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难解IP“痼疾” 新型分组数据网提上议程
2011-11-13黄海峰
本刊记者 | 黄海峰
在IPv4地址面临枯竭的今天,产业各界在积极准备IPv4向IPv6过渡的同时,也注意到了IPv6存在的固有瓶颈。
无论是中国电信在湖南等四地开展的IPv6试点,还是中国移动12月底启动的河南IPv6现网试点都体现了应对IPv4地址枯竭的迫切性。对于IPv6的应用,三大运营商均根据自己的网络做了相应的方案规划和设计,那么当前IPv6技术是否能够满足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的需求呢?
在2010年12月中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蒋林涛表示IPv6可以彻底解决地址空间短缺,但IPv6是IPv4的延续、升级和改进,在网络的安全、可信、可管、可控和服务质量保障等体系性瓶颈问题上与IPv4相同,仍无法根本解决。对此,蒋林涛介绍了新型分组数据网。
新型分组数据网助力IPv6发展
对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运营商更关心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地址枯竭的问题,不影响未来各项电信业务的开展。而IPv6是目前惟一选择并试点应用的方案。
一位研究IPv6的中国移动专家告诉记者,安全、可管可信等问题都在IPv6测试中考虑到了,在IPv6测试中的IT支撑、骨干层、城域层等各个部分都有分析,但并没有成立单独小组进行这个方面的研究。
基于对IPv6的深刻认知,目前相关产业界的研究机构已经开始探索新的解决之道—新型分组数据网。据蒋林涛介绍,该技术方案的整体思路依旧采用分组数据网,不同点在于,它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层创新,而是搭建了创新性平台,要求所有节点设备可编程(不仅是操作系统层,而要深入至芯片层),同时做到网络能力虚拟化和网络资源虚拟化,以实现网络的可管理和易使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型分组数据网可以独立组网,也可以与IP网(IPv4、IPv6)实现无缝的融合,构成安全、可信、可控、可管的新型IP网。新型IP网能够有效地支持IPV4的全部业务和IPV6的全部业务。
对新型分组数据网,上述中国移动的专家表示对其技术细节并未深入了解,但认为其可以有效支持IPv6发展。实际上新型网络架构国际上已经有很多的讨论,不过都处于技术探讨阶段,并没有IPv6进展快。
未来网络存在两条路线
关于下一代互联网,目前主要存在两条技术路线:一是立足于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于1998年正式发布的IPv6协议,兼容与改进现有互联网的渐进创新路线;二是立足于“一张白纸”重新设计互联网的突破创新路线,如美国的未来互联网设计FIND项目、欧盟的FIRE计划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曹蓟光曾撰文之指出,不同的路线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IPv6将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起点和新的演进创新平台,突破创新路线将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提供不竭的创新源泉。因此,下一代互联网将以IPv6为起点和新的平台,通过上述两条技术路线的有机结合,不断加入新的元素和思想以解决重大技术挑战,下一代互联网将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
未来电信网络的需求
·可信
网络能够达到确保用户信息安全,用户信息不被非法窃听和篡改,确保用户信息的私密性和安全性,提供进行执法监听的能力,拥有溯源的能力,提供紧急通信的能力。
·安全
网络能够达到节点设备高可靠(硬件可靠和软件稳定),网络的健壮性、设备及链路故障的快速恢复,控制平面、管理平面与用户平面相隔离,明确可靠的机制以区分管理平面、控制平面以及用户平面中的报文,能够确保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平面的流量不受外部攻击的影响,并保证在极端条件下的控制和管理层面的安全和稳定。
·可知
对需要的网络情况有知情的能力,其中包括: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的设备配置和运行状态、网络的性能、网络的安全状态等。
·可管
网络能够达到网络具有完备的管理功能,包括:安全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设备管理、配置管理等。
·可控
可控就是要有对网络的控制能力,其中包括对不同业务类别资源的分类管控能力,对业务开放和部分业务关闭的能力,对业务保障必要的资源,对紧急通信的支持等。
·开放性
对互联网存在的全部业务的开放性;对电信网存在的全部业务的开放性;对新业务的开放性;对用户业务的开放性等。
·可扩展性
地址(资源)的可扩展性;网络拓扑结构的可扩展性;网络管理的可扩展性;资源管理的可扩展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