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机遇调思路转文风持续唱响国土资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速增效的主旋律
——在资源导刊宣传及通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1-11-07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文茂林

资源导刊 2011年10期
关键词:宣传报道中原办刊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文茂林

抓住机遇调思路转文风持续唱响国土资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速增效的主旋律
——在资源导刊宣传及通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文茂林

(2011年10月13日)

这次宣传通联工作会议,是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国土资源管理重要指示,国务院下发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之时召开的,意义非同寻常。借此机会,我想就宣传报道工作如何抓住机遇调思路、转文风,唱响国土资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速增效的主旋律问题,与同志们交流一些认识和看法。

今年国土部门迎来两大盛事:一件是七、八、九三个月,胡总书记、温总理多次对国土资源管理作出批示、指示和讲话,层次之高、分量之重,刷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土资源管理的新纪录。中央领导同志如此高密度地重视和关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历史上是少有的,在其他行业也是不多见的。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系统的热切关心和期望,更是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升到了“国策”和“战略”层面,为解决当前带有体制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难题,提供了具有国家意志力的指导和遵循。另一件事,是最近国务院出台了《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全文共10个部分15000余字,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提出的目标任务非常明确,其中涉及国土新政的段落达10多处,对河南的资源政策有所放宽倾斜,相当于“不是特区的特区”,为国土部门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契机和空间。机遇稍纵即逝,智者善谋当时。对于国土系统的宣传报道工作来说,能否敏锐地抓住和用好这一重要机遇,当好给力大中原的舆论引领者,不仅是对能力素质的新考验,也是提升办刊水平、扩大刊物影响力的难得机遇。宣传报道必须紧跟中心,服从和服务于中心。我们不能为办刊而办刊,更不是为赚钱而办刊,根本宗旨在于引领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促进新发展,扩大新读者。根据形势要求和当前的实际,下一步办刊和宣传报道工作应向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第一、向及时解读宣传国土新政新规持续发力。最近几年,有关国土资源管理的政策性、法规性文件不断出台,对加强土地、矿产的管、批、用、查越来越严格,需要认真宣传解读,达到人人皆知会用。特别是今年七月份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三次重要讲话,提出了不少精辟论断和大政方针,如胡总书记指出的“四个坚持”、“四个切实”、“三个最严格”和“二十字方针”,温总理提出的“两个可持续”和“四条要求”,每字每句都具有极为深刻的内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行动纲领,迫切需要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高标准快节奏地贯彻落实,这就给办刊写稿提出了一个应急而特殊的要求。在传达学习阶段,解读宣传工作要跟上去,不仅要介绍是什么,更要解答为什么,不仅要反映怎么看,更要回答怎么办,以推出更多的新理解、新认识,打开人们思想解放之门;到具体落实阶段,就应当把多推快报可供借鉴的实事、实招、实例作为重点,以打开创造性贯彻落实之门。就拿落实胡总书记关于建立国土资源管理新格局来说,党委领导怎么体现,政府负责主要负哪些责,部门协同如何区分职能,公众参与通过什么途径,上下联动有何办法,这需要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理顺,尽快拿出操作办法来。省厅正在组织力量研究,准备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下发意见。《资源导刊》从现在起,可开辟“学讲话、破两难、促转变”专栏,邀请有关权威人士对国土新政进行解读,陆续刊发一些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的经验做法。期望大家围绕这个“新闻点”,多提供线索和稿件,以推动和促进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往实处落。

第二、向快速推出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成果持续发力。按照现有发展速度和资源管理模式与利用方式,资源有效供应难以为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难以保障。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将进入供需矛盾更突出的时期,耕地保护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国务院这次下发的《指导意见》中,对国土资源工作强调最多的是“改模式、转方式”问题,要求我们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审批制度改革、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等,努力转变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通过布局腾挪和结构调整,将开源与节流有机统一,拓展建设用地空间,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开辟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天地。同时,还具体部署了多个建设项目和改革任务,郑州、洛阳、开封、新乡、安阳、南阳、商丘、濮阳等大多数地市都能对号入座。可以说,中央把河南已经做、正在做和将要做的事都给安排好了,中原再崛不起来,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形势喜人又逼人,常规的资源管理方式不改也得改,不转也得转。因为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实现从粗放利用到集约利用、从计划配置到市场配置这两个根本性转变。宣传报道工作一定要紧跟各地加快建设的步伐,跟踪国土系统的每一项改革,留心观察本质性的转变,坚持与改革同行,抢抓先机,抢占高地。一经发现勇于和善于改革的,就要大写特写、早报快报,哪怕有些方面不成熟或不到位,也不要迟疑。能不断推出资源管理利用的一些新模式、新方式、新成果,那就是宣传报道工作的重大突破,也是对破解难题、引领改革的最大贡献。

第三、向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重大典型持续发力。在中原崛起迎来重大转折的历史时刻,让更多的国土人得到应有的记载和记忆,是宣传报道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单位老是出不了经验和典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宣传水平。国土部门这几年,应当说是“两难”夹击,负重前行,倒逼出了不少好点子、好做法,也得益于一批事业心责任感强的骨干力量,关键是我们重视和发现不够、总结推广不够。今年以来,《资源导刊》对重大典型的报道很下力、很有效,先推出了洛阳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丁新务的事迹,后又总结了南阳市国土资源局构建共同责任机制的经验,这两个典型都上了国土资源报头版头条,提升了河南国土人的形象,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还有全国土地整治万里行活动,之所以在河南片搞得比较成功,发稿多、位置重、篇幅大,核心是两大因素起作用:一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确实干了不少事,创新了不少办法,有经验可写;二是记者们比我们有眼力、水平高。期望在座的同志多留心身边的好人好事,下工夫学学写经验、写典型的方法技巧,以“关键在做”的标准,来挖掘中原崛起的优秀参与者,弘扬和传递他们的精神价值,更好地发挥用典型推动全局工作的效应。

第四、向深入基层一线写真纪实持续发力。当前,全国新闻单位正在扎实推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对做宣传报道工作的同志来讲,应该是永恒、自觉的事业追求。宣传、报道和编辑人员不经常走入基层,用自己的身心去捕捉基层的点滴变化,就很难使新闻获得应有的敏锐度和深度。最近,中央级大报开展活动后变化很大,官样文章少了,大话套话少了,报道普通群众的多了,实话真言多了,离读者亲了、近了。有经验的记者都明白,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是用脚在基层走出来的。在这里,我提一个要求,杂志社的编辑记者要抽出时间,争取每季度下基层采访一次,每年至少要下去四次,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作为一种常态,持续开展下去。杂志有杂志的特点,组稿多、出版周期长,因此要少报一些时效性、动态性强的东西,多突出长远指导性强的内容,多刊发有保留价值的研究性成果,让读者看完后有所启迪,乐意收藏。市局、县局的同志虽然身在基层,但也不一定对情况很熟悉、都掌握,同样需要下基层、进乡村、到矿山、访农户,了解基层国土所同志们的工作生活,挖掘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的事迹,到执法前沿感受执法人员的酸甜苦辣。只有这样,才能制作成品、写出精品、获得奖品。这几年杂志社评选出的“好文章”,大都来自于基层。

第五,向形成群众性报道骨干网持续发力。宣传报道工作同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一角,这方面如果成为“死角”,单位的工作就没有“棱角”,整体建设就会一潭死水。目前,各地做宣传报道工作的同志大多是兼职的,要么是办公室做文秘的同志兼职,要么是负责信息的同志兼职,只有少数一些地方是专职。有些系统写稿件的人就那么一两个,一年也上不了一两篇。还有的单位根本没人管、没人写,至今“刊上无文、报上无名”。这个问题要引起领导重视,抓紧落实到人。实践证明,宣传报道工作活跃的单位都很注重全员发动、骨干带动、内外联动,并且将任务分解到单位和人头,广种薄收,见报率就高。像焦作市的修武、武陟、孟州,安阳市的文峰区等单位,一直搞得比较好。各地要着力从分管、兼职做宣传报道工作向群众性宣传报道转变,市(县)局主要领导不仅要高度重视,而且要亲自抓、亲自过问,并提倡重要稿件亲自写。分管领导要真正负起责来,经常给宣传报道人员谈线索、交任务、压担子。不论是专职还是兼职的,既要自我加压、多写多报,更要把群众发动起来,把更多的爱好者带起来,形成“多人写稿、多报投稿”的活跃局面。明年内,力争消灭报刊用稿“空白县”,乡镇国土所见稿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省直管县(市)局见报率应当更高。厅办公室和资源导刊杂志社,要承担起培训和指导的责任。

同志们,办好刊物、搞好宣传、写好报道,都是个苦差事,但苦中有乐、有得,也是很锻炼人、很出息人的平台,不少领导干部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希望大家多学习、多练笔,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让我们共同为国土资源管理事业摇旗呐喊,擂鼓助威,为加快建设大中原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宣传报道中原办刊
沁园春·赞中原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中心自觉 百姓自觉 县域自觉——金报集团以“三自觉”做好新闻宣传报道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把好节奏、踩准节拍,凝心聚力铸自信——浙报集团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的探索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