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打运动员急性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2011-12-01黄振华

武术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比率踝关节武术

黄振华

(浙江警察学院警体部,浙江 杭州 310053)

散打运动员急性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黄振华

(浙江警察学院警体部,浙江 杭州 310053)

运动损伤是影响专业散打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要因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对专业散打运动员损伤部位及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以期为散打教练员和运动员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散打运动员 运动损伤 特征 预防

武术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徒手格斗项目,随着散打运动迅速发展和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训练和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运动损伤的发生将会破坏运动训练的系统性,逐步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提高,给运动员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同时也给国家带来极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因此,如何降低甚至消除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是散打运动今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安徽省散打队、山东省散打队、浙江散打队和上海体育学院散打队共计101名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是查阅相关研究领域(2004-2010年)著作、论文等资料获得的。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共发放101份运动员调查问卷,运动员问卷在发放前进行过预发放检验,问卷的发放均采用当面发放当面回收的形式,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可行性。

1.2.3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是运用体育统计知识,对所获数据利用Spss11.3进行统计处理及显著性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武术散打运动员损伤的现状分析

2.1.1 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表1 健将与一级运动员损伤情况 (n=68)

表2 一级与二级运动员损伤情况 (n=71)

研究发现,在所调查的101名散打运动员中有不同程度运动损伤的有101名,占研究对象的100%,总损伤367次,人均为3.6次,这表明散打运动员损伤情况较严重。将不同技术等级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等级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表2)

2.1.2 运动损伤的程度

表3 损伤程度统计表 (n=101)

运动损伤的程度按伤情轻重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损伤。由表3知:在发生损伤的101名武术散打运动员中有65名属于轻度损伤,占64.38%;有33名属于中度损伤,占32.65%;有3名属于重度损伤,占2.97%。可见,武术散打运动员在损伤的轻重程度上多属于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

2.1.3 运动损伤的部位

对101名运动员的调查,在367例损伤的人次中头面部损伤的有64人次,占总损伤比率的17.44%;手腕部损伤的有61人次,占总损伤比率的16.67%;踝关节损伤的有55人次,占总损伤比率的15.09%;小腿部损伤的有42人次,占总损伤比率的11.32%;膝关节部损伤的有31人次,占总损伤比率的8.49%,分别处在前五位。因此,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要多注意对这几个部位的保护。

2.1.4 损伤的种类

表4 损伤部位统计表 (n=367)

表5 损伤种类统计表 (n=367)

通过调查统计,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种类共有10余种,在367例人次的损伤中,软组织挫裂伤的有132人次,占总比率35.85%;关节韧带损伤的有109人次,占总比率29.72%;肌肉损伤的有66人次,占总比率17.92%,分别处在前三位,其他损伤的比率相对较少。

2.2 散打运动员急性运动损伤特性分析

2.2.1 损伤部位的特点

在散打运动员所发生的损伤中,头面部损伤占总损伤比率的17.44%,居第一位;手腕部损伤占总损伤比率的16.67%,居第二位;踝部损伤占总损伤比率的15.09%,居第三位;小腿部损伤占总损伤比率的11.32%,居第四位。可见散打运动员所发生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面部、手腕部、踝部和小腿部。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主要的进攻动作是拳法和腿法,运动员在进攻的过程当中反复的运用冲拳、贯拳、抄拳等基本拳法和鞭腿、踹腿、蹬腿等基本腿法。而腕关节和踝关节是人体比较薄弱的关节,是最易发生骨折的,其发生率在运动损伤中占首位,但易漏诊而治疗不当,造成腕关节永久性功能失调。由于武术散打项目自身的特点,再加上腕关节、踝关节局部的解剖生理特点,从而使腕关节、踝关节损伤在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中的比例高。

2.2.2 损伤性质的特点

由表3可知:武术散打运动员在损伤的轻重程度上多属于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其中以软组织挫伤居多,其次为关节韧带损伤和肌肉拉伤,以关节扭伤最常见,如拇指、食指关节韧带的扭伤,踝关节的扭伤,副韧带的扭伤等。由此可知,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以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多发。运动损伤的特点是由其项目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武术散打运动是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进行较智较技。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抗的双方要求力量速度的极限性和动作的突然性进行频繁的暴力打击,这样就容易引发急性损伤。如果发生损伤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特别是带伤坚持训练或比赛,极易由急性损伤转化为慢性损伤。

2.3 武术散打运动员急性运动损伤致伤因素分析

2.3.1 急性运动损伤的潜在因素

2.3.1.1 武术散打项目的特点

技法特点:用脚底脚背和拳面为进攻点,以及被摔的不确定因素,并互以身体为得分目标;打法特点:如有的运动员为了防守对方打击自己的大腿或腰腹部,习惯用小腿提膝防守对方的进攻,相撞部位应多在小腿上;有的运动员习惯用灵巧的躲闪,游击似的打法赢取胜利,这样对用踝关节的频率次数增加,负荷加大;有的运动员习惯用杀伤性的拳腿进攻对方头部等,都容易产生损伤。

2.3.1.2 头面部是散打运动员受伤最多的部位

表4显示,头面部损伤的有64人次,居第一位,这与散打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其技、战术运用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众所周知,头面部是人体直接暴露部位,这是受伤率最高的原因。在比赛中,为了有效击中对方取得点数,常常就把暴露面积大、抗击打能力较差的头面部作为主要的攻击目标。一旦被对方击中,大脑思维就会发生变化,如使人休克,失去战斗力等。有时也会因为运动员疲劳或场地原因,使用摔法时,导致运动员头部跌伤。所以,直接对抗的散打运动,强化体能训练,合理分配体力和有效运用技战术等,可以减少头部损伤。

2.3.1.3 手腕部和踝关节损伤最为普遍

在激烈的散打对抗中,不仅要求运动员有灵活的步法,还需要伺机用腿攻击对方。腿攻击时,由于发力的部位为脚掌和脚背,且踝关节结构复杂,小块骨骼多而韧带薄弱,在接受暴力打击或被击打时容易受伤。如,运动员发侧踹腿击打沙袋或硬物时用力过猛,表现在动作击中物体一瞬间时受伤较多;脚背的损伤多为横踢所伤,造成的原因为运动员抗击打硬度不够、场地器械不符合要求、用力点或受力点不准所致。因此,武术散打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发生的运动损伤,项目特点是其潜在因素之一。

2.3.2 急性运动损伤的直接因素

2.3.2.1 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员发生损伤的概率就会增加,准备活动的意义在于通过身体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运动中枢和非运动中枢均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进入运动竞技状态,发挥自己的极限体能和技、战术,从而取得优秀的成绩。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就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肌肉的温度低、弹性差、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的灵活性差,以至于运动员容易发生损伤。可见在训练和比赛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于优秀成绩的取得是非常重要的。

2.3.2.2 身体局部负担过重

局部负荷过重是指身体某一环节所承受的负荷超过了它本身所承受的能力,负荷量的增加可以带来好的训练效益,而且越接近运动员承受能力的极限,效果就越明显。同样,在武术散打训练中,为突破重拳、重腿的力度和速度及动作组合的连贯性,教练员都致力于追求用“极限负荷”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成绩。由于过于在乎训练的效果,教练员在安排运动量时往往忽视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运动量的安排超过了人体可能承受的生理负荷,长期反复的过度负荷会引起局部疲劳积累,造成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加上常年的身体各部位过度训练,身体各部位劳损程度加剧。

2.3.2.3 极限运动性疲劳

运动疲劳是指运动持续一段时间后,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或者不能维持在某一预定的强度。散打运动在供能方式上属于乳酸能系统,长时间的运动会使散打运动员肌肉中的乳酸增加,造成乳酸堆积,运动员就会感到肌肉酸痛、僵硬、疲惫不堪、心情沮丧、信心不足等,同时还会伴随运动能力的下降、技战术水平的降低。散打比赛规定在短时间内完成比赛,由于体能储备不足现象的存在,使得运动员在比赛的后阶段会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不能顺利的完成比赛,往会给对方增加暴力打击的机会,引起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2.3.2.4 队员的心理因素

临床医学实践以及运动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因素不仅能造成运动员的损伤,还可能影响到选手整个运动表现和后期的康复。有些运动员在以前的比赛和训练中受过伤,虽然经过治疗完全康复,但由于损伤带来的不良心理反应未排除,在心理上还未作好重新训练或比赛的准备,当运动员再次回到训练和比赛时,前次受伤的情景就会不自觉地出现在眼前,使运动员产生焦虑或恐惧心理。这样,运动员就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当前的比赛或训练当中,而导致技术错误或是给对手提供更多的进攻机会,以致运动损伤的再次发生。

2.3.2.5 保护措施不利

保护不利是指教练员或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护意识不够强,可分为没有保护、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法不对三种类型。如:在散打训练时不穿戴护具,认为这样可以增强抗击打能力的错误思想,导致损伤产生;如运动员在进行防守时,总是主动去迎击对方的进攻,而不会灵活的变被动为主动进攻而造成的损伤属于保护方法不对。因此,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贯彻运动员保护意识的培养,从而降低武术散打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机率。

3 预防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对策

3.1 遵循运动训练的自动化训练体系

运动技术等级的层次,对所产生损伤的程度是不一样的,随着技术等级的升高损伤有一个逐渐减少的过程,也就是在训练初期要严格遵循自动化训练体系,不断磨合动作技术与身体素质的协调,这是减少受伤的一种好方法。同时,在训练初期运用现有中医学的研究成果,借鉴中国传统拳术练习抗击打力的功法及用药方法,并伴随在运动员的训练比赛中。

3.2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加强易受伤部位的保护

运动生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肌肉韧带之间的粘滞性减弱,充分调动内脏器官的活动性,提高运动的应激能力。散打属于身体直接对抗性运动项目,从比赛一开始,就要进入自己的最佳状态,发挥自己的体能和技、战术,不容许有短暂的代偿期作为过渡。因此,准备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结果。另外,头、手、肘、肩、骸、膝、脚是跌摔主要的接触点。应注意加强倒地技术的训练,提高倒地技术的合理性训练,并使其具有一定的抗击打能力,对减少损伤有很重要的作用。

3.3 重视训练后的恢复措施

散打训练的全过程应该包括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提高这几个环节。因此,科学地掌握训练负荷并科学地使身体恢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武术散打属于身体自接对抗性运动项目,技术复杂多变。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后,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恢复就会导致疲劳的积累,引起过度疲劳和某些局部符合量的增加,从而引起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员还可以根据条件进行按摩、桑拿浴和心理放松等,这不仅能够加速疲劳的恢复、预防损伤的发生,而且为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高保障。

3.4 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散打比赛由于头部、躯干部位是主要得分部位,均成为主要的击打目标,要有必要进行医务监督。除了对临场实战过程的监控外,还要对队员作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早防早治,尽可能的避免损伤发生。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对运动员身体变化的督促检查,派专人对运动员的受伤情况进行分时段的观察、登记、细心养护,对不听要求的运动员应该给予教育引导。

第二、对不同受伤程度的运动员,应采取积极认真的态度,安排一定的康复性运动,不应纯粹的休息,特别是易受伤关节部位有伤病的运动员应适当加强伤部肌肉的力量练习。

第三、在运动员训练或外出比赛时,应该合理安排好每天的活动量,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细致而耐心的监督上作。

3.5 提升训练比赛前中后的心理承受能力

对于出现过的损伤现象,应采取积极保护自我的心理,不应在心里留下伤病的痕迹。建立训练比赛安全的心理状态,减少赛前的过度焦虑和恐惧心理,在训练比赛中应集中精力全身心地完成每堂课的任务。在实战对抗中情绪不稳定、不冷静,都是不应该的。

[1]刘铭良,徐 俊.浅谈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学工程,2005(12).

[2]张 斌.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损伤部位的调查研究[J].体育信息,2000(2).

[3]金 燕,李朝旭. 散打运动员身体损伤及预防的调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3(9).

[4]刘 芳,郑永强.武术散打运动创伤的调查与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5(10).

The Reasons and Preventions of Acute Movement Injuries of Sanda Athletes

Huang Zhenhua
(Zhejiang Police College,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Athletic injury is the main factor impacting on professional Sanda Athle's life.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questionnaire,logic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the paper conducts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arts of professional Sanda athletes′injury and characteristics,aiming to propose some reference and advice to coaches and athletesto prevent and reducing injuries.

Sanda athletes athletic injury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G85

A

1004—5643(2011)06—0066—03

黄振华(1972~),男,硕士。研究方向:竞技武术散打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比率踝关节武术
一类具有时滞及反馈控制的非自治非线性比率依赖食物链模型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武术
一种适用于微弱信号的新颖双峰值比率捕获策略
中医康复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48例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