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路径

2011-11-28潘云涛

传媒 2011年1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论文

潘云涛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我国的科技期刊业与其他产业一样,也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科技进步,现代化、电子化、数字化技术不断创新,科技期刊的产业链发生了新的变化。继印刷、发行单位以及经营性图书、音像出版单位完成转企改制之后,2011年7月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公布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标志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和攻坚期。面对新形势,科技期刊如何应对?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这是期刊界需要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中科技期刊的准备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认为科学中心(数据指标)是指某国或某地区某个时期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的数据超过同时期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总数的25%(汤浅光朝.解说科学文化史年表[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从16世纪开始,科学中心共发生了4次大的转移,从意大利到英国,再到法国,后转移到德国,自1920年开始向美国转移。有学者对历次科学中心的转移与科技传播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与科技传播力度有关,科技传播力度大的国家必然会成为科学发展的中心。这说明科技传播中心也会随着科学中心的转移而转移(徐海军.科技传播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2009年中国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数量占世界总数的12%,排在世界第二位(美国仍位居世界第一位,其论文总数占世界总数的25%),发表论文较多的国家还有英国(7%)、日本(6%)、德国(6%)和法国(5%)(王丽,从科学中心转移的角度研究科技期刊语种的布局策略[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硕士论文,2011年),虽然中国与美国还存在巨大差距,但已经在过去10年超越其他国家。与此同时,2010年,我国的科研投入已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2015年我国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将达到2.2%,经费将达到1.2万亿人民币,中国届时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科研投入国。我国本科及以上学历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以及科研人员数量,如今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88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5.47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要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科技期刊是科技成果推介的方式之一,也是科学事业的组成部分。百年来,诺贝尔奖得主的重要研究成果都是以期刊论文的形式首先发表的。通过对《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研究发现,在科学中心从德国向美国过渡时期,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期刊出版的中心,这也说明科技期刊的发展先于科学中心的转移。在科学中心从德国向美国过渡时期,各国都重视多语种科技期刊的出版,同时更倾向于选择英语。

发展一定比例的英文科技期刊。目前,英语是国际学术交流的主要语言。作为我国与国际科技界之间学术交流的桥梁,英文科技期刊对内促进我国与国际学术的交流与合作,对外展示我国学术领域的科技成果,在扩大我国的学术影响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发展一定比例的英文科技期刊是必要的。

发展多语种科技期刊。汤森路透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数据显示,多语种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于本土语种期刊,而我国多语种科技期刊的比例很低,因此,为了增加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显示度,也有必要发展一些多语种的科技期刊。

办好中文科技期刊。在提高我国的英语和多语种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发展中文科技期刊,做中国的精品科技期刊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做的必要准备。《太平洋事务》(《Pacific Affairs》)已经注意到这一点,该刊过去刊发的文章摘要有英文和法文两种,考虑到文章的内容关注亚太地区,最近用中文摘要取代了法文摘要。中国科研工作者的论文80%是发表在中文科技期刊上的。未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汉语。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将中文科技期刊办好。

我们可以借鉴荷兰、日本等国的期刊发展经验。日本科技期刊的出版语种有日语、英语以及日英语混合,其选择依据主要是看该期刊所在学科的发展水平及国际影响力。

发展本国科技期刊是占有科学发现优先权的重要一环。作者发表论文时,可采取英语与母语相结合的策略。多发表英文论文有助于加强国际间的交流,论文的学术思想容易被外国学者获取。但若能在本国的科技期刊上尽快发表成果,则有利于争夺科学发现的优先权。对1901年到2009年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获奖之前的论文发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本国的科技期刊对科学家的早期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与促进作用(马彩峰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发表论文及发表期刊的语种分析,情报学报,2011,6)。科学家在本国做科研时,最初的选择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本国的期刊上,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与国外科学家的合作日渐增多,后来较多选择将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上。这一研究证明,国家重视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非常重要,应着力扶持一批精品科技期刊成为国内各学科的顶尖学术期刊,这样就是为培养人才和培养大师做准备。

战略机遇期我国科技期刊与学科前沿的契合度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调查显示,75%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应将发表论文作为科学研究人员的一项要求,且高达70%的科技工作者选择国内期刊作为发表自己论文的第一渠道。发表学术论文确实可以起到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的目的。我国的科技期刊约5000余种,按国家标准分类,在39个一级学科中都有,那么科技期刊与学科发展是否同步,能否与学科前沿相匹配则应该作为科技期刊主办方追求的目标。

仍以汤森路透研制的《期刊引证报告》(JCR)进行分析,德国和日本的科技期刊凡是进入本学科国际期刊前四分之一的,基本上都与该国该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相一致。比如德国的数学、应用物理、动物学和化学等研究水平均在世界前4位的水平,其进入本学科前四分之一的期刊就相对较多。再如,日本的物理、化学、自动控制、海洋工程领域的科技期刊也

与本学科的国际地位相一致。而我国的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所占世界的比例较大,可以算是优势学科,而我们的科技期刊却缺乏影响力。2009年仅有7种科技期刊能进入本学科国际期刊前四分之一行列。

我国学术研究与国际同行的研究热点是否一致,也与科技期刊发表论文的趋势和方向相关。以2010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石墨烯为例,检索到国际相关文献8438篇,79个国家的

500多种期刊上发表了该领域的前沿论文。我国国内科技期刊上发表652篇,有12个国内期刊发表该领域的论文10篇以上(王丽等,石墨烯的研究前沿及中国发展态势分析,新型炭材料,2010,25)。研究还发现,我国的研究方向与世界的研究方向存在差异,我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并不与获奖科学家的研究方向一致。

关注热点和前沿问题,应是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只有提高科技期刊与学科前沿的契合度,才能使科技期刊真正走上推动学科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轨道。《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部署了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68项优先主题,16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专项,8个重点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它们涵盖能源、资源、农业、制造业等领域,载人航天和探月、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等战略工程,生物、信息、制造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以及蛋白质、纳米等科学研究。在未来5至10年间,将有大量的高质量科研产出来自这些领域,对于科技期刊来说,也是步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能否抓住这个契机,则是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作为科技期刊,也应提前布局,在重点领域使高水平的科技期刊尽快成长起来,或者创办与这些前沿研究相匹配、契合度高的科技期刊,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保障。

传统论文在出版链条转变中的新机遇

世界科技创新风起云涌,特别是新兴技术的使用,云计算、云服务理念的引入,作为媒体一员或者说是信息产品一员,科技期刊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现在,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发生了变化,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从过去的收稿-审稿-加工-出版-发行的直线型流程,转变成发散型的多元立体网络。其中,从研究工作开始就有新成员加入。比如研究过程中的中期研究报告的发表和会议交流,出版之前的预印本,发行之前的数据库数据的提交和解析,各种全文数据库的参与交流,尤其是掌上阅读和微博等新媒体形式等,更为科技期刊的出版提供了新的途径。

目前,较为发达的因特网技术,传统期刊的印刷出版成本以及期刊价格的上涨,科研成果产出的不断增加,商业出版机构的整合,系列出版物价格上升引发图书馆人员寻求更为低价的替代产品,新的电子格式搜索的出现,特别是开放资源搜索的运用等,这些因素形成开放获取(OA)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010年12月“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Directory ofOpen Access Journals)收录世界开放获取期刊5922种。《201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所收录的1946种科技核心期刊中,采取了开放获取出版模式超过4年的期刊有140种,占所有1946种科技期刊的7.19%(王菁婷,中国开放获取期刊的路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硕士论文,2011年)。比较国内外开放获取期刊的学科分布,可以看出我国的开放获取期刊的学科分布与国际的期刊学科分布相近。国际上开放获取期刊的学科分布排名前三位的是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以及生物学,而国内的学科分布排名前三位的学科是生物学、工程与技术基础学科以及临床医学。这也就说明全世界对于开放获取的学科倾向还是较为明显的,许多重要的开放获取期刊平台是依靠这些较重要的学科发展起来的。

国外开放获取期刊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萌芽阶段,1998年至2004年为初步发展阶段。随着大家对开放获取的定义组织形式等达成共识,许多国家大力发展开放获取项

目,并且制定了一些开放获取政策,对于开放获取期刊论文的版权问题也制定了一些原则,与此同时,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开放获取期刊平台,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

国外开放获取期刊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从2004年底开始,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推出一系列开放获取计划,之后许多国家也相继推出开放获取计划。关于开放获取发展中一些版权法

律也得到修正,政府机构对于开放获取提供资金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

然而,我国开放获取期刊才刚刚进入最初发展阶段,还存在期刊运行费用低、作者对于开放获取期刊的认同度不高等问题。但是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已初具规模,而且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华医学会等各种学术团体对于开放获取持积极态度。依托中国庞大的科研市场,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相信一定能够提高我国开放获取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打造出国际知名的开放获取期刊平台。

回顾国际期刊发展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期刊是1665年法国出版的。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的期刊发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我们常说的SPRINGER、ELSEVIER均历史悠久,其中SPRINGER有160年的历史。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期刊的发展,在二战后的1950年前后,都经历了一个崛起期。据考证,中国的第一本科技期刊出现在19世纪,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产物,名曰《瀛寰琐记》,但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科技期刊,且连续出版至今的是《中华医学杂志》,其创刊至今仅有百年历史。截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中国仅有科技期刊80多种;十年动乱期间,科技期刊出版几乎处于全部停刊状态;1978 年以后才陆续恢复、新办出版科技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真正开始正常发展是从1978年开始的,可以说,中国科技期刊的繁荣与飞跃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相对于科技期刊发展的历史规律来说,我国科技期刊正处于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又身处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应该是没有包袱的,且可以充分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工具和理念,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引领世界科技期刊的数字化时代。目前清华同方的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的知识服务平台已经初具规模,且两家都在新兴技术的提供和应用上狠下功夫,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期刊的传播速度,减少了运营成本,实现了网上信息资源的共享集成,这正是适应了人们网络时代的阅读需求和习惯,而且我国期刊的数字化发展速度和普及程度不亚于一些发达国家。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了“遏止领先”法则,即在转变时期起先最发达和最成功的社会要改变和保持其领先地位将是最困难的。相反,落后和较不成功的社会则更可能适应变化,并在转变中逐渐处于领先地位,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国外出版商曾指出,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图书出版市场没有形成先进高效的体系,所以这有可能就是中国数字出版的机遇。有关负责人表示,搭建内容投送平台是开发数字阅读市场的关键所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建设8至10家海量数字内容投送平台。而据预测,今年数字出版市场整体收入将超过750亿元人民币,“90后”是未来消费的主力,越来越多的传统出版企业将投身到数字内容投送平台建设中。那么,科技期刊也处在这一次浪潮中,其提供的内容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将这些创新成果以最有效的方式向国际和国内的科研工作者推介,是科技期刊出版者的责任。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达国家科技期刊建设同经济实力、科技发展的关系暨期刊语言选择的历时性研究及其借鉴意义”(70973118)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科研诚信的学术论文著录行为规范化研究”(10BTQ03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论文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期刊审稿进度表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期刊审稿进度表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