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底色此生未完成解读
2011-11-16舊雨
舊雨
于娟,头衔一大串。什么博士,拿到了什么学位,工作是什么性质之类,但我对此并没有太多的关注。留下深刻印象的反而是她笑意盈盈的从前照片,健康、开朗、阳光。儿子两岁多,名叫土豆。她叫自己的丈夫为“光头”,在她患乳腺癌晚期的所有日子里,她的父母与丈夫对她不离不弃。她写博客,大刺剌地无畏精神感动了多少的人。
前几天的下午,独自一人读完于娟的《此生未完成》,一个人沉默地坐了很久,她的文字并不属于特别感性、动人这一类。相反,她俏皮,蛮不在乎,善于自我调侃,好几个片段甚至读得笑了出来。她善于观察,抓重点,很小的事情在她眼里变成好玩之事,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人才会拥有如此之易满足感和快乐之感。同样类似的书,例如之前我看的《心灵的慰藉》,你会看到对生命的悲悯、豁达,无奈最后又重归平和之感。于娟的文字不是。她有时像个斗士,满篇文章都是斗志昂扬的。她从来不去认命,不放弃,不消极+有时又像一个小孩子,完全不当一回事一样,是真的没当一回事,没有自怜的特别明显的哀伤,她甚至嘲笑自己,唯有在面对父母、她的儿子土豆、丈夫光头的时候,才会有点感伤起来。
她说,写下这些文字,不想误让你们认为我仅是为你们提个醒。如果一百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可以读懂里面的文字,便会觉得开心。记录下这些点滴,是想让更多的入学会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里的一些东西,重新去定义,认识它们,并与它们相处。
是,假如这本书最后成为媒体或大众推荐的励志书,那不是她愿意看见的。生病以后,她重新去思考一些东西,得出的这些文字,皆是内心的思考,然,如果大家捧着此书感慨落泪命运于她的谇然“眷顾”,佩服于她顽强的斗士般的不妥协的毅力和坚持,心酸于她走后的家人的“命运”,赞赏于她生病期间友人、家人对她的不离不弃的照顾,卖房救她的真情……所有的这些,岂是她想表达的始端?
人的一辈子,无常之处也许会见真情,更重要的地方还不在于此。无常发生之时,如何学会与它共处,由此学会重新去思考定义自己的人生,也许才是每个人这辈子最艰难的功课。命运之神眷顾给你的,总会有磨难,倾盆大雨一样突然到来,衣服湿透倒也好,最怕是倒下去从此不能起来。若还是不停地追问为什么是我。我做错了什么。所有的这些问题,从来不会给你答案。而命运之神会嘴角带着平常的微笑,为什么不能是你。
生活之路平坦之时,大约便会觉得世间美好:意气风发仕途顺利之时,便会春风得意,快马加鞭,恨不得夜之间抵达长安……年少时候懵懵懂懂,只会朝着大部队茫然地往里面挤,大部分的人接着会谈恋爱,更多的是执念,并非真懂的爱。然后便是成家立业,浮浮沉沉陷进商海里去,运气好些的,熬到年纪渐长,渐渐放慢脚步,开始思考享受自己的人生。更多的人哪里有时间去想,人云亦云,人有自己也要有。身体健康重要么?问谁,都会说重要。内心的需求是什么?大部分的人即使知道还是会违背而行。赶不了一样奔赴外面更加广阔的天地,从未尝试向自己的内心看看。于是便有了天灾人祸来临之时的茫然和顿时的悔恨,继而失落,挫败,消极抵抗的情绪。大部分的人,问问自己,是否真是这样?
如果你能意识并能承认不是每一样事情的会按照你既定的计划走下去的话,事情会好办很多。例如感情,付出了就一定可以在一起么?不见得,能分开,必然有无法解除的障碍,不需要任何的理由解释,让自己内心舒服,所有的答案无济于事,但是一定要能接受离开是每个人必得经历的阶段,早晚而已。例如健康,每日早睡就一定身体会好,熬夜身体一定不行?这不是绝对的因素。患疾为什么会来到你的身上?不需要理由,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可能,多难接受都好,最后还是要面对并且共处,所有的这些,就是我们要思考的意义。关于生命,关于维系彼此的关系,关于共处,关于价值,关于需求,关于感受……太多,太多了。
时至今日,舍弃的未有痛惜,留下的皆是情谊。生命的长或短,真正的价值无非就是内心的充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