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2011-11-08周团胜周胜光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第一中学湖南永州45300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中学生个体心理健康

周团胜 周胜光(.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第一中学,湖南 永州 45300;.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周团胜1周胜光2
(1.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第一中学,湖南 永州 425300;2.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师编制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湖南省永州市的八所中学高二年级1000名学生进行测试,找出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体育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结合学校体育特点,提出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

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体育;干预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的成长的关键期,但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都忽视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同年教育部也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以上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湖南省永州市八所市属中学高中二年级中随即抽取共10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64名占56.4%,女生436人占43.6%。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82份,有效问卷953份,有效率为95.3%。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测试,具体是采用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等编制的适应于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 H T)》。测试后对所有有效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MHT全量表由8个内容量表构成,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共有100个测试项,其中,测验效度检测项10个,学习焦虑、身体症状检测项各15个,其余各内容量均为10个。所有测试项凡是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除去效度量表项目,将余下的全部问卷项目得分累加起来,即可得到全量表分,可以从整体上看出焦虑程度,若被试者得分超过64分,说明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各内容量表的得分可诊断出个人的焦虑,若被试者某内容量得分超过8分(含8分),即使其全量表分没有达到64分,仍表明该被试者具有某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统计测试结果中被试者得分超过64分的共有75人,占有效测试学生的7.87%,其中男生28名,女生37人,这反应出心理健康问题是中学生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应该重视。

统计结果还表明至少有一项内容量得分超过8分(含8分)的学生有211人,占有效测试学生的22.1%,其中男生86人,女生125人,同样显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和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性。各内容量得分超标的数量分布也是不均匀的(见表1)。

男生得分超标的前三位内容量为:冲动倾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这是由于在这一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性心理发展较快,强烈的想走向成熟并为社会所承认,他们的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在迅速的变化,但又处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三方教育的环境中,不良的影响因素就会使他们产生困扰、自卑、不安、焦虑等心理问题。

女生得分超标的各内容项排序为:身体症状、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这也体现了青春期女孩的心理特点,女孩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这一时期的女孩子情绪不够稳定,相对于男生而言,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渴望社会交往但有缺乏交往能力,爱美之心越来越强但所处的环境又限制了他们的行为,再加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她们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表1 各内容量表得分超标数量分布

3 体育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3.1 调控个体的心理状态

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大脑供血、供氧情况,促使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分析综合能力加强,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活动还能直接给人带来高兴和喜悦,并能克制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调控人的心理状态。

3.2 培养个体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活动中,个体要面对多种主客观的困难。就要求个体具有明确的目的,具有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具有长期锻炼的坚韧性和临场的瞬间决断力,同时也要具有克服个人欲望的自制力。可以说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就是对个体意志品质培养的过程。

3.3 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活动的过程从始至终都进行着个体的社会交往,体育活动的进行也要求参与个体之间进行社会交往,经常参与体育活动,能够和谐人际关系、扩展社会来往、提高社会适应才能。人的交际活动能力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友好的交往不单是维持心理健康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3.4 帮助个体树立良好自我概念

体育活动过程中,参与个体常常会对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表现做出评价,同时个体在活动的过程中克服了主、客观的多种困难,心理状态趋于稳定,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就能够帮助个体清晰乐观的认识自我。另外,从事体育锻炼,能够促使个体的外在形象得到改善,如男性的发达的肌肉、硬朗的气质,女性苗条的身段、清爽的外形,都能够帮助个体树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3.5 治疗心理疾病

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已被公认。在美国,有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有80%的人认为体育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体育在治疗心理疾病方面还有着自己本身的优势,首先,它易于被患者接受,能够比较好的控制心理疾病患者的抵抗情绪;其次,它具有健心和健身的双重效果;第三,副作用比较少。

4 学校体育的干预策略

4.1 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内涵与功能

我们应全面的认识学校体育的内涵和功能,学校体育具体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与竞赛,体育爱好俱乐部,学生参与的社区体育等几个方面。既要肯定其强身健体的功能的同时,又要特别重视其促进心理健康和促进社会化的功能。

4.2 做好学校体育课程设计

要做好学校体育的课程教学,需要做好课程设计,我们应注意一下几个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就是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因为体育分为许多项目,每个项目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如果运动项目选择不对或教学手段不合适的话可能出现相反的效果;系统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功夫,所以我们在设计课程时也应注意系统地安排课程;循序渐进原则:是指课程的顺序安排,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逐步加强干预,使学生不至于因干预过于强烈而产生抵触情绪。

4.3 结合其他干预手段同时进行

学校体育只是中学生心理健康众多干预手段中的一种,有着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和短处,所以我们应采用多种干预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取长补短、统筹兼顾地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4 对学校体育的实施者进行相关的培训

我们还应该对学校体育的实施者——体育教师、班主任、家长等进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相关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结合实际使用好学校体育这一手段,才能发挥学校体育的最大干预效果。

4.5 注意学校体育的负面效应

学校体育作为中学生心理健康一个干预手段,确实能起到不可估计的作用。但由于体育项目的特点和使用的问题,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作用。如体育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伤病问题会使学生产生恐惧感,还有体育活动的难度和不同个体间能力的差异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等。

[1]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勇,孙高峰.体育锻炼对推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效能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3]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黄明教.体育统计与科研量化设计[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G44

A

1673-2219(2011)08-0185-02

2011-03-21

周团胜(1973-),湖南永州人,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第一中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体育教学与训练;周胜光(1983-),湖南永州人,华中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责任编校:何俊华)

猜你喜欢

中学生个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