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虫胶防治黄脊竹蝗技术
2011-11-16肖金顶姚跃明夏秋政
肖金顶,姚跃明,黄 毅,彭 辉,夏秋政
(安化县林业局,湖南 安化 413500)
粘虫胶防治黄脊竹蝗技术
肖金顶,姚跃明,黄 毅,彭 辉,夏秋政
(安化县林业局,湖南 安化 413500)
简述了黄脊竹蝗在安化县的生活习性,并根据其生活习性从找产卵地、清理林下植被、粘虫胶选择、防治时间、防治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粘虫胶防治黄脊竹蝗技术;分析了粘虫胶对黄脊竹蝗的防治效果,同时对粘虫胶防治竹蝗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粘虫胶; 黄脊竹蝗; 防治
黄脊竹蝗(Leracriskiangsu)是竹类植物的主要害虫,在安化县,其危害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据《安化县志》记载,黄脊竹蝗自20世纪20年代初由益阳边境侵入安化,至50年代,其危害达到最高峰,最严重时危害面积达11333hm2。通过防治,目前安化县黄脊竹蝗发生面积控制在2333hm2以下,受灾面积控制在667hm2以内,防治率达到98%。安化县黄脊竹蝗的危害面积明显下降,但部分乡镇仍时有发生,主要在大福、长塘、仙溪、滔溪、小淹、江南、羊角、冷市、龙塘、坪口等10个乡镇的部分地区造成危害,严重影响楠竹的产量与质量。安化县现有楠竹面积4.8万hm2,黄脊竹蝗的防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2007年,根据黄脊竹蝗跳蝻爬行上竹取食的习性,我们采用粘虫胶涂环防治方法进行了小面积防治,防治效果良好,杀虫率达96%以上 。
1 黄脊竹蝗的生活习性
黄脊竹蝗在安化县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越冬卵于翌年5月上、中旬至6月下旬孵化,7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8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9月下旬成虫大量死亡[1]。刚出土的跳蝻为米黄色,几个小时后变为褐色,随即爬上楠竹从顶梢开始为害。被害叶片呈缺刻状。跳蝻经4次脱皮后羽化为成虫[2]。4龄跳蝻至成虫交尾前食量最大,占蝻期总食量的60%以上。当天气炎热时,跳蝻及成虫常于上午8∶00下竹至阴凉处纳凉,下午17∶00后又上竹为害,自天黑至次日清晨露水未干前甚少活动。跳蝻在脱皮前1天即停止取食,脱皮多在上午6∶00—11∶00,其中以上午8∶00最多。成虫有群聚和迁飞习性,迁飞多见于晴天和炎热天[3]。成虫羽化以8∶00—10∶00最为旺盛,羽化后到性成熟一般需要19~21d,交尾时间以早晨5∶00—7∶00或下午17∶00—21∶00为最盛;交尾后经过20d左右开始产卵,产卵前食量减少。成虫多选择在杂草多、灌木稀少、土壤松紧适宜、竹稀少、坡度小于20°的阳坡地上进行交尾、产卵。产卵多在下午14∶00—18∶00,卵产于土中,入土深度约3.3cm。雌蝗产卵后,分泌一种黑褐色的胶状物将产卵孔封住,胶状物硬化后,形成黑色的小圆盘盖子。1只雌蝗产卵1~10块,一般为6块,每个卵块有卵14~26粒,平均为20粒[4]。跳蝻和成虫均有嗜好人粪尿和腐臭咸味的习性。黄脊竹蝗卵期为245~265d,1龄跳蝻14d,3龄10d,4龄10d,5龄11d,平均跳蝻历期为55d;雌成虫平均寿命为69d,雄成虫为55d[5]。
2 粘虫胶防治黄脊竹蝗技术
2.1找产卵地
找准产卵地是粘虫胶防治黄脊竹蝗的关键技术。在9—10月,及时进行产卵地调查,准确找到黄脊竹蝗集中产卵地,并在产卵地做好标志,以便来年防治时能够有的放矢。黄脊竹蝗产卵地有以下特点[6]: ① 有成群的成蝗迁飞落脚交尾; ② 楠竹的下盘枝叶有黄脊竹蝗咬过的缺口; ③ 林地有黄脊竹蝗尸体或残骸(成蝗诱杀的地方除外); ④ 地上有黑色的黄脊竹蝗卵块盖。
2.2清理林下植被
为方便来年的抹胶作业,在秋冬农闲季节,将产卵地进行全面清理,清除林下杂草、灌木,尤其是竹林下的小杂竹,要彻底清除;对于卵块密度大的产卵地,要尽可能的进行垦复,以提高防治效果。
2.3粘虫胶选择
粘虫胶选择河北省沧洲佳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
2.4防治时间
把握好防治时间是粘虫胶涂环防治黄脊竹蝗的又一关键技术。防治时间过早,粘虫胶在跳蝻上竹前就失效,防治效果差;防治时间太迟,跳蝻已上竹而胶还没有抹,同样达不到防治效果。粘虫胶涂环防治黄脊竹蝗的最佳时间是竹蝗出土前3~5d 。安化县最好的防治时间是5月10—16日。
2.5防治方法
在楠竹1m高处环涂宽10cm的粘虫胶,卵块密度特别大的涂胶宽20cm。抹胶时间为5月9—16日。为了使防治不留死角,各黄脊竹蝗发生乡镇应同时进行防治。
3 防治效果
在长塘镇丰园村的楠竹林内设置标准地进行防治效果调查。该地为黄脊竹蝗的产卵地,防治区面积8hm2。楠竹平均株高11m,平均直径8cm。在标准地内选择40株标准株,将标准株进行编号。在楠竹1m高处环涂宽10cm的粘虫胶,1.5m高处环涂宽5cm的粘虫胶(为了解粘虫胶是否能全部粘住上竹的跳蝻),抹胶时间是5月9日,抹胶后每2天进行1次调查,登记粘住的竹蝗数量,记数后将粘住的竹蝗清除,以便来日调查。至6月22日,调查时已没有竹蝗跳蝻上竹,此时把上、下2胶环粘着的竹蝗数进行统计,再计算杀虫率 (见表1)。
表1 粘虫胶防治黄脊竹蝗的效果统计表样株数下环虫数上环虫数总虫数杀虫率(%)403537144368196
由表1可知,用粘虫胶防治黄脊竹蝗,采用的胶环宽10cm时,杀虫率可达96%。观察还得知,凡上竹跳蝻经过胶环时均粘在胶环处 因全力挣扎而筋疲力尽,或因长时间饥饿而死亡,但有极少数踩着同伴尸体通过了胶环。
4 讨论
(1)用粘虫胶环防治黄脊竹蝗,防治效果良好,采用的胶环宽10cm时,杀虫率可达96%。
(2)楠竹植株较高大,用机械喷洒药剂防治比较困难,黄脊竹蝗的跳蝻出土极不整齐,药杀跳蝻极不方便且不彻底。用粘虫胶涂环防治,不但杀虫率高,操作简便易行,且因粘虫胶中无农药成分,对楠竹无药害,对人畜安全,可以保护天敌,不污染环境。
(3)粘虫胶有效期长,不怕日晒、风吹、雨淋,涂1次胶环,有效期可长达4个月以上,而在安化县,跳蝻从出土到全部上竹时间长为1个月左右,完全可以控制黄脊竹蝗上竹取食,粘虫胶防治比一般的杀虫剂更有效。
(4)粘虫胶环防治黄脊竹蝗的防治成本费为0.3元/株,其中粘虫胶成本0.2元/株,人工费0.1元/株,比竹腔注射防治的成本要高0.1元/株,但粘虫胶环防治黄脊竹蝗不损坏竹材、不污染环境,能提高竹材质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5)用粘虫胶可全面观察跳蝻上竹的全过程,得出跳蝻上竹的初始期、盛期、末期等基础数据,为对其更有效的防治提供参考。
(6)粘虫胶环防治黄脊竹蝗的防治地必须设在产卵地竹林内,防治时间须选在跳蝻上竹前,否则防治效果甚微。
(7)粘虫胶环防治黄脊竹蝗须根据卵块密度适当加宽胶环的宽度,以预防因跳蝻虫口基数太大,跳蝻踩着同伴尸体通过胶环上竹危害。
(8)为保险起见,要对防治地进行多次检查,如发现胶环上粘满虫尸而仍有跳蝻上竹,则必须加宽胶环或用竹片清除虫尸。
[1] 钟武洪,练佑明,张学贤.黄脊竹蝗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保护利用[J].湖南林业科技,2010,37(5):57-59.
[2] 陈昌洁,王贵成.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蝻期各龄期外部形态上的变化[J].昆虫知识,1959,5(4):139-142.
[3] 彭建文.湖南竹蝗生物学特性初步考查[J].应用昆虫学报,1958 ,1(2):14-16.
[4] 练佑明,钟武洪,刘湘斌,等.湖南桃江黄脊竹蝗产卵量观察与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9,36(4):37-39.
[5] 王贵成,陈昌洁,等.湖南耒阳黄脊竹蝗生物学特性的研究[G]//森林昆虫论文集(第一集).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59.
[6] 练佑明,黄向东,等.黄脊竹蝗集中产卵地的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5,8(6):682-686.
2010 — 12 — 01
2011 — 03 — 14
S 763.31
B
1003 — 5710(2011)02 — 0042 — 02
10. 3969/j. issn. 1003 — 5710. 2011. 02. 012
(责任编辑:唐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