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与反思
——话剧《〈人民公敌〉事件》观后感

2011-11-16吴文蔚

剧影月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易卜生小乐戏剧

■吴文蔚

《〈人民公敌〉事件》是南京大学吕效平先生带领学生们为了纪念挪威戏剧家易卜生诞辰150周年而创作的一部戏剧。该剧采用戏中戏的结构,立足于人类生存环境和心灵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现实,讲述了六位生长在淮河边的大学生在暑期回到家乡的时候,看见已经被严重污染的淮河水,决心为保护家乡环境做些什么。他们选择了排演易卜生的《人民公敌》,希望能够藉此唤醒家乡民众的环保意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当家乡人了解到他们排演的真正意图后,他们却遇到了与《人民公敌》剧情相类似的遭遇。先是工厂的阻扰,然后是媒体的倒戈,……方方面面压力接踵而来,最终他们不得不放弃。全剧在表现“环保”这一现实主题的同时,展现了一群满怀青春理想和纯情的大学生在坚硬而残酷的现实面前的勇敢坚持和无奈放弃。《〈人民公敌〉事件》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是在现实社会的价值观里,意气风发的六位大学生用“做戏剧”的方式发表的一篇苦涩的青春成长宣言。它让我们看到了理想的毁灭和悲剧不可避免的重复。

该戏的开始一群学有所成、怀揣着美好理想大学生决定为家乡、为提倡环保排演一部戏,他们的一腔热情和义无反顾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激动,撩拨起了我们对那青涩的纯情时代的回忆。然而,阻挠与压力不断袭来,当戏到了第三幕,刘小乐因为不想失去进电视台的机会而出卖了大家时,他竭力地辩解,表白道:“那你让我怎么办?我上的是名牌大学,我有知识,有才华,我能吃苦,我只缺一个机会!这是我唯一的机会!只要抓住它,我会让全世界都知道刘小乐!”当大家拷问他为什么要出卖自己梦想的时候,刘小乐绝望地喊出了一句:“除了梦想,除了梦想,我还有什么可以出卖的呢?”这是一个拥有青春的人说出的一句懂得青春的话,这是一声可以把人的泪水逼出来的哀嚎。的确,对大多数人而言,青春是充满阳光的,看起来很美的青春,其实它也会是无奈的、无力的。

法国的导演安托南·阿尔托说过:“我们的敏感性已经磨损到这种地步,以致我们迫切需要这样一种戏剧来使我们——神经和心灵——猛醒”,“在目前这个令人焦虑的、灾难的时期,我们迫切需要这样一种戏剧:它不会过时,它在我们身上引起深刻的回想,他控制了时间的不稳定性”。戏的最后一幕里,当大家都已放弃只有李想依然坚持排这部戏的时候,陈歌无奈之下告诉李想,资助他读书的人是她爸爸——白云造纸厂陈厂长,这时的李想终于崩溃了,“原来我排戏要反对的人就是供我读书的人,原来这么多年,我用的钱都是靠着污染淮河的生意挣来的……现在我还天真地指望用这笔钱来演一出宣传环保的戏……命运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羞辱了我”。他大声地质问陈歌:“他为什么要资助我?”陈歌回答说:“我爸说,你和他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单纯、努力、倔强。”这句话彻底地击垮了李想,但是,他还是不死心,他问陈歌:“那他现在呢?他现在还这样吗?”已经没有人能回答他这个问题了,而且也不需要人来回答。李想明白了,同时也绝望了:“……难道我们早晚要放弃做自己吗?……也就是说,二十岁不放弃,三十岁也会放弃;三十岁不放弃,四十岁还是得放弃。”他哭嚎着、控诉着,“可是,我们毕竟才二十岁啊!我们什么都还没有来得及做!”这是多么振聋发聩的声音!可以说,导致李想崩溃的不是这部戏能否继续下去,而是李想感受到了轮回的力量,这股力量比他强大得多,强大到“我们早晚都要放弃做自己”。我们说,悲剧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都无法避免地陷入到这种无休止的轮回中!从这部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切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当代史”,发生在易卜生时代的事在我们今天同样发生,而且惊人的相似,发生在陈歌的爸爸陈厂长身上的事在李想的身上同样也应验了。

现代的人们总习惯于站在一个道德和心理上的新高度去评点前人的愚昧与是非,孰不知我们依然深陷其中。这是这一部作品发人深省的高明之处!

猜你喜欢

易卜生小乐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没有破天气,只有破衣服
没有破天气,只有破衣服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古灵精怪的小乐弟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寻找被忽视的那个易卜生——评《易卜生诗剧研究》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猫三狗四
毛小乐·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