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绘画艺术视觉符号的意义世界
2011-11-16董效康文苑仲
■董效康文苑仲
论中国绘画艺术视觉符号的意义世界
■董效康文苑仲
一般来说,“艺术创作的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就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而言,无论是生活体验、艺术构思,还是意象物化,其最终要迹化于可视的视觉形象。因此,构成视觉形象的艺术符号对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就显得举足轻重了。而对于鉴赏者而言,领悟中国绘画作品的“意境”之美,也必须经由艺术符号的引导,方能自悟其美哉。这也就是说,艺术符号对中国绘画艺术作品的创作和“阅读”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与意义。
一.视觉符号对创作的意义
中国画家笔下的点、线、色等视觉符号,是跳动着具有生命的迹化,千百年来,承载着画家们悠悠的意念与情感。
就点而言,“画法立于一画”(石涛语),一画者,一笔也,即万有之笔,始于一笔,而一笔之始则在于点。点是画家起笔落墨的开始,积点成线或聚点成面,一笔一墨都肇始于这一点。不仅如此,点这一基本符号元素,在中国绘画艺术创作中还有着独特的功用和价值。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点是有生命的,在画家富有情感的笔墨下,一个点能幻化为有生机的物象,或为苔藓、丛草,或为飞鸟、树石,可以说一个墨点就是一个有生命的符号。
中国绘画艺术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以“线”为主要的造型符号语言,可以说中国绘画艺术离开了线,其民族性和独特的审美意义就变得模糊。线对于中国绘画艺术地创作有描法和皴法两种呈现方式。线的描法和皴法都是画家对物象轮廓、形貌的一种抽象概括,因此,一般情况下,在绘画创作中,描法的线多用在人物画、花鸟画的表形状物上,而皴法的线则多用于表现山石、树木等的纹理和质感上。当然在创作中,画家对描法和皴法的运用并不是分得那么明了清晰,往往两者穿插运用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中国画家在运用线的描法
和皴法进行意象造型中,除了追求形似外,还追线的“骨法用笔”,这也是中国画家多善书的原因,“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令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另外,线对中国画家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情感也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同的画家,线的运用上往往打上个性的烙印,而正是这一个性的烙印造就了画家的艺术风格。如顾恺之的线“紧劲连绵”犹如春蚕吐丝,不仅使所画人物形神兼备,而且形成了他“密体”的绘画风格;张僧繇作画“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线的疏朗豪迈体现了其“疏体”风格;吴道子的“吴带飘风”的绘画风格,则源于其线的飘逸劲健。线对中国画家来说还是情感的载体,在线的勾、勒、皴、擦的笔法以及下笔的轻重、急徐、偏正、曲直等变化中,无不倾注着画家的喜怒静躁等心理情愫,“‘线’之于中国绘画艺术,从存在形式的功能结构来看,主要用它界定描写对象使其获得独立的客体意义,而从其表现形式的本体结构来看,‘线’又是画家表现情感、意绪的符号载体,具有生命的符号意义。”
在具体用色绘画时,无论是重彩的“丹青”之作,还是清淡的“水墨”之作,中国画家都主张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墨中有色,色中有墨。而且“随类附色”时,突破了对象明暗、光影的局限,也不受对象原始色彩的约束,追求色彩的概括、单纯、高雅、清新和装饰意味,因此,中国绘画艺术的色彩饱含着绘画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和意绪流露。无论是华丽的丹青之作,还是淡雅的水墨作品,色这一视觉符号都是中国画家创作过程中用来表现对象和表情达意的宠儿,这表现为前者重彩、后者重墨。隋唐五代之前,儒家伦理统摄这全体国民的意识形态,“文以载道”和“德”“色”并重的思想波及绘画创作,而且此前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人们在艺术审美上多喜好昂扬雄壮、富丽堂皇具有力度感的美,因此工紧严密、色彩绚丽的“丹青”作品被视为上品。这种“语境”之下,色彩这一视觉符号对隋唐五代之前的画家创作来说,已经不仅仅是表现意象的本来面貌这一基本功用了,更重要的是它能体现时代的整体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因此可以说,色彩这一符号左右了绘画创作的表达,而此时期的中国画家在创作时也自觉地“随类赋彩”,追求画面华丽、强烈、真率的装饰效果。隋唐五代之后,文人水墨画大行其道一统天下,墨与水调和所产生的墨色这一视觉符号所呈现的“五色”之意,不仅满足了文人士大夫追求绘画的朴素淡雅意趣之美,而且对绘画创作也有很大影响,可以说中国画家对“墨法”的运用熟练程度及个性决定了其绘画的成败与风格。创作过程中,中国画家擅长把“墨法”与留白结合,往往能使画面朴素空灵、意境幽远,在运墨用笔的过程中也实现自己游艺墨戏宣泄情感的目的。另外,墨色与勾擦皴点染等笔法互动,能意象表达更丰满而富有生命力,以山水画创作为例,“干”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趣;“湿”墨中加水多,与水调匀运用,多用于渲染,或雨景中的点叶、点苔、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或用于泼墨法,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淡”墨色淡而不暗,不论干淡或湿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于画远的物象或物体的明亮面;“浓”为浓黑色,多用以画近的物象或物体的阴暗面;“焦”比浓墨更黑,用于笔蘸上极黑之墨是为焦墨,常用来突出画面最浓黑处,或勾点或皴。由此可见,色这一视觉符号对中国画家创作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意义,同时也彰显着传统文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
如果说点、线、色等基本符号是构建视觉意象的“建筑”材料的话,那么一般性符号则是中国画家在创作中按一定章法布局组织画面的“建筑”材料。中国画家创作的目的不一,或传播礼教,或记载史实,或游艺墨戏宣泄情感,但达到目的的共同点都必须借助那些一般性图像符号为媒介,否则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空有满腔热情最终也是徒劳,可以说一般性符号承载着中国画家传达各种信息的最终呈现。象征性和隐喻性符号,在中国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不仅能有效的传达画家欲要传达的观念、情感等抽象的信息,实现“立象以尽意”,而且委婉含蓄中能增强画面的趣味和“可读性”,如八大山人在创作中,就常运用一些诸如翻着白眼的鸟、鱼、腿了毛的孔雀等象征性和隐喻性的符号,来表现自己作为明朝遗民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和嘲讽,这样不仅委婉含蓄地传达了他想要传达的抽象信息,也因为那些翻着白眼的鸟、鱼,腿了毛的孔雀等视觉意象具有了“神秘性和玄妙感”,从而使其绘画作品更加耐人寻味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无论是基本元素符号、一般性图像符号,还是象征性和隐喻性符号,对中国绘画艺术来说都是必要的构建材料,而对于中国画家来说,在创作中熟练地运用这些符号,是有效“立象以尽意”和创建艺术风格的关键。
二.视觉符号对“阅读”的意义
对于鉴赏者而言,无论面对何种艺术形态,都有一个从阅读到理解(译码到解码)的过程。只有如此,艺术形态的各种具有“潜在能量”的信息,才能最终转化为“心理能”。而就中国绘画艺术而言,所谓的“阅读”,就是通过对个别视觉符号有顺序的识别以达到对中国绘画艺术作品整体及其意义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具有“鉴赏”、“欣赏”之意,这里视觉符号便成为了人与绘画对话和沟通的桥梁。
“阅读”中国绘画艺术,对点、线等基本符号的了解和把握是非常必要,这是阅读者深入作品整体的基础。点、线是中国画家用自己的心眼对物象观察体悟的迹化,是画家表现情感、意绪的符号载体,具有生命的符号意义,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视觉符号,它不仅仅能“状物”,而且还能“达意”。以点、线传情,以点、线达意,点、线成了中国画家抒发胸臆的载体。可以说,点的变化,线条的轻重、巧拙、滑涩、老柔等,无一不是画家情感和意绪的流露与表现。因此,对于欣赏者来说,可以通过点、线条的律动、节奏和质感,来把握画家在创作时有意无意地流露出的细微的情感和意绪,从而能全面体悟整个画面的情感氛围和内在精神。
中国绘画艺术用色体系与其他绘画艺术用色体系有着很大区别,进行“阅读”中国绘画艺术之前,对色这一视觉符号的理解和把握也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绘画艺术用色体系的产生深受传统文化、审美观念等精神性因素的影响,反映着时代的集体艺术意识和思维的变迁,它是中国画家情感的代言,而非自然本来面貌的再现。有了这点的认识,当欣赏者面对丹青之作时,就能避免误认为中国绘画艺术在“随类赋色”上有失事物自然之面目,仅仅流于华丽的装饰而无严肃庄重之感;对于水墨之作,也不会误认为中国画家在色彩表现上能力匮乏,而看不倒墨色墨韵之美。因此,“阅读”中国绘画艺术时,对色这一视觉符号的把握,能避免因观念的差异对绘画色彩的误判,从而有效地接受绘画传达的各种信息。
包括象征性和隐喻性符号在内的一般性符号,是欣赏者“阅读”中国绘画艺术的直接媒介,而象征性和隐喻性符号作为一般性符号的特殊表现形态,在中国绘画艺术欣赏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象征和隐喻的特点就是能把抽象的观念、情感等以具体的意象呈现,而且这种意象具有“神秘性和玄妙感”,能诱使和吸引接受对象解读其中隐藏和暗示的秘密或谜团。因此,欣赏者在“阅读”中国绘画艺术中,可以通过象征性和隐喻性符号,获得创作者的隐而不喧的深意,真正把握住画面的寓意。
简而言之,对视觉符号的理解和把握,是“阅读”中国绘画艺术的关键,离开了这些视觉符号,“阅读”就不能进行下去,鉴赏者也就无法真正体悟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
(1.董效康: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视觉传达系。2.文苑仲:安徽财经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1、《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2、《艺术传播学概论》包鹏程孔正毅著安徽大学出版社02年版
3、《中国美术史》郑昶著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
4、《绘画迹象论》钟孺乾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