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治污 捍卫绿色
2011-11-14胡拥军
■文/胡拥军
铁腕治污 捍卫绿色
■文/胡拥军
◎铁腕治污后,金陵石化所在的栖霞山风景区更加迷人。供图/CFP
金陵石化位于南京著名的栖霞山风景区。近年来,该公司始终坚持“环保为先”的理念,下大工夫治理污染源,使装置硫回收率达到99.9%以上,公司环保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有2008年那一场以治理污染源为重点的‘环保风暴’,也就不可能有金陵石化的今天。”金陵石化安环处副总工程师汪康一提起污染源治理工作,便感慨万千。作为这场围歼污染源战役的现场指挥员之一,他说:“当时我们已经没有退路,要么消灭污染,要么被污染消灭。如果再不‘铁腕’治理,‘重拳’出击,金陵石化别说发展,能否在南京城生存下去都是问题。”汪康的这番话,出自肺腑。
金陵石化,位于南京东北郊栖霞区,著名的栖霞山就在眼前。黄金水道长江距离金陵石化污水处理场,也仅一路之隔。这对该公司而言,本身就面临着环保工作的巨大压力。近年来,大批住宅楼在金陵石化外围数公里处高耸而起,特别是仙林大学城就兴建在金陵石化之南六七公里处,以南京大学为首等数十家大专院校师生已经进驻。由于金陵石化处在南京城上风向,空气稍有污染就会影响大半个南京城。因此,要求金陵石化迁往江北的呼声不断。在这样的巨大环保压力下,铁腕治环保,势在必行。
环保风暴,掀起环保理念变革
金陵石化组建于1982年元月,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及石化产品加工、生产和销售,主营业务炼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是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金陵石化已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中国目前最大的洗涤剂原料和苯酐生产基地,在长三角及沿江地区石化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金陵石化始终坚持“环保为先”的理念,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石化企业的征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是,环保工作是永无止境的。特别是随着城乡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更高要求。
当金陵石化成为南京城江南仅有的一家化工企业时,该公司领导班子指出,必须打破传统的环保理念,不能仅仅满足于环保指标达标,而且要做得更好。比如,以前认为化工企业出现异味,这是化工企业的特点,是避免不了的。但是,现在必须消除一切异味。
正在此时,发生了一件小事情。2008年5月的一天,金陵石化某车间的员工用洗涤剂擦洗设备后,把污水冲入了含油污水系统,造成了COD含量的超标。这在以往,算不了什么大事。但在金陵石化领导班子看来,这是一个“重拳”出击的契机,必须抓住典型,“小题大做”。随即,该公司对车间正、副主任进行了通报批评并做了相应的经济处罚。有人申辩,车间没有COD处理能力,只能把污水排入含油污水系统,这个处罚不合理。但公司认为,既然已经制定了分级控制标准,把COD列入了考核指标,就应该把原本不该进入含油污水系统的污油收集起来,以减少污水中COD的浓度。此次暴露出的管理漏洞,车间领导必须为此负责。
对这起环保事故的从严处罚,在金陵石化引起了极大震动,被员工誉为“环保风暴”。由此,“环保风暴”拉开了序幕。公司总经理亲自主抓环保工作,在每天的上班途中,刚上绕城公路时就打开车窗看有无黑烟、闻有无异味。在生产装置区域,经常看到公司领导检查“挑刺”的身影。
公司安环处人员不仅每天深入装置现场去查违章现象,还发动员工对身边的不环保现象进行举报。《金陵石化报》一版,设立《曝光台》,对发现的安全环保问题及时进行点名批评。企业局域网上,开设《安全环保通报》专栏,分析各单位的安全环保问题。公司每月干部例会上,环保“问题单位”不仅要被通报批评,单位领导还必须上台作专题检讨分析。几年中,有多家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在会上进行检讨剖析。
仅2008年,公司安环处就开出了数十万元的处罚单。
严防死守,打造环保管理铁律
金陵石化安环处副处长陆鹏宇说:“公司的有些装置是1958年建设的,环保底子薄。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做不好环保工作的借口。事实上,环保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水平。如果我们真正落实好了环保管理责任制,从源头抓起,一环紧扣一环,是能够有效避免环保污染事故发生的。”
◎金陵石化把原有的敞口式汽油装车改造成密闭式装车后,发生油气泄漏的概率大大降低。
2008年“环保风暴”后,金陵石化在原来的环保管理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环保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公司一运行部一工区三级环保工作管理机制,层层落实环保责任,不断加大环保工作问责力度。
金陵石化对照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层层分解落实环保“硬指标”,及时修订完善了清洁生产管理规定,完善了领导环保责任制、新建项目管理以及“三废”、噪声、环境监测等方面共计25项环保专项制度。公司每月召开环保例会,对各单位环保情况进行严格分析考核。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实行公示,或加分或扣分,一目了然。干部月度环保责任考评与年终奖惩相挂钩,并把环保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创先评优“一票否决”。严考核,硬兑现,一系列环保管理的铁腕措施促进了环保压力传递到位。
金陵石化芳烃部工艺副主任孙健认为,环保工作重在管理,而且是全过程的严格管理。
有一项工作,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密闭吹扫。孙健说,以前装置停车检修,在退料之后,就匆忙用蒸汽来吹扫管道、容器。在此过程中,设备内部的芳烃、硫化氢、氨等恶臭污染物质就会随着放空蒸汽扩散到空气中。如今不同了,采用了严格的密闭吹扫法。去年,芳烃装置大检修,他们接装了2000多米的管线。在物料退尽后,先是把蒸汽短时吹扫的气体引入气柜,经除水蒸汽处理后的气体进入瓦斯系统作为燃料。然后再用蒸汽蒸煮,蒸煮蒸汽经冷却,把残余的物料进行回收利用,产生的冷凝水根据分析结果,分别送入含硫污水或含油污水系统。最终管道内的蒸汽,在监测完全达标后排放。这样,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而且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汪康认为,环保管理必须实施铁腕管理,松懈不得。比如,铅封管理制度。公司对上游排污点进行全面排查,先后安装了4000多只铅封。铅封一封,一下子控制住了正常生产状态和非正常生产状态下的污染物排放。谁要排污,一律签票。如果谁私自打开铅封排放,就会受到严厉处罚。
“油不落地,气不上天”,已经成为金陵石化环保管理中的一条铁的规定。
为了加强过程控制,金陵石化将环保监控分析细化到每一天,涉及到每一套装置,极大地提高了监控效率。公司热电烟气、烷基苯加热炉、炼油3套硫黄尾气排口以及所有的废水外排口,均安装了与南京市环保局联网的在线监测系统,全天24小时处于实时监管之下。公司员工认为,这些监督措施简直是自断“退路”,但是正是没有退路,才保证了日渐优异的环境质量。
◎“油不落地,气不上天”,已经成为金陵石化环保管理中的一条铁的规定。图为化验人员在污水总排口采样,严格检测排放水质。
技术革新,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是公司提高环保水平的重要手段。“十五”以来,金陵石化加快引进先进环保技术。公司投资25.4亿元实施炼油和化肥改造,同时积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和工艺,先后关停高耗能、高排放落后装置20余套,并投资20亿元实施了数十项“三废”治理改造和产品质量升级项目,污染治理设施有效满足了生产需要,为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金陵石化更加致力于环保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走资源循环利用之路,减少排放、增加效益。如先后引进硫黄回收和尾气加氢处理技术,对含硫化氢的工艺废气进行严格处理,使装置硫回收率达到99.9%以上。
为了全力控制外排污染物,金陵石化在烷基苯等化工装置上开发使用天然气、脱硫瓦斯气和水煤浆技术等。通过清洁燃料取代燃料油等系列措施,公司每年减少使用燃料油10000吨、燃料煤300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5500吨、减少烟尘排放约1000吨。
金陵石化油品储运部半成品工区主管皮立智对近年来公司在环保设施、环保技术上的不惜投入赞叹不已。因为他亲身经历了油品中间罐区环境质量的巨大变化。
据皮立智介绍,油品中间罐区共有18个罐,在尾气治理项目未投用前,以硫化氢物质为主的恶臭味弥漫在附近空气中,有时鸟儿飞过也会掉落下来。这里成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操作工纷纷要求换岗位,新员工更是不敢进来。
2009年,公司下决心进行油品中间罐区尾气治理项目建设,并于去年5月正式投用。如今的罐区,已经闻不到异味了,曾经避之不及的鸟儿,也在罐区的树林中筑巢安居。林子中,经常有野鸡、野兔出没。
从“环保风暴”刮起这一年起,“铁腕”治理,“重拳”出击,使金陵石化的环保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6月,中国石化环保工作现场会在金陵石化召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领导对金陵石化坚持管理和投入并重,推进环保工作持续改善的措施和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江苏省及南京市等地方政府领导等在视察金陵石化时,都对该公司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各项环保指标持续改进的成绩给予积极评价。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徐捷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