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瑞山:23年红旗不倒的“摇篮”

2011-11-20王明泽

今日海南 2011年7期
关键词:琼崖火种根据地

□本刊记者 王明泽

母瑞山:23年红旗不倒的“摇篮”

□本刊记者 王明泽

母瑞山是五指山向东北延伸的一条连绵,古树参天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回旋余大是一个开展游击战争的支脉,位于海南岛中部定安县南端,山岭天然战场。在1928年至933间,曾两次保存了琼崖革命火种

母瑞山位于定安县的南端,方圆100多平方公里。在琼崖革命斗争时期,海南的革命先烈们依靠母瑞山,两次挽救革命火种于危难之间。正因为此,母瑞山又被后人誉为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摇篮”。6月14日,记者来到这片革命圣地,追忆那可歌可泣的悲壮岁月。

第一次保存革命火种——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8年3月,国民党广东当局派遣蔡廷锴部3个团、谭其秀独立团共4000多人抵琼,对琼崖苏区和红军进行了第一次围剿行动。相较于国民党部队的汽车、大炮等精良装备,红军当时仅有1400多人和900多杆枪,虽然对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但较大的力量悬殊还是使红军在此次反围剿斗争中遭到了严重的挫折。红军1400多人的队伍最后仅剩下130多人,琼崖革命陷入了第一次低潮时期。

在这个危急存亡的时刻,如何保存革命火种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时任琼崖苏维埃政府主席的王文明同志带领着幸存的红军战士和部分赤卫队员、红军医院、红军军械厂、交通处等单位共600余人冲破敌人重重封锁,第一次来到了母瑞山。

初到母瑞山时环境十分恶劣,条件相当艰苦。可以说是“住无房、吃无粮、穿无衣、走无路、病无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红军指战员的非战斗减员也在不断攀升。时任红军独立团团长的粱秉枢在回忆起那段岁月时说:“因为饥饿和疾病,我们的队伍中有200多人先后倒下,军械厂60多人尽死无存。幸存的同志也个个骨瘦如柴,当时的情形简直无法形容。”

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红军指战员仍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砍山开荒办农场,种下了水稻、山兰、玉米等作物,基本解决了吃饭的大难题。紧接着,他们还办起了红军机械厂、红军医院、红军军政学校、供销社、缝衣组、粮食加工组,甚至还成立了一个红军剧团,排练节目,进行宣传娱乐。更重要的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红军还在母瑞山腹地和周边建立起了两个乡政府——大山乡和母瑞乡,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

“正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母瑞山革命根据地逐步地建立起来,第一次保存了革命火种,也标志着琼崖武装斗争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母瑞山纪念园园长,已经73岁高龄的王学广向记者介绍说。

第二次保存革命火种——八个多月的艰苦斗争

1930年1月17日,在被肺病折磨了近1年后,王文明最终在母瑞山病逝。王文明逝世后,冯白驹接任了琼崖特委书记的工作。就任不久,他便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红五月”斗争,并接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琼崖革命的燎原之势惊动了广东国民党当局,于是,警卫旅旅长陈汉光受命带领3个团、1个特务营、空军第二小分队共3000人于1932年再次抵琼,对苏区和红军进行第二次围剿,妄图彻底扼杀革命火种。

面对来势凶猛的敌人,红军指战员顽强抵抗,且战且退,一直退回到母瑞山革命根据地。但不久,凭借着飞机的掩护,敌人攻进了母瑞山,并对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破坏,红军主力只能暂时撤离。“根据地的房屋全部被烧毁、物资全部被抢光、农作物全部被毁坏。”在谈到这段历史时,王学广不禁愤恨地说:“他们是想让红军走投无路。”

而撤离后的红军主力经商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独立师师长王文宇带领红军主力向乐会四区突围;一路由冯白驹带领特委机关、琼苏政府工作人员和1个警卫连共100人继续在母瑞山上坚持斗争。但不曾想,红军主力在突围战斗中伤亡极大,几乎全军覆没,王文宇师长也被叛徒出卖被捕就义,政委冯国卿在战斗中牺牲。革命的火种再次处于风雨飘摇的状况下,琼崖革命第二次处于低潮时期。

因为完全是在山区活动,冯白驹等留守母瑞山山区与敌人进行周旋的同志面临着比第一次更加艰苦的处境。

首先是粮食极度的匮乏。由于国民党军队对母瑞山山区进行封锁,制造无人区,并不定时地巡山,寻找食物对冯白驹所带领的红军来说非常困难。琼苏政府经委副主任李汉在回忆起当年的情形时讲述,大伙的饭由干变稀,稀饭变成了锅巴汤。同志们头发像一堆乱草,胡子长长的,一双双眼睛布满了血丝,只能吃野菜喝雨水度日。其次是居无定所。因为要时常与国民党军队周旋,战士们始终没在一个地方真正地落下脚,尤其是台风季节,刚搭好的茅草屋就被风雨吹垮,红军战士们只能挨饿受冻,等风雨停后,也只能用树叶裹体取暖,用树枝搭棚栖身。

异常艰苦的环境磨却不了革命人坚定的信念。在经历了几次突围失败后,1933年春天,冯白驹带领着仅剩25人的队伍,经过3天3夜的昼伏夜出后,终于突破了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回到了他的家乡琼山县长泰村,结束了长达8个月的“野人“生活,用意志再次战胜了严酷的自然环境,更粉碎了国民党杀光琼崖革命人的险恶用心。

“若不是凭借母瑞山天险两次保存革命火种,琼崖革命不知还有多少弯路要走。”王学广感慨颇多。如今在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的正门,王文明和冯白驹两人的铜像并肩高耸,他们目光所及之处正是茫茫母瑞山。几十年来,在她脚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她却如依旧沉稳、平和,在她的怀抱中,我们依然能听到她阵阵的诉说,诉说着琼崖革命人的坚定信念,诉说着琼崖革命的不朽传奇。◎

猜你喜欢

琼崖火种根据地
火种
琼崖纵队何以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浣溪沙·琼崖聚仙
点燃火种的地方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琼崖革命历史文献选编》出版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窗台上的妈妈
琼崖革命精神研究的新探索
——《琼崖革命精神》评介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印钞之路”
西北烽火: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