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举国体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1-11-09吴淑静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运动队竞技运动员

高 航,吴淑静

(1.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2.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新举国体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 航1,吴淑静2

(1.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2.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在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一直采用的是国家投资办体育的“举国体制”模式。这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使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问题——偏重竞技成绩而忽视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缺乏吸引和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的制度环境等。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周洋获金牌后的肺腑之言再次折射出“举国体制”竞技人才培养模式下中国运动员夺得金牌与没有夺得金牌,尤其是能不能夺取奥运会金牌的两重天地。在要靠金牌数来博取体育强国位置的思维方式下,一切瞄准金牌的强大奖励机制成为必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竞技体育的内涵已发生改变,正逐渐演化成为一种“以人为本”的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文化种系。在此背景下,突出“人本位”文化内涵的新型培养模式的研究迫在眉睫。研究新型的竞技运动人才培养模式,并初步建立了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落实与实践“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完善举国体制,推进我国新型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实现“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1 国内外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个强大的民族,一定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而竞技体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族的这种需求,给了世界各族人民一个精神支点。于是,竞技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和窗口,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鼓舞全民信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世界竞技体育背景与竞技体育价值认同的趋势下,优秀竞技体育运动人才的培养在各个国家理所当然地备受关注。在美国,中学阶段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成为培养对象,大学生运动员则是美国竞技体育队伍的主要力量。美国还以法律形式规定了运动员的学习总量、学习水平等,以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文化素养。在德国,发现体育天才的任务由体育俱乐部、学校、各级体育协会和州政府共同承担。而在日本和韩国,高校和俱乐部共同承担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功能。上述资料充分显示国外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结构,但由于我国与国外社会性质、培养体制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别,故其观点只能借鉴,不能照搬。

2 新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内容

近年来,国内关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比较片面,基本都是在如何取得优异竞赛成绩、夺取奥运金牌的思维模式下阐述己论。大部分文章或观点侧重于从创造优异成绩角度进行运动员培养模式方面研究,仅有少部分人和院校研究“竞、教、研”、“体、教、企”三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而“竞、教、研、企”四合一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尚未发现,因此,认真研究新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要。笔者在认真研究以往多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分析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对其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见图1。

图1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分类表

3 新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等体育院校培养目标,突出为竞技体育服务的理念,对“竞、教、研、企”四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研究,建立多元化的培养体制。

3.1 树立“人本位”的培养思想

建国以来,我国体育实行的是一种特殊的体育体制——“举国体制”。不可否认,这种体制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尤其是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和不可取代的贡献,因此有学者称之“举国体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在中国得到了证明。然而这种体制随着竞技体育改革的深入,其缺陷也日趋显露出来,如脱离教育——剥夺了运动员受教育的权利,文化水平低,就业难;国家负担过重——无法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市场运作困难;单纯追求结果——将金牌作为唯一衡量工作业绩的“金牌本位”思想严重,单纯追求竞技结果,把运动员视为竞技运动的机器,遏制了人的情感、个性和利益等。要使竞技体育摆脱困境,解决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就要牢固树立“人本位”的培养思想,积极探索构建由高等体育院校、高水平运动队、科研机构、企业俱乐部四者合一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3.2 建立多元化的培养体制

为彻底摆脱过去完全由国家统一投入、单一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变充分利用部分院校“竞、教、研”结合的成功经验,以及企业俱乐部办高水平运动队这种“竞企”结合的成功实践,建立社会多元化的参与格局,对“竞、教、研、企”四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周期性的实践研究。

3.3 构建多元化培养机制

将吉林省联办运动队较好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基地(简称“基地”)作为“竞、教、研、企”四结合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对象。充分利用其“教、竞、研、企”结合的实践,对“教、竞、研、企”四结合进行整体研究,全面、客观、科学地进行分析、论证、总结,最后形成完整的成功经验报告,建立新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新举国体制”提供相对完整的模式,并建立一个良好的多元化培养机制。

3.4 突出重点,强化竞技功能

“竞、教、研、企”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竞技体育”占首位,也即竞技体育是重中之重。“教”是围绕竞技体育而展开的教育,无论小学、中学、大学教育,都应该注意与竞技体育的融合,探索出运动员、运动队文化教育的新路子,使运动员成为既具备高水平体育技能又具备高层次文化素养的人才。当其在竞技体育岗位上奋斗时,能够为国争光;当其退役从事其他行业工作时,也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继续为社会服务。“研”是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科学研究。无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都应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和实力为目的,全面服务于国家竞技体育事业,全面服务于运动员身心健康,并且在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创造和创新。“企”同样要以“竞技体育”为轴心,因为一方面企业为竞技体育注入强大的经济投入,使得竞技体育具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一方面竞技体育以无形资产的方式,能够为企业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所以“企”与“竞”不是单向度的供给关系,而是互相促进的双赢关系。如果忽视“竞技体育”的地位,不以其为纲,那么后果自然是喧宾夺主,所谓的四结合模式也无从谈起。

3.5 正确处理“竞”、“企”关系,适应市场经济趋势

“竞”、“企”是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竞”是“企”的舞台和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手段,“企”是“竞”做大做强的物质基础和发展方式。“竞”、“企”结合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因此首先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特点,既不能以“竞”压“企”,使“企”成为单纯的提款机和银行账户,也不能以“企”抑“竞”,使“竞”完全沦为金钱刺激的工具,并形成“物质至上”的价值取向。在现阶段,我国举国体制中“竞”、“企”之间在不断磨合、校正,已经探索出一定的发展道路。如何使“竞”、“企”双方真正融合为一体,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市场经济模式,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显然是绕不过去的重要问题。目前CBA联赛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假以时日,一定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实现新突破。

3.6 深化教育功能,培养复合型人才

从国外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大部分国家重视文化教育,形成中学、大学的业余竞技体育培养模式,然后再向职业化的市场模式转移。根据我国的国情,不能完全照搬,但应该借鉴。在竞技体育培养模式中重视文化教育学习,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方针和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致使相当一部分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退役后无法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处境尴尬。因此在“竞、教、研、企”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必须要深化文化教育的功能,一方面在中小学、大学建立行之有效的业余训练体制,一方面在已有的专业运动队中加大文化教育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使运动员接受强制性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实事求是,根据运动员、运动队的实际,建立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文化教育制度,使运动员爱学、乐学,而且能够将文化教育知识融合到体育技能学习中,用文化来提高竞技体育实力。培养运动员的过程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不仅要服从眼前利益,而且要照顾长远利益;不仅要考虑集体利益,而且要尊重个人利益;不仅要着眼于竞技体育的进程,而且要顾及运动员退役后漫长的人生里程。不断深化文化教育功能,才能培养复合型的竞技体育人才,也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

4 结束语

充分利用“教、竞、研、企”结合的实践,结合有关院校研究多年的“优秀运动员学生化管理体制改革”这一“竞教”结合,以及社会力量、企业俱乐部参与竞技体育的“竞企”结合的成功经验,对“教、竞、研、企”四结合进行整体研究,全面、客观、科学地进行分析、实践,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良好的多元化培养机制,解决过去“举国体制”下竞技人才培养遇到的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丰富“新举国体制”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责任编辑:郭长寿 王艳萍

◂论文选粹

猜你喜欢

运动队竞技运动员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