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制高点 彰显公信力——“9·2”芦溪县地陷灾害事件的采访报道与体会
2011-11-16□文锋
□文 锋
2011年9月2日凌晨3时左右,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陷地质灾害打破了萍乡市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蛇形冲组这个昔日偏远安逸小村庄的宁静。灾害共造成当地78户房屋不同程度的开裂,直接受灾人口达392人;沪昆高速公路宜春至萍乡段也因路面开裂下错,导致双向车道全面封闭……
事件发生后,萍乡电视台记者与江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一道,尽心尽职地实施了七天七夜的高强度采访,给全国观众呈现了事件的第一手画面、第一声声音,发挥了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政府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雷厉风行 上下联动报灾情
在现代社会,相关信息的及时告知是突发事件对大众传媒最重要的传播要求。芦溪县地陷灾害属突发性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影响力大,且与民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电视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尽最大可能把尽可能多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民众。
在得到芦溪县发生地质灾害的消息后,笔者的第一反应就是到现场去!我们不顾继续发生地陷灾害的可能,拿起摄影机火速奔赴现场,用镜头记录了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手宝贵画面。当天夜晚,萍乡广电发展中心的主要领导紧急召开会议,周密布置第二天的采制行动;并商请中央电视台、江西卫视等上级媒体援助。当晚22点30分,中央电视台江西站的记者驾驶电视卫星直播车赶到了灾害发生地——沪昆高速K940处,不顾一天的劳累,连夜对路面沉陷情况进行了采访报道。等《沪昆高速:严密监视局部路面沉陷》一稿编完传至北京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3点半了,赶上了当天早上《朝闻天下》的播出。
求真务实 换位思考为民众
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因为配合政府处置事件的需要,往往容易站在政府的、官方的立场观察问题,传递信息,这样容易忽视民众角度的视点分析与需要。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媒体既要考虑政府的立场,同时也要从民众看待突发事件的角度出发,进行换位思考,以平民化的视角带给观众最直接、最真实的信息,从而弥补政府在事件处置过程中某些方面的不足,达到满足民众需要之目的。
芦溪县地质灾害发生后,许多小道消息不实之说四起,为了让事实跑到小道消息之前,萍乡电视台把注意力放在了事件的本身:将镜头对准当地政府和灾民以及相关地质监测专家;用镜头记录灾情发生后灾民迅速撤离,并在新居安置的实况以及最新地质监测结果等。我们根据灾情发生后的时间节点、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及时跟进报道。随着《沪昆高速塌陷、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沪昆高速芦溪段塌陷后续》等一批真实、直观的稿件于第一时间在中央台各栏目报道后,各种不实之说不攻自破。
献计献策 协助政府妥善应对
在民众几乎迷失在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汪洋”中,与事件的进展一起同悲、同喜、同怒、同叹的时候,站在船头的电视传媒,有责任从这个“汪洋”中摆脱出来,用理性的眼光敏锐发现事件结束之后的改进、应对、完善的问题。
在七天七夜的采制过程中,由于始终在第一线,记者不仅熟悉灾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而且也熟知灾民、官员、专家以及交警等各方人士的心情。因此,记者一方面及时、准确、全面、公正地传播信息,一方面积极地向政府有关部门献计献策,为政府排忧解难。比如,记者特意多次采访地质监测专家,从专家口中使民众知晓灾害发生地是岩溶地质地貌,这种岩溶塌陷是一种自然现象,后续的塌陷是9月2日塌陷的延续;当沪昆高速萍乡段暂时封闭后,萍乡电视台迅速通过图表、动画等方式告诉群众、外地司机应该如何分流行车;又如多次在新安置点采访灾民,对他们的吃、住、用、行诸方面进行跟踪采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再如芦溪县委县政府指挥部的官员们把指挥部设立在离地陷坑仅50米处,并且夜以继日地冒着高温镇定地指挥着;在320国道疏导交通的交警因喉咙嘶哑说不出话,他们就含着哨子指挥,时间一长连嘴唇都吹起了泡,脸上灰尘和汗水凝结也顾不上擦一擦……对于这些官员和交警们,记者不加任何修饰地给予真实的报道。一幅幅生动的感人画面、一张张形象的图表、一个个翔实的数据,不仅为政府妥善处置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且拉近了政府和民众的距离。
9月9日,沪昆高速萍乡至宜春段实现了小车双向通行,第一批受灾群众搬进了新建的廉租房小区,开始了新的生活。奋战了七天七夜的记者们心中充满着胜利的喜悦,萍乡电视台也因成功的报道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认可,彰显了电视传媒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