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眠背后的心理游戏

2011-12-04

今日文摘 2011年4期

  恐怕很多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失眠的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他们竭力想入睡,结果事与愿违,以致无奈地躺着,彻夜难眠。
  一个人想吃饭,就能吃得很香;想做事,就能专心致志地去做,为什么偏偏想睡觉却睡不着呢?
  挥之不去的家伙
  我们先把这个恼人的问题放在一边,来玩一个简单的游戏。
  这个游戏只有一个规则:那就是千万不要想起北极熊这个动物来。你可以先想想别的任何东西,但你就是不能想到北极熊。准备好了吗?深呼吸,注意力集中,把北极熊从你的大脑里赶走!
  输了吧?每个玩这个游戏的人都会输,每个玩这个游戏的人都会气馁的发现:如果想方设法要自己不去想某个东西,那个东西就会缠绕在我们的脑海里,循环反复挥之不去。我们越想试图想抑制的东西,居然越发不可收拾。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韦格纳找到了这种“怪诞”的心理过程的秘密:每当我们在心中设定一个心理目标——比如尽量不去想到北极熊、或者一次吵架、或者某个令人感到压力的事情——我们的大脑就会不时地进行自我检查,看看我们是否达到了这个心理目标,于是这个心理目标无可避免地总是浮现于脑海中。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总是被一直想意图忘掉的事情所困扰。
  越想睡,越难眠
  正像这个游戏所揭示的那样,“入睡”就是我们脑海中的那头北极熊。当一个人意识中设定的目标是入睡,这个目标就导致我们的大脑会不断地检查我们是否达成该目标。因此,刚刚开始产生睡意,我们忠心耿耿的大脑又唤醒我们。越是担忧,越是难以入眠,越发陷于这怪异的无奈漩涡之中而不可自拔。彻夜难眠,就是因为我们太在意入睡这个心理目标了。
  这种“怪诞”思维还揭示了人类大脑的一个本质特征,那就是:人类大脑不仅仅会想事情,它还会不断对大脑本身“想事情的状况”进行思考。看来,人类引以为豪的自我意识能力,其实有时也是一种负担。大多数动物缺乏人类这种自我意识机制,他们打盹时可没有我们人类这种烦人的困扰,想睡就睡,怎么睡都香。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的失眠很可能会更加严重。同样,无论是安眠药的电视广告,或者是你向朋友倾诉的失眠之苦,亦或是报纸杂志上刊载的各种睡眠妙招,都会令失眠加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作为有意识的人类,我们只能承担——失眠终究是人类自我意识所必须付出的一种代价。
  (申大明荐自《百科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