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亥革命前夜形势之一斑

2011-11-21伍立杨

四川文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新军陆军革命

□伍立杨

陈其美与中部同盟会

说到同盟会和武昌方面的关系,就当时指挥序列,在首义之前,湖北负奔走之责者尹呈辅,他在《参与辛亥武昌首义之回忆》中明确说道:“在首义之前,就我所知,上级者,以居正(觉生)先生为中心;中级者,以孙武、张振武、蒋翊武三位先生为中心(孙管军运、张管学运、蒋管社运)。”

1907年三月,章太炎、陶成章与中山先生闹矛盾,进而引发光复会的成立。而中山先生将精力移到南疆,连续发动武装起义,实施连续的对专制的剧烈撞击,仅在1907年夏至1908年5月,即于边疆地区发动六次起义。

1911年元旦刚过,香港同盟会谭人凤来武汉与孙武、胡瑛等商讨起义发难地点。胡瑛认为,湖北受限制太多,敌人调兵,朝发夕至,难作持久抵抗。谭人凤则主张广州首先发难,湖北响应。惟孙武力主在武昌发难,他认为,武昌新军集中,内部发动成效显著,为首义打下了稳固的基础;以兵力论,发难非从武昌入手不可。盖以武昌自张之洞督鄂以来,工业发达,且为水陆交通枢纽,一旦义旗展开,全省百姓均可为我所用。

文学社成立后,大批新军下级军官,以及士兵参加进来,军队变化呼之欲出。赵声、宋教仁、陈英士、谭人凤商议成立中部同盟会,以为实占地利。“长江者,襟带全国,控制中部,而武汉据长江上游,四战之地,上海为之咽喉,一旦有事,则足以震撼南北,为兵家所必争”(《陈英士行状》)。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长江流域进入陈其美等人的视野,企望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难。清廷早已留意陈其美的动向,于是陈氏和朋友谈革命方略,就以歌伎所在的堂子为掩护。有一次他和张奚若躺在姑娘的床上秘语,姑娘当然不在屋里。1911年新年过后,大量的武器要运到内地,接洽事宜都在堂子。“陈英士有一个听差,穿得很好,人很强壮,管包扎装运军火。其法,是拆开一套新的洋式沙发,将手枪藏在弹簧中间,然后将沙发仔细缝好,看起来天衣无缝,决不会知道其中有武器”(张奚若《回忆辛亥革命》296页)。黄花岗起义,黄兴、赵声召他到港,可是船行迟缓,到广州已是事发的第二天。

辛亥年四月,黄花岗起义失利,同盟会中部总会企图策划长江流域起义,派人到武汉与文学社、共进会联系,将武汉革命团体发动大举推上轨道,文学社、共进会在八月最终决定联合。

1911年7月31日,中部同盟会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地点是湖州会馆,陈其美、宋教仁、范光启、吕志伊、谭人凤等共29人与会,其章程有谓“奉东京本部为主体,以南部分会为友帮。”陈氏被举为庶务部长,乃因他长期奔走长江流域,具雄厚人事基础。战略因应:陈氏并坐镇上海指挥,并确定,起义由湖北省城首先发动,四方各省响应。宋教仁、谭人凤致力于湖北军界运动。酝酿起义的前夕,武器弹药尤显重要,陈其美多方筹措,“居正等留沪旬月,以陈其美代办手枪尚未齐备,乃遣杨玉如先归”(《革命逸史》2集,90页)。

中部同盟会渗透长江流域后,文学会与共进会活动频密,黎元洪得知部队不稳,曾大发雷霆,着手安排卧底,侦知秘密结社等情况,但是一则效果不佳,一则他本人也很矛盾,又对左右嘱咐说此事万不可声张,恐上峰闻之,自身难保。

据辛亥老人张之本先生回忆,当时两湖革命空气弥漫,各校学生多有参加革命行列者,湘省巡抚余诚格曾诘问湖南高等学堂监督刘人熙曰:“汝校有革命党人否?”刘答:“革命乃圣贤事业,后生辈何足当之”,其意盖谓若汤武之顺乎天应乎人,始足言革命也。

山雨欲来 新军裂变

八国联军之乱后,清廷打昏了头,不得已推行新政,预备立宪,同时废科举,军事学校也开始建立。各省办陆军小学,全国有四所陆军中学,最高为国立保定军官学堂。小学具备旧制高中毕业程度,由原县考试及格、保送,招考各省由十六岁到十八岁之优秀青年,是为陆军小学生,基本学术科训练三年,学科方面之自然科学,相当于现时之初高中;而术科则为纯军事性之基本训练。

陆军小学毕业后升入陆军中学。四所陆军中学分布在河北、陕西、湖北、江苏四省,中学两年毕业,进入部队为入伍生半年,部分优秀学员可选入保定军官学校,按步、骑、炮、工、辎五个兵种再受训两年,毕业后派往新军充任下级干部。当时清廷在全国编有三十六个镇(等于师)。

北洋新军原名定武军,正式名称叫做新建陆军,由袁世凯全权督办。新军的决策层都是他的卵翼,即他的亲戚、北洋武备学堂以及淮军旧部组成。

最初的一批心腹左右是,参谋营务处总办徐世昌,学堂监督江朝宗,督操营务处总办冯国璋,督操营务处提调段芝贵,各营统带姜桂题、吴长纯、雷震春、吴凤岭、张怀芝、张勋,炮兵营统带兼炮兵学堂监督段祺瑞,工程营统带兼讲武堂总教习王士珍,最初的基层军官如马龙彪、何宗莲、李纯、卢永祥、王占元、陆建章……起初仅补偏裨,后来都在袁世凯的圈子里大放异彩,名噪一时。司正使段祺瑞、军学司正使冯国璋、军政司使王士珍并称“北洋三杰”,以王士珍为“龙”,段祺瑞为“虎”,冯国璋为“豹”。1905年和1906年,清廷接连在直隶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和河南彰德举行两次大规模秋操,段祺瑞的知名度和权力迅速上升。

当时部队(新军)的大致情形是,辛亥前几年,清廷改革兵制,将兵部、练兵处、太仆寺等合为陆军部。新建陆军营制在北洋常备军营制的基础上略加变化而来,每镇计步马炮工辎二十营,与日本师团的组织相似(日军编制也是师承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而来)。第一批即以北洋、京旗两支常备军改编为北洋六镇。到1907年陆军部拟订了全国编练三十六镇的计划,至清亡前夕,共计成立十四个镇、十六个混成协、一支禁卫军,以及几个独立标、营。军队正式划分为陆军和海军。新军设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种,按镇、协、标、营、队、排、棚的序列编制,从西方购置装备,并仿制火器,演练西式操典和战术。

当时北洋六镇,其中湖北驻有一镇一协(旅),番号为第八镇及第二十一混成协。其余如江苏为第九镇及第七镇、第十二镇,各仅编成一个混成协,奉天为二十镇及第二混成协,等等。就编制而言,每镇有步队两协,马、炮队各一标,工程、辎重各一营。步队每协两标,每标三营,每营前后左右四队,每队三排,每排三棚,每棚十四人,马炮标则每营三队。规定每省先设一陆军小学,每校每期学生约八十至一百人,三年毕业。湖北陆军小学,张之洞不按规定,独行其是,径由军队中选送优秀士兵至陆军小学肄业,内分仁、义、礼、智、信五班,一般读书人均无出路,反之陆军小学除由公家供给一切外,且按月另发银钱,故能献身军伍,亦为谋取出路之大好机会。入伍者又多清寒优秀之子弟,张之洞复从中选拔,使之入陆小肄业,亦无非为培植人才起见,日后此辈遂成新军下级干部,且多参与辛亥武昌革命,这却是张之洞始料所不及的。

辛亥前两年,革命的爆发已有山雨欲来之势,各地都在密谋起事。武汉革命党人多头渗透,新军意识开始裂变。武昌起义前,武汉驻军主要有新军第八镇(张彪任统制),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黎元洪任统领),另有巡防营、水师营等旧军。在新军中,绝大多数营队有革命党活动,至辛亥年(1911)起义前夕,近两万人的湖北新军中,参加革命组织的将近三分之一,并有许多革命的同情者。是年七月,湖广总督瑞澂奉命将第八镇部分军队调往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武汉地区兵力空虚,发动起义极为有利。

火种迅速渗透

革命党人与新军中的进步分子往还频密。如驻南京的新军第九镇第三十三标,当时担任标统的是革命党人赵声(字伯先、镇江人),担任管带官的有冷遹、柏烈武、伍崇仁、杨韵珂、江来甫等。大量尉官中,则有一半以上的人,开始接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影响,立志推翻满清,为创立民主共和而积极从事革命活动。部队渗透情形相当严重,以同盟会为总指导,陆军中小学学员、党人、团体均有人在部队中串联。

起义前党人在部队中运作举事的具体方式,在首义之前,各级负责人为坚定各同志之信心起见,常用耳语宣传,详为讲解满清政府之残暴无道,丧权辱国之事实,远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惨;近如中法、中英、中日战败之耻,庚子八国联军之辱,割地赔款,订下不平等条约,并以兴建国家海军之款,供西太后构筑颐和园之用;最后如瑞澂以纨袴公子,出任总督,彼并以卑鄙无能,不学无术之丫姑爷张彪(瑞澂丫环之夫,同志间鄙称为丫姑爷)出任第八镇统制……用以上之事实,作为宣传之资料,激发同志们同仇敌忾之雄心,杀身救国之勇气,人人切齿痛恨,隐忍待发,所以十月十日夜,枪声一起,响者四应。嗣后之宣传工作,又转变方针,重点在鼓吹各省起义,全国响应。所以首义后第三日,即有胡石庵在汉口成立之《大汉报》出版,大事宣传,新闻版内所刊者,不是说某某几省同时响应,就是说某某几省援兵已发;文告栏中所载者,不是某某几省讨逆之檄文,就是某某几省声援之函电。将当时革命军之事实,宣传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真是天夺其魄,清运该终,使清廷老朽摄政,稚子宣统,闻革命党而胆寒,阅《大汉报》而心惊。

部队被革命意识所渗透,当时身处其中的万耀煌先生记述一般情形是如此:新军士兵有时颇不顾利害,胆子甚大,在酒店,在运动场都畅言无忌的高谈排满革命,甚至在猜拳饮酒时亦喊“要革命,要排满,全福寿”,官长不便去酒店,即去亦视若无睹、听而不闻,其革命风气之热烈由此可见。

此种运动与渗透的情形也可由吴醒汉的回忆来印证。他的回忆录《武昌起义三日记》中说,黄花岗起义失败后,谭石屏(谭人凤)于五月下旬到汉,与各同志会商,决定以武汉为发难地。各同志即积极进行,新军中各有组织,二十九、三十两标同志组织一将校团及下士班,专为运动,成效显著。其主干为蔡济民、吴醒汉、张廷辅、王宪章、王文锦、徐达明等。其他各方面,工程营熊秉坤、方兴等,炮队孟华丞、徐万年等,辎重营胡祖舜等,各分组小团体甚多。因时势紧迫,夏间开同盟会,居正、杨时杰任内务,查光佛、牟鸿勋任联络,蒋翊武、刘复基任军务,吴醒汉本人负责交通交涉。彭楚藩、熊秉坤、徐万年任各标营代表,这是事发前的组织架构。至发难时,推定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蔡济民为参议长,吴醒汉、徐达明、王宪章、张廷辅等为参议,陈磊、谢石钦、潘公复、丁笏堂等人任秘书干事,邓玉麟管交通传达。

黄兴等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当时蒋翊武拟炸瑞澂总督署以为响应,事败未成,但形成猛烈的助推作用。四川铁道风潮发生以来,影响遍及全国,人心跃动,蒋翊武又再三说,时机到了,多次密开军事会,被举为总司令,遂设枢纽指挥于武汉三镇。

猜你喜欢

新军陆军革命
基于CMIP6的珠江流域未来干旱时空变化
说说“名词所有格”
中国的出行革命
晚清新军:朝廷重金打造的掘墓人
中国陆军司令外事“首秀”给了巴基斯坦
粉红革命
命运多舛的俄罗斯陆军总司令部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
他从戈壁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