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归因风格、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

2011-11-20俎海珍卢国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归因总分维度

俎海珍 卢国华△ 董 兰 吴 青

抑郁情绪与遗传等生物学因素、人格特点及生活事件等社会心理学因素有关[1]。抑郁的认知模型强调当个体经历应激性事件时,认知偏差如归因方式等可增加其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大量的实证研究提示,这些认知易感性因素事实上确实增加了患抑郁症的几率[2-4]。于是探讨和解释介于应激和抑郁之间的中介因素和调节因素成为研究重点。归因方式与抑郁的产生具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证明归因方式与自尊等因素的相互左右导致了抑郁的发生[5],戴琴等的研究证明归因方式与抑郁状态密切相关[6]。本研究通过调查大学生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抑郁情绪以及归因风格的关系,探讨归因风格在应激与抑郁情绪之间的调节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被试来自山东某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有效样本236例,其中女生占52.6%,男生占47.4%,平均年龄21岁。入组标准:①抑郁自评量表分数<50;②年龄、性别等不限;③无既往精神病史;④无躯体疾病。

1.2 方法 采用集体测试。在进行测量前,由主试解释测试内容。每个教室由2名研究者监督整个测试过程并收集问卷。

1.3 研究工具

1.3.1 归因风格量表 由美国心理学家Peterson等在抑郁的归因理论基础上编制测量个体归因方式的自陈问卷。本研究采用的是由张宁、王纯修订的问卷[7]。由12个场景组成,包括6个正性事件和6个负性事件(分别包括3个人际事件和3个成就事件)。修订后的归因风格问卷总体信度达到0.8429,各个分量表的信度在0.4~0.9之间。归因风格量表的各因子包括成就分,人际分,内外维度,持续维度和普遍维度。

1.3.2 生活事件量表 采用由杨德森、张亚林1986年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L ife Event Scale)[8]。LES共含有48条我国较常见的生活事件,包括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生活方面(28条),二是工作学习方面(13条),三是社交及其他方面(7条)。LES总分越高反映个体承受的精神压力越大。95%的正常人1年内的LES总分不超过20分,99%的不超过32分。负性生活事件的分值越高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越大。

1.3.3 抑郁自评量表 该量表由William W.K.Zung于1965年编制,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8]。它由20个陈述句和相应问题条目组成,按症状出现频度评定,分4个等级: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若正向评分题,依次评为粗分1,2,3,4,反向评分题,则评分为4,3,2,1。抑郁总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Pe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各量表相关分析 对应激性事件、抑郁情绪和归因风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抑郁、应激与归因的相关(r)

由表1可见,归因风格量表中的成就分,内外维度,持续维度和普遍维度与抑郁成显著负相关;应激和抑郁与归因风格量表中的合理化成显著正相关。

2.2 归因方式对应激与抑郁情绪的预测 以抑郁情绪为自变量,以应激为因变量做一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应激对抑郁情绪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232,P<0.001),R2为5.4%。进一步将归因方式的各分因子为自变量做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归因方式对心理症状的直接预测作用分析

由表2可见,经检验2个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归因中的成就分对抑郁有预测作用。应激和归因中的成就分2个变量的联合解释量为10.1%,应激可单独解释变异的5.4%。

2.3 归因风格对应激和抑郁情绪的调节作用分析 归因风格与应激、抑郁情绪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归因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应激的相关系数很低,而且大都相关不显著。如果一个变量与自变量或因变量相关不大,它不可能成为中介变量,但有可能成为调节变量。而理想的调节变量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都不大。据此,引入归因变量在应激与抑郁情绪间作调节因素的分析。

先将归因各因子分和应激分的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使变量转化均值为0、方差为1的变量;以抑郁情绪为因变量,以标准化的应激、归因的总分二者的交互作用项为自变量进行层级回归分析。第一步先放入标准化的归因总分、归因的各因子分、应激总分,第二步放入两两的交互作用项,结果见表3。

表3 归因对应激和抑郁情绪的调节作用

由表3可见,抑郁情绪对归因各因子分和应激进行回归的结果显示,R2的改变显著(P<0.001);归因中的内外维度分和应激交互作用项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交互作用项有关的R2改变显著(P<0.001),这表明,归因对应激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有调节效应。

为进一步解释归因中内外维度的这种调节作用,以27%作为划界分,将内外维度和应激的原始分数分出高分组和低分组,这样内外维度与应激组成了4个不同的组合:内归因高应激组(n=15),外归因高应激组(n=18),内归因低应激组(n=15),外归因低应激组(n=18)。计算各组的心理症状平均分,图1描绘了应激水平和抑郁情绪在不同归因水平上的差异。

图1 归因方式的调节作用

图1 的描绘发现,内归因的被试抑郁情绪水平比外归因的被试高;抑郁情绪水平最低的是具有外归因倾向和最低应激水平的被试,抑郁情绪水平最高的是具有内归因倾向和最高应激水平的被试。

3 讨 论

本研究利用抑郁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和归因风格问卷进行采样调查,相关分析表明,生活事件应激、归因风格与抑郁情绪呈显著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应激可直接预测心理症状。应激同人的健康是紧密相连的,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维持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长期的、超过适应和应对能力的心理应激会损害人的健康,引起各种令人感到不适或痛苦的心身症状,这是心理应激的主要方面[9]。本研究表明,大学生经历的应激量越大,越有可能出现抑郁情绪。

本研究发现,归因风格中的成就事件对抑郁情绪具有直接预测作用,大学生对成就事件做出消极归因,越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同时,研究还发现,归因中内外维度与应激的交互作用对心理症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相同应激水平下,外归因的被试抑郁情绪水平显著低于内归因的。这与王纯[9],易红[10]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可能是由于引入方程的其他因素不同。

当应激性事件发生时,倾向于内归因的个体可能会将应激事件解释为可控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这些应激源是可以被人为消除或减弱的。此时处于应激状态中的个体必将努力地消除或缓解这些应激源,一旦尝试失败,个体就可能会产生对自我能力的否定,这种否定必将导致其处于更高的应激之中[11],从而易于引发抑郁。面对带有抑郁情绪的大学生来访者时,可以配合归因训练。归因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其在内外归因方面加以锻炼,从而降低抑郁情绪的复发率。

[1]张宁,王纯.大学生抑郁自评高分者的团体归因训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4):229-231

[2]Alloy L B,Abram son L Y,Gibb B E,et al.Developmental an tecedents of cognitive vulnerability to depression:Review of the findings from the cognitive vulnerability to depression project[J].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therapy,2004,18:115-133

[3]Alloy L B,Abram son L Y,Urosevic S,et al.The psychosocial context of bipolar disorder:Environmental,cognitive,and developmental risk factors[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5,25(8):1043-1075

[4]Alloy L B,Reilly-Harrington N A,Fresco D M,et al.Cognitive styles and life events as vulnerability factors for bipolar spectrum disorders[M]//Alloy L B,Riskind J H.Cognitive vulnerability to emotional disorders.Hillsdale,NJ:Erlbaum,2005:93-124

[5]王纯,张宁.抑郁的归因理论与归因训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6):423-426

[6]戴琴,冯正直,戴勤素.抑郁与归因方式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3):337-340

[7]王纯,张宁.归因方式问卷的初步修订[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5,15(5):470-471

[8]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79-180

[9]王纯.抑郁的无望感/自尊理论与归因训练在大学生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10]易红,冯正直.大学生抑郁无望与自尊综合理论因果模型的追踪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3):345-347

[11]苏丽娜,刘永芳.工作应激与个体归因特点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4):826-829

猜你喜欢

归因总分维度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高中生学习成绩与成就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