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博照明设计方法思考
2011-12-04汪幼江
汪幼江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音照明设计工程公司,上海 200000)
夜景设计是基于对建筑艺术的表现。上海世博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世界建筑未来表现形式的探索。一百四十几个国家参加了世博展,展馆立面造型风格各异,多姿多彩。我们只有把握了建筑设计思想的脉络,才能确定建筑照明合理的方法。
首先,我们把建筑风格大概做一个归类。
1 新现代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风格与新现代建筑风格的区别:在于是功能决定形式,还是把功能放在次要地位。前者强调的是功能决定形式。从具有现代建筑特征场馆的立面造型及布局方式看,大多属于新现代建筑风格。如德国馆、法国馆、意大利馆等等。
1.1 德国馆
四个头重脚轻、变形剧烈、连成整体却轻盈稳固的不规则几何体构成,阐释了“和谐城市”的主题。利用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相互穿插,形成了自然、艺术、人文、技术有机结合。外墙包裹透明的银色发光建筑膜——膜是透气性良好的的网状建筑布料,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的反射作用,因此漫步在德国馆相对比较凉爽。
图1
与以往建筑设计不同点:建筑不仅考虑了使用功能、建筑空间、建筑造型,加入了节能、减排的设计思想。
图2
1.2 法国馆
漂浮于水平面的法国馆尽显水韵之美——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
法式园林,讲究规矩格率、对称均齐,具有明确的轴线和几何对位关系,花草树木都加以修剪成型并纳入几何关系中,着重显示园林总体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一种为人所控制的有秩序的自然、理性的自然。
图3
建筑设计考虑了建筑空间、立面装饰、内外空间照明的有机组合。
照明设计采用内光外透,充分表现了外饰架构的肌理,构架中点光源又增强了装饰构架的体积感。
1.3 意大利馆
意大利馆的一大亮点是展示了建筑与工程技术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场馆配备全新的空气净化装置和抗菌瓷砖地面,以过滤封闭场所内的空气、减少污染和病菌。馆内还引进了一种新型的透明混凝土,白天时自然光会照射进来,使得整个场馆仿佛沐浴在阳光下,也减少了对灯光的需求。同时,装配微生态气候环境系统的玻璃幕墙能吸收太阳辐射,大幅度节能降耗,并能起到遮阳、发电的作用。透光混凝土的运用,增添了对块体照明的表现形式。
图4
2 展示地域风情的现代建筑
2.1 丹麦馆
丹麦馆环绕“海港”而立。著名的美人鱼静静的坐立在海湾中。
建筑造型、地域特征、照明有机结合。
LED新光源与建筑外装饰艺术有机的结合,使建筑充满了迷人光彩。
图5
3 表现建筑的个性与特征
3.1 英国馆
有人说整个世博园最具有震撼力的建筑是英国馆。
是独特的造形还是其它才有如此震撼力?
从造型上来看建筑,应该属于表现建筑的个性与特征的范畴——蒲公英种子造型。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小沙里宁 (芬兰人、美国建筑师)就完成了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设计,它采用的是一个鸟的造型——建筑空间与建筑造型有机结合。
图6
图7
而英国馆的特色是建筑造型与节能环保有机结合。“种子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间;夜间,触须内置的光源可照亮整个建筑,可以组合成多种图案和颜色。所有的触须将会随风轻微摇动,使展馆表面形成各种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使其光彩夺目。
图8
所以英国馆的特点:传承经典,铸就未来建筑本身发光丰富了城市夜空间环境。
3.2 墨西哥馆
展馆造型为:风筝森林,建筑构图手法与英国馆相同。
特点:建筑造型与LED新光源有机结合在一起。
图9
4 新高技派建筑
4.1 日本馆
高技派建筑通常指的是采用最新结构技术展现大跨度、大空间建筑。
关于新高技派建筑我的定义是:以高清能源材料为主体的现代建筑造型。代表作——日本馆
展馆的外壁会随着日光的变化及夜晚的灯光变换各种“表情”。在设计上采用了环境控制技术,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馆外部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电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高效导光、发电;展馆内将使用循环式呼孔道等最新技术。
图10
5 表达自然生态建筑形式
远古时代,建筑材料主要是木、竹、石料、砖等。
为了建筑耐久欧洲以石料为主。亚洲为方便取材还是以木、竹、砖为主。
图11
5.1 印度尼西亚馆
现代建筑材料主要是:混凝土、钢、玻璃等。
反思:为使世界多样性,城市发展更洁净并可持续发展,木、竹材料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印度尼西亚馆、越南馆、非洲馆等展馆,采用竹子、木材为原材料。彰显建筑自然和谐的文化精髓。体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在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方面的独特智慧。
图12
5.2 越南馆
建筑与自然相结合,形成有机建筑。循环往复以致无穷。巧妙照明方式表现了建筑特征以及材料的质感。
5.3 喀麦隆馆
图13
6 传统文化风格建筑
6.1 波兰馆、俄罗斯馆、韩国馆
三个展馆形体各异,主题思想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外墙均采用剪纸艺术。
图14 波兰馆
照明效果很别致,此时色彩变幻光线穿过剪纸图案在馆内营造一种明暗错落的效果。
图15 俄罗斯馆
图16 韩国馆
中国馆、印度馆、泰国馆、巴基斯坦馆、马来西亚馆等展馆都体现了民族特色。
图17 中国馆
图18 泰国馆
图19 马来西亚馆
7 粗野主义倾向建筑
瑞士馆:展馆设计强调了对比,缆车带着乘客从负荷沉重的城市升入馆顶 (屋顶花园)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世界。为了表征城市的沉重,建筑物外观采用了以勒。柯比西埃 (Le Cor busier,1887-1966,瑞士人,著名法国建筑师)为代表粗野主义的表现手法,颇具震撼的雕塑品。
图20
图21
整个展馆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最外部的幕帷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能独立产生和储存能量,并以LED灯的形式将其利用。帷幕的帷幕可以与展馆周围的能量,如太阳能或者照相机闪光灯产生的光能发生反应,从而发出闪光。这种感应给夜景造型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图22
8 具有特殊效果的夜景构图
拉脱维亚馆外装饰,采用透光的亚克利片,这些彩片随风摆动,使内透灯光变幻莫测。
葡萄牙馆、瑞典馆用线光源表达不同的建筑构图及建筑空间关系。给线光源构图起到了好的示范作用。
图23 拉脱维亚馆
国家电网馆、石油馆采用显示屏的构图方式,使局部空间充满了动感。
综上所述,大多数世博场馆的建筑造型没有脱离以往的建筑经典构图,所不同的是或多或少加入了一些节能环保的理念。节能、高清、环保、可持续发展恰恰是现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图24 葡萄牙馆
图26 国家电网馆
思考一:世博建筑灯光能否作为示范工程?
世博建筑灯光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光源,作为未来发展方向可以起到示范作用。
在一定的程度范围内,建筑设计方式、规模相近的案例,可以起到示范工程作用。
现实当中有许多房屋建筑,受体量、材质的限制,有些新技术、新光源只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才可推广使用。
思考二:国家电网馆、石油馆夜景模式能否推广?
这种房屋建筑夜景构图模式,用于特定环境、特定的建筑,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不宜推广。如果把目前许多建筑勾勒LED灯光,作为LED第一次泛滥成灾的话,国家电网馆、石油馆夜景模式有可能成为LED第二次泛滥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