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1-11-08

池州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现象物理实验

何 平

(池州市第三中学,安徽 池州 247000)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何 平

(池州市第三中学,安徽 池州 247000)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现象中,利用史情景,从现实生活中和从插图中提出问题是搞好物理学科教学的关键。

物理教学;问题意识

物理教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教学,不论是自然现象的发现和解释,还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和应用,都充满了问题。新教材中的每章每节都从问题入手,而问题几乎贯穿整个教材之中。由此可知,有了问题,才能启发学生,有了问题,才有探究的可能,有了问题,才能发现规律,有了问题,才有讨论的话题,并得到正确的结论。一个好的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的状态。从而完成整个课堂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必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各种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设计一些好的教学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不断的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环环相扣,深入探讨,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整个探讨活动过程中,特别要鼓励一些胆子小、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不敢发言、脸皮薄的同学,对于他们分析的有道理的地方,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高度称赞,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兴趣所在,满足渴望赞美的需求。

1 以问题与问题解决为纽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寻找共性,归纳和总结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意在突出科学探究要素,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例如“楞次定律”的教学思路[1]14:

图1 “楞次定律”教学思路图

楞次定律一是涉及的因素多 (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电流方向等),关系复杂。二是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很强,以问题与问题解决为纽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楞次定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楞次定律,顺利突破这一难点。

2 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

自然界是沉默无语的,而自然现象后掩藏得核心本质,是我们需不断探究的,所以实验是必备的手段之一。演示出乎学生意料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用出乎学生意料的新信息刺激学生。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为了得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物体下落的一样快”的结论,只需三个简单的小实验,教师在每个实验提出一个小问题,就会轻易地得出上述结论,进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实验一:手拿一个小球自然松开,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直线运动。实验二:一手拿金属片,一手拿一个和金属片一样大小的纸片,两手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然松开,观察两物体落地的时间——金属片先落地。实验三:牛顿管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 培养学生利用科学史情景提出问题

利用科学史情景进行探究教学,可以把教科书中的物理知识及其历史进程中所蕴涵的科学思维方法作为基础,有机地渗透科学史等方面的知识,依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把讲授知识变为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它的特点是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物理课程中的概念、规律、公式、定理等知识,还可以从中学习和领悟科学思维方法,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物理学家们对其探索的各种艰辛曲折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和熏陶。如法拉第“磁生电”中[1]23:其教学思路是:(1)问题的提出:统一的信念,对称的思想;(2)失败的启迪:突破传统,才能创新;(3)成功的诀窍:不懈的努力,敏锐的洞察力。

图2 “磁生电”教学思路图

通过展示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思维过程,再现了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求真的高贵情操,对自然现象探索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

4 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在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中,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提出了基本要求,提出问题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教师每节课提出问题,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能根据发现问题而引发思考的培养。而高中生的感知能力、思维、记忆等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的思维也具有一定的个性,具有逻辑思维的能力了,故而教师在平时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物理学科是一门成熟的精密科学,实验、逻辑关系二者构成了它的理论基础。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物理选修3-2中P40的思考与讨论:两个没有导线相连的线圈套在同一闭合铁芯上,一个线圈连到交流电源的二端,而接在另一线圈二端的灯泡会发光。根据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而提出问题 :为什么灯泡会发光[2]40?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物理题目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物理概念的真正含义,提高正确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荒谬说法的一个实例:一个故事里说,某人抓住自已的头发,竟把自已连同骑着的马一起从泥潭里拉出来。谁听了这样的故事不感到可笑呢?可是骑自行车的人为何把自行车骑上人行道,在自行车前轮接近人行道边缘时,猛把车把拉向自已,于是前轮抬起,居然驶上人行道?该例可以让学生思考,运用物理概念来解决上述问题。

5 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知识,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认识生活。从自然现象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注重观察,引导学生注意平时一般不太注意的问题,养成一个对任何自然现象均问一个“为什么”,将问题向课外延伸。例如,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为什么不太穿颜色深得衣服,而穿颜色浅的衣服,冬天则相反呢?例如,在学过《超重和失重》后,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动手观察一个失重现象。用一个饮料瓶,在靠近瓶底的侧面打一个洞,用手指按住洞,在里面装上水,移开手指,水就从洞中射出来,如果放开手,让瓶自由下落,水将不再从洞中射出。例如学生就自行车各项功能,提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有的提出自行车的轮胎上为什么有花纹?尾灯为什么看起来很亮?有的提出刹车时,刹前闸,还是刹后闸好?又如举一个课堂讨论的例子,物理教学书写到:“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传播纵波,因为在这些物体体积变化时,都能产生弹性力,但气体和液体的形状变化时不能产生弹性力,所以不能传播弹性横波。”而在教科书中又肯定的说,如果把石头抛入池塘,能看到圆形的横波从石头落在水里的位置向外传播,这是否矛盾?教学过程中,这一过程完全可以是师生互动,讨论的过程,得出合理的物理模型,再根据学生的经验来猜测、探讨。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分析解决,有效激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形成运用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品尝在学习中能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好处,使学生明确学好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而不见的同学也大有人在,所以结合课堂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6 培养学生从插图中指出问题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认真观察,分析为何出现这种现象,而教材中每一幅插图都是作者精心思考的结晶,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的手段之一。如天空是色彩斑斓的,但天上的星星究竟是如何运动的?人类对太空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武当山金殿:为什么在雷雨交加时,金殿的屋顶出现盆大的火球,来回滚动。雨过天睛时,大殿金光灿烂。 ——雷火炼殿奇覌。

人的科学素质表现之一是“说话要有根据,说话要有逻辑。”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次又一次的培训,长期以往,将逻辑训练长留心中,成为他们的潜意识和价値观,使他们的将来思维有条理,逻辑性强,看问题不片面,善于认识新事物。这就是学习理科的好处,也是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科教书物理:选修3-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G 632

A

1674-1102(2011)06-0159-02

2011-11-09

何平(1954-),男,安徽贵池人,池州市第三中学教师,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束仁龙]

猜你喜欢

现象物理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只因是物理
处处留心皆物理
做个怪怪长实验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