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贾樟柯—样文艺但比贾樟柯更好玩
2011-11-16丁小云
丁小云
看完《钢的琴》之后,我在路上用手机发了一条微博:刚才看了《钢的琴》,在黑暗中流干了眼泪,原来我会嫉妒山西出了个贾樟柯,现在不嫉妒了,终于也有关于东北的好看的电影了。《钢的琴》中那些东北特有的破败场景我实在是太熟悉了,我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片中的很多细节和气氛都让我情难自禁。
《钢的琴》作为一部文艺电影,它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看上去一点都不闷。我们都知道,很多深刻的电影都不好玩,很多好玩的电影则不深刻。而《钢的琴》却是一部又深刻又好玩的电影,它让我想起了黑泽明的某些市井电影,黑泽明的电影的艺术性自然毋庸多说,早已经被夸得天花乱坠了,但黑泽明的电影好玩的那一面更吸引我,他在电影中探讨的那些高深的主题都是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情节表现出来的。
当然我不会说《钢的琴》达到了黑泽明的那种高度,我只是觉得能拍出一部又深刻又好玩的电影真的挺难的,而《钢的琴》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看《钢的琴》的时候,我想起了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这两部电影题材相似,只不过后者既是一部伪纪录片,同时也是一个房地产项目的软广告(虽然《二十四城记》是一个软广告,但我个人还是挺喜欢这部电影的)。关于《二十四城记》,贾樟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越老的工人越在维护这个体制,绝不是他对这个体制没有反省,没有批判,而是他很难背叛他过去青春的选择。”
在《钢的琴》中我再次看到那样的画面,剧中人物家中的墙壁上贴满了奖状,那些奖状让我想起张胖儿曾对我说她老爸任劳任怨地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几十年,退休的时候得到了什么?只得到了一堆奖状,还当个宝贝似的都珍藏在家里。
当时我对她说,那些奖状见证了你老爸的青春,只能说他们的骗术太强大了,用几张废纸就偷走了几代人的青春,偷走了几代人的一切。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部俄罗斯电影,名叫《小偷》,也是一部挺深刻、挺好玩的电影,其中的政治隐喻耐人寻味。
说回到《钢的琴》,它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在电影院里看过的文艺电影中最好看的一部,如果你是东北人,我强烈建议你看一看这部电影,你看的时候肯定会感觉既亲切又心酸。如果你不是东北人,我也建议你去看一下,我相信你一样会感同身受的。这就好像我虽然不是山西人,但我在看贾樟柯的《小武》和《站台》的时候同样会感同身受;这就好像在中国,即使是异性恋者,看了王小波在《似水柔情》结尾写的这段话可能同样也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他不想回家,但是不回家也没处可去。眼前是茫茫的黑夜。曾经笼罩住阿兰的绝望,也笼罩到了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