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浅山菜用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

2011-11-18申承环马辉

湖北农业科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青海省栽培技术

申承环 马辉

摘要:就青海省浅山地区菜用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可为该项技术在当地和相似生态类型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青海省;浅山;菜用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2.0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6-3262-04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Full Film Coverage and Double Ridge Rainfall Harvesting for Table Potato in Shallow Mountainous Area in Qinghai Province

SHEN Cheng-huan1,MA Hui2

(1.Poverty Allevation Bureau of Haidong Prefecture in Qinghai Province, Pingan 810600,Qinghai, China;

2.Agricultural and Animal College,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810016,China)

Abstract: The points of full film coverage and double ridge rainfall harvesting technique for table potato cultivation in shallow mountainous area of Qinghai province was disscused, and pertinent sugg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thus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 in areas with similar ecotypes.

Key words: Qinghai province; shallow mountainous area; table potato;full film coverage ;double ridge rainfall harvesting;cultivation technique

青海省由于地处高寒冷凉山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自然隔离条件好,适合马铃薯生产。该地生产的马铃薯薯型大、均匀、品质好且增产潜力大。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型的蔬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以及矿物质,还含有大量木质素等,被誉为“人类的第二面包“、“地下苹果”。马铃薯在青海省浅山地区素有“洋芋半年粮”之说,以往在夺取高产方面以更新更换品种为提高单产的主要手段。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打破了青海省浅山地区传统农业的固定模式,为旱作农业发展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为此,根据外地许多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能提高产量的经验,结合海东地区实际,研究探讨了青海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

1青海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的必要性

从全国农业区划分来看,青海省属于北方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农业区,是一个农牧业相结合的省份,天然降水少而集中,年降水量只有250~450 mm,而且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农业缺水问题严重,素有“十年九旱”之称,春夏秋三季连旱现象也时有发生。青海省现有耕地面积5.42×105 hm2,其中有灌溉条件的水浇地只占34%,无灌溉条件的山旱地占66%。长期以来,干旱缺水成为制约该省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春旱是该地区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而又多发生在浅山地区。春播时无法适时播种,播后出苗很差,植株生长缓慢,导致该省山区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粮油每公顷产量在1 500~2 700 kg徘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浅山区还没有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农业增产措施,但干旱缺水仍成为制约海东地区旱地农业生產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特殊的省情,决定了青海省必须趋利避害,把大力发展旱作农业作为干旱山区农业的首要任务,以及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该省2007年开始在乐都、民和两县浅山海拨

2 300~2 500 m高度开展了马铃薯和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充分显示出了该技术抗旱增产增效的优势[1]。同时,在此项技术推广工作中,全区抽调近百名农技人员深入到种植第一线,手把手地指导农民进行马铃薯全膜覆盖种植,使各项技术充分与农民零距离接触。政府部门制定优惠政策,每公顷补助资金2 250元,其中每公顷补贴地膜90 kg,化肥150元。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是在田间起大小双垄后,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集小雨为大雨,集无效雨为有效水,是用地膜全覆盖种植马铃薯的一项旱作农业新技术。该技术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技术为一体,能使自然降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地面覆盖率达到100%,隔断土壤蒸发途径,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将降水量60%~65%的蒸发降到最低,提高了作物有效耗水比,充分接纳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春季干旱情况下5 mm左右的微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垄沟内,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对春季一次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从而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满足马铃薯生育期内的水分供应,综合协调了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子,使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全膜覆盖还可以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加速土壤养分转化,延长马铃薯生育期,有利于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2]。从2008年开始,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已在海东地区推广种植3年,增产率在20%~40%以上。

2青海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最适宜马铃薯生产的土壤是微酸性壤土,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等、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坡度在15°以内的地块。前茬以小麦、豆类、药材、胡麻等地块为好,要注意合理轮作,种植马铃薯要避免连作,也不宜以茄科作物作为前茬。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耕深达到25~30 cm,耕后及时耙耱。秋季整地、耕地时就将有机肥和化肥一同施入土壤中,一般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0~50 t/hm2,施马铃薯配方肥650~750 kg/hm2或尿素400~600 kg/hm2、过磷酸钙600~750 kg/hm2、硫酸钾或氯化钾300 kg/hm2,这不仅有利于肥料腐熟矿化,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挥发损失,从而满足马铃薯整个生长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养分,而且对含氯化肥中的氯离子产生了足够的淋洗作用[3]。春季尽量不耕翻,直接起垄覆膜,秋季整地质量差的地块,覆膜前要浅耕,平整地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旋耕机旋耕,做到地面平整、无根茬、无大的土块,为覆膜、播种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2.2划行起垄

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土壤耕作起垄,马铃薯每幅垄分为大小2垄,垄幅宽110 cm。用木材或钢筋制作的划行器(大行齿距70 cm、小行齿距40 cm),一次性划完一垄,划行时,首先距地边30 cm处划一边线,然后沿边线按照一小垄一大垄的顺序划完全田。起垄时平地按作物种植走向开沟起垄、缓坡地沿等高线开沟起垄,马铃薯大垄宽70 cm、高20 cm,小垄宽40 cm、高10 cm。起垄后,用整形器整理垄面,要求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防止形成凹陷不利于集雨。要求起垄覆膜连续作业,防止土壤水分散失[4]。

2.3土壤处理

2.3.1地下害虫防治起垄后用40%甲基异硫磷乳油7.5 kg/hm2加细沙土450 kg/hm2拌成毒土撒施,或对水750 kg/hm2喷施。

2.3.2膜下除草起垄后用50%乙草胺乳油全地面均匀喷雾(土壤湿度较大、温度较高地区用50%乙草胺乳油750~1 05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寒冷地区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2 250 mL/hm2对水675 kg/hm2喷雾,然后覆盖地膜。为提高药效,一般先喷2垄,覆盖地膜后再喷2垄,以此类推。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结合施基肥用48%氟乐灵乳油2.25 kg/hm2进行土壤处理,或起垄后用50%乙草胺乳油500倍液进行垄面喷施。

2.4覆膜

覆膜能使地表温度提高0.4~7.3 ℃,地下10 cm深处温度提高0.9~5.0 ℃,尤其是生长前期,可促进早熟。

2.4.1覆膜时间有秋季覆膜和顶凌覆膜2种。秋季覆膜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耙地,在10月中下旬起垄覆膜。此时覆膜能够有效阻止秋、冬、春3季水分的蒸发,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但是地膜在田间保留时间长,选用的地膜质量一定要保证,并加强冬季管理。顶凌覆膜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土壤消冻15 cm时,进行起垄覆膜。此时覆膜可有效阻止春季水分的蒸发,提高地温,保墒增温效果好[5]。

2.4.2覆膜方法选用厚度0.008~0.010 mm、幅宽120~130 cm的地膜。沿边线开5 cm深的浅沟,地膜展开后,靠边线的一边铺在浅沟内,用土压实;另一边在小垄中间,沿地膜每隔1 m左右,用铁锨从膜边下取土原地固定,并每隔2~3 m横向压土。覆完第一幅膜后,将第二幅膜的一边与第一幅膜在小垄中间相接,膜与膜不重叠,从下一大垄垄侧取土压实,依此类推铺完全田。覆膜时要将地膜拉展铺平,覆土时要压紧、压实、压平,从垄面取土后,应随即整平[5]。

2.4.3覆后管理覆盖地膜后1周左右,地膜与地面贴紧时,在沟中间每隔50 cm处打1个直径5 mm的渗水孔,使垄沟内的集水能及时渗入土内。田间覆膜后,严禁牲畜践踏造成地膜破损。要经常沿垄沟逐行检查,一旦发现破损,及时用细土盖严,防止大风揭膜。

2.5种薯的选择与处理

2.5.1种薯处理在播前20 d左右,将种薯平摊在有散射光的屋内,温度保持在10~15 ℃,块茎堆放以2~3层为宜,隔几天翻动1次薯堆,使马铃薯发芽均匀粗壮,当芽长1~2 cm时进行切芽播种,切芽时除去有机械损伤或有裂口的块茎,从马铃薯顶部芽眼密集的地方向基部纵切,每个薯块要带有1~2个顶芽或者顶部周围的壮芽且切出的种块尽量大小一致,以利于早出苗和出苗整齐。

2.4.2根据商品薯的要求确定马铃薯品种

1)选种。推广优良品种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最经济而有效的途径。生产上要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优质高产、适应性强、抗病性强、耐贮藏、耐运输、结薯集中、商品性好的脱毒种薯。以青薯168、青薯9号、青薯6号、下寨65、脱毒175、、高原4号、、乐薯1号等品种为主。

播前半个月种薯须出窖。出窖谨防人为损伤并应细选优质种薯,除去冻、烂、病、伤的种薯,同时淘汰畸形、裂口、尖头、皮色暗淡、芽眼突出的薯块,选取薯皮光滑、符合本品种特征特性的薯块[6]。

2)晒种。将种薯切块前在平坦的土质场上或院落上摊开,晒种2~3 d,忌在水泥地上晒种。

3)切薯。种薯切块不宜过小,以免切块中水分、养分不足,影响幼苗发育,而且不抗旱、易缺苗。薯块一般以25~50 g为宜,薯块要切成带1~2个芽眼、多带薯肉的立体块,遇到腐烂种薯要立即淘汰,并用1‰的高锰酸钾消毒切刀。利用30~50 g的种薯小整薯播种,其长势强,抗性提高,有利于高产,一般增产20%左右[7]。切块后在17~18 ℃和80%~85%的湿度条件下保持3~5 d,使切口木栓化,以避免播后烂块缺苗。切块时剔除病、烂薯,并对切刀进行消毒,以防切刀传染病菌。

4)切刀消毒。切块时如发现病薯、烂薯,不但应立即扔掉,而且还必须换刀(两把切刀),并进行切刀消毒,否则切刀传染病毒,大田种植后会大面积发病,影响产量。切刀消毒常用4种方法:高锰酸钾溶液消毒、5%来苏尔溶液消毒、75%酒精消毒、火烧或沸水消毒。

2.6播种

2.6.1播种时期海东地区因各地区气候条件有差异,播种期以10 cm地温稳定在6~7 ℃时为宜,马铃薯播种的时间一般在4~5月进行。

2.6.2播种方法马铃薯播种时在大垄两侧用自制马铃薯点播器破膜点播,播种深度为15~20 cm,先用点播器打开第一个播种孔,将土提出,孔内点种薯,打第二个孔后,将提出的土放在第一个孔口,点播后及时封口,依此类推,这样播种,对地膜的破损较少,膜面干净没有浮土,且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均匀[8]。种植密度根据地域条件进行控制,肥力较高的地块,株距为25~30 cm,保苗5.2万~6.0万株/hm2,肥力较低的旱地株距可适当放宽到30~35 cm,保苗4.5万~5.2万株/hm2。

2.7田间管理

2.7.1苗期管理在出苗后2~4叶时进行第一次除草,用小锄根除杂草达到疏松土壤,促进幼苗生长的目的。以后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除草,使田间的马铃薯幼苗生长健壮。苗期管理的重点是在保证全苗的基础上,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出苗期间要随时到田间查看,如幼苗与播种孔错位,应及时放苗,避免烧苗。播种后如遇降雨,会在播种孔上形成板结,应及时将板结破开,以利出苗。出苗后查苗、补苗和拔出病苗[9]。在此期间如果植株有徒长现象,应在发棵中期和现蕾期进行人工化学控制,可喷施1~2次100 mg/L多效唑,以抑制植株旺長。同时摘除花蕾,保证土壤养分水分集中供给块茎,减少无效消耗。

2.7.2中耕起垄在苗期生长完成后,要适时中耕起垄除草。在马铃薯植株现蕾前从苗的两侧取土覆于茎秆底部,形成15 cm左右高的垄,并根据苗期的长相,确定追肥量,一般追施75~150 kg/hm2尿素。追肥随中耕起垄时一并施入。

2.7.3去杂处理在整个生育期中,要做好田间去杂工作。在中耕起垄及盛花期、收获期,根据品种特征特性进行检验,及时拔除杂株。在收获时还要淘汰薯形畸变的薯块。

2.7.4中期管理中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治马铃薯病虫害。病害主要有环腐病、黑茎病、晚疫病、早疫病等,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有瓢虫、土蚕、蚜虫、蛴螬、蝼蛄等,可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在雨水偏多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病严重。晚疫病和早疫病于发病初期用25%瑞毒霉,或甲霜灵800倍稀释液,或40%疫霉灵200倍稀释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喷雾,或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 875~3 000 g/hm2喷雾,或用安泰生(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 kg/hm2、46.1%杜邦可杀得3 000水分散粒剂900 g/hm2、银法利1 050 mL/hm2,每隔7 d喷1次,连喷2~3次,不同药剂交替喷施效果更佳;病毒病于发病初期,用1.5%枯病灵乳油1 000倍稀释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防治或1.5%植病灵Ⅱ号乳剂1 000倍稀释液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金针虫、二十八星瓢虫等。蚜虫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要严加防治,发生初期用2.5%溴氰菊酯2 500倍稀释液,或蚜虱净2 000倍稀释液喷防,或4.5%高效氯氰菊酯750 mL/hm2喷雾。

2.7.5后期管理马铃薯对硼、锌微量元素比较敏感,在开花和结薯期用0.1%~0.3%硼砂或硫酸锌、0.5%磷酸二氢钾、尿素水溶液750~1 000 kg/hm2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 d喷1次,喷施2~3次。封垄前,根据长势每公顷施尿素150 kg或碳酸氢铵450 kg。追肥要视墒情而定,干旱时少追或不追,墒情好、雨水充足时适量加大。如有地下害虫发生,可结合施肥每公顷拌入5%甲基异硫磷15 kg进行防治。

2.8适时收获

适宜收获期按品种的熟性而定,力争早收获、早上市,延长销售期。商品马铃薯收获期可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确定,以达到最大效益。贮藏食用马铃薯初霜出现后3~4 d后及时收获,保证产量最大化。收获时要做到轻收、轻运、轻放,避免人为及机械损伤,收获后及时整地并清除废地膜和残枝落叶。

3讨论与建议

3.1因地制宜探索推广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

海东地区浅山耕地面积有1.14×105 hm2,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54%。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浅山有限的降水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010年海东地区大力推广马铃薯和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2007年,青海省从甘肃省引进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并在民和、乐都等县浅山地区进行试验与示范。2008年,这项技术推广到民和、乐都、平安、互助、湟中等5县,种植面积达到666.67 hm2,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探索出了一条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变单一技术为综合技术、变传统技术为现代技术的旱作农业新路子,为浅山地区农民增产增收创出了新模式,展现了巨大的推广前景。2010年,这项新技术在青海省推广了近4.00×104 hm2。然而,青海高原真正适宜推广这一技术的土地面积到底有多少,以及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大等问题,目前尚不清楚。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具有科学性、超前性、指导性以及可操作性的新技术实施规划。

3.2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改春施为秋施

青海省浅山地区的试验表明,秋季耕地时将有机肥和化肥一同施入土壤中,不仅对含氯化肥中的氯离子产生了足够的淋洗作用,而且有利于肥料腐熟矿化,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挥发损失,从而满足马铃薯整个生长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养分[3],

3.3及时清除废膜

清除废膜收获后,抓紧土壤湿润和风沙小的有利时机,用三角形钉齿耙机械深耙土地3~4遍,集中清理地表和土壤中的废膜,以减轻废膜对土壤环境污染的程度,也有利于下茬作物的耕作和播种。该技术在实际推广时发现农民在使用过程中对损坏、残留的地膜随意丢弃,造成一定的白色污染。为此建议组织群众对当年所产生的白色废物进行清理回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白色污染,走可持续生态农业发展之路。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回收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使白色污染物“变废为宝”。

3.4提高经济效益

经农业部门实地测产,全膜覆盖双垄集雨马铃薯单株产量达1.5~2 kg,平均每公顷产量达56 250 kg,較当地露天种植马铃薯每公顷增产22 500 kg。经估算,全膜覆盖双垄集雨马铃薯每公顷纯收入达45 000元,是当地小麦的10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据民和县的实地测产,马铃薯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37 575 kg,较传统种植方式每公顷增产22 575 kg。由于全膜覆盖双垄集雨生产出马铃薯其形状好、个头明显增大、匀称,薯块商品率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好兰,陈旭雯.民和县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及增产效益[J].青海农业科技,2009(1):72-75.

[2] 梁馨文,任瑞丽,张丽清.马铃薯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方式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43-144.

[3] 马辉.含氯化肥在马铃薯上应用效果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0,14(2):79-80.

[4] 张伟亮,贺献林,江军霞.旱作区春播马铃薯地膜垄作栽培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2006(2):11.

[5] 车文俊,刘显志.旱地马铃薯覆膜大垄高台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1(2):15.

[6] 谭宗九,丁明亚,李济宸.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96-110.

[7] 雷延洪.青海省高山区马铃薯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9(6):64-65.

[8] 尹存宝,吕英,郜彦茹,等.覆膜马铃薯栽培技术是发展旱作节水、节肥的有效增产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F12):135-136.

[9] 柴武高,段志山,吴海燕.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9,23(5):311-312.

猜你喜欢

青海省栽培技术
人物志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青海省生态系统定位站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