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储层非均质性分析

2011-11-10刘朋远何成山宋晓伟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质性三角洲砂体

赵 荣, 刘朋远, 何成山, 宋晓伟

( 1. 东北石油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2. 大港油田公司 勘探事业部,天津 300280; 3.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700 )

0 引言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指储层的基本性质(岩性、物性、电性以及含油气性等)在三维空间分布上的不均一性.它是储层形成过程中受构造作用、成岩作用和沉积环境的影响,在内部属性及空间分布上不均匀变化而形成,影响地下油、气、水运动及油气采收率,因此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对油气田开采有重要意义.

榆树林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镇附近,东北部与尚家油田接壤,北、西、南三面分别与汪家屯气田、升平、徐家围子、朝阳沟油田相邻.区域构造属于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三肇凹陷东部斜坡,主要产油层位为中生界白垩系泉头组三、四段,即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扶杨油层为古松花江水系的三角洲平原和汇水湖泊沉积地层,储集层主要由细砂岩和少量粉砂岩组成,具有低成分成熟度和低结构成熟度的特征.岩石中各矿物成分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石英25%,岩屑30%,长石31%,杂基8%,胶结物6%.胶结物主要有硅质、长石、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重晶石、沸石、黄铁矿和褐铁矿.

储层砂体有效厚度为8.7~9.0 m,平均孔隙度为12.3%,平均渗透率小于2.95×10-3μm2,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性显著,导致含油性的非均质性;油井含水率上升速度快,大部分井过早见水或被水淹,影响开发效果.前人对储层非均质性做过研究和探讨[1-19],但对细分沉积单元方面报道很少,笔者在研究区地层划分及对比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获取储层非均质性参数,进行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3个层次的宏观非均质性特征研究,为认识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油田剩余油的影响提供参考.

1 地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与对比是油田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与关键,其可靠性决定平面微相及单砂体展布的正确与否,划分精确程度决定对地下油层的认识程度.对研究区267口井进行3.2×104井层次的对比,为认识该区不同沉积相态砂体空间展布规律、剩余油分布规律、储层特征奠定基础.

1.1 沉积时间单元划分原则

(1)沉积时间单元划分应与单期河道相对应,体现对单砂体的控制;

(2)标准井上沉积时间单元界线尽可能位于河道底部;

(3)划分标准尽可能少切割河道砂体,保证单一河道的完整性;

(4)沉积时间单元划分尽可能在目前采用的小层基础上进行,不宜脱离现有分层标准,以减少油田在应用中的混乱;

(5)沉积时间单元划分应具有实用性,符合研究区地质特征,并满足一定开发阶段的需要.

1.2 测井曲线优选原则

由于取心资料有限,细分层主要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受地质条件及仪器自身条件的制约,并不是所有曲线能正确反映地下真实情况,必须对其进行优选,优选原则为:(1)不同批次井网曲线特征明显;(2)曲线具有普遍性;(3)垂向具有高分辨率,细微对比特征明显.

针对本区为低孔、特低渗储层的特点,基于优选原则,选出自然伽马、微电极或双侧向电阻率、2.5 m底部梯度视电阻率曲线,同时参考声波时差,0.25 m、0.45 m视电阻率等其他曲线.

1.3 细分沉积单元

研究区目的层主要发育浅水湖泊三角洲相(扶余油层)和河流相(杨大城子油层)沉积,具有沉积旋回发育,岩性岩相变化快;除扶余油层顶、底标准层外,内部几乎不存在标准层等特点.采用标准层控制下的“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的沉积单元对比方法,包括:

(1)以区域骨架封闭剖面为平面控制.

(2)以区域性分布的标准层作为大段的层位控制为主;以辅助参照层(在一定井组内稳定,电性特征明显,易于识别与对比)控制为辅的对比方法,一般河泛面、泛滥平原等环境可形成参照层.

表1 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地层划分

(3)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及稳定的湖泊相沉积,采用按厚度比例对比或等厚对比的方法.

(4)泛滥—分流平原亚相及枝状三角洲的内前缘亚相沉积,采用河流相的不等厚度对比方法:①等高程对比法;②切片对比法;③砂体侧向相变对比法;④叠置及下切砂体侧向连续对比法.

按照划分原则,将研究区扶杨油层划分为4个油层组、24个小层、51个细层(见表1).

2 层间非均质性特征

层间非均质性是指砂体之间的差异,包括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的渗透率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及层间裂缝特征等.层间非均质性既是决定开采工艺、划分开发层系的依据,也是注水开发过程中水驱差异和层间干扰的重要原因.沉积相是层间非均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2.1 隔层特征

隔层是指分隔不同砂体的非渗透层,如泥岩、粉砂质泥岩、膏岩等,其横向连续性好,能阻止砂体之间的垂向渗流.隔层的作用是将相邻的油层完全隔开,使油层之间不发生油、气、水窜流,形成2个独立的开发单元.

陆相储层中,隔层主要分为3类:泥质隔层、物性隔层和钙质隔层,其中:泥质隔层对油气水运动影响较大,其次是钙质和物性隔层.不同类型的隔层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不同的电性特征.

(1)泥质隔层:深侧向电阻率低;微电极曲线平稳、幅度低;声波时差高值;中子伽马曲线平稳、低值;井径曲线明显扩径.

(2)钙质隔层:深侧向电阻率高于或接近油层电阻率;微电极曲线为尖峰且幅度差小; 声波时差明显低值;钻时值高且变化小.

(3)物性隔层:微电极曲线介于泥岩和钙质层之间,有一定幅度差;深侧向电阻率较低;声波时差中等;中子伽马中等.

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内的隔层岩性多为薄厚不一的泥岩,呈灰绿色或紫红色.隔层发育程度与砂体发育程度互补,即砂体发育处隔层相对不发育.

各层间隔层厚度为11.59~131.15 m,平均为35.67 m;隔层钻遇率大于70%,属于稳定分布的隔层.从垂向上看,隔层在水域面积较大,沉积物供给较少时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湖沼相沉积环境下厚度较大的隔层均大面积连片发育,而河流相中隔层相对较薄且连续性弱于前者.

从平面上看,分析隔层厚度分布与沉积相展布关系,隔层主要发育在砂体不发育的位置,如水上(下)分流间.砂体发育处隔层相对不发育,当目的层发育席状砂时,一般席状砂核部砂体较厚,边部相对变薄,因此核部处隔层不发育,边部隔层较厚.当目的层发育河道时,河道规模越大,河道下切越剧烈,导致与前一沉积单元的砂体叠置在一起,隔层厚度为0 m.由于河流能量较弱,规模小的河道发育厚度不大,可有较薄的隔层保留.

2.2 层间物性非均质性

层间物性差异包括层间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差异.层间渗透率差异通常用渗透率级差、变异因数、突进因数等参数表示.由扶杨油层层间非均质性参数(见表2)可知:扶Ⅲ油层组非均质性最弱,杨Ⅰ油层组非均质性相对较强.

表2 扶杨油层层间非均质参数

3 层内非均质性特征

层内非均质性控制并影响单砂层注入剂在垂向上的波及厚度.表现为砂层内部垂向上的渗透率韵律、最高渗透层所处位置、层内夹层分布、单砂层规模宏观的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等.

3.1 夹层

图1 扶杨油层典型井夹层特征

夹层是指分散在单砂体内的相对低渗透层或非渗透层,其厚度较小,一般为几cm至几十cm(见图1).它影响砂体宏观规模的垂直和水平渗透率的比值.夹层将油层细分为几段,对油水运动规律和措施有效期时间长短影响很大,有可能阻挡注入剂的驱替,进而影响驱油效果.

研究区夹层主要以泥质夹层为主,主要岩性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根据夹层延伸长度与注采井距之间的关系,将夹层分为3类.

(1)相对稳定的夹层.夹层在油层内延伸距离达到一个注采井距以上.这类夹层的作用相当于隔层.

(2)较稳定的夹层.夹层在油层内延伸距离可达到注采井井距1/2以上,但不到1个井距.

(3)不稳定夹层.夹层在油层内的延伸距离均小于注采井距1/2,呈透镜状分布.

对全工区153口井进行夹层识别,结果表明:工区夹层发育较差,多数小层中只存在少数断续的夹层,夹层延伸一般不超过1个井距,一般属于较稳定—不稳定夹层,多以不稳定夹层为主.FⅠ41、FⅠ71、FⅡ21等层夹层相对发育.对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夹层频率和夹层密度统计表明,河流相中夹层频率为0.19 层/m ,夹层分布最少,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夹层频率为0.24 层/m ,夹层分布较多;河流相中的夹层厚度大于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夹层的厚度.

3.2 渗透率

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为层内渗透率(主要是水平渗透率)的垂向变化程度,通常采用渗透率突进因数、渗透率级差、渗透率变异因数等参数表示(见图2).渗透率级差越小,渗透率非均质性越弱;反之,渗透率非均质性越强.

由图2可以看出,河流相的变异因数、突进因数、级差值较小,反映其层内非均质性较弱;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中的变异因数、突进因数、级差值次之;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变异因数、突进因数、级差值最大,表明其非均质性最强.

4 平面非均质性特征

平面非均质性指单一油层砂体的几何形态、各向连续性、连通性、砂体内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平面变化及方向性.平面非均质性对于井网布置、注入水的平面波及效率及剩余油平面分布有很大影响.

对研究区目的层进行长度、宽度统计,工区河道多贯穿全工区,长度约为6 km.河流相河道宽度为140~1 100 m,平均为330 m,长宽比约为20;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河道宽度为100~950 m,平均为270 m,长宽比约为24;三角洲前缘亚相河道宽度为100~380 m,平均为200 m,长宽比约为30.总体看来,研究区目的层河道砂体属于线条状砂体或条带状砂体.

根据河道发育情况,河道砂体顺物源方向连续性较好.河道宽度与河道砂体厚度具有很好相关性(见图3).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宽度随厚度增长呈均匀增长,增长率较低.当河道宽度小于250 m时,三角洲分流平原及河流相河道砂体宽度随砂体厚度增长速率较大;当河道宽度大于250 m时,砂体宽度基本随砂体厚度均匀增长,增长速率较低.三角洲分流平原的河道砂体较河流相砂体规模小,砂体宽度、厚度均小于河流相河道砂体.

图2 扶杨油层层内渗透率非均质参数垂向分布柱状图

图3 研究区不同沉积环境下河道宽度与砂体厚度关系

本地区河道一般规模较小,河道宽度多为1个井距,不同沉积环境下连通关系有所不同.河流环境下连通方式包括河道与溢岸砂、河道与河道、河道与分流间;三角洲平原环境下的连通方式包括河道—溢岸砂、河道—道间、溢岸砂—道间;三角洲前缘亚相以河道—席状砂、席状砂—分流间为主.

井间渗透率非均质程度与砂体在平面上的连通方式有关,连通面积越大,连通砂体之间物性差异越小,非均质程度越低.因此,河流相砂体规模大,河道砂体之间的连通方式较多,平面非均质性较弱;三角洲分流平原次之;三角洲前缘亚相、湖沼相中的砂体平面非均质性较强.

5 结论

(1)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为浅水湖盆枝状河流—三角洲沉积模式和和曲流河模式,形成的砂岩储层在层内、层间和平面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其中:扶Ⅲ油层组层间非均质性最弱,杨Ⅰ油层组层间非均质性相对较强.

(2)扶杨油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河流相砂体非均质性较弱,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砂体次之,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非均质性最强.

猜你喜欢

质性三角洲砂体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河流相复合砂体不连续界限等效表征方法探讨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黄河下游的三角洲特性及未来治理思路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从量化机制到质性建构——情绪话语分析刍议
AIDS患者内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维医治疗涩味黏液质性风湿性关节炎85例
壮丽的河口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