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管理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运用探析*

2011-11-07钟晓燕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3期
关键词:隐性师范生能力

杨 英,钟晓燕,瞿 堃

(西南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知识管理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运用探析*

杨 英,钟晓燕,瞿 堃

(西南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通过文献研究证实,知识管理的一些理论和理念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在总结知识管理的重要理论和理念的基础上,对其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知识管理;理论和理念;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运用

一、前言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并要求所有的在职教师达标。作为明日之师,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文献研究,笔者发现知识管理的一些理论和理念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对此进行探索和分析。

二、知识管理的重要理论和理念

知识管理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但最早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知识管理已成为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2]笔者认为知识管理是通过融合信息技术、组织结构以及文化等因素,来控制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以提升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弄清楚知识管理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和渠道,在此,我们将知识管理的一些重要理论和理念归纳整理如下:

1.知识分类

知识管理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知识的分类,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分类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知识的 4W 分类(即 Know-What、Know-Why、Know-Who、Know-How)。知识管理理论进一步将上述知识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3]显性知识是指能够以一种系统的方法传达的正式和规范的知识,它可以通过形式化、制度化的语言来加以传递,是一种具体且系统的知识。例如报告书、手册、电脑程序等。隐性知识是个人固有的、个性化的、难以用文字记录和传播的知识。包括具体的诀窍、手艺、技巧以及来源于实际的经验。

2.知识转化

日本科学与技术高级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野中郁次郎教授曾在其一系列论文和专著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知识转化”的完整模型——SECI模型。[4]该模型是知识管理最核心的理论,主要包括知识转化的四种方式及其相应的方法,如下表所示:

表 SECI中的知识转化方式

3.知识共享

知识的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理念,知识共享主要包括两种策略:分类编码策略和个人化策略(亦即显性知识共享策略和隐性知识共享策略)。分类编码策略是指让知识与知识生成源及知识开发者剥离,以达到知识独立于特定的个体或组织并在一定程度上固化的目的,而后知识再经过一定的程序处理、提取,进而汇编成知识对象并存储于知识库中,以提供使用者随时反复调用的策略。个人化策略则是指让知识生成源与其开发者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知识主要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来实现共享,在个人化策略中使用计算机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知识,而不是储存或检索。

4.知识管理工具

知识管理工具是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物质基础,在知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的知识管理工具主要包括:知识生产工具,包括知识的获取、综合、创新等等,如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知识编码工具,即将知识进行有效的编码、存储和再现,如知识仓库、知识地图等等;知识转移工具,如BBS、MSN等。[5]

三、知识管理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运用分析

1.培养目标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升师范生个人的教育技术能力,这是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的一般认识。人们往往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师范生个人的教育技术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组织和机构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组织或机构的知识储备、所采用的策略方法、人员和材料等都会影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在帮助师范生形成教育技术能力的过程中,增加相关机构或组织的显隐知识储备、积累相关经验、提升相关人员素质等同样是重要的目的和目标。因此,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目标不仅是师范生个人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还应包括相关机构或组织“能力”的提升。

2.培养内容

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该标准是针对全国中小学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的一个统一标准和行动指南。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大多是以该标准为依据,通过开设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方式来进行。[6]通过对标准的解读,我们发现,该标准虽然有针对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三种不同人员的三个部分,但三个部分的结构大致相同,均为: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部分。我们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意识与态度、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三部分中的绝大多数内容均为隐性知识的范畴。再以此标准来反观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我们发现,各地区、各高校虽然大多数都编制了适合自己学校特色和地方需求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但这些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大多数为“知识与技能”的范畴。同时通过对相关教师的访谈我们也了解到,该课程的实施多是通过教师讲授+实验室上机操作来完成的。很显然,这与标准的宗旨是不相符合的,甚至是本末倒置的。作为一个教育技术的研究者,笔者认为,无论是在职教师还是在校师范生,培养他们的教育技术能力并不仅仅是教会他们技术,而是要培养他们运用技术来满足教学需求、解决教学问题,运用技术来创新,运用技术来提升自己的一种意识和态度。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应该是运用技术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结合,而且隐性知识应该占据更大的比例。因此,笔者认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应该加大对隐性知识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方法和策略。

3.培养策略

1)建立网络知识库

教育技术是一个具有极强时代性的学科,它与技术的发展和新的学习理念的形成有巨大的联系。因此,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也应该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为此,各高校的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也在不断地修正和调整。另一方面,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师生会产生众多无序的、零散的隐性知识,这些知识中蕴含着师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等,若不加挖掘、提炼和保存,将随时间而消失。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网络知识库。一方面用于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所需要的显性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便供师生随时查阅,并随时补充新的知识;另一方面用于挖掘和记录师生的隐性知识,使之能在组织之间传递和共享。

2)建立实践社群

所谓实践社群就是有着同样的目标、同样的工作或者同样的兴趣的一群人,组成一个非正式的团体,就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促进知识共享,加深对问题的看法。[7]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以师范生为核心的实践社群在促进师范生显隐知识的转化和共享,提升师范生个人教育技术能力和组织知识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许多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师都要求师范生成立了小组,但由于成员缺乏足够的动机,小组缺乏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制和保障,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环境和文化支持等因素,这些小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社群。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上述几个方面做一些努力以促成实践社群的形成。在营造学习文化和环境方面,宁夏大学的梁占华和张玲就提出了“授权赋责”、“采集班级及部落照片”、“组内互助第一的原则”、“头脑风暴法”等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值得借鉴。[8]

3)重视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

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整个过程中都涉及到知识的管理。充分、合理地利用知识管理工具对师范生个人及实践社群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师范生个人知识管理方面可以运用搜索引擎进行知识的检索;运用Excel、SPSS、概念图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运用Blog进行知识的总结提炼和表达等等。在实践社群的知识管理方面,可以运用Wiki进行协作知识建构;运用QQ或MSN进行头脑风暴;运用GAE等工具进行群体发散性思考等等。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这样一些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学习,为学生提供这些工具,并用简明的表格形式将其主要功能特点和相关帮助资源罗列出来,以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另外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们也应该切合地运用这些工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运用知识管理工具的习惯。

四、结束语

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知识管理在教育技术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非是因为它新,而是因为二者具有内在的契合和必然的联系。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理念或方法是一个新兴的、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仅从思辩的角度探索和分析了知识管理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一些运用,以期能有更多的研究者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1]顾基发,张玲玲.知识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朱晓峰.知识管理研究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5).

[3]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4]查尔斯·德普雷,丹尼尔·肖维尔.知识管理的现在与未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李瑞国.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08.

[6]张娜.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7]王良辉.基于知识管理的在线学习支持系统设计[D].华南师范大学,2005.

[8]梁占华,张玲.知识管理在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9).

[9]黄新辉.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资源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6.

[10]汪和生.分布式认知与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推进的新思路[J].中国电化教育,2007(7).

[11]陈燕.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育资源库[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

G65

A

1673-8454(2011)03-0070-03

*本论文研究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SWU0909529)“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模型设计与运用研究”资助。

(编辑:金冉)

猜你喜欢

隐性师范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