育部门要认真组织好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校园足球活动、“《新民晚报》杯”暑期青少年足球比赛、“《新闻晨报》杯”中学生篮球联赛、肯德基三对三篮球比赛、“《东方体育日报》杯”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等等。构建满足不同需求的青少年体育赛事平台,营造全社会促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的良好环境。
2.5 充分发挥体育多元功能。
利用体育中的教育元素,加强对学生意志、品德的培养。体育倡导的公平、公正的理念与我们构建民主法制、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相契合;体育对培养人的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队协作等现代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可以让人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预防和矫治诸多不文明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3 完善机制、履行职责,切实增强落实“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体育部门将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通知》精神,拟定“学生健康促进工程”配套方案,突出“健康第一”理念,坚持体育健身强体的本位,加强制度和机制创新,切实履行职责。
3.1 要完善工作规划,提升管理效益
体育部门要配合教育部门,将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要通过编制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具体任务、提供相应经费、形成组织网络,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管理实效。
3.2 要加强考核评估,构建长效机制
体育部门要协同教育部门认真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的检测与公告工作。在对学校督导评估中,加强体育工作绩效的考核。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学校综合评估中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考核权重。
3.3 要提供基础服务,落实保障措施
体育部门要加大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投入,完善服务措施,提供相应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地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建立相应的学生学会两项体育技能的服务与指导机制,不断为提高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和学校创办体育特色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加强体育系统场馆、设施向学生优惠开放,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向广大学生提供优惠门票,让更多的学生走进赛场观赏高水平体育比赛,广泛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和素养。
3.4 要深化体教结合,培养优秀人才
积极实施“专业教练员进校园”工程,努力为学校办二线运动项目配备专业教练员;通过大、中、小学“一条龙”建设,改革办训模式,培养更多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苗子:整合体教两家资源优势,保障运动员文化教育;会同市教委完成全国中运会、大运会及相关国际赛事的参赛和办赛任务,落实奥(全)运目标,为国家和上海争光。
3.5 要抓好师资培训,提高传授技能
协助教育系统抓好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向体育教师传授专业技能,帮助学校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为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和特长提供师资保障。
我们将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自身做起,并主动携手教育部门,积极推进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为造就更多更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后备人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为上海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