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科技信息

2011-11-13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22期

国内科技信息

全国逾6000万人开领养老金总参保人数达2.35亿

截至今年9月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已达1.99亿,其中领取待遇人数5465.32万,再加上地方自行试点,全国已有1730个县区实际开展试点,总参保人数已达到2.35亿,领取待遇人数6694.11万。

2009年国务院在全国10%的地区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2011年,国家决定将新农保试点覆盖面扩大到全国60%的地区,并同步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将在2012年实现两项制度全覆盖。

The pilot of the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care system and medical insurance has covered nearly 60% of the country.

我国70%重性精神病患者尚缺规范治疗

历时26年、修改20余次后,精神卫生立法终于有了实质性突破,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据悉,全国各类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7.5%,但我国目前注册精神科医师不到2万人,每10万人仅有精神科医师1.46名,为国际标准的1/4,全国有70%的重性患者没有得到规范治疗。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精神科专业医师因得不到社会及同行认同尊重而严重流失。

Abstract

70%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 in China is still lack of standard treatment.

卫生部:超八成企业员工健康出问题

卫生部宣教中心昨天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大企业员工身心健康问题突出,超八成人受到过各种健康问题困扰,仅有5.8%的员工自称没有工作压力。

此次调查人群以中青年员工为主,他们是企业的主要劳动力。调查显示,颈椎病、腰椎病、肠胃病和脂肪肝是目前威胁员工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员工最大的困扰来自“疲劳”和“失眠”。心理方面,78.9%的员工有过“烦躁”情绪,59.4%的人感受过“焦虑”,38.6%的人觉得“抑郁”,仅有5.8%的员工称自己没有压力,但解压方式单一,近60%的员工选择休息睡觉解压。影响其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三餐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经常连轴转和久坐不动。

Abstract

More than 80% of employees are suffering health problems.

国土资源部中国过半城市地下水为较差极差级

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2010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182个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城市中,一半以上城市地下水为较差-极差级。

公报显示,全国182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110个。取样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水质呈优良级监测点为418个,占全部监测点的10.17%;水质呈良好级的监测点为1135个,占27.62%;水质呈较好级的监测点为206个,占5.01%;水质呈较差级的监测点为1662个,占40.44%;水质呈极差级的监测点为689个,占16.7%。

公报指出,与上年比较,全国主要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状况以稳定为主。水质呈变差趋势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华东及中南华南地区城市仅有零星分布。

Abstract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of more than half of Chinese cities and towns is poor or very poor.

中国制造引领世界装备行业

Made-in-China leads the global equipment industry

10月18日,机械工程行业国际展览盛宴——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在北京九华会展中心开幕。以山推工程机械股份公司为代表的一批装备制造领域民族品牌高调亮相展会。

据悉,以山推为代表的民族品牌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此次展出的由山推独立研发的新一代全液压推土机,不仅成功领先于中国制造的同类机械设备打入美国本土市场,而且产销量已经连续3年稳居世界第一位,全球市场占有率更是在2011年达到史无前例的35%以上。

山推股份公司总经理王飞介绍,此次展出的全新第五代推土机系列产品拥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其中520马力巨型推土机更是填补了中国在此项产品中的空白。此外,还展示了混凝土机械“一站三车”全系列产品、压实机械、路面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履带起重机等五大类40种主机产品。这表明山推股份公司正在成为工程机械全系列产品制造商。

山推展台还将展出全行业配套的106种零部件,包括变矩器、变速箱等传动部件,履带、四轮等底盘总成件,中高压油缸等液压件,以及高强度结构件等配套件,这无疑将是山推展台的又一亮点。

作为民族品牌中的佼佼者,山推股份公司在成为知名的整机生产企业的同时,也逐步成为世界领先的工程机械关键配套件生产基地。目前,山推股份公司已经成为世界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中名列前茅的企业和品牌。在著名的《国际工程机械》的最新排名中,已经攀升至第22名。

政策支持,新材料产业可望进入黄金增长期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policies, the new materials industry is expected to enter a golden period of growth

新材料是所有产业的基石,是先导产业中的先导,特别是七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都是其发展的核心。随着即将正式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可望进入黄金增长期。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的新材料重大工程项目,对高强轻型合金材料、高性能钢铁材料、功能膜材料、新型动力电池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六类新材料进行重点支持。

据了解,《规划》在功能性和结构性方面都有所关注,功能类主要是稀土和稀有金属,如钨、钼、锆等,结构类则是轻质化、高强化,如铝合金。另外,前沿新材料也值得重视,特别是铌钛合金、铌锡合金等低温超导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思路认为,到2015年,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关键新材料的自给率提高到70%。可以预计,重大工程项目支持的每个子行业都有望通过5~10年时间形成千亿元至万亿元产值规模。

《规划》提出重点发展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钛合金的强度可以与高强钢相媲美,钛密度却只有铁的57%;具有很好的耐热、耐低温、耐腐蚀性,被称为“太空金属”和“海洋金属”。未来中国大飞机的批量生产和钛合金民用结构性材料领域的替代效应,有望带动钛材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第四金属”。

同时,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的碳纤维亦值得关注。碳纤维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风力发电叶片、海洋钻探、汽车构件、体育器材、医疗器械、建筑补强材料等行业,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碳纤维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一种重要产品,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国内碳纤维总产能为4000吨/年,而实际产量不足2000吨,自给率不足20%,需求市场空间巨大。

另外,“磁王”钕铁硼也不容忽视。在我国,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高端应用市场,如风力发电、节能电梯、新能源汽车等。预计至2014年,我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对高性能钕铁硼需求量将达到约2.7万吨,3年复合增长率为34.4%。

中国交通运输业将率先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China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will apply BeiDou (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f rst

作为中国16项科技重大专项之一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研制建设的自主卫星导航系统,中国交通运输业是该系统最大的行业用户,将率先应用于交通运输重点营运车辆监控管理。

李莉还是以前的李莉,因为急于前来见许峰,她甚至连衣服都没有来得及换,许峰终是伸开双臂拥抱了她,李莉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想哭。直觉告诉她,他们回不去了。

10月24日,交通运输部和解放军总装备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重大专项应用示范工程启动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在此间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年底前将形成覆盖亚太地区的全面服务能力,北斗双模终端也已经具备应用推广和产业化的基础。

冯正霖表示,交通运输行业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大的行业用户。因为,交通运输行业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移动的特点,是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推广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当前北斗导航系统正处于应用初期,率先在营运车辆数量超千万的道路运输行业推广应用,有利于迅速实现规模效益,有效降低使用成本,为北斗导航系统应用推广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据披露,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已建成了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共接入800多家GPS监控服务运营商,实现了各省级平台间车辆动态数据的不间断传输与交换。系统上线车辆总数已达105万辆。

冯正霖强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交通运输系统开展“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工程”,以现有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为基础,集中开发相关应用系统和组织安装兼容北斗的车载终端。该示范工程拟在交通运输部和天津、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湖南、宁夏、陕西、贵州9省区市交通运输厅(局)开展。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正调控水稻粒重基因GS5

GS5 functioning as a positive regulator of grain size has been successfully cloned by Chinese scientists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国家创新研究团队,日前成功克隆了正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S5。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论文10月2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种子大小是非常重要的产量性状、外观品质性状、作物驯化和人工育种的靶性状。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控制粒重即种子大小的关键基因。以往科学家们克隆出的粒形基因均与粒形呈负相关,即较高的基因表达水平,种子大小反而随之下降。经过近10年的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团队克隆的GS5是一个种子大小的正调控因子,其较高的表达水平可能参与促进细胞周期循环,加快细胞循环进程,从而促进水稻颖壳细胞的横向分裂,进而增大颖壳的宽度,继而加快谷粒的充实和胚乳的生长速度,最终增大种子的大小以及增加谷粒的重量和单株产量。大量研究表明,在谷粒大小目标性状有差异,而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两个遗传材料中,谷粒大的材料比谷粒小者含有较高GS5基因表达,大粒比小粒宽了8.7%、千粒重增加了7.0%、单株产量提高7.4%。

作物产量是十分复杂的数量性状,受各种因素影响,科学界以前普遍认为需要改变许多基因才能够增加水稻产量。GS5等基因的成功克隆,对于通过改良生物技术提高产量提供了新的可能。

福建研制"植物疫苗"替代农药有效防治植物青枯病

"Plant vaccine" a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of pesticides to control plant bacterial wilt has been developed in Fujian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一个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植物病原无致病力菌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植物疫苗”,替代化学农药,成功防治相关植物生长期间出现的病原,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手段。

据该研究团队负责人、福建省农科院院长刘波介绍,这一“植物疫苗”被命名为“鄂鲁特冷”,主要用于防控茄子、西红柿、辣椒、烟草等植物的青枯病发生。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壤传播病害,在我国四川、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发病较重。

刘波说,由于青枯雷尔氏菌存活时间长、传播快,目前还未发现有效的化学防治办法,经常给各地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研究人员利用微生物免疫抗病原理,激活植物的免疫系统,提高植物免疫能力,从而增强植物的抗病力。从2008年开始,研究人员开发出了“鄂鲁特冷”的制备方法和生产工艺,并利用它的300倍稀释液对4亩地的西红柿苗灌根试验,防治病毒效果达83%。

2010年3月,“鄂鲁特冷”在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厦门如意集团工厂化种苗基地进行扩大试验,在不施用化学药剂的情况下,有效解决了该企业蔬菜种苗长途运输中烂苗的发生,防治植物病毒的效果明显。

“目前,‘鄂鲁特冷’已进入大田试验阶段,最新试验结果表明,它能有效防治作物苗期病害,同时大幅度降低了防治费用,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刘波告诉记者,“在植物未受病菌危害前进行免疫接种,使植物获得免疫抗性,这将是从源头上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的新趋势和重要手段。”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农化公司已成功开发出商品化的“植物疫苗”,相继用于防治柑橘、黄瓜、草莓的白粉病,香蕉的叶斑病,西瓜的霜霉病等。我国“植物疫苗”的研发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

中国散裂中子源:探索微观世界 助力前沿研究

Chinese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To explore the microscopic world and promote cutting-edge research

记者在广东东莞举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奠基仪式上获悉,作为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我国材料、生命、纳米等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水平,缩短我国与世界前沿的差距。

“我们知道X射线能‘拍摄’人体的医学影像,而在材料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科学家们更希望有一种高亮度的‘中子源’,能像X射线一样拍摄到材料的微观结构。散裂中子源就是一个利用中子来探索微观世界的工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散裂中子源工程经理陈和生院士介绍说,散裂中子源是用高能质子撞击重金属靶,产生极为短暂的高强度中子脉冲,它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可以研究DNA、结晶材料、聚合物等微观结构,为先进能源、生命科学、纳米科学、材料科学等前沿研究提供了一种最先进、不可替代的研究工具。

近年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把建设高性能散裂中子源作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相继斥巨资建设新一代散裂中子源。我国散裂中子源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台散裂中子源,建成后将跻身世界四大散裂中子源的行列。

陈和生介绍说,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将为我国在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医药、国防科研和新型核能开发等学科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研究提供一个功能强大的大科学研究平台。例如,在新型清洁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中,散裂中子源高压下的中子衍射技术可用来研究可燃气体甲烷水合物的形成机制和稳定条件,其研究成果将为安全、高效地开采和利用可燃冰提供科学依据。散裂中子源还可用于肿瘤放射性治疗、核废料嬗变和洁净核能源的研究等,将带动和提升我国机械加工、医药医疗、石油化工和生物工程等众多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

“散裂中子源的建设,将与我国已建成的同步辐射光源和先进反应堆等设施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为我国在多个前沿研究领域取得国际一流创新性成果提供重要的技术条件保障。”陈和生说。

散裂中子源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选址于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预计2018年完成建设,总投资为16.7亿元。散裂中子源项目建设队伍汇聚了我国老中青三代杰出科学和技术人才。经过5年的预制研究,很多关键技术已经掌握。

据了解,以散裂中子源为主,我国将在广东东莞建成一个包括多个大科学装置的大型科学研究基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作出贡献。

西南交大轨道交通实验室启用 将成安全监控中心

Metro Laboratory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has been put into use and it will become a security monitoring center

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实验室启用及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奠基暨建校115周年庆祝大会10月29日举行。据悉,轨道交通实验室是申建中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仿真平台将在下一步发展成安全监控中心,预知和确保每次列车的安全运行,进行个性化全寿命管理。

189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铁路高等学校“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诞生。这就是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茅以升、竺可桢、杨杏佛等学界巨擘皆出自该校。2008年,西南交通大学主持了中国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运营前的综合科学试验。

29日上午,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副司长贾德永、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娄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彭以祺、中国中铁有限公司副总裁刘辉等人出席了该校建校115周年校庆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寄来贺信。据该校校长陈春阳介绍,今年也是茅以升诞辰115周年纪念。

当日,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该校奠基开建。据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高波介绍,该实验室是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公路、水路交通领域创新能力建设”的专项平台。实验室在交通运输应急保障领域,从国家前瞻性重大需求出发,针对高烈度地震区、山地灾害频发区、沿海台风及内陆强风区,开展公路、铁路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产品及装备、技术标准及指南、应用基础理论四个层面的研发。实验室本期建设拟于2013年底完成,总建筑面积13846平方米。

轨道交通实验室正式启用是该校校庆另一重头戏。

据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卫华介绍,作为申建中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实验室,依托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建设,其高速列车基础研究实验平台、高速列车服役性能研究实验平台、高速列车数字化仿真平台都将于今年年底建成,部分实验平台已经投入使用。

据悉,轨道交通实验室总体建筑面积为44200平方米。该实验室将致力于高速铁路安全体系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重点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基础实验平台和轨道交通数字化仿真平台,全面开展350km/h及以上轮轨高速、2万吨及以上重载列车、新型城市轨道交通、高速磁浮交通、超高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自主创新。

张卫华说,实验室即将开展CRH380A整车性能实验和300km/h条件下40万公里的走行部可靠性实验。同时,轨道交通实验室的模拟仿真平台将在下一步发展成安全监控中心,预知和确保每次列车的安全运行,进行个性化全寿命管理。

我国超千万亿次超级算机将全面运行

China's super-petaflop supercomputer will be fully operated

中国第一台实测性能超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曙光“星云”11月将在国家深圳超算中心全面开通运行。

“星云”由曙光公司天津产业基地研制生产,其系统峰值为每秒3000万亿次,实测Linpack性能达到每秒1271万亿次,是中国第一台、世界第三台实测双精度浮点计算超过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在2010年5月31日发布的第35届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位。

曙光公司副总裁聂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根据需求,“星云”在落户国家深圳超算中心后被“一分为二”,一台侧重于高性能计算,一台侧重于云计算。目前“星云”已在深圳完成供电,进行后续的调试工作,目前已有大批的用户在排队等候使用。作为面向未来云计算环境设计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星云”将成为我国新一代超级计算中心建设的主力机种。

据了解,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是国家在深圳布局建设的第一个,也是深圳建市以来单个投资额最大的重大科技基础项目,总投资达12.3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曙光“星云”在国家深圳超算中心运营后,能够大大缓解华南乃至东南亚地区高性能计算能力紧张的局面,有效提高该区域计算资源共享、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的效率,不断降低社会计算成本和维护成本,在新能源开发、新材料研制、自然灾害预警分析、气象预报、地质勘探、工业仿真模拟等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深紫外技术“独步世界” 制成8台前沿装备

Eight suits of cutting-edge equipment have been made with Chinese DUV technology, a leading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科学家利用独创、独有的深紫外技术和深紫外激光非线性光学晶体,已成功研制出深紫外激光拉曼光谱仪、深紫外激光发射电子显微镜等8台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均为当今世界所独有的科研利器,居深紫外领域国际领先地位。

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的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2008年启动实施以来进展顺利,现已研制成功的8台前沿装备还包括深紫外激光光化学反应仪、深紫外激光光致发光光谱仪、深紫外激光自旋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深紫外激光原位时空分辨隧道电子谱仪、基于飞行时间能量分析器的深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等国际领先水平的仪器设备,另外1台光子能量可调深紫外激光光电子能谱仪研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正在调试之中。目前,多台仪器设备已初步用于前沿科学研究,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中科院整合麾下理化技术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科研资源,在财政部专项资金支持下,设立深紫外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项目,设计出从“材料-器件-装备-科学研究”完整研发体系。在成功研制8台重大仪器设备的同时,还搭建有深紫外非线性晶体和器件研制平台、深紫外固态激光器研发平台和深紫外应用仪器开发平台,核心器件深紫外晶体及器件已实现小批量生产,为仪器设备后续发展尤其是产业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深紫外固态激光技术突破是中国新型科学仪器研发的难得机遇。中科院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正组织专家进一步调研,一方面,将研制成功的8台仪器设备中技术成熟、具有市场潜力的发展为商品化仪器设备,推动中国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化;另一方面,进一步整合人才、技术力量,继续研发新型深紫外科学仪器和设备。

据介绍,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指输出波长在200纳米以下的固体激光器,与同步辐射和气体放电光源等现有光源相比具有高的光子流通量/密度、好的方向性和相干性。中科院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和激光技术,经过20多年努力,在国际上首次生长出可直接倍频产生深紫外激光非线性光学晶体,并发明棱镜耦合技术,率先发展出实用化的深紫外固态激光源,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掌握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技术的国家。

中科院机构知识库建设:科研成果供全民免费使用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uilds th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research for all the people free

“科研项目是由国家经费资助的,科研成果全民共享是天经地义的。这也符合科学研究需要广泛传播和有效利用的本质。”

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专题讨论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出版中心主任初景利透露,中科院正着手建设近百个机构知识库,建设完毕后,中科院的100多个研究所将在知识库中分享其科研成果,并供全民免费阅读、下载和利用。

科研成果,全民皆可用

机构知识库,也称为机构知识仓储(institutional repository),是科研教育机构对本单位员工所创造的各种类型的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进行收集、管理和保存的知识资产管理系统。

中科院2007年起开始尝试建设机构知识库,目标是力争让每个研究所都拥有一个机构知识库。据初景利介绍,目前中科院初期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机构知识库有53个,二期有31个研究所正在申请,今后还将有更多的研究所会陆续申请。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是最早参与机构知识库建设的研究所之一。该所所长助理朱涛介绍,早在2005年,力学所就提出了机构知识库建设的想法。目前,力学所的机构知识库已涵盖建所以来所有能收集到的科研资料和研究成果,而且可以记录一篇研究论文从开始构思到最终发表的几个版本,科研人员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到各种资料。

随着参与的研究所不断增加,中科院机构知识库也越来越完善。初景利介绍,目前,除了涉及到国防安全的论文需要保密外,该机构知识库里所有的论文经过半年到一年的保密期后,会对中科院各个研究所开放。从总体开放水平看,生命科学领域开放的数量最多、程度最高。

目前,中科院机构知识库支持对期刊论文、专著、专利、研究报告等科研成果的存缴、组织、保存和检索利用。其中的科研成果则主要由科研人员自行存缴(自存储)。

初景利说,一些国家已在法律层面上推动相关工作,要求由国家经费资助的科学研究必须开放获取,全民皆可利用。

全民共享仍需政策支持

目前,公众如想获取科研资料,一般是通过一些付费的期刊网站进行阅读和下载。

中科院机构知识库建成后,知识库中的科研成果将供全民免费阅读、下载和利用。这是否会对一些科技期刊网站和出版商造成冲击?

初景利坦言,冲突肯定会有,不过双方保护的利益主体不同。“收费的出版商保护的是付费者的利益。我们搞科研,拿的是国家的钱、人民的钱,当然要保护人民的利益。所以开放获取这种操作方式,保护的是大众的利益。”

他表示,中科院正在积极推进包括机构知识库建设和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出版在内的开放获取事业,不过需要政府出台配套政策,包括支持开放获取出版的政策、自存储的政策、长期保存政策等。他希望,我国政府在政策方面多予支持和引导,让学术走出象牙塔,造福全社会。

中美德联推纳米生物及微系统研究和产业化——重庆正筹建“纳米谷”基地,预计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jointly promote the research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Nano-bio and micro system

作为器官最小单位的细胞也可以人造?是的,人工细胞已经升级到第四代——这种比正常的红血球小100倍的纳米人工细胞,可以抵达人体内脏的任何部位并输送氧气。

曾两获诺贝尔奖提名、世界公认的“人工细胞之父”、“生物科学元老”张明瑞教授在专题报告中说。

作为78岁的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力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张明瑞是在10月22日至23日于重庆举办的国际纳米生物技术与微系统创新产业研讨会上介绍此类纳米生物技术的。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未来的重庆,成为纳米人工细胞得到广泛应用推广开始得最早的地区。”

早在1956年,他就在麦吉尔大学的宿舍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红细胞。

在昨天(10月22日)举行的研讨会开幕式上,张明瑞见证签署了两个国际合作协议:一由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德国弗劳恩霍夫电子纳米系统研究所及重庆大学三家单位,签署了关于微系统在食品检测中应用的合作研发协议;二由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美国乔治亚南方大学及美国SynZyme科技公司,签署了关于纳米生物技术应用于药物研发的合作协议。

协议的签署,令张明瑞格外高兴。因为这表明,中国和美国、德国的研究机构、大学将本着公平、共赢的原则,携手共同推动纳米生物科技及微系统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进程。

据悉,该研讨会是由科技部和重庆市政府联合举办的“2011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的一个重大分项活动。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德国和瑞士等30多个国家的相关领域专家参加此次大会。

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魏启明透露,借助本次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动,重庆正筹划建立一个“纳米谷”基地,即纳米科技创新联盟。该基地将囊括纳米药物、纳米器械、纳米材料的研发。预计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指出我国能源增速高峰期已过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growth has been over the peak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今天召开的第三届“能源·经济·发展”论坛上指出,近几年我国能源增速变缓的趋势明显,换言之,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速高峰时期已经过去。

吴吟用四个“明显”来概括我国能源发展的新格局,即能源开采西移趋势明显,能源增速变缓趋势明显,能源结构优化趋势明显,能源来源多元化趋势明显。在谈到能源增速变缓时,他引述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表示,2002年到2004年间,我国能源消费还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平均增幅为14%;2005年到2007年间变成一位数,平均增幅为7.3%;2008年到2010年间则进一步下降到5.6%。

主持论坛的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认为,“能源增速高峰期过去”有可能意味着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能扩张型的工业化进程会比原来设想的提前结束,接下来工业化将进入以提高效率、调整结构和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的阶段。他分析说,这一重大转变对我国的城市化也会产生深刻影响——既然工业化可能提前完成,以后的城市化就要更多地依靠服务业来吸纳劳动力,而不是靠盖更多的工厂。他呼吁要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做好两手准备。

吴吟还透露,“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制订当中。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要以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来促进转方式、调结构,“这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他表示,严格用能管理,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是“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

中国航空生物燃料首次验证飞行完成

The f rst pilot f ight in China powered by biofuel completed

10月28日上午,中国航空生物燃料首次验证飞行由国航747飞机成功完成。

航班于8点30分起飞,9点30分落地。8点15分,生物燃料验证试飞飞机推出停机位。8点35分该架飞机顺利起飞。在空中进行起飞、降落、大角度爬升等动作后,国航747飞机顺利完成试飞。

此次试飞采用了绿色航空燃料50比50的比例与产自石油的航空燃料混合,最高飞行高度1万1千米 。

机长报道飞行中一切正常,飞行状态与正常燃料一样无异常。

此次试飞采用的生物燃料来自中国西南地区种植的麻风树原料基地。原料基地是中石油的基地,麻风树又称小桐子树。

试飞747四个发动机中,其一个发动机采用了生物燃料,另外三个仍采用正常航油。采用生物燃料的发动机进行了隔离方式处理。

据了解,采用生物燃料进行飞行在技术方面已经不存在阻碍,研究纯熟,且占用成本较少。目前燃料及运输物流占据了总成本的90%左右,因生物燃料的运输渠道不同于正常煤油,在物流方面还亟待协调和完善。

卫生部官员称抗生素毁掉一代人8成病人无需使用

Officials of Ministry of Health said antibiotics damaged a generation of Chinese people, and 80 percent of patients don’t have to use it

“以抗生素为代表的抗菌药物的滥用已经成为我国医疗行业十分突出的问题。作为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卫生部药政司副司长姚建红日前表示,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

10月14日,继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办法后,卫生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专项整治。我国抗生素药物滥用现象到底有多严重,这种现象背后有什么样的原因?能否得到彻底改变?”

◎ 我国抗生素人均年消费量是美国的10倍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肖永红教授2007年与同事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除出口约3万吨外,在国内使用18万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是美国人的10倍。在所有药品消费量前十位中,头孢拉定、头孢曲松等占去半壁江山。

最常见的被滥用抗生素是用于输液的青霉素。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另外,口服的阿莫西林胶囊,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呋辛、头孢唑肟等也是比较常用的抗生素。

同时,在我国,儿科也成为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据北京儿童医院杨永弘教授介绍,北京儿童医院日门诊量近1万人次,其中三分之一的孩子需要输液,而输液就有抗生素。据2009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5家医院儿科门诊病人的调查,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同期国外儿科的2倍到8倍。

◎ 八成病人不需使用抗生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朱正纲说,以抗生素为代表的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甚至在渔牧业生产中常常可见把抗菌药物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来使用,用以降低养殖动物的发病率,其后果最明显的就是强耐药菌株的出现导致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药源性疾病日渐增多,到最后出现“超级细菌”,导致无药可治。

朱正纲表示,有的临床医生往往只注意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较完整、系统的抗菌药物和合理用药知识,因此不重视对病原菌的病原学检查,习惯于经验性用药;有的医生不重视抗菌药物疗效发挥的特点,随意制定用药方法;有的医生对各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缺乏认识;还有的医生为“保险”起见,扩大预防性用药的范围或给药时间,在手术前后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

据卫生部调查,在中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是欧美国家的两倍。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外科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达到95%,但其实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还不到20%。

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也指出,卫生部曾组织专家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进行了科学论证——在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明显减少甚至不用的同时,医院感染发病率并未上升。专家指出,术后患者不发生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在于医生的手卫生、环境卫生、患者的营养状况、各项无菌操作制度的执行。

◎ 抗生素背后的利益驱动

马晓伟表示,卫生部今年的专项整治设定了严格的抗菌药物管理指标,比如:目前,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甚至高至80%,现在设定目标为60%;再如,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不能超过50个品种,二级医院不能超过35个品种,以后还将逐步减少……

但是,专项整治开展半年来的情况表明,单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抗菌药物困难重重。今年药监局刚刚发布的去年药物审批结果显示,最新审批的药物当中,抗菌素依然占到六成。目前,我国有6000多家药厂,生产各类抗菌药物1000多个品种、数万个产品。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许东林说,抗生素滥用在中国是个很严重的事实。实际上很多医生都心知肚明,但是在利益驱使下,因为有些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上利润高一些,算是行业潜规则。

马晓伟直言,当前,一些公立医院过度追求硬件建设和规模扩张,放松了质量安全管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其导致的细菌耐药成为突出问题,个别医疗机构主要领导依然存在认识不足、等待观望情绪;同三级综合医院相比,一些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跟一些抗菌药物的厂商断绝关系,切实把抗菌药物的使用控制在合理范围。他表示,今年年底前,卫生部将组织对全国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地毯式”验收检查。明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将把各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落实情况和效果作为推荐候选单位和评估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