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所欲不逾矩―陈凤桐《竹兰轩联萃》序

2011-11-20常治国

对联 2011年19期
关键词:楹联诗词书法

●常治国

陈兄凤桐先生,里籍江苏铜山,自幼即得『道德礼仪』之乡风薰沐与父辈间『诗词联墨』交往之濡染,稍长又承过庭之训,遂与翰墨深结华缘,以致黉宫造就、供职驰驱、司文仔肩、致事颐养迄今,五六十年岁月,均以中华传统诗词、楹联、书法为不移好尚,且复砚北耕勤,成果丰硕,芳传遐迩。是祖国传统文化之优良,促其学养双修,博涉多闻,更有刚健民族精神导其诚抒才情、淑世惠民。 他在职尽责,为上下所称; 云为品格,允孚舆情,纵天涯芳草,知其情事,亦必许为实至名随。他入知非之年,已为国家级三个文化学术社团在册书法家、诗人、楹联艺术家, 又先后荣遴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学术委员、书法艺术委员之衔。

早在一九八二年, 笔者即读过先生主编《当代楹联墨迹选》影印巨制书帖,当时尚在重兴国粹之初,此类书刊甚少,故印象殊深,略知先生国学识具非同寻常。 而后十几年间,竟相继读过其主编或主稿之《当代书家座右铭墨迹选》《连云港市古今楹联选》等几种著述及散见于各种报刊、图史之诗词楹联、书法作品,因而当称心仪有年,受益良多。 至上世纪与本世纪之交,以同好而相于中国楹联书艺委, 不远千里相通音问,过从甚密,并有合作编著《对联云梯丛书》之缘,切实体会先生秉性宽仁、待人接物之敦敏敬诚;港城乃至各省文士,知与不知,乐与友善;与诗会社家共处,咸能相得;每与人晤谈,面带微笑,不激不厉,吐属斯文; 其书斋四壁,挂满不同幅式书画,坐拥书城,以此为乐,心气冲和; 颜其居曰『竹兰轩』,义取竹之虚心有节与兰比君子, 以自况为人品性,方夫家政康宁,三代同堂,而今令嗣接续风规已见,慧业开承前景可期。不难判断,凤桐兄是位典型中华传统文化高士,然并不乏现代意识与适时生活方式,案头砚边,写作久已不再握笔爬格, 而代之以按键成文,是应占时潮之先者也。

近年, 凤桐兄接受文友建议, 亲手甄综,厘定其个人多年诗,联、文、书法代表之作,分类编为别集,其中联作一部签曰《竹兰轩联萃》,嘱我作序,以先生文德、人品,我自然乐而为之。数百副联稿清样寄来,因冗务鞅掌,分部读完,感慨良多。 先生书法造诣甚高,四体皆能,隶、行擅名。 多年来,人们称其书艺者多,诗、联之名常为书名所掩夺。 忆及先生每论楹联,辄亦自谦『属于初级阶段』,其实恰恰相反,书稿所有联作一如其诗, 文笔简洁而不弃藻绘, 用典自然, 风格体调宗乎雅正, 声律偶对取法盛唐,整练秀丽追工部、义山,短联为主,骈切偶方,错综奇圆,循格依律,戛玉敲金,情融意达。 似按规范属对,已臻『从心所欲,不逾矩』、施无不宜之境者然。 再论其内容、吟咏对象, 反映着老兄生活所关之纵横表里,诸如人文胜迹、天作图画、交友赠答、投分题襟、自况自励、节庆祝福、纪念缅怀、应征试笔、服务经济、彰盛建设等等。 涉及学问,则文史哲政、儒道墨佛、四民各业,应有尽有。 正如先生自己所言, 这些诗词联作『乃生活的纪录,雪泥鸿爪』,事实上不啻如此,直反映着他生活中之种种美好,以及其茂对现实之达观理智、载物厚德。倘谓生活为『诗』,如此吟哦,非诗中之诗而何耶?我谓凤桐兄,真诗、联、书法众家中兼擅之运斤成风手也。

是谓之序。

猜你喜欢

楹联诗词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书法欣赏
孔府的年节楹联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