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种子解除休眠的物理方法研究
2011-11-20马士仲路兴涛孔繁华张成玲张田田
张 勇, 马士仲, 路兴涛, 孔繁华, 张成玲, 张田田, 刘 震
(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
苍耳种子解除休眠的物理方法研究
张 勇, 马士仲, 路兴涛, 孔繁华, 张成玲, 张田田, 刘 震
(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
苍耳种子的休眠主要受种皮质地坚硬而形成的对种子机械束缚力及种皮内封闭的薄膜质层影响。流水浸泡+挫伤种皮,种子发芽率达到86.47%,流水浸泡发芽率达到80.14%,挫伤种皮发芽相对较低,为68.97%。物理解除避免了化学解除休眠处理中强酸、强碱及氧化剂对种子内部有效成分的破坏。
苍耳; 休眠; 种子; 萌发
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in)属菊科苍耳属草本植物,主要生长于荒地、丘陵及田边,为常见的阔叶杂草,我国各省都有分布。其幼苗子叶呈卵状披针形,肉质,长约2 cm,宽约7 mm,无毛,中脉明显。花果期7~10月,雌雄同株,具瘦果的总苞片成熟时变硬,外疏生具钩状的总苞刺,喙长1.5~2.5 mm,瘦果2,倒卵形,长约1 cm。苍耳种子化学成分复杂,可榨油及药用[1],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倍半萜内酯、糖苷类、脂肪油和酚酸类化合物等[2]。苍耳全株不同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具有一定的触杀及毒杀作用,有可能成为新的植物源杀虫剂[3]。
近年来,非耕地中苍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对苍耳的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在室内杂草的培养中,解除种子休眠是杂草培养的重要环节,杂草种子的发芽受外部温度、湿度、光照等影响,还受种子自身成熟度及休眠的影响,破除杂草种子休眠的常规方法有:冷水或温水浸种、挫伤种皮、酸或碱处理、赤霉素溶液处理、超声波处理、低温层积法等[4]。国内尚无对苍耳种子物理解除休眠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挫伤种皮、冷水浸种等物理方法研究苍耳种子休眠解除方法,明确其种子适宜萌发条件,为其发生、防除及在更多领域研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苍耳于2010年10月采自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农场田埂,种子成熟度高,预试发芽率为97%,种粒均匀饱满,种子采集后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备用。
1.2 不同物理处理方法对解除苍耳种子休眠测定
1.2.1 流水浸泡对解除苍耳种子休眠测定 将20粒苍耳种子置于烧杯内,烧杯用纱网封口,浸入流水中浸泡12 h后取出,均匀排列于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培养,培养温度30 ℃/28 ℃(d/n),湿度75%±10%,光照强度15 000 lx,4次重复,日常观察并保持滤纸的湿润。
1.2.2 挫伤种皮对解除苍耳种子休眠测定 选择大小均匀、种粒饱满的苍耳种子20粒,用剪刀将果柄处小心剪去0.5~1 mm,不能伤害种仁,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将种子整齐排列,滤纸的上面再覆盖一层滤纸,用小型喷壶喷蒸馏水,盖上培养皿盖后置于人工气候箱内培养,培养温度30 ℃/28 ℃(d/n),湿度75%±10%,光照强度15 000 lx,4次重复,日常观察并保持滤纸的湿润。
1.2.3 流水浸泡+挫伤种皮对解除苍耳种子休眠测定 将20粒苍耳种子置于烧杯内,烧杯用纱网封口,浸入流水中浸泡12 h后取出种子,用剪刀将果柄处小心剪去0.5~1 mm,不能伤害种仁,均匀排列于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培养,培养温度30 ℃/28 ℃(d/n),湿度75%±10%,光照强度15 000 lx,4次重复,日常观察并保持滤纸的湿润。
1.2.4 对照处理 种子未进行任何处理,直接置于培养皿中,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将种子整齐排列滤纸上,上面再覆盖一层滤纸,用小型喷壶喷蒸馏水,置于人工气候箱内培养,培养温度30 ℃/28 ℃(d/n),湿度75%±10%,光照强度15 000 lx,4次重复,日常观察并保持滤纸的湿润。
1.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应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差异性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
2 结果与分析
由试验结果看出,苍耳种子在流水浸泡后种皮软化,经外力挫伤后发芽率明显提高,并且发芽时间相对较早,在人工气候箱内3 d即可发芽,6 d发芽率达到86.47%。流水浸泡处理发芽率也有显著增加,为80.14,挫伤种皮方法对种子萌发的提高相对较低,仅为68.97%(表1),表明苍耳种子萌发受种皮机械束缚力的影响较大,苍耳种子质坚而硬,并在种皮内有薄膜质层包裹,种子无法进行呼吸,导致其不能萌发。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受土壤湿度影响,种皮逐渐湿润并腐化,种仁吸水膨胀,薄膜质层受到破坏,开始进行呼吸并进行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种子开始萌发,这也是在自然条件下苍耳种子休眠达到2~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原因之一。
表1 不同处理方法对苍耳种子萌发的影响
3 结论
苍耳种子的休眠主要与种皮坚硬及种皮内的薄膜质层有关,在种皮浸泡软化后挫伤种皮,休眠即可解除,发芽率可达到86.47%,充分浸泡后发芽率可达到80.14%,使用这两种方法避免了化学解除休眠中强酸、强碱及其他强氧化剂对种子内部组织及成分的破坏,适用于多种研究领域。
[1]张泽浦,广田伸七. 中国杂草原色图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杨小录,王 瀚,何九军,等. 有毒植物苍耳的研究进展[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5):76-79.
[3]王国夫,钟俊燕,胡春霞. 苍耳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杀虫活性的研究[J]. 北方园艺,2010(3):155-15.
[4]杨彩宏,冯 莉,岳茂峰,等. 牛筋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J]. 杂草科学,2009(3):21-24.
[5]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标准除草剂[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Q945.6+5
A
1003-935X(2011)03-0060-02
张 勇,马士仲,路兴涛,等. 苍耳种子解除休眠的物理方法研究[J]. 杂草科学,2011,29(3):60-61.
2011-02-23
张 勇(1977—),男,陕西耀州人,农艺师,主要从事新型除草剂的研究及推广工作。Tel:0538-8503316; E-mail:taianzhangyong@126.com。
《杂草科学》加入有关数据库的声明
为了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和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提高作者所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杂草科学》已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作者著作权使用费采取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方式。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上述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特此声明。
《杂草科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