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译学词典的附录设置原则
——兼评国内常见的几部译学辞典

2011-11-07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辞典辞书词典

杜 晓

(山东工商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 烟台 264005)

试论译学词典的附录设置原则
——兼评国内常见的几部译学辞典

杜 晓

(山东工商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 烟台 264005)

附录是辞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辞书的实用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附录的主要作用有三个:补充和延伸作用,概括作用,检索作用。附录的设置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可循的。根据附录在辞书中所发挥的作用,译学词典附录的设置应遵循相关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适量性原则。

译学词典;附录;设置原则

据陈炳迢考证,“中国辞书设置附录,最早见于梁顾野王《玉篇》、唐孙强增字减注本中所加的‘反纽图’”[1]。这一设置开创了后来辞书应用附录辨析字形的风气。辞书中设置附录在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但辞书普遍设置附录却是近几十年的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辞书事业迅速发展,各种词典不断涌现,辞书附录的设置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据许建业[2]统计,常见的1600多种馆藏辞书,共收录附录6400多种,平均每种辞书4种,多者达50种。可见,在中国,辞书中设置附录已成普遍现象。翻译词典设置附录也很普遍,据笔者统计,中国人编的5本翻译词典共收附录11个,平均每本2.2个,占辞书总页码的7.8%。

翻译词典设置附录已很普遍,但对附录设置的研究却很少。据曾东京[3]统计,《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中关于词典编纂的论文有424篇,词典评论文章有508篇,双语词典附录编纂的文章一篇也没有。由于对附录设置研究较少,对附录设置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必然导致附录的设置五花八门,数量不一,比例也很不协调。某些出版商甚至让编者在附录中加进一些可有可无、华而不实的内容,增加其所谓的“权威性”,吸引读者购买。结果降低了附录的使用率,收不到附录的设置效果,却增加了词典的容量。那么,词典应如何设置附录呢?本文拟从附录的定义与作用入手,探讨附录的设置原则。

1 附录的定义

关于辞书附录的定义,不同的辞书专家意见各不相同。

胡明扬认为:“附录是词典里除正文、序言、凡例等以外附加进来的一些参考资料或参考表格,它实际是词典内容的引申,一些没有收进词典正文但估计到读者有可能经常查检的常识性材料都可以以附录的形式列入词典里来。”[4]指明了附录的对象、内容、作用。

《辞海》释义为:“附印于图书正文后面的有关文章、文件、图表、索引、资料等,便于读者查考,或有助于读者理解正文。”[5]指明了附录的对象、位置、内容与作用。

曾东京认为,“英汉语文词典附录的定义应该是附在词典正文之后的,同正文某一(几)类或局(全)部有关的、有助于读者检索与理解正文的文章、文件、图表、索引与资料等。点明了附录的对象、位置、性质、作用、内容。”[3]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附录的定义应包括对象、位置、性质、作用、内容等要素。显然曾东京的定义更合理、更全面一些,概括了附录设置的基本面貌。它虽然只是专科语文词典的附录定义,对附录的基本定义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笔者认为,译学词典的附录定义应为:设在译学词典之后,与正文内容密切相关,便于使用者理解或查考正文的文章、文件、图表、索引与资料等。

2 附录的作用

曾东京[3]认为,英汉语文词典附录对正文的作用有4种:补充作用;概括作用;纠订作用;检索作用。阎淑侠[6]认为,附录对正文的作用有4种:正文内容的补充;正文内容的系统化;正文内容的开发揭示;为正文内容开辟新的检索途径。曾大力[7]、许建业[2]也曾零星谈到附录的作用。根据以上专家和笔者对于附录作用的研究,附录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3种:补充和延伸作用;概括作用;检索作用。

2.1 补充和延伸作用

补充和延伸作用指有些内容与正文内容相关,对辞书使用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受正文中词目类别的限制,不便在正文中表述,便以附录的形式出现。这些附录不仅能延伸辞书的内容,而且大大增强辞书的利用率。如《译学词典》中的“我国翻译论著目录”,《译学大词典》(简称《译典》)中的“翻译要事年表”,《中国翻译词典》(简称《中典》)中的“中国翻译大事记”、“外国翻译大事记”、“中国当代翻译论文索引”等附录都属于这一类。这些附录延伸和补充了词典的内容,给使用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使用者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2.2 概括作用

概括作用指有些内容分散于辞书的各个条目,读者查找不太方便,或耗时太多,编者可以附录的形式,对正文中的某些知识,尤其是重要知识进行概括,列成条目或图表,使之更加系统化,以便读者查找。《汉英双向翻译学语林》中的“期刊名称选介”就属于这类附录,它不仅将正文中出现的期刊列成条目,而且增加一些其他重要期刊,起到概括和补充双重作用。作者如要查找相关信息,翻开该附录一看便知,可谓迅速便捷,事半功倍。

2.3 检索作用

检索作用指附录为使用者提供多种检索手段,密切辞书与使用者的关系。一般工具书,通常只采用一种方式编排,限制了检索途径,给读者带来不便。为了克服这一缺点,辞书编纂者可以为正文开辟多种检索方法,可按音、形、义等多种方式编排,让读者有选择的余地,提高工具书的使用效率。如《译学辞典》的“词目音序索引”,《中典》的“词目首字笔划索引”等大大提高了该词典的利用率。

3 译学词典附录的设置原则

通过以上探讨,笔者认为,附录设置不是随意的,是有一定标准和原则可循的。附录的设置原则很多,主要有三种:相关性原则、必要性原则、适量性原则。

3.1 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附录内容要与译学辞典的正文内容相关,二是指附录内容要与译学词典的编纂目的相关。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译学辞典则是译学知识的工具书,它汇集译学词语,按某种次序排列,构成体系,描写译学的历史和现状,解释各词语所代表的事物和现状,为读者提供了解和研究译学的相关信息。”[8]1译学辞典的附录内容必须与译学理论和译事相关,不相关的附录不仅发挥不了作用,而且冗余信息还会增加词典负担。《译典》和《中典》的附录选择充分体现了相关性原则。《中典》的“中国翻译大事记”、“外国翻译大事记”、“中国文学书名汉英对照目录(部分)”、“外国文学书名外汉对照目录(部分)”、“中国当代翻译论文索引”、“世界著名电影片名英汉对照索引”、“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职务和职称、国际文献与条约译名录”和《译典》的“西方翻译的五大历史时期”、“翻译要事表”都与词典的编纂内容相关,符合相关性原则。而《译学词典》附录的相关性就差一点,该辞典设了三个附录:“我国翻译论著目录”、“参考书目”、“词目音序索引”。其中“我国翻译论著目录”参考价值很高,对从事译学研究的人员查照相关参考书目很有帮助。但后两个附录同词典编纂的内容关系不大,理应不设,或者参考《中典》的做法,列于附录之后。

内容上的相关性必须与词典的编写目的相关。大型的译学辞典,主要是为译学研究者服务的,编纂目的是“为翻译研究者集中提供具有系统性的大量的资料,俾启其心智,利其研究”[8]1。译学辞典的附录设置也应为这一目的服务,为译学词典使用者提供相关资料。《译典》和《中典》基本做到了这一点,为词典的使用者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但也有一些附录设置不太合理,如《中典》中的“中国文学书名汉英对照目录(部分)”收录在大型的汉英词典中更好些;“外国文学书名外汉对照目录(部分)”,“世界著名电影片名英汉对照索引”,“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职务和职称,国际文献与条约译名录”最好收集在大型的英汉词典中。

3.2 必要性原则

必要性就是指词典所设附录必须是读者最需要的,或者是读者在其他地方查找比较困难的信息。有些附录内容虽然和词典内容相关,但由于读者在其他常用词典中很容易查找到,应尽量不列,以免增加词典的负担,同时又能腾出一定篇幅收录其他对读者更有用的信息。一般而言,凡是与正文内容直接相关、对读者理解词典条目有直接帮助的附录,均可视为必要。《中典》的“中国当代翻译论文索引”和《译典》的“西方翻译的五大历史时期”,便于研究者查找相关资料和了解翻译史发展概况,充分体现了译学词典附录设置的必要性原则。《中典》的“中国当代翻译论文索引”,《译学词典》的“我国翻译论著目录”等附录的设置也很有必要性。

3.3 适量性原则

适量性指译学辞典的附录设置不能太少,但也不是越多越好,附录篇幅应该有适当的控制。顾名思义,附录作为附加信息,不应也不可能取代正文。它在词典中所占的比例不宜过大,否则会本末倒置,有失平衡。从数量上来看,“适当为五六个,多至七八个,最好不超过十个”[9];从篇幅上,“附录一般占词典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是合宜的”[10]。但翻译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内部理论派别繁多,牵扯到的边缘学科也很多,综合性的译学词典所设附录的数量和所占篇幅与一般词典应有所不同。如《中典》的附录占总篇幅的14%左右。通过对几部常见翻译辞典的分析(见表1),笔者认为,综合性的译学词典还应包括“主要翻译理论著作”、“翻译组织与刊物”、“重要翻译院系介绍”、“翻译主要流派”、“中西翻译理论发展史”、“翻译常用工具书”、“音译表”等附录,数量达到10到15个,占总篇幅的10% -15%为宜。

表1 国内外主要译学词典附录分析表

[4]胡明扬,谢自立,梁式中,等.词典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193.

[5]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433.

[6]闫淑侠.简谈工具书中附录的功能及特点[J].图书馆建设,1998(4).

[7]曾大力.谈谈专科辞典的附录[J].辞书研究,1995(2):48.

[8]孙迎春.译学大词典[M].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

[9]刘新芳.试论综合性词典的宏观结构[J].跨文化交流,2002(9):338.

[10]徐祖友.谈谈词典的附录[C]∥辞书编纂经验荟萃.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30-333.

[11]时永乐.古籍附录述论[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3):25.

责任编辑:柳 克

附录是正文的附属成份之一,是对正文内容的延伸、补充。“附录的编辑,是以一人之劳换取万人之便的功德无量的工作”[11],在提高词典的实用性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附录的设置必须有很强的原则性,对于译学辞典来说,附录的设置原则主要体现出其相关性、必要性、适量性等原则。

[1]陈炳迢.辞书编纂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298.

[2]许建业.关于辞书附录的若干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1995(1).

[3]曾东京.综合性英汉语文词典中的APPENDIX附录问题:兼评《英汉大词典》的附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1).

On principles of compiling appendix in dictionaries of translation studies——Comments on several dictionarie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DU Xiao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Yantai 264005,China)

Appendix,as an important part of dictionary,plays important roles for improving the practicality of a dictionary,such as,complementing,generalizing and searching.Compiling appendix should be governed by several principles.According to its functions,appendix setting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being relevant,being necessary and being moderat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appendix;compiling principle

H06

A

1009-3907(2011)05-0051-03

2010-12-18

杜晓(1970-),男,山东新泰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英汉对比研究。

猜你喜欢

辞典辞书词典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亚鲁辞典
2017年2期《IQ辞典》答案
2017年1期《IQ辞典》答案
2016年12期《IQ辞典》答案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漫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