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唱法在声乐作品中的艺术表现
2011-11-12陈茜马磊
陈茜马磊
(巢湖学院艺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轻声唱法在声乐作品中的艺术表现
陈茜马磊
(巢湖学院艺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轻声唱法在声乐作品的演绎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它是一种必要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是一种必须掌握的声乐技巧。本文将通过对不同唱法及不同体裁的声乐作品举例分析,阐述轻声唱法在作品艺术表现中的独特魅力。
轻声唱法;艺术表现;运用
轻声唱法特指用小音量的发声方法,也是声乐演唱中一种高难度的技巧。“强和弱(轻)”从广义上说是大自然一切音响的特性之一,狭义上来说是声音的音量大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语言行为都是伴随着声音,本文中探讨的是演绎歌曲时强与弱的音量调节控制对声乐作品的表现力。“强与弱”共同存在于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中。有弱才能凸显出强的宏大气势,有强才能对比出弱的柔美动人。强与弱可以表达很多种不同的情绪,体现不同角色的性格特质和人物形象。强能够体现出愤怒、热情、威严、冷酷;弱可以表现安详、温柔、幽静、浪漫等。强擅于塑造刚毅雄伟的英雄形象,弱擅于刻画细腻含蓄的内心情感。歌唱者在演绎作品时必须掌握这种强与弱的控制与过渡技巧,这是一种高难度的演唱技巧,同时也是歌唱者良好的艺术表现力和素养的体现。“弱的音量可以表现歌曲宁静的意境、还可以表现一种自言自语的心声。“在特殊的情况下,一个弱音可能比一个强音更令人激动,俗话所说:‘无声胜有声’就是这个道理。”[1]
1 轻声在不同声乐唱法流派中的艺术表现
1.1 在流行唱法中的运用
流行唱法是从民间和古典的声乐传统中发展出来的一种说话似的自然的歌唱发声形式,具有情真意切,平易近人的特点。由于它的普及性、通俗性以及独特的演唱个性,在声乐领域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代流行歌曲的题材大部分都是爱情主题,它讲究内心情感的细腻表现和宣泄,一般不需要把声音唱得很大,轻声在大部分流行歌曲中几乎处于主导地位,它需要声音具有轻松而亲切的色泽。以邓丽君、李玲玉、杨钰莹为代表的著名歌手演唱风格都十分亲切自然、清新动人、深受群众的喜爱。
虽然流行歌曲最初的音域不宽,具有通唱性,但是随着流行音乐创作和歌手演唱技能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许多歌曲的音域达到了b2,甚至更高,如:被誉为海豚音公主的张靓颖在歌曲《画心》(电影《画皮》的主题曲)中有着出色的演绎;朱哲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中高潮部分的“嗬……”在旋律上起起伏伏延续了十个小节,最高音到C3,这些极高的音都是在强大的气息支撑下的高弱音,它要求声音如鹅毛般飘逸轻盈、通透悠长。这些歌曲在难度技巧上达到了全新的高峰,对于流行歌曲歌手的演唱技巧也是极大的挑战。英国跨界歌唱家莎拉·布萊曼凭借天籁般的嗓音获得“月光女神”的美誉,她的中低声区含蓄甜美、高音区纤柔明亮。她完美的将美声和通俗的发声技术糅合运用于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向人们呈现出空灵的听觉感受。在男声歌曲中也需要借助假声演唱一些高弱音对于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使声音更符合音乐的形象和情绪的表达。如沙宝亮的《暗香》(电视剧《金粉世家》主题曲)中“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演唱者运用了轻声和气声,将这两句用近似耳语的声音唱出一种忧郁而凄凉的美,声音控制的非常到位;高潮部分的最后一句“烈火烧过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风”。“风”渐弱下来与前面高潮部分形成对比,并起到与后面再现部分的过渡作用。整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浪漫飘逸,多情狂热。激情和忧郁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着悲剧性的故事结尾。
1.2 在中国民族唱法中的运用
中国民族唱法因受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在唱法上曾是杂乱而繁多的,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主要分为传统的民族唱法和民族新唱法两大类。追求甜、脆、直、润、水的音色,声音甜美,吐字清晰,气息讲究,音调多高亢。
著名歌唱家郭颂演唱的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在歌曲的引子和尾声部分,郭颂老师用强和弱的巧妙演唱勾勒出一幅乌苏里江清晨烟波浩渺、安逸宁静的恬美画面。“阿郎-赫呢哪”的呼唤与紧接的回声模仿,虚实相同,更使人感到晨曦未晞,迷蒙的水雾扑面而来。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使整首歌曲生动而亲切,让人回味在远处回声般的意境之中。
李谷一老师是第一个将“气声”的运用在民族唱法上的歌唱家,她演唱的《乡恋》(电视片《三峡传说》插曲)及电影《小花》中的插曲《绒花》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认为“气声”是轻声唱法运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种声音中,因带有明显的气流声,而使声音色彩略显暗淡、虚婉,甚至带有一些哑声。这种声音更显自然亲切,具有特殊的感染力。李谷一老师大胆的运用通俗唱法中的“气声”,让她在圈内外声名鹊起。“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这是一首面对着绮丽的三峡风光倾诉乡思离愁的抒情歌曲,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绪的小曲,它唱诉的是人心深处一种缠绵婉转的情怀,唱的是最容易牵动人之常情的悲欢离合。这首歌也触发了李谷一的情怀,她唱得真挚、凄婉、如泣如诉,忧悒中怀有美好的憧憬。此后李谷一又陆续在《绒花》、《妹妹找哥泪花流》等歌曲中运用这种由她开创的民歌新唱法。近年来,中国民族乐坛上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歌唱家,如:祖海、谭晶、汤灿等人以民族唱法为根基,将美声、通俗唱法中的轻声、气声等演唱技巧运用其中,增强了作品的亲切感和艺术表现力,丰富了歌曲风格的多元化路线。
1.3 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美声唱法的声音有一种大致统一的审美标准,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英国著名教师露西·马南说:“美声学派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唱 “弱强弱”的基本功。[2]他认为这是美声学派的秘密之一。南斯拉夫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津卡·米兰诺夫说:“我总是在自己演唱的角色里尝试运用我的轻声,半声,连唱等手法。我不相信离开这些能演唱得好。……一个美好的轻声…是头声,必须学会掌握头声。我靠弱声发展了我的事业,……当你从一个柔和的始音开始然后逐渐发出的强音是如此地大。”[3]
以《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为例,该咏叹调使用了民间舞曲的节拍节奏型与民间音乐素材,表现了苏珊娜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以及被爱情环绕时甜蜜幸福的心情,咏叹调由并列单三部曲式写成 (A-B-C)。
整个B段是在周围环境僻静的情景下演唱的,苏珊娜在演唱时缓慢挪步,用优美的舞姿表现对爱情的美好憧憬,也反映了苏珊娜的内心由喜悦幸福到期待的复杂变化。在演唱这段时一定要注意八六拍的韵律感强弱弱、次强弱弱的感觉,声音在呼吸的支持下要有弹性,注意语音的连贯,以情带声。这段演唱时要用弱声起音,表现出声音的柔美和舒缓。在对景色进行赞美之后苏珊娜的心情非常美好,因此柔和地唱出了对爱人的呼唤,呼唤他穿过青翠的树林见面,为他奉献玫瑰花环和自己的心。
最后,音乐结束在自由延长音上。因为前两次出现是温柔的呼唤,在这里可以唱得与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夸张洒脱轻松地演唱。同时也可反映出苏珊娜对爱情大胆的呼唤,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用机智和勇敢争取幸福与自由。
2 轻声在不同声乐艺术体裁中的艺术表现(中外艺术歌曲、咏叹调、音乐剧)
2.1 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由于艺术歌曲的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幽静、浪漫的格调和人细微的内心情感,在演唱时多运用轻声、半声和在高音区渐弱的表现手法,不需要强烈的音量对比。中国作曲家受西方艺术歌曲的影响,在赴欧洲学习西洋作曲理论后,著有大量与中国传统音乐结合的艺术歌曲,歌词大多以音乐性、文学性较强的古典诗词或现代诗为主。
在青主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中以清新悠远的音乐体现了原词的意境,歌词悠长,意境深远,全曲在演唱时十分注重句与句之间的连贯延绵,有流动性。对气息的控制要求很高,歌曲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弱声演唱,最打动人心的是唱到“共饮长江水”时,一个上行旋律把“水”字推到高潮b2,,在演唱这个高音时力度应当由P-PP-PPP,气息要极度的控制和平稳,并延长至下一个休止小节。全曲最后一句“定不负相思意”时,“相”字到达a2,“意”用较弱的声音拖至全曲结束,此句演唱时最好一气呵成,在钢琴的和旋余音下,渐渐消失,把悠长的相思之情,托寄给远方的恋人。
托斯蒂的《小夜曲》在第一节飞吧,啊小夜曲啊,你轻轻随风飘荡,我爱人她静静的躺在床上,请飞到她的身旁。月儿高挂,星星闪烁它的光芒,就出现了P标注,是青年男子夜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这种类型的作品男声演唱时只有用轻声和弱声才能表现出“柔情似水”的爱情。
2.2 歌剧咏叹调
歌剧《爱的甘醇》中的男高音咏叹调《偷洒一滴泪》是这部歌剧的生命。是当阿荻娜以为内莫里诺不会理睬她,她伤心的走开时,内莫里诺唱的:满腔的哀怨向谁诉说,泪珠儿慢慢流,无尽的痛苦和悲伤,藏在她心身处。我怎能离开她,我怎么舍得离开她。开头部分是由竖琴演奏深沉且忧伤,紧接着男高音轻柔、哭诉的声音进入。在此使用男高音的轻声更加能烘托出主人公当时的内心是多么的忧伤和留恋自己的情人。轻声之后和后面的强音 “妈妈我真的不能离开她”形成鲜明的声音对比,其前面的轻声为之后爆发出的痛苦之情做好了铺垫,更能显出男主人公近似失控的心理。
普契尼的歌剧 《贾尼·斯基基》中劳莱拉的《我亲爱的爸爸》歌词大意是:“啊!我亲爱的爸爸,我爱那英俊少年,我愿到露萨港去,买一个结婚戒指。我无论如何要去,假如您不答应,我就到威克桥上,纵身投入那河水里。我多痛苦,我多悲伤。啊!天哪!我宁愿死去!爸爸,我恳求你!”全曲旋律流畅优美,演唱时要表现出劳莱拉为追求爱情向父亲恳求的情形,表现出她对爱情的向往和急切渴望得到父亲赞许和祝福的心理。通过自己内心的激烈情感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和坚定。要流露出小女儿对爸爸撒娇的语气,用她的真实情感打动父亲。因此在演唱时,要注意在八度大跳时,在轻声起音的基础上,把高八度的音控制得平稳、舒展而有韧性,而不鲁莽激烈,这对于演唱者来说是相当有难度的。
2.3 音乐剧
音乐剧(musical)是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通俗音乐戏剧体裁,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舞台艺术类别,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艺术品种——文学、戏剧、音乐、舞蹈、古典歌剧到乡村、爵士等。音乐剧是从传统的轻歌剧演变而来,因此几乎所有的音乐剧歌唱演员都具有美声唱法的深厚功底。音乐剧的演唱不像歌剧那样讲究声音的规格和音色统一,可以根据剧情需要运用真声、假声、轻声、气声等不同声音技巧。
韦伯的音乐剧《歌剧魅影》中《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希望你曾降临)是女主人公克里丝汀带有幻想色彩的唱段,乐曲的开始是克里丝汀对逝去的父亲的回忆,在音乐的开始部分将心中的忧伤、彷徨娓娓道来,幻想着父亲能重新回到她身边,给她指引和力量。用轻声、半声唱法,表现一种迷茫、恍惚的感情和喃喃自语的语气,仿佛在梦境中与逝去的父亲交谈,表达克里丝汀孤独无助、楚楚可怜的人物心理与形象。因此,这部分唱段也是本剧中赚足观众眼泪的经典名作。
音乐剧《猫》中老猫格里泽贝拉演唱的《回忆》,老猫年轻时非常漂亮,她经受不住外面的诱惑而离群独自闯天涯。如今,她衣衫褴褛、穷困潦倒、辛酸寂寞。她渴望回到猫的家族,渴望回到以前的生活。但是她的同伴们不接纳她,他们无法原谅她当年的背叛。深夜,在寂静的街道上,被生活折磨得遍体鳞伤的格里泽贝拉失望痛苦,唱起了这首优美又带有忧郁的《回忆》。观众被引入对无限往事的回忆之中。在歌曲的第一个部分,要唱得轻柔,宁静,表现出格里泽贝拉疲惫、无奈、孤独的境遇,声音的音色上仍然保留着年轻时光彩照人的气度和高贵。
3 轻声是声乐作品艺术表现的需要
3.1 艺术表现层次的需要
声乐作品的完整演绎,除了音准、节奏、语言的准确这些基础要素之外,还有对发声技术和表现作品情感和风格的高层次要求,这要求歌唱者对作品具有一定高度审美和理解,这本身和他们自身的生活阅历和艺术修养有密切的联系。强、次强、弱、很弱等力度标记是用来表现声乐作品不同语气和情感的需要,犹如潮水有涨有落、跌宕起伏让人不由的置身于音乐渲染的起伏和意境之中,除了力度上的强弱,还有情绪上的强弱,有的力度上并不大,在情绪上却是相当激烈。比如表现低声啜泣、无奈绝望、肝肠寸断。情绪的变化需要由弱到强、或是由强到弱层层递进。有层次的力度和情绪的精确表达是声乐作品的高层次演绎。兰培尔蒂说过:“应该努力使轻声的效果比强声的更好,轻声是表情的基础,没有它就不必指望长期的辉煌前途。”[4]
3.2 作品风格的需要
不同历史时期在社会各个领域都会出现个性鲜明的主流文化,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作曲家的写作风格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时代的作曲家,他们所受的社会地位、家庭环境、性格特点等条件也逐步成为其个性写作风格的重要因素。
巴洛克时期歌剧演唱就是以一种柔和而甜美、细腻而舒展、简单而平实为基础的演唱风格,当时的审美标准和创作手法都不允许激烈和夸张,以一种含蓄内敛的魅力,成为巴洛克时期艺术领域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再以古典主义时期的莫扎特的作品为例,在演唱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和歌剧时,要注意力度应该保持中等、均衡的水平,避免多度强弱对比,不能用那种夸张的、激烈的声音,而是含蓄温和,平稳而有节制;以中等音量的优雅,从容的声音作柔和、连贯的是演唱的基本要求。莫扎特对于女性人物的音乐塑造尤为细腻,大多数作品中每一句的句尾都有弱收的趋势,表现出天真、温婉、善良的少女或贵妇形象。音色的运用也往往与调性有关,当音乐从大调转为小调时,大多都暗示着演唱者要把明朗的欢快的歌声转为较暗的或带点忧郁的音色。
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推崇“柔弱胜刚强”的理念。心理学研究表明,柔弱比刚强更能突破人的心理防线。轻声在诠释作品时往往更能够触动人的心弦。观众随着如歌如泣的音乐融入情境之中,或忧郁悲伤、或恍然如梦,或荡气回肠,阴柔之美也可以有如此的杀伤力。在音乐作品中听众可以有着如此丰富的情感体验,这就要看演唱者是否具备深厚的功力了。
轻声唱法适用于任何声乐唱法流派及声乐体裁的作品,有了不同力度的轻声与强声,才能够呈现出一部多层次的艺术作品。无论是表现喃喃自语、哀伤忧郁、还是浪漫诗意,作为一种常规的声乐演唱方法和技巧,它应该得到从事歌唱表演艺术的人更加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薛良.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3](美)杰罗姆·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黄伯春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4]那查连科.歌唱艺术[M].汪启璋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9.
[5]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6]乔新建.“轻声唱法”解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0).
[7]曹玲玉.声学视野下歌唱艺术的“轻机能”技巧[J].艺术教育,2007,(2).
[8]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9]刘朗著.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0]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
[11]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12]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THE PIANISSIMO SINGING′S ARTISTIC PERFORMANCE IN THE VOCAL WORK
CHEN Qian MA Lei
(Arts Department,Chaohu University,Chaohu Anhui 238000)
Pianissimo singing is applied broadly in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vocal work.It′s both a necessary way to express feelings and a vocal technique must to be mastered.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unique charm of the artistic demonstration which pianissimo singing brings to the work by analyzing examples on various singing methods and vocal singing of diverse styles.
Pianissimo;singing;artistic expression
J616
A
1672-2868(2011)05-0061-06
2011-05-06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0sk487)
陈茜(1979-),女,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责任编辑:陈 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