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课堂教学提高音乐素养

2011-11-13于建奎王剑波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2011年10期
关键词:器乐乐器素养

于建奎 王剑波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一观点的提出,使中小学音乐教学有了质的飞跃。传统音乐教学中那种只注重音乐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只注重少数音乐尖子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现象将不复存在。丰富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首先从引导兴趣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学习态度是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当前掀起的学琴热,对学生是个促进,学生对学习器乐有一种神秘感,特别是当他们看到别的学生演奏乐器时那种羡慕之情溢于言表,非常愿意学习,但买得起钢琴、高级电子琴等乐器的家庭毕竟是少数,而口风琴、口琴、竖笛价廉物美,学生可以人手一件。如果能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通过有浅入深的器乐教学,为器乐教学进入课堂打下基础,从而提高音乐课的质量,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其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多半是唱、听、看等,自己动手的机会很少,而器乐教学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及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眼、耳、口、手、足等多种器官协调发展,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积极的作用。乐器进入课堂以后,由学生自己掌握,当他们笨拙地吹奏出一段乐曲时,那份喜悦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因而也更加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乐曲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程度,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他们自己的情感,对音乐的理解凝聚在演奏之中,表现出音乐优美的意境,揭示音乐艺术形象,沉浸在音乐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

课堂乐器教学的增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歌曲演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歌唱可以让他们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所以学生本能地喜欢歌唱活动。但是,少年儿童大都活泼好动,爱喊爱唱,自控能力比较差,发声器官正处于细小嫩弱的时期,容易受到损伤。音乐教师应该经常关注、指导学生的嗓音的保护,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间,如果他们用嗓过度,有可能影响变声后的音色质量,甚至遭到损坏。这时,适当地利用课堂乐器就能减轻和改变用嗓过度的现状,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例如,在教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时,由于歌曲音域教高,篇幅教长,不适宜一遍一遍地让学生练唱,这时,教师可以穿插口风琴齐奏,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到休息。《队歌》演奏起来富于激情,很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积极性。学会歌曲后,教师按照学生的喜好进行分组,喜欢唱歌的成一组,喜欢演奏的成一组,还可以选一名指挥。在合作演唱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超越自我,既学会了《队歌》,又提高了演奏技能,可以说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是促进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良好手段。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健康的音乐具有五大功能:一是声,通过“耳闻”、“神听”被大脑感知作用于人体;二是情,音乐作品表达的情绪,如悲、欢、喜、乐;安宁、平静、开阔、奔放、雄壮、高昂等,直接作用于思维和人的肌体,产生养生健身效果;三是意,即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和声、配器、调式与调性表现的整体效果,使人产生想象和追逐,将人带入一种现实的意境中,诸如高山、流水等等不同的意境之中,使人获得满足和享受,达到调节思维和肌体的效果;四是速,即音乐的快慢节奏和轻重缓急特性,对人的思维与反应产生直接影响,快而强的音乐使人听之欲动,安静而祥和的音使人心绪平和安闲,雄壮有力之乐使人精神抖擞;五是波,即音乐声波产生的能量,会直接影响人的血脉跳动和脑细胞思维。

当然,音乐素养的提高,还有待于其他方面的素质作支撑。否则,所谓的音乐素养绝对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甚至只是一处空中阁楼。

猜你喜欢

器乐乐器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乐器
新媒体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器乐文化传播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乐器也疯狂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