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荷亦美丽
2011-12-01张欢
张欢
“小船呀轻摇,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一首悠扬动听的《采莲曲》让我认识了莲。
也曾经在一些文章或诗歌里领略过莲的风采。最初接触到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样的诗句,后来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对莲的感觉遂由喜爱变成渴慕,愈来愈想寻觅它的芳踪。
终于见到了满池的荷!然而却是一池残荷,目之所及是一片枯败的景象,荷叶歪歪地互相依偎着,像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残兵弱将,没有一点精气神儿。荷叶之间零星地点缀着几朵兀自开着的荷花,其中几朵荷花的花瓣也已经凋谢得差不多了。没有见到诗句中“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美景,更没有见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气势。我大失所望,于是想要离开,然而眼角的最后一瞥让我留了下来。
原来,这是个丰收后的池塘,莲蓬已被人摘走了,大多数的藕也被人挖了去,池塘差不多已经干涸了,塘里的淤泥大部分露出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水泡。偶尔几只青蛙跳在荷叶上,因荷叶已没有气力来支撑它,青蛙身子猛的歪了一下,便从荷叶上翻滚下去,一头栽进了泥里,荷叶随即也歪在了水中。
莲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性,然而在缺水断根的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却仍然能够顽强生长,不得不让我对它肃然起敬。
迎着落日余晖,我站在池塘边远眺,一池可爱的莲,细望之下竟还有几个花苞呢!它们是不是见到我这个远方的客人害羞得躲藏起来了?不然为何它们脸上泛着红晕?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原本静止不动的荷花,随即似舞者跳起了华尔兹,像在欢迎我的到来。阳光下,它们用生命在舞蹈,怪不得齐白石先生在看完满池残荷以后曾说,“笑语牡丹无后福,收场还不到秋风”。此刻的我已经融入眼前的美景中了,一朵莲花已经慢慢地在我心底盛开。
此后也曾见过盛放的满池莲花,但是却没有了看残荷时的那般感受。只是觉得盛放的荷美,但说不出它美在何处。
面对满池的残荷,我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明白了有时残缺也是一种美。
推荐理由
作者选择残荷作为写作对象,角度新颖。残缺的事物大都是与繁华作对照才留给人们哀叹的,然而本文的立意相反。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既表现了同于一般人的普通的审美心理,也表现了自己的独特的审美视角。“原来,这是个丰收后的池塘”。“丰收”总是和“喜悦”相关的,何况这秋后的荷塘自有一番景致。但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而是表现莲“在缺水断根的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却仍然能够顽强生长”的超凡品性。这样就完全“扬”上去了。然后作者又用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对眼前的“落日余晖”下的美景进行再度描绘,突出了“有时残缺也是一种美”的主题,照应题目,结构精巧,立意新颖。
【指导并置评: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