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T2007服装CAD打版系统的转省方法及技巧探讨
2011-11-23易冬芳白莉红
易冬芳,白莉红
(河南工程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系,河南 郑州450007)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着装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目前,服装正朝着时装化、个性化和高品位的方向发展,服装的生产方式也在向高质量、多样化和小批量的方向发展,因此,要对我国的服装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将传统的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业服装企业发展成技术密集型的现代综合性服装企业,这就要求服装企业拥有市场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快速反应机制,要求服装企业集时装信息、设计、生产、销售、人才培养与广告传媒为一体.
面对服装的买方市场与个性化市场,服装产品的生产已形成了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的格局,服装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服装CAD技术就是实现快速反应必不可少的手段.服装CAD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设计和生产的精度,节省人力、物力、空间和时间,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服装CAD技术已经成为服装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是衡量企业设计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
目前,国内外的服装CAD系统种类繁多,每种系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它们已覆盖了服装设计的全过程,包括服装款式设计、衣片设计、放码及排料等组成部分.我国的服装CAD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截至目前,我国的二维服装CAD技术已比较成熟,各功能模块的开发和配置已经接近国外同类系统的水平.ET服装CAD系统是由布易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服装CAD系统,其软件系统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智能性,便于学习和应用,在国内服装界应用较为广泛[1-5].
1 省与转省
将平面的衣料包覆在复杂的人体曲面上,会形成多余的量,把它们捏合缝纫成暗褶,即称为“省”,通过省可以将平面的衣料加工成立体的服装.在服装结构中,凡是人体凸点的地方都有设省的可能.省在女装上衣中应用广泛,比如,女装上衣前部可以通过设置胸省来实现胸凸的造型,从而使女装胸部的造型与人体贴合.由于胸凸明显、位置确定,所以胸省的省量较大,省尖位置明确.在设计胸省时,要以胸高点O为中心,向四周作射线,射线所至的相应位置分别为领省、肩省、袖窿省、腋下省、腰省和门襟省等,如图1所示.设在不同位置的胸省,只是省道位置的不同,得到的立体效果是完全相同的,所以省道的位置可以根据款式的需要相互转移,省道在转移的过程中夹角应保持不变[6].
图1 胸省的种类 Fig.1 Types of chest dart
2 胸省的设计
2.1 全省的设计
胸凸全省包括乳凸量、前胸腰差量和胸部设计量,全省是胸部余缺处理的最大极限,如图1中折线A-B-C所示.当制作合体型服装时,为使造型丰满合体,需使用全省的余缺处理.如果全省的余缺处理集中在一处而省道位置只有一个,就很容易造成生硬死板的立体造型效果,穿着者和观察者都会感觉不舒服.因此,要进行全省的分解转移,即省道位置有2个或2个以上,虽然使用的总省量是相同的,但分解作省的部位越多,其造型效果与人体的实际体型越接近,穿着效果就会越好,线条也显得柔和、文雅大方,还进一步丰富了款式设计的内涵.
2.2 部分省的设计
在实际设计中,使用较多的是部分省的设计,即只把全省的一部分省量转移至原腰省以外的位置,原腰省未转移出去的部分就不再做余缺处理,而是留在腰部成为宽松量了,此时所形成的服装较合体型、穿着舒适.
3 基于ET打版系统的转省方法及技巧
在传统的手工打版过程中,省的转移方法主要有剪贴法、旋转法和作图法3种.下面在文化式女装上衣原型的基础上进行转省设计,原型结构图如图2(1)所示,以实例来探讨用ET2007服装CAD打版系统进行转省设计的方法及技巧.
3.1 肩胁省设计实例
根据款式图腰部无松量的特点,如图2(2)所示[7],可知此款为合体型服装,需要使用全省的余缺处理,把全省分解为肩省和胁省,主要方法如下:
(1)设计新省线.按照款式图的要求,用智能笔工具分别作出直线GE、HF,G点、H点与O点要相隔一定距离,以使服装造型更加优雅大方,如图2(3)所示.
(2)转省.用转省工具,框选所有参加转省的要素,按右键确认;点选闭合前省线OA、闭合后省线OC,点选新省线GE、HF,按右键确认,即可完成转省,如图2(4)所示.
(3)修顺.用智能笔工具修顺肩线、侧缝线和腰节线;用设置要素属性工具把前中心线定义为对称线,完成前片设计,如图2(5)所示.
(1) (2) (3) (4) (5)
进行转省操作后,常常会出现一些多余的线条,这是因为图中原本存在着非正常要素,可在进行转省操作前,先用检测菜单里的要素检测工具进行检测,将非正常要素清除掉,即可避免此现象.另外,还要正确选择参加转省的要素,注意不要选中图1中的线段AB、BC,如果要素选择不准确,也会影响转省操作的结果,造成转省失败.针对这个问题,也可以在进行转省操作前,先删掉原省的底边,即图1中的线段AB、BC,这样在选择参加转省的要素时,就可以一次框选整个衣片,不会再出错,可以提高打版的速度.
3.2 3道肩省设计实例
根据款式图腰部无松量的特点,如图3(1)所示[8],可以得出此款服装为合体型服装,需要使用全省的余缺处理,把全省分解为3道肩省.主要方法如下:
(1)设计新省线.按照款式图的要求,用智能笔工具设计3道肩省的位置,如图3(2)所示.
(2)转省.用智能笔工具转省,先框选所有转省要素(注意不用按右键确认),然后直接点选闭合前省线、闭合后省线和新省线,最后需点右键确认,即可完成转省,如图3(3)所示.
(3)修顺.用智能笔工具修顺肩线、侧缝线和腰节线;用设置要素属性工具把前中心线定义为对称线,完成前片设计,如图3(4)所示.
当全省都需转移出去、要分解到2个或者2个以上新省位时,用转省工具、智能笔都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另外,用ET系统转省,思路应有所改变.手工转省是以O点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新省线必须过O点,否则,需要手工添加至O点的辅助线,然后才能沿新省线、辅助线剪开至O点,然后再旋转,完成转省.而用ET打版系统转省,比如在3道肩省设计实例中,3道肩省线并不到O点,但是系统仍然能一步到位,正确地完成转省,说明本系统的转省功能有较高的智能性,可以自动完成手工所做的辅助工作,所以转省操作所需的步骤减少了,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1) (2) (3) (4)
3.3 双腰省设计
根据款式图腰部无松量的特点,如图4(1)所示,可以得出此款服装为合体型服装,需要使用全省的余缺处理,要把全省分解为双腰省,把全省的部分省量转移至新省线.一般情况下,以倾斜的腰线转移成水平线为准,剩余的省量仍然留在原位处理.主要方法如下:
(1) (2) (3) (4) (5)
(1)设计新省线.按照款式图的要求,用智能笔工具作直线EF,EF即为另一腰省省线,如图4(2)所示.
(2)转省前的准备.用角度测量工具测出倾斜的腰线与水平腰线的夹角大小为11.96°,11.96°即为把倾斜的腰线转移成水平线所需的转角;用点打断工具将倾斜的腰线在F点打断.
(3)转省.用编辑菜单里的旋转工具,在旋转角度栏里填11.96°;选择旋转对象,如图4(3)中的虚线所示,按右键确认;指示O点为旋转中心点,即可完成转省,如图4(4)所示.
(4)修顺.用智能笔工具连接E、F点;修顺腰节线;用设置要素属性工具把前中心线定义为对称线,完成前片设计,如图4(5)所示.
3.4 侧颈省设计实例
根据款式图腰部有松量的特点,如图5(1)所示,可知此款式服装为半合体型服装,只需要使用部分省的余缺处理即可.根据款式图的需要,把部分省转移到侧颈点,剩余的省留在腰部作松量,一般以倾斜的腰线转移成水平线为准,主要方法如下:
(1)设计新省线.按照款式图的要求,用智能笔工具作直线EF,EF即为新省线,如图5(2)所示.
(2)转省.用编辑菜单里的旋转工具,框选旋转对象,如图5(3)中虚线所示,按右键确认;指示O点为旋转中心点,拖动旋转对象使倾斜的腰线转成水平线,完成转省,如图5(4)所示.
(3)修顺.用智能笔工具连接E、F点;修顺肩线和腰节线;用设置要素属性工具把前中心线定义为对称线,完成前片设计,如图5(5)所示.
当全省只有部分需要转移出去、只转移到1个新省位时,用旋转工具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当全省只有部分需要转移出去、而且要转移分解到2个或者2个以上新省位时,则应先添加辅助线,确定闭合后省线的位置,然后就可以用转省工具或者智能笔实现部分省的转移.
(1) (2) (3) (4) (5)
4 结论
由以上实例分析可知,本打版系统可以用转省工具、智能笔和旋转工具实现转省, 这3种转省方法各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服装款式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转省方法.另外,还要注意转省技巧在具体的转省过程中的使用,只要掌握了这些,就可以实现各种转省设计,方便、快捷地完成设计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何贵良,戴鸿.当今服装CAD/CAM使用现状及其发展动态研究[J].河北纺织,2008(2):1-6.
[2] 邹平.CAD技术在现代服装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5-18.
[3] 许练,戴慧萍,张文斌.服装CAD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纺织技术,2007(6):46-49.
[4] 张启泽,黄芳.国内服装CAD技术发展及应用分析[J].广西纺织科技,2007,36(1):51-54.
[5] 梁建军,冯毅力,李汝勤.服装CAD技术研究的现状与方向[J].纺织学报, 2003,24(6):104-106.
[6] 刘瑞璞,刘维和.女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巧[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7] 吴俊.女装结构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8] 苏石民,包昌法,李青.服装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