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异文考——以《唐诗三百首》为中心
2011-11-20郭殿忱
郭殿忱
(郑州大学 升达学院文法系,河南 新郑 451191)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太白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1](P5053)其诗最早被从叔李阳冰编为《草堂集》,序云:“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杨、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北宋宋敏求所编《李太白集》已收诗“千有一篇”。曾巩序称:“其辞闳丽俊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明人高棅赞之曰:“李翰林天才纵逸,轶荡人群,上薄曹、刘,下该沈、鲍。其乐府古调能使储光羲、王昌龄失步,高适、岑参绝倒,况其下乎!”[2](P153)
及至清朝,江宁府学教授孙洙(号蘅塘、晚号退士)于乾隆28年(1763)刊行一本家塾课本《唐诗三百首》。系“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而成。在迄今近两个半世纪的岁月中流布广远,影响巨大,于精神层面上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几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此书版本众多(线装、平装、精装;石印、影印、排印皆有),编次(四卷、六卷、八卷)不一,收诗数目(302首、311首、317首、321首)各异。今取中华书局印行本《注释唐诗三百首》[3](以下简称《三百首》)计收李白各体诗作28题29首。以《全唐诗稿本》[4](以下简称《稿本》)所辑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明毛晋重订之《李翰林集》为主要参校本并辅之以前贤时俊的研究成果,对这些诗中的异文逐一进行考辨:就诗人之际遇,诗作之意境,古体诗之声韵,近体诗之格律等方面综合考虑,最后给予是非优劣的明确按断。
一 五言古诗三首
(一)《下钟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诗句无异文。诗后附注有二:一为“终南山”,《稿本》增益:“《诗》曰‘终南何有?’毛苌曰:‘终南,周之名山,在长安南。’”《李白诗选》[5](P53)(以下简称《诗选》)题解:“终南山在陕西省,东至蓝田县,西至眉县,绵亘八百余里。主峰在长安之南,唐时士人多隐居此山。”二为“翠微”,《稿本》增益:“左思《蜀都赋》‘气氛氲以翠微’。”均有益于读者从多方面理解诗意。
(二)《月下独酌》 敦煌唐人写本残卷(以下简称残卷)题作:《月下对影独酌》。
花间一壶酒 《全唐诗》“间”下注:一作下;一作前。
行乐须及春 残卷作:为乐须及春。
相期邈云汉。 《全唐诗》“汉”下注:一作碧岩畔。后残卷又写道:
天若不饮酒,酒星不在天。(第二个酒字原作“々”重文符号,下同。)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考辨:“间、前”,“行、为”二组字无论从声韵,抑或是从文义在此语境中均可互换,故称两可。凡称两可者一仍《唐诗三百首》之文。“下”欠佳。“碧岩畔”也离月亮太远。又,残卷连写之第二首“饮”字,《稿本》作“爱”。两相比较,窃以为“爱”字佳!因为一连三个爱字更近民歌风格。又,《稿本》在“三杯句”前尚有四句:“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圣贤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春思》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全唐诗》[6]同此。《诗选》作“罗帷”。考辨:“帏、帷”二字可通。然用于闺中以“帏”习见;用于军中以“帷”常见。此微别当辨清。
二 乐府三首
(一)《关山月》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稿本》注:“邑,一作色。”《全唐诗》、《诗选》正作“色”。考辨:“邑,色”均为入声字,皆可对平声“颜”。又《汉书·酷吏传赞》“张汤已知阿邑人主”。唐代颜师古注本已作“张汤已知阿色人主”。从声韵角度看“邑,色”,两可。然从叙述句为主的诗意着眼,“色”与“颜”嫌重复,还是“邑”字佳。《中国历代诗歌选》[7](P348)(以下简称《诗歌选》)亦作“邑”。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稿本》、《全唐诗》注:“闲,一作还。”考辨:“闲,还”皆合韵脚,似两可。然前句已有“不见有人还”,无论从诗意,抑或从声韵看,“闲”字佳。又,此诗附注有五,《稿本》及今人著述均有增益。一、关山月,《稿本》题下注:“关山月者,乐府鼓角横吹十五曲之一也。王褒诗云‘无复汉地关山月’。”二、天山,《诗选》注:“指今甘肃省西北部之祁连山。匈奴人称天为祁连。”三、玉门关,《稿本》引《汉书·西域传》:“从孝武时始通。……河东则接汉,阨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四、白登道,《诗歌选》:“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东。汉高祖曾被匈奴围困于此。”五、青海湾,《稿本》引《隋书·西域传》:“吐谷浑城在青海西十五里。”
(二)《子夜秋歌》 《稿本》总题:一作《子夜四时歌》。此诗题为《秋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8](P47)(以下简称《作品选》)综合《三百首》与《稿本》,作《子夜吴歌·秋歌》既点明地域又指出时序,甚佳!)又,《三百首》诗后附注“子夜歌”,《稿本》总题题注增益:“《古今乐录》‘清商曲子夜’,亦曰‘子夜吴声四时歌’,亦曰‘子夜吴歌’。”复于《秋歌》诗后注引古人诗“闺中有一妇,捣衣寄远人。”又引曹植诗“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均有利于理解诗意。
(三)《长干行》 先看有异文的诗句: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未尝”《稿本》旁注作“尚不”。考辨:从诗意看,似两可;然“尚不”未见其他版本依据。只见《全唐诗》依《稿本》注:一作“尚不”。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岂”旁《稿本》注“耻”字。《全唐诗》同此。考辨:岂字为疑问词,使诗句在连续叙述中起了波澜。而“耻上望夫台”仍为叙述句。故,“岂”字佳。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声”旁《稿本》注“鸣”字。《全唐诗》同此。考辨:《稿本》注引《荆州记》“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既有鸣又有声,似两可。
门前送行迹,一一生绿苔。“送”,《稿本》作迟,旁注“旧”字。《全唐诗》同此。《诗选》、《作品选》作迟;《诗歌选》作旧。考辨:如作“旧”字可与“苍苔”呼应,表现离别之久;如作“迟”字当等待讲,可与绿苔呼应。总之“迟”,“旧”均强于“送”字。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黄”,《稿本》作“来”,《全唐诗》同此。考辨:上句有绿(苍)苔,下句有红颜,“黄”字夹其间,大强于“来”字。
《长干行》共二首,此为第一首。除《三百首》之外,诸本均已标明。又,《三百首》诗后有四条注释:一、长干,《稿本》于题下补益:“长干,地名也。《图经》:长干里,去上元县五里。”二、抱柱,《诗选》补充:“后人因称守信约为抱柱信。”三、瞿塘滟滪堆,《诗歌选》引古乐府“滟滪大如襥,瞿塘不可触。”“襥”较《稿本》之“服”为佳。四、三巴,《作品选》:“相当于今四川东部(按:今为重庆市辖区),此泛指蜀中。”另详拙文《杜诗巴地考》[9]。
三 七言古诗四首
(一)《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先看诗句异文: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邱。狂字,《稿本》、《全唐诗》及前引诸本皆作:“凤”。考辨:《论语·微子》载:狂人接舆过孔子而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故知《三百首》大误!又,“邱”字乃系雍正朝才为避孔圣人讳而定的新字[10]。孙洙为乾隆时人,所以《三百首》才写作“邱”。唐朝迄明代诸版本皆作“丘”,清初所编《稿本》、《全唐诗》亦作“丘”。今人著述更无需避孔丘名讳。“邱”字实为一历史记号。
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山”,《稿本》、《全唐诗》及上引诸书皆作“仙”,是。考辨:五岳本身即是名山,下句又重叠名山,《三百首》“山”字大谬不然!李白是一名狂热的道教徒,求仙是其主要人生追求。故“仙”不可易!又,《三百首》诗后附注八条:一、黄鹤楼,《诗选》注:“黄鹤楼在江夏,李白流放回来后先至江夏,后来庐山。”二、庐山,《诗歌选》注:“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三、屏风九叠,《稿本》注:“其山九叠,川亦九派。”四、金阙二峰,《诗选》注引《庐山记》:“西南有石门似双阙,壁立千余仞,而瀑布流焉。”五、三石梁,《诗歌选》注:“指屏风叠左边的三叠泉,泉水三叠而下,好像经过三座石桥。或以为真有三座桥,则无可考。”六、香炉瀑布,《诗选》注:“香炉,峰名。香炉峰的瀑布与三叠遥遥相对。”七、石镜,《诗歌选》注:“在石镜峰上。”八、卢敖,《稿本》、《诗选》均引《淮南子·道应训》以卢敖比卢侍御,愿与之共游太清。(道教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层天)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题又作《别东鲁诸公》按:将南游吴越。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霓”,今人著述之上引三书皆作“霞”。《全唐诗》作霓。考辨:《稿本》引孙绰《游天台山赋》“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知“霞”字有所本。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四”,《诗选》作“一”,并注引陶弘景《真诰》:“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又,《三百首》、《稿本》皆引《十道四蕃志》亦云“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故知“一”字是。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绿”,《稿本》、《全唐诗》与上引诸书皆作“渌”。考辨:古汉语中渌与绿通。今音渌(lu)绿(lǜ)有别。又有注渌水为清水者[11](P1432)。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著”,《稿本》作“着”。考辨:当“穿上”讲时,著、着二字同音(zhuo)同义。但“著”字在古汉语中更习见。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壑”,《稿本》、《全唐诗》与上引诸本皆作“转”,考辨:以常理思之,登山无有下壑之理,故“转”字佳。然《稿本》注引《世说新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壑”字亦有来历。且遇壑须绕路,似两可。
列缺霹雳,邱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邱”,《稿本》作“丘”是。说已见上文。“扉”,《稿本》、《全唐诗》作“扇”。《诗选》亦作扇并注“石扇,石门。一作‘扉’。”考辨:《尔雅·释宫》“阖,谓之扉。”正应下句“訇然中开”。虽然汉唐诸儒注疏先秦典籍时说“扉,门扇也。”然在此诗中“扇”远不如“扉”。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兮”,《稿本》作“时”。而上引之书皆作“兮”。考辨:前已有“霓为衣兮”,“云之君兮”,“仙之人兮”,顺流而下作“别君去兮”,是。何况“别君去时何时还”?一句之中有二“时”字,难称佳句,且与文意亦欠通。
欲行即骑向名山。 “欲,向”二字,《稿本》、《全唐诗》与上引诸书均作“须、访”。考辨:“欲”只有想象之义,而“须”则有含括“欲”在内的等到、需要等丰富含义。“向”亦不若“访”的定义域宽泛。故云《稿本》佳。
《三百首》诗后附注有六。按:孙洙编书之时,《大清一统志》已刊行二十年,而《稿本》编者在清初只能看到《大明一统志》,所以二者所言《一统志》并非一书。而地理沿革屡有发生。故事涉地名均以今人著述增益之。一、天姥,《诗选》注:在今浙江天台县。二、天台,《诗歌选》注: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天姥山东南。三、镜湖,《诗选》注:即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四、剡溪,《诗歌选》注:水名,在今浙江嵊县南。五、谢公屐,《稿本》引谢灵运诗句:“共登青云梯”。旨在说明李白诗句出处。六、列缺霹雳,《诗选》注:“列缺”:电光。《诗歌选》注:“列缺”:闪电。均不如《三百首》引应劭注:“闪隙”精到!一道闪电划过天空像天空裂出一道缝隙。古人遣词造句真乃巧夺天工也!
(三)《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风吹”,《稿本》与《诗选》均下注:“一作‘吴门’。”《全唐诗》注:一作白门。但前者说“在今建康东门外”;后者说在“金陵城西门”。考辨:如按青龙白虎表示东西方位,自然以西门为是。然《稿本》另有一首《金陵白下亭留别》,注云:“唐武德九年(626)更金陵县曰白下县。白下,吴之故都。”似又不指方位。具体所指又有正南门一说[12](P64)。确指尚待考证。又“满”《诗选》注:一作“酒”。因下句已有“吴姬压酒劝客尝”,所以无论花香、酒香都充溢酒店的“满”字佳。又“劝”字,《稿本》作“使”;《诗歌选》、《诗选》均作“唤”,后者下注:一作劝。考辨:“劝、唤”均有声之语,较“使”字强。“唤”系酒家吆喝叫卖;“劝”是主客之间的推让。依此诗题写“劝”字佳。
(四)《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稿本》与上引诸书均于题下注: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考辨:校书郎李云、侍御李华均为李白叔辈,借饯行之酒,尽抒胸中不平之气也!可能同席,亦可能分别饯行,均不影响题旨。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日”,《诗选》等今人著述皆作“明”。考辨:据近世学者考证: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中国古人喜欢月亮。从李白千馀首传世诗作看,吟咏月亮之诗大多于太阳。故“明月”较“日月”为佳。且览又作揽,日可揽乎?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对句“更”字,《稿本》下注:一作“复”,此为避免与出句“更”相重。然似不如“更”字有力。又,“消”字,《稿本》、《全唐诗》与《作品选》作“销”,是。考辨:曹植诗“弦歌荡思,谁与销愁?”李白此时的苦闷正同当年的陈王。故“销”字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稿本》、《全唐诗》于“人生”下注:一作“男儿”。于“明朝”下注:一作“举棹还沧州”。考辨:“男儿”,《稿本》注引鲍照诗“男儿生世间,轗轲欲何道?”李白此诗意趣与之相似,然气势不同,还以“人生”为佳。对“散发弄扁舟”句,《稿本》及《作品选》均引《后汉书·袁闳传》作注;《作品选》又引《史记·货殖列传》范蠡乘舟而浮于五湖典故,喻归隐。故较“举棹还沧州”更佳。
四 乐府四题五首
(一)《蜀道难》 诗后附注、《稿本》及上引诸书题注,均言其为乐府“相和歌瑟调曲”名。残卷题做:《古蜀道难》。
尔来四万八千岁,乃与秦塞通人烟。“乃”,《稿本》与上引今人注释本均作“不”。残卷作“乃不”。《稿本》“不”字旁用毛笔旁注《乐府诗集》[13](P592)作“乃”。考辨:《乐府诗集》为宋人郭茂倩所编。另一宋人计有功所撰《唐诗纪事》[14](P267)(以下简称《纪事》)亦作“乃”。“不”字,意在表现开国以来直至秦惠王灭蜀置郡,一直不相交通。而“乃”字则意在设蜀郡之后就与秦塞相交通了。故依文义,两可;依文气,“不”字佳。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方”,《稿本》作“相”,其旁用毛笔写一“方”字。上引今人注释本皆作“相”。《纪事》作“方”,下注:一作“相”。考辨:从文气看,“方、相”两可;然从文义看,牺牲了那么多人,方才打通了秦蜀之路,蜀道真是太难行了!而“相”字在表达上述内容时显得力度不夠。故“方”字佳。
上有六龙迴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迴川。残卷作: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衔波逆折之回川。
《纪事》于“高标”下注:一作“横河断海之浮云”,同残卷。《稿本》引此句用墨笔书于“六龙迴日之高标”旁。考辨:羲和御六龙乘日车巡天之事,出自《淮南子》,在形容山势高耸方面较“横河”句,胜出一筹。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残卷“得”下有“过”字,“缘”字作“牵”。《稿本》划掉“得”下过字,于“得”旁又添一过字。而《纪事》与《诗选》、《诗歌选》、《作品选》皆作“尚不得过”,是。又,“缘”字,《稿本》与上引诸本皆作“援”,是。《纪事》同《三百首》作“缘”,下注:一作“牵”。考辨:“牵”字虽同天、然、烟、巅、连、川等字均押韵,但猿猱攀登还是“援”或“缘”较“牵”更贴切些。故“援”字佳。但“牵”确系唐人写本之字。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林”,残卷做“花”。“古”旁毛笔加写一“枯”字,残卷作:石。上引诸本均未见。又于“从雌”二字间划一反复号,与上引诸本之“雄飞雌从”同。考辨:按语法结构的文从字顺讲“雄飞雌从”很妥帖。然不同的鸟类或鸟在不同的季节里,雄鸟追逐雌鸟飞的“雄飞从雌”也是对的。《全唐诗》还注:一作呼雌。残卷亦如此。此问题有待来哲解决。然“花”不如“林”,因林中含花。“石”不如“木”,鸟鸣林间,较“石”为佳。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稿本》依《纪事》于“去天不盈尺”旁书:“一作‘入烟几千尺’”,除《全唐诗》为诸本所无。系从残卷而来。考辨:均为律句,又未动脚韵,只后者稀见而已。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若”字,《诗选》、《作品选》、《稿本》皆作“如”。《稿本》如旁写一“若”字。《纪事》、《古代汉语》、《诗歌选》同《三百首》。今按:残卷作:若。两通可也!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万夫”,同残卷。《纪事》作“万人”,下注:一作夫。考辨:改夫为人者以为可以避开重复夫字,岂不知连同下句都是化用西晋太康诗人张载的《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趦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亲”同残卷。《纪事》下注一作人。考辨:《全唐诗》同《纪事》。豺与前此的虺、雷、哉、嵬、开、通押灰、佳韵。
侧身西望长咨嗟。《稿本》依《纪事》在“长咨”旁添“令人”二字,残卷如此。考辨:“长咨嗟”已含“令人”之意,且是叫人长久地叹息(一想起蜀道就叹息不断。)嗟与蛇、麻、家同押麻韵,不可轻率易字也! 又,《三百篇》诗后附十条注释。题解及蚕丛鱼凫,地崩山摧壮士死,六龙回日等四条注得较详,无需增益,足资理解诗意。以下地理内容依当代学者研究成果稍加补充:一、太白:山名,在今陕西眉县东南。二、峨眉:山名,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三、青泥:岭名,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四、剑阁:栈道名,在今四川剑阁县北。五、锦城:锦官城之简称,故城在今成都市南。又为成都市之别称。
(二)《长相思二首》 《稿本》题注:乐府“怨思二十五曲”,其一曰长相思。
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 “绿”,残卷作“渌”,《稿本》、《诗选》皆作“渌”。说已见前文。又,“地”字,《稿本》及《诗选》皆作“路”。残卷亦如此。考辨:“地、路”二字配远,在文义、声韵上均两可。然一句之中“天长”对“地远”较“路远”为工稳。况且《稿本》所引张衡《思玄赋》“天长地远岁不留”正助《三百首》找到文证。但核对李善注本[15](P461)作“天长地久岁不留”。系引老子“天长地久”句之扩充。并非“天长地远”。此为集注者引文不谨严所致误。
其二在《稿本》十二册乐府诗中,而上一首则在十一册中,相隔甚远。《全唐诗》亦同《稿本》。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稿本》“时”旁添一“日”字。考辨:此诗后附《同前三首》下署李白,中加墨书“长相思”三字。似引自其他总集,未见集名不好按断。其中第二首“时”字已作“日”。今按:“时、日”两可。又,其一“美人如花隔云端”句下注:一作“佳期迢迢隔云端”。此诗首句“日色欲尽花含烟”,“欲”字作“已”,(《全唐诗》亦同此),既含情理,又避下句中另两个“欲”字。“今作流泪泉”,“作”字为“成”(《全唐诗》亦如此)。今按:“作、成”依文义两通。《稿本》注引刘琨诗“泪下如流泉”,助人理解诗意。又,《三百首》诗后有二注,一为诗题,已见上文。二为“燕然”,今人注释:“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12](283)
(三)《行路难》 《稿本》题解增益引《晋书·山松传》:“山松好之,及文其辞句,婉其节制,每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此题共三首,《三百首》只选其一。
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暗天”、“坐”,《稿本》《全唐诗》与今人注释本皆作“满山”、“碧”。考辨:《稿本》注引鲍照《舞鹤赋》“冰塞长川,雪满群山。”确知李白对鲍参军之俊逸赞赏有加。又,“垂钓溪上”已含“坐”字,故知“碧”字佳。
(四)《将进酒》 残卷题为:《惜樽空》。《稿本》题注:“汉‘短箫铙歌二十二曲之一也’。”《诗选》:“古辞多写饮酒放歌的行为,本篇题材与古辞相近。”
岑夫子,丹邱生,残卷、《稿本》、《全唐诗》、《诗选》皆作丹丘生,是。考辨:说已见上文。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残卷亦作倾。“倾”字,《稿本》、《全唐诗》皆作“侧”。《诗选》《诗歌选》同《三百首》。考辨:倾耳较侧耳神情更为专注。故“倾”字佳。
但愿长醉不愿醒。“不”后之“愿”,残卷作“用”。“愿”,《稿本》願旁添写一“复”字。《诗选》正作复。而《诗歌选》同《三百首》。考辨:“复”字可避“愿”字一句中二用,然乐府诗一句中不避字的重复。从字义与语气两方面考虑,“愿、复”两可。然均不若“用”字。
五 五言律诗五首
(一)《赠孟浩然》 《稿本》题下有襄阳二字,系从郡望称代其人。诗句无异文。
(二)《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客游。“客”,《稿本》及上引今人注释本皆作“国”。考辨:“客、国”均为入声字,依格律两可。然此为诗人刚刚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依诗人此语还是“国”字佳。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怜”,《稿本》作“连”。而上引今人所注本皆同《三百首》。考辨:从格律上考虑,“怜”为平声;而“连”除平声外,尚有上、去二声。“怜”字佳。再从意境看,怜者,爱也。依然眷恋故乡的山水,故乡的大川送我远行万里。亦是“怜“字佳。
(三)《送友人》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篷”字,《稿本》同。《全唐诗》作“蓬”。注文引曹植诗亦作“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又引鲍照《芜城赋》“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考辨:曹植《吁嗟篇》亦云“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可知“转蓬”、“孤蓬”已是比喻游子漂泊无定之习用词语。故《三百首》、《稿本》之“篷”字,皆误! 《全唐诗》与《诗选》《诗歌选》等今人注释本皆不误。
(四)《听蜀僧濬弹琴》 《稿本》题下注“蜀中”二字。疑指听琴与写诗之地点。如是,则《诗选》可将此诗由“不编年部分”移入“蜀中时期”。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馀”字,同《稿本》《全唐诗》。但《诗选》作“遗”字。注:琴的馀音。考辨:此为描写琴声美妙动人的名作。《三百首》诗后注“绿绮”,《稿本》增益引《乐书》司马相如之琴名。又引嵇康《琴赋》“飘馀响于秦云”(前引《文选》本作“飘馀响于泰素”注泰素:《列子》曰:太素者,质之始也。)“馀、遗”二字均为平声,于格律两可,然“馀响”既有出处,故“馀”字佳。
(五)《夜泊牛渚怀古》 《全唐诗》题下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去”字,《稿本》、《诗选》皆作“席”。《稿本》《全唐诗》“席”下注:一作“洞庭”去。又,“落”下注:一作“正”。考辨:“去、席”二字均为仄声,于格律两可。然此句表述的是不遇知音,决心他往的决心,故“去”字佳。又,“挂帆”与“洞庭”均为“仄平”声,于格律可互换。但“挂帆”表现出下决心后的行动,较之“洞庭去”的目的追求更感人。“落、正”二字均为仄声,于格律两可。然“落”字更直接,而“正”字则含括了恰恰逢此时离去之意,“纷纷”又已有落意。各有特点亦为两可。又,《三百首》附二注,一、牛渚,今人注:“又名牛渚圻。在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北部突入江中,名采石矶。”[12](P37)二、谢将军,今人无增益。
六 七言律诗一首
(一)《登金陵凤凰台》 诗后附注“凤凰台”,《稿本》增益:“王凯见异鸟集于山,时谓凤凰,遂起台。”
晋代衣冠成古邱。 “邱”字,《稿本》、《全唐诗》、《诗选》、《作品选》皆作“丘”,是。说已见上文。
二水中分白鹭洲 诗后附注“二水”,《诗选》增益:“据史正志《二水亭记》载,秦淮河横贯金陵城中,由金陵城西流入长江,而白鹭洲横截于其间。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然《稿本》、《诗歌选》、《作品选》皆作“一水中分白鹭洲。”考辨:从诗的意境看,一水被白鹭洲从中分为二;也可理解二水将白鹭洲包在其中,故“一、二”两可。从格律上看,此为首句入韵的平起格式,颈联出句首字“三”为平声,对句首句“二”为去声,“一”为入声,均系仄对平。故亦两通。不过,一三为奇数对奇数,于对仗而言,“一”字佳。《三百首》尚有一注释“三山”,今人增益:“在江苏南京西南长江东岸,以有三峰得名。长江从西南来,此山突出江中,当其冲要。六朝都建康,三山为其西南江防要地,故又称护国山。”[12](P3)
七 五言绝句二首
(一)《夜思》 《稿本》、《全唐诗》及上引今人注释本皆作《静夜思》。《乐府诗集》列入“新乐府辞·乐府杂题”。《稿本》题下“乐府诗”三字被墨笔划去。
床前明月光。 “明”字,《稿本》、《全唐诗》作“看”,按近体诗要求要读平声kān。如杜甫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李商隐诗“青鸟殷勤为探看”均读kān一样。但也有认为此诗为古绝,“疑是地上霜”为平仄仄仄平,不是律句。
举头望明月 “明”字,《稿本》、《全唐诗》作“山”。《诗选》注:“有人说李白很爱峨眉山的月亮,因此望山月能触动忆念蜀地的情感。”
考辨:将此诗作绝句看,避免明字的重复可以理解,但一个“明”字不留就有些不妥了。正如《稿本》注引曹植诗:“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李白此诗是有所继承的。
(2)《怨情》 寓目之本,均未见异文。
八 乐府一首
(一)《玉阶怨》 《稿本》题注:“王僧虔《技录》‘相和 歌楚调十曲’有玉阶怨。太白此篇无一字言怨,而隐然幽怨之意,见于言外。”又引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晶”《诗选》作“精”。“玲珑”,作“朎胧”。考辨:古汉语中“水晶”通“水精”;“玲珑”习见,而“朎胧”罕见。故,“玲珑”佳。
九 七言绝句二首
(一)《送孟浩然之广陵》 残卷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下维扬》。《稿本》与上引今人注释本诗题均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又,《稿本》诗后注:“黄鹤楼以黄鹤山而得名,在鄂州。谢脁诗曰‘天际识归舟’。”考辨:黄鹤山又名黄鹄山,即今武汉市蛇山。传说有仙人子安(一说费祎)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名。
孤帆远影碧空尽 残卷作:孤帆远映绿山尽。《诗选》引陆游《入蜀记》:“太白登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诗云:‘征帆远映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考辨:按格律,“孤、征”“空、山”均为平声,“影、映”皆为去声,均可互换。然按诗之意境:朋友乘舟东去,渐行渐远,目送到水天一线之处,仍恋恋不已!不禁使我们想起他送王昌龄的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还有在暴风雪中送同僚归京的岑参诗:“山迴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真让我们感慨先贤笃于友情的古道衷肠!陆放翁所引远不若“孤帆远影碧空尽”句之情景交融。
(二)《下江陵》 《稿本》、《全唐诗》与上引今人注本皆作《早发白帝城》。又,《稿本》题下注:一作《白帝下江陵》。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住”字,《稿本》、《全唐诗》、《诗选》、《诗歌选》皆作“尽”。“轻舟已过万重山”,《稿本》“山”下注:一作“须臾过却万重山。”考辨:“住、尽”二字均为仄声,于格律两可;在不绝于耳的猿啼声中,箭一般轻快的小舟已越过万重山飞至江陵。渲染此意境,“住、尽”亦两可。倒是“须臾过却”太过直白,“轻舟已过”既表现了舟行之迅捷,又表现了诗人遇赦的喜悦心情。不仅舟轻似箭,心情也异常轻松也!《三百首》诗后有二注:一、白帝,《稿本》增益:“后为刘备屯戍之地,改名曰永安。”二、江陵,《诗选》引《水经注·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对理解此诗大有裨益。
十 乐府诗三首
(一)《清平调》 《稿本》、《诗选》皆作《清平调词》。题注较《三百首》为详:“(上)遂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赐李白立进清平调三章。白承诏,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
第一首,诗句未见异文。《诗选》补注《三百首》诗后注“群玉山”:“神话传说中女神西王母所居的地方。”又,补注“瑶台”:“西王母的宫殿。”
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红”,《稿本》作“秾”,旁写“红”字。考辨: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牡丹,不独一色作红。“秾艳”还是含五颜六色的好。故,“秾”字佳。
第三首,常得君王带笑看。解识春风无限恨,“常、识”二字,《稿本》、《诗选》皆作“长、释”。考辨:常常,为“时常”“不时”之意;而“长得”是总得,长久持续得到宠幸之意,这更符合历史事实。“解识”系了解、认识之意;而解释,乃消解,解除之意。《诗选》云:“面对名花与美人,纵然有无限春愁春恨,都可以消除了。”颇得此诗精髓。但在总体评价这三首诗时所说:“歌咏杨妃的美丽和唐代的宫廷生活,表现了宫廷侍臣的庸俗气味。”[5](P51)这就有失公允了。元人萧士贇在补注中说:“太白诗用意深远,非洞悟‘三百篇’之旨趣者,未易窥其藩篱。晦安所谓‘圣于诗者’是也!清平乐词,宫中行乐词,其中数首全得‘国风’讽谏之体。……以飞燕比贵妃,妃与赵飞燕事迹全相类。盖欲使明皇以古为鉴。……是时明皇有声色之惑,多不视朝,故因及之也!言在于此,意在于彼,正得谲谏之体。太白才得近君,当时人所难言者,即寓讽谏之意于诗内,使明皇因诗而有悟。其社稷苍生庶有瘳乎?岂曰小补之哉!”这段晓畅之语,足资今人读李白诗时借鉴。故转引于此。
[1](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4.
[2](明)高棅编选.唐诗品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清)孙洙编选.注释唐诗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清)钱谦益等辑.全唐诗稿本[M].台北: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影印本,1976.
[5]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编注.李白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6](清)彭定求,曹寅等编.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3.
[7]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8]潘慧惠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9]周国林主编.历史文献研究(总22辑)[C].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2003.
[10]启功.启功丛稿(题跋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四)[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2]辞海· 历史地理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
[13](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M].四部备要本.
[14](宋)计有功编撰.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5](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M].长沙:岳麓书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