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行动叫“让爱传下去”:对影片《让爱传下去》的主题分析
2011-11-16曾慧林
“If someone did you a favorsomething big, something you couldn’t do on your own- and instead of paying it back, you paid it forward to three people…and the three people paid it forward to three more…”
这是影片“Pay It Forward”(译为《让爱传下去》)中的一段英文台词,解释了何为“Pay It Forward(让爱传下去)”的“行动”。其意用汉语可以释译为:一个人帮助三个人,这三个人中的每个再帮助三个,如此传递下去,一个人帮助的人就会以3的n次几何级增长……这个行动叫“让爱传下去”。 之所以Pay it “forward” 而不是“back”,向前而非倒回,是因为倒回将永远停留,向前就有继续的可能。这个行动的构想看似有些异想天开,乌托邦,但却是对人人内心深处善良的坚信和对改变如此糟糕世界的一种尝试。这个行动的发起者就是影片的小主人翁,11岁的Trevor。
社会学课老师Simonet对刚步入初中的Trevor班上同学布置了学期作业:想出一个改变世界的点子并付诸实施。出于对世界“everything sucks”(每件事都很糟)的体会,Trevor决定发起“让爱传下去”的行动,尝试着去改变这个世界,同时完成这个作业。他首先给自己定下了三个目标:帮助瘾君子Jerry摆脱毒瘾,开始新生活;撮合老师Simonet和自己母亲Arlene;为受欺负的同学Adam挺身而出。故事主要就是围绕Trevor对这三个目标的努力展开。
在叙事上,影片采取了不同时间发生的但互为因果的两个事件同时运行的平行叙事线:一条发生在过去:Trevor从老师那获得学期作业萌发“让爱传下去”行动的灵感,并亲身实践;另一条是现在所正在进行的:记者Chris偶然无偿获赠汽车,好奇心大发,追查这一行为的发起人。这两条不同时态的叙事线——过去时间发生的事件是现在正发生事件的诱因——交叉行进着,直到影片三分之二处,出现与片头相同的Simonet熨衣一幕时,第一条线的时态才进入现在时,融入第二条线的叙事。影片的这种两条不同时态的、过去时为现在时动作的诱因的叙事方式,不仅紧凑了叙事节奏,增强了影片戏剧性,更重要的是,升华了主题。
那么该片的主题究竟是什么,这种叙事结构又如何升华了主题?
“剧作主题包含着情节主题和主题思想两个方面。情节主题就是‘动作和人物’。而主题思想则是剧作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 “两者间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剧作的主题。”[1]《让爱传下去》的情节主题其实在前文已谈及: Trevor努力实践自己定下的三个助人目标,以其实现改变世界的可能,终于在本城市乃至美国其他州掀起“让爱传下去”行动。而其中所体现的主题思想,简言之,就是“人的生活有时就是在追求一种可能,或者说人能追求的只是一种可能,给生命多一些可能,这样你的生命可能就因此改变”。在这么一个“一切都糟透了”的世界中,Trevor以其微薄的力量坚定的朝着那个可能努力。虽然在他眼中他努力的事都没成功,但正是在他的善举感召下,妈妈才将爱传给外婆,外婆又传给他人,他人又传给其他人,这个行动才得到更多人效仿和媒体的关注——这个可能性也真正的变为了现实。
影片通过互为因果的平行叙事手法,一开片就揭露Trevor的“让爱传下去”行动的可能性的实现,除了留以何为“让爱传下去”的悬念,加强故事戏剧效果,更起到之后几乎对世界丧失信心的Trevor的宽慰。这是对世界充满着无数看似不可能的可能性的有力诠释,从而升华了该片的主题思想。
诚然,“主题思想是每部影片创作的目标和指南,在创作过程中处于灵魂和统率地位。”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复杂以及人物和情节本身的多层次、多侧面都决定了一部作品的主题可能不是单一的。”[1]该片也存在多义性主题思想。在围绕上述所提及主题思想外,该片还包含了多个主题思想:
1.只要每个个人传出自己的一份善,整个世界面貌就能被改变。具体来说,就是每个人内心都有为善的一面。但这一面若仅深藏心底,那呈现给他人的只能是非善的一面。而只要人人将自己内心的善通过行动传递,被他人感知,那么由个体人组成的整个社会就会被善所包围。
片中几个尽自己一份善帮助他人的人:Trevor,生在酗酒家庭,缺少父爱;Trevor的妈妈Arlene,在酗酒母亲和丈夫影响下,自己也曾酗酒;Trevor的老师Simonet,由于少年时糟酗酒父亲的迫害,皮肤烧伤,面部破相,自此心理留下阴影;Trevor的奶奶,由于酗酒和年轻时性行为不检点,被女儿断绝往来而独自生活;患上毒瘾的Jerry,入室抢劫的Sidney,财产被前妻席卷的Chris,甚至是女儿患有哮喘的律师Thorsen,他们的生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憾,都不尽完美。但他们却能在得到他人的恩惠后,勇敢的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中跳出来,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自己善意的双手,将这份爱坚定的传出去,发自一个11岁小男孩的爱才得以传播到洛杉矶、旧金山和凤凰城,假以时日,甚至会传遍美国,乃至全世界。
2.“习惯了原有生活的人,不容易改变,就算现在很糟,他们还是放弃了,一旦他们放弃,每个人都成了输家。”
这是发自Trevor被Chris采访时所说的原话。很显然,他是说给Mr.Simonet听的。Simonet由于年少时留下的心理阴影,面部破相导致的自卑和安定的教师职业,形成了他自我封闭、循规蹈矩的生活状态。他没谈过恋爱,没有朋友,少时的经历像一个无形的套子将他与外界隔绝。他的生活里除了有规律的作息外,单调简单的就如来回往返的钟摆。直到Trevor伪造妈妈Arlene签名的一张邀请条,他平静的生活才掀起一些涟漪:他和Arlene相爱了。但先后由于强烈的自卑和缺乏改变的勇气,他终止与Arlene的进展,又蜷回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在Trevor单纯而富有哲理的话语中,他意识到自己的怯懦,终于勇敢的站起来,接起Trevor传到自己手上的这一棒并成功的传给Arlene甚或自己。
其实这个主题思想也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可能”主题:一眼能看到尽头的生活是可怕的,因为丧失了未知的乐趣。所以放弃你索然无味的生活,为你的生命创造另一种可能。这部影片看似是老师引导学生如何正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但却是老师甚至所有的大人都从11岁的孩子身上学到了难能可贵的东西。
该片中所蕴含的主题思想主要为以上三个,可能不同观影者还会得出更多观感,但这并不意味着该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不确定的或者是多向的。“在一部作品的多个主题思想中,总有一个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是作品的‘中心思想’。”[1]“人的生活有时就是在追求一种可能,或者说人能追求的只是一种可能,给生命多一些可能,这样你的生命可能就因此改变”就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主题思想。此时,我联想起一句话:你只要着手去做就会有改变的可能;若坐着等待,那么永远只能维持现状。
[1]周涌.影视剧作艺术 [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