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的创新
2011-11-16杜国军
■杜国军
舞蹈教学中的创新
■杜国军
舞蹈是一种极富有思想性的艺术,舞蹈在现代人类社会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化,舞蹈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改变才能不断符合人们的需求。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进行一定的创新已经成为当前舞蹈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在我国舞蹈教学中进行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重视学习氛围的培养,增强舞蹈教学的吸引力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兴趣同样重要。舞蹈教师应当积极培育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舞蹈是一种行为艺术,有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细节需要学生去慢慢体会。从这一层面上来讲,舞蹈是一门需要情感培育的课程。所以说,虽然有的教师采用十分规范的肢体动作来给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示范,使用十分精确的专业语言来给学生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下的教学效果往往并不是十分成功。之所以会产生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没有注重教学过程中趣味性的渗透,没有很好的将所学知识同学生的兴趣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能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愉悦的学习环境。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习氛围的培养,增强舞蹈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在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事半功倍的学习。
在笔者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不同的训练形式以及训练标准,设计了许多蕴含着丰富舞蹈动作的小游戏,及体现各民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和特点的小组合,配录了相应的有起有伏的旋律线条、音乐情绪各异的伴奏曲目。争取在每一堂舞蹈课上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形体动作的“语汇”情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并依照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以及教学设备条件创设情境,以渲染气氛,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从而唤起学生各种感官充分的感受,让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并顺利进入主体角色地位。
二.注意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估,增强舞蹈教学的实效性
笔者认为,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估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只有得到教学效果的真实反馈,并进行科学的评价,才能够是整个教学过程得到控制并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舞蹈教师应当积极拓展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渠道。教师所接收的教学反馈越多、越及时,就越容易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积极促进整个教学效果的良好发展。
要提高教学效率,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形成最佳的教学状态,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关键问题可提早反馈到产生偏差之前,设置前馈练习,从而防患于未然;或延时反馈,促进学生再作深入思考分析。其实有的内容如果直接把学习的结果告诉给学生,其感知可能是肤浅的。教师在启发的过程中不必急于求成,而要循循善诱,舍得在此花时间,进行层层深入分析和提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补充。这有利于调动学生自己改正错误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动作、表情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的认知中醒悟过来,这样获得知识的印象也最深刻。
三.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音乐即兴表现环节
在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音乐即兴表现环节的方式,能够极大的发挥学生的临场创造性。由于学生在即兴表演的时候所使用的旋律是陌生的,由于学生对于这种教师没有讲解过的音乐存在不同的理解,这就给学生舞蹈上的充分发挥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虽然有些时候会有一点“群魔乱舞”的感觉,但是常常也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闪光点。学生表演过程中的这些“闪光点”都是学生在即兴表演这一环节中创造能力的表现。即兴就是捕捉动机,靠音乐对这些“闪光点”进行捕捉。老师打破定式,启发和引导学生,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体现自己的个性,从而在不知不觉的练习当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的编舞能力。美国人认为“创造性是不能教给学生的”,而笔者从这个练习中意识到:假如创造性不能教,倒是可以渗透、熏陶、点化、激发。
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舞蹈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而是应当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循善诱,逐级深入,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促进整个舞蹈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1]苗子薇.浅谈舞蹈教学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02).
[2]安菊.职高幼教专业幼儿舞蹈创新教学的体会[J].四川戏剧,2008,(05).
[3]李圣花.浅谈舞蹈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08,(04)
[4]许霓.中国传统舞蹈教学的创新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