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研究
2011-11-21通辽市图书馆内蒙古通辽028000
王 蒙 (通辽市图书馆 内蒙古通辽 028000)
在网络环境下,民族地区图书馆系统可以通过建立地区性的协作与服务联盟,在联盟的基础上建立网络协作操作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地区内各系统图书馆(室)之间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讯息互递与互知,在同一地区内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上的统一协调,实现地区范围内各系统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建设上的优化,打造出具有民族地区特点的、优化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体系;在文献信息的流通服务方面,通过网上互访途径,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跨馆查询、检索和流通借阅,为地本区读者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进而实现地区内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方面的双优化。
1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渐普及化,图书馆整个服务的大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读者的阅读方式也正在发生改变,已由过去的到馆查询、借阅转向上网查询、浏览和网上借阅,读者这种阅读方式上的变化,为图书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图书馆在服务手段上要现代化,更要求图书馆要拥有适合读者上网查询、浏览和借阅的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库,这种来自读者的客观阅读需求,要求图书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文献资源建设格局,从根本上扭转现行的一馆(室)文献资源数量少且种类不全的被动局面,要求一个地区内的各个图书馆相互联合,共同为本地区的读者提供所有成员馆的优秀文献信息资源。
图书馆系统通过建立地区性的协作与服务联盟,进行地区性的文献资源优化整合,可以使原本互不相关的各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相互联合起来,解决一馆一室因文献资源有限所导致的综合服务能力不足问题;实现同一地区内优化的文献资源快速地向社区、向农牧区传递,打造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体系,提高民族地区内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综合服务能力。
2 民族地区区域信息资源实现优化整合的难点
笔者以为,在民族地区实现区域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难点,主要表现为思想认识上的不足。
目前,从全国图书馆系统资源建设上看,进行区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基本格局尚未形成,表现在理论上:在发达地区虽然也提出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理论,但是,对网络环境下开展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各馆间就网络环境下如何优化整合区域内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
由于各级公共图书馆都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在实践中,进行优化整合区域文献信息资源与协调建设,也缺少经济利益上的驱动,各馆受各自隶属关系所制约,在经费投入上存在的差别较大,客观上也导致了各馆在行动上缺少了主动性。各馆只重视本部门文献资源的建设,而忽视了区域内整体文献资源体系的优化建设,[1]可以说各馆优化整合的主动性不强,普遍的心态是:希望共享资源,不愿付出努力并参与协调共建。对于这种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和意识,也未能引起当地政府及有关领导的充分重视。关于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科学规划与协调发展问题,尚未能提到政府及有关领导的思想认识日程上来,主要领导们对这方面认识上的不到位,是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无法付诸实施的主要原因。
3 民族地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主要措施
实现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要增强优化意识,建立地区性的协作与服务联盟,搭建统一的网络技术操作平台,疏通文献信息资源的传输路径,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阅读权益为突破口,以一个地区实力较强的图书馆为核心,联合各系统图书馆进行地区性的协调共建与共享,构建起本地区的图书馆文献资源与服务的核心体系。
3.1 增强优化整合意识
解决好图书馆及地方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是实现地区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工作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在优化整合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方面,采用任何一种生硬的“拉郎配”或“劫富济贫”的做法,都不可能保持长久,也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整合保障体系,更无法形成一个地区稳固的、集群性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优势。
因此,在实践中,无论是由哪一馆或哪一部门牵头去做,都必须建立由各级各方领导参与的,有各级财政资金保障的长效协调与运作机制,只有在提高优化整合意识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并形成制度上的科学规划与制约制度。因此,所谓增强优化整合意识,其实就是增强有关领导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意识。
3.2 确立优化整合的核心体系
确定优化整合核心体系,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关键步骤,这个体系应包括:建立地区图书馆网络协作联盟和网络技术操作平台;也包括相应的一系列工作规则的制定。
3.2.1 组建网络协作联盟
在通辽市,应以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辽职业学院和通辽市图书馆为核心馆,建立通辽地区的图书馆网络协作联盟,在网络协作联盟的基础上,构建通辽地区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化体系,并逐步吸引具备条件的其它各馆加入到协作联盟的行列,通过建立地区的网络协作联盟,为通辽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体系确立一个基本的格局。
这个网络协作联盟的基本结构形式应该是横、纵结合的:横向以1.5公里为服务半径,建立核心馆的分馆,以分馆为文献信息的传送节点,主要服务于城市、社区居民;纵向是在加速农牧区文献信息传输节点(苏木乡镇综合图书室和(嘎查)村图书室)建设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城市—街道—社区和市—旗(县)——(苏木)乡——(嘎查)村这样一种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
3.2.2 构建网络技术操作平台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网站间的相互链接为“一站式”检索提供了前提条件和便捷的路径,“一卡通”的使用,都使得文献的跨馆查询和流通使用成为可能,从目前收集到的行业信息来看,在国内同一个系统内部跨区域的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联盟较多:比如高校系统、党校系统、电大系统和情报系统等等,说明从网络技术的角度,协作建立区域性的图书馆文献信息优化保障体系是可以做得到的。[2]
目前,在通辽地区联建区域文献信息资源优化体系,当务之急是建立各馆的自主服务网站。已建成的网站,在硬件、软件及网络出口配置上要进行优化升级,要增加其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RAID)和自主服务器的内存容量,通过本馆网站与各馆网站的互为链接,来建立便捷的文献信息互动检索平台,实现馆际间的一站式检索,形成一个以高校为龙头,以公共图书馆为纽带的、现代化的优势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保障体系。
3.2.3 制订优化整合的实施细则
制订优化整合的实施细则,是优化整合科学推进的规则保障,细则的内容应包括:一,确定各成员馆的馆藏特色,对已有文献要以便宜于馆际互访和读者检索为目的,通过网站建立数据库互访途径,对优化协作联盟建立之后各成员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情况,要进行统一协调,统一布局,这样,从一定意义上说,等于同一区域内的各馆同时拥有了所有成员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二,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比如:区域内文献的采访查重、本馆的文献采访方针和馆藏资源建设规划等等,进而实现民族区域内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化。
3.3 拓展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渠道
优化整合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让同一地区内的广大读者以最快、最便捷、最廉价的方式知道所需要的文献在何处;实现地区内文献信息向各基层服务终端的无障碍传递,增强向区域内边远的农牧区辐射功能,从根本上解决本地区市民及农牧区群众看书难的问题,这也是网络环境下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优化服务的最终目标。
因此,图书馆网络技术操作平台要与“全国文化信资源共享工程”有机结合,通过与“共享工程”省、市分中心联网,在城市的街道和社区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定期输送优秀的文献信息资源,在上网的乡镇,通过最简单的配置,采用非在线或在线的方式,由网络协作联盟馆,针对农牧区的特点将不同内容、不同专题的文化信息及电子文献以免费的方式提供给他们,这样可使苏木(乡镇)、嘎查(村)图书馆(室)的实际文献数量增大几倍乃至几十、几百倍,特别是电子设备的使用、电子文献的传输,不仅使农牧民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也将改变农牧民传统的阅读方式,并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各类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
图书馆网络协作与服务联盟,向基层传输文献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对农牧区图书室建设及服务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积极推进农村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4 结语
在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无论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还是图书馆网站建设都刚刚起步,在进行现代化投入之初,就进行区域内统一协调与规划,可以在文献资源的优化整合方面少走弯路,对民族地区文献信息资源及服务优化体系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1]许宁航.对东阳市乡镇(村)图书馆(室)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3):48-49.
[2]王彩凤,宋林鹰.关于地校联建区域性图书馆信息服务保障体系的若干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4):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