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名篇赏析
2011-11-24李需
李 需
吹箫人
◆ 耿林莽
不是瀑布,不是缓缓而流的山泉,是有人在吹箫。
木筏散了,号子声远。我们的船顺流而下,江声已经睡去。只有一管箫在吹着,吹着,呜呜咽咽。
无语的悲凉,反反复复。抚摸,伤口流着血。
找不着人诉说,沉甸甸的竹叶,滴着露。
屈原、李白、苏东坡,一代代人传下来的那条江,在流。
神女无恙吗?她老了。
经不住秋风,发已稀疏。云哦雨哦雾哦,朝朝暮暮。帝王之恋已老化为衰草,不再返绿。
(是她在吹箫么?)
神女峰边,流出来洁白的羊群。
(箫声将它们唤出?)
穿紫衣的牧羊女,在寻觅失踪了的小哥哥。
(骑在水牛背上,溜进了哪一座山谷?)
云哦雨哦雾哦,山脚下的黄昏来了。
羊群咩咩地叫着,寻不着哥哥。
(剪不断的箫声,该换一支曲了。)
吹着,吹着,吹了两千年。
不知道吹箫人在哪里坐着……
[李需赏析]耿老散文诗有一种流淌和飘逸美。像月光挥洒下来,像清风拂过河面。《吹箫人》可推为早期代表。“不是……,不是……,是有人在吹箫。”起句即特有舒展之姿。继而,是平静如睡的江面,木筏、号子都仿佛消隐在昨日,一管箫显得那样悲凉,孤独。时光逝去,岁月不在,那“伤口流着血”,而又找谁诉述呢?如果,此时诗人只把箫固定在吹箫那个特定人身上,这章散文诗可能就会大打折扣。但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屈原、李白、苏东坡,一代代人传下来的那条江,在流。”那么,是什么没有衰老?是箫声?不!是美丽的传说,是永恒不老的爱情。“穿紫衣的牧羊女,在寻觅失踪了的小哥哥。”这是凄婉的歌唱,述说不尽的爱情的歌唱。江水无情,而江水流淌的纯洁的爱有情。两千年了,“不知道吹箫人在哪里坐着……”不知便是知,知便是不知。清楚了就没有了韵致,而不清楚,甚至隐隐约约才别有奇妙的情趣。
摇橹的手
◆ 李 耕
为与岸相握的一瞬,漂泊之舟,让我摇橹了一辈子。岸,仍旧渺茫,梦的波涛,浩瀚无边。暮色茫茫,我的佝偻的背我的酸痛的腰我的茧厚厚骨瘦瘦的摇橹的手。
且罢!
这是一种怯懦的喟叹。需要的正是一种进行曲或者天际的星的召唤,在自然之境的风雨中,从来不会有怠惰的太阳和不按季节萌生的野草。
仍旧看不见相握的温馨的岸。我叮嘱摇橹的手继续摇,摇过潮汐与波浪的岁月,摇过自己每一个生命季。
也许,将死在摇橹的途中;
突然感悟:人生本是无岸的,除非你的船碰在自己的墓碑上。
[李需赏析]李耕老师的散文诗大都有一种“吹尽黄沙始见金”的奇妙。这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长久的文学历练是分不开的。散文诗《摇橹的手》结尾:“突然感悟:人生本是无岸的,除非你的船碰在自己的墓碑上。”真可说是一语重千斤,一语惊醒梦中人!不妨,让我们再从头赏析吧。“为与岸相握的一瞬,漂泊之舟,让我摇橹了一辈子。”一辈子在摇,何处是岸?“岸,仍旧渺茫,梦的波涛,浩瀚无边。”人生漫漫,暮色苍茫。接着,诗人继续用他深情的笔,为我们铺设了两种境况:一是一生的辛苦和艰难,最终使我们“人比黄花瘦”;但人生不止,我们的追求就不会停止,人生需要的“正是一种进行曲或者天际的星的召唤”。这是其二之意,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当然,我们虽“仍旧看不见相握的温馨的岸”,但我们还会一直地摇下去,“摇过自己每一个生命季”,直至开头的大彻大悟。一章小小的散文诗,将人生洞彻得这样透明,真可谓入木三分,让人扼腕,叫绝!
白马泉
◆ 海 梦
离我家两华里,有一个很大的泉塘,碧绿碧绿的,像一块翠玉,人们叫它“白马泉”……
白马在哪里?我掬一捧清亮的泉水,一朵云,飞在我手上……
我惊骇了!手一松,一串珍珠滚落进泉里,吓飞了一只青色的水鸟,把一个古老的传说留在我的心上。
我拾起一片翎羽,上面写着我读不懂的文字。但,我找到了童年那个青色的梦和我失落的黑发……
我纵身跳进水里……
于是,我明白了,在我立在水中的时刻,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
我这才发现,我正骑在白马背上,去追寻那远飞的青鸟。胸前银色的波浪,就是抖动的马鬃。
[李需赏析]海老散文诗《白马泉》是奠定他在中国散文诗界地位的扛鼎之作。起句平缓而又蕴含深情。家乡那个被赋予美丽传说的池塘,在诗人的心底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痕!“白马在哪里?我掬一捧清亮的泉水,一朵云,飞在我手上……”突然地转身,在诗歌中是一种特别的技巧。转得好与坏,可见功力。海老的这一转,让我们感到一种淡淡的凄婉(白马在哪里?)和一种洋溢的洒脱(一朵云,飞在我手上)。此时此刻,诗人人在池塘,心却还飞驰在那美丽的传说中。“我拾走一片翎羽,上面写着我读不懂的文字。”这文字写着什么?诗人没说。但从中我们已感知到了那时光飞逝,童年已远,青春不再的喟叹。诗人更高明之处,是他接着叙述。“我纵身跳进水里”,更突兀的一个猛转身,让我们的心随之而动。“我正骑在白马背上,去追寻那远飞的青鸟。胸前银色的波浪,就是抖动的马鬃。”这是多么豁达、开朗的一种人生境界!既显现了诗人不服老的秉性,也昭然着他对自己理想、信念的永恒追索,也可以说是他立志“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样一种气度。
无邮的书简
◆ 宓 月
每当夜晚来临,暮霭渐浓,愁绪也在我心上堆积。
好想写一封信,像旧时的情书,端端正正的字,飘散着淡淡的墨水芳香。素洁的纸张有花香袭来,淡淡的,却沁人肺腑。每一个句子,都像山间流淌的涓涓小溪。每一个标点,都像心弦上跳动的音符。
窗前的花儿,默默地开了,又无声地落去,像我无法诉说的情愫。美丽只在瞬间,有的是太多的叹息。
其实,电脑就在身旁。随便敲几个字,就会有许多怀着各种心思的网虫游过来。互联网,这张看不见的无形的大网,它让所有的东西都成倍地加速,成倍地复制,甚至包括爱情。
我不想知道,被高科技加工过的情感之花有多么神奇,多么艳丽。虽然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包围着我,让我无处逃遁。
点击“发送”,爱可在瞬间完成。
可我拒绝。拒绝一切与网络有关的爱情。
我只想写我那封古老的情书。即使一辈子都未写成,即使一生都无法投寄,我仍要洗好笔,吸满墨水,在洁白的纸质的信笺上留下我的爱,我的快乐和伤悲。
对于爱,我只选择一种方式。落后于时代的、怀旧的方式,它却是属于我的。
[李需赏析]中国诗书几千年。中国人以诗言情,以书传情,这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一种传统的至美。这期间曾有多少的浓郁,多少的神奇,多少的激越和瑰丽!宓月这章散文诗《无邮的书简》,就是抓住这样的失去,带着淡淡的忧伤和愁绪,对之展开了叙述。起句是夜晚,一个对远方情人思念的皎美女子,愁绪入怀。为什么?她好想像古时候那样,展纸研墨,写一封意深情切的情书,寄向远方。但是,此时此刻的她,面对的却是现代化的电脑。这种玩意,是一种高科技的输入传送,是赤裸裸的。没有那种让人心存的婉约,心存的温馨,心存的心旌摇曳。这是被高科技加工过的情感,失去了它原汁原味的美妙,也使人“情”味索然。诗人真的很厌恶这样的表达,她要“拒绝一切与网络有关的爱情”。她依然怀想的是那种古老的书信表达方式。“即使一辈子都未写成,即使一生都无法投寄,我仍要洗好笔,吸满墨水,在洁白的纸质的信笺上留下我的爱,我的快乐和伤悲。”爱永远都是拒绝直白的,拒绝一览无余的那种苍白的。爱是属于一个人内心的。那是一种内心的倾诉,内心的渴求,只有她梦中的那个人才是唯一的诉述对象。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对现实那样一些失却了纯洁的爱是多么的憎恶,而对以往的那样一种至真至纯的爱是多么的眷恋。诗人心中的爱永远都是神圣的,不容亵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