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那道“边防绿”
——记解放军第18医院院长王引虎
2011-11-14王录庆王超图片提供覃圣林
文/王录庆 王超图片提供/覃圣林
守护那道“边防绿”
——记解放军第18医院院长王引虎
文/王录庆 王超图片提供/覃圣林
神仙湾,海拔5380米,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中段,常年积雪,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
在这片千年冻土上,坐落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驻兵点——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神仙湾边防哨卡,而守护官兵健康的就是解放军第18医院(以下简称“18医院”)全体医护人员。
王引虎,解放军第18医院院长、全军高山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医师,专业技术四级,大校军衔。2000年春天,王引虎从联勤某分部卫生处处长的工作岗位调整到18医院,出任院长。
喀喇昆仑山和阿里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全军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之一。王引虎说,我们的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忠诚戍边,18医院人就要用生命去守护他们的健康。
30年来,王引虎带领团队扎根边防、无私奉献,潜心研究推动高原医学发展,以专业娴熟的医疗技术守护着那道绿色边防长城,为兵服务,为民谋福,他以忠诚浇筑坚守,以信仰承托奉献,用艰苦而平凡漫长的每一天,谱写着平凡却美丽的诗篇。
情系高原——被誉为“生命禁区保护神”
2009年6月28日。
王引虎接到上级指令——
海拔5400米的河尾滩,某施工部队13人患上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危在旦夕,命18医院全力救援!
时间就是生命。
王引虎火速组织专家小组,连夜驱车30小时奔赴施工现场,完全不顾自己年过半百,且刚刚做完上颌窦手术。
“只要有我王引虎在,决不让我们的战友倒下,只要还有战友发病,我绝不下山离开大家!”王引虎拖着沙哑的嗓子,依然掷地有声。
凭借过硬的高原病救治技术,经过不分昼夜的全力抢救,战士病情很快得到控制。抢救工作终于取得了高原肺(脑)水肿病人零死亡、零后遗症、零并发症的最佳效果,13名官兵全部治愈,“生命禁区大营救”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王引虎则被上级首长评价为“用老命换小命,用生命挑战极限的好院长”。
高寒缺氧的环境中,人极易患上高原病,临床表现为呕吐、耳鸣、头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发烧等,严重者可发生高原性脑水肿、脑水肿和高原心脏病,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对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始终是一个世界难题。
自2000年就任院长以来,王引虎确立了“立足高原特色,做强高原科研”的工作思路,带领医护人员开始了艰辛的历程,十几年来,他们在“生命禁区”搞科研,经历过暴风雪的威胁,遇到过狼群、雪崩、泥石流的袭击,遭遇过翻车、落崖的险情,总行程5万余公里,成功救治患病官兵千余例。
2005年,王引虎提出为高原官兵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并赴兰州、北京等地积极呼吁,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项目批准后,王引虎亲自组织为海拔5000米以上的边防连配备专用电脑、血氧饱和度仪、心电图机,指导连队进行基础健康指标定期测定,实现了官兵健康状况及时跟踪掌握,使高原边防部队各种高原疾病能够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为落实上级确保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边防官兵每人每天吸氧至少1小时的举措,年过半百的王引虎亲自带队奔赴神仙湾边防连,进行各种数据的详细测定计算工作,为上级决策提供准确数据,并最终建成了第一个试点性吸氧室,极大提高了驻守官兵的生活质量。
2008年,按照上级首长指示,王引虎组织人员按照疗养、生活、娱乐、保障一体化要求,在18医院和海拔3700米的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建立了高原军人疗养科,为官兵提供全方位的身体检查、高压氧疗、文体活动、观光旅游等综合服务,被边防军人亲切地称为“健康加油站”。2009年,在王引虎同志的倡导下,医院开始实施为“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部队士官家属免费医疗”的政策。
近年来,在各级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各项高原服务措施的推行和完善,部队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下降至10%,高原肺水肿等重症疾病的病死率几趋为零。
追求卓越——“分蛋糕,更要做大蛋糕”
王引虎1976年入伍,曾在南疆军区部队做卫生员,亲自治疗护理边防部队伤员的经历,使他对高原病的危害有着深刻的体会。军校毕业后,王引虎被调到南疆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工作,每年多次陪领导前往边防一线哨卡巡察,从而开始关注高原病,从事高原病防治和研究工作。
此后的30年,他先后主编出版了《高原疾病120问》、《高原肺水肿》、《高原生理与病理》、《高原卫生防病知识手册》等6部医学专著,获得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如今的王引虎,已经成为高原军事医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18医院在高原病预防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王引虎院长在全军医院为部队服务工作会议上发言
王引虎院长在全军医院学科建设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面对条件艰苦、经费有限的现实,王引虎提出了“用科研养科研”的发展路径,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18医院先后与解放军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三军医大学等军内单位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军队特需药品保密专项、军队科技攻关等国家、军队重点课题14项,争取科研基金400余万元。
2005年,高山病研究所与第三军医大学合作的“十一五”攻关课题《高原病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高山病研究所被总后勤部确定为“全军高山病防治研究中心”,同年被人事部确立为高原医学研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8年,高山病研究所荣获四总部颁发的第二届“科技创新群体奖”,该所与第四军医大学合作的课题《特殊军事作业环境缺氧防治新技术及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11月底,在西安举办的“全军医院学科建设研讨会”上,王引虎作为兰州军区唯一代表,作了题为《依托高原打造专科品牌 突出特色发展边疆医院》的交流发言,受到总部卫生部首长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18医院累计发表科研论文1000余篇,完成科研课题46项,获国家、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奖4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
夯实基础——雪域高原飞出金凤凰
18医院能够取得全面发展,与王引虎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息息相关。基建与人才可说是18医院取得全面发展的双翼,基础建设为医院发展搭建环境和设备平台,优秀人才则为服务军民、推动科研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为更好地为部队服务、为民服务,18医院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对门诊综合楼、高山病研究所、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和营区环境进行了改造,医院被总部评为“全军绿化先进单位”,三十里营房医疗站被高原边防官兵誉为昆仑山上的“小上海”。
18医院先后投入400万元建成叶城血站,引进核磁共振、CT、血管电子胃肠镜、全自动分子生化仪、多功能彩色超声诊断系统等价值5000万元的仪器设备,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搭建了设备平台。
2008年,医院被兰州军区评为“医院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9月,由总后勤部组织的全军为兵服务大检查工作组来院,对18医院在为兵服务方面作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管理制度方面,除为急诊患者开辟了就诊绿色通道外,为了给来院就诊的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王引虎组织制定了《医院为民服务公约》、《医疗服务质量奖惩规定》等条例,并在落实中多次完善,严格要求医护人员服务质量,逐步在医院中形成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高度服务意识,为每一位来院就诊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
除了大手笔的基础设施投入、高标准的管理体系建设外,王引虎在引进人才方面也毫不含糊。他深深懂得人才是科研进步、医院发展核心的道理,而在条件艰苦的边防医院,优秀人才更是弥足珍贵。
为了培养和留住人才,王引虎多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训路子,每年积极协调各军医大学和先进医院的著名专家教授来院代职、带教、讲学,并选送5~10名素质高、专业精的技术干部前往军队院校和内地先进医院学习进修,为本院人员提供全面的、丝毫不逊于内地医院的培训水准和机会。
在良好培训机制的激励下,18医院人才济济。十余年来,18医院培养出了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努尔曼,第39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雪域高原模范护士长”姜云燕,全军“优秀医学科技工作者”、兰州军区“科技功臣”张西洲,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崔建华,“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哈振德等一批优秀先进典型。树立了“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和“全军高山病防治研究中心”两个英模单位。医院也先后获得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全军“文明卫生军营”、兰州军区“医院建设先进单位”、“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等90多项重大荣誉。
王引虎(左一)指导高压氧舱建设
福利院儿童向院领导赠送象征军民友谊的十字绣
爱洒边疆——与各族人民心手相连
18医院所在的叶城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国家贫困县之一,经济、文化、医疗保健等相对内地大城市落后近10~15年。从军30余年的王引虎,深深懂得军民鱼水情深的含义。就任以来,他领导18医院在支援地方建设、提升驻地医疗卫生水平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
为解决医院驻地医疗卫生条件差的状况,王引虎带领全院官兵积极开展医疗助民活动。他先后领导完成了18医院与驻地妇幼保健站和两所乡镇卫生院的结对子帮建工作,先后投入10万余元帮助共建单位购置医疗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并每年免费培训医护人员20人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为辖区牧民服务,王引虎指导18医院与和田市皮山县签订协议,成为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2010年,他又促成医院所属的三十里营房医疗站与皮山县海拔4000米的柯尔克孜民族乡色日克尔村结成共建单位,免费送医、送药,解决了高原农牧民长期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多年来,王引虎始终坚持带领医护人员开展上街下乡巡诊义诊、送医送药和普及卫生知识等活动,并将其确定为医院的工作制度。自王引虎出任院长以来,18医院为驻地群众免费看病达万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50万余元,发放防病和卫生知识宣传单6万余张。
同时,王引虎还特别关注驻地的福利事业,他组织医院持续20余年和叶城县儿童福利院双拥共建,带领全院干部开展“一帮一”献爱心活动,每年为孤儿捐款捐物,并将2006年自治区政府奖励给他的5000元“拥政爱民模范个人”奖金全部捐给了福利院。此外,医院还为福利院建起了藏书达3000册的“红叶书苑”,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共谱和谐社会新篇章。近年,18医院在保障各族人民身体健康,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西部繁荣稳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被《解放军报》、《人民军队》等报刊媒体报道,王引虎个人也获得了“先进医学科技管理干部”、“支援社会建设先进个人”、“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并三次荣立三等功。
如今,年过半百的王引虎,仍然坚守边防一线,无畏无私,无怨无悔,他把对战士、对人民和对专业的爱都融化在了那一曲曲的高原赞歌中。
喀喇昆仑山上,雪域高原,湛蓝的天空,翠绿的“边防线”,还有奔波在天地之间的白衣战士,他们组成的是简朴明了却摄人魂魄的美丽画面。高寒缺氧,但因为王引虎们的存在,从不缺乏温暖,不缺少爱。
王引虎,解放军第18医院院长,全军高山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全军军事作业与环境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高原与寒区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客座研究员,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客座教授、兰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入伍30多年来,王引虎长期致力于高原军事医学研究,始终坚守在边防第一线,在高原科研、卫勤保障、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突出贡献,被誉为“昆仑山上的守护神”。
责编/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