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文:打造“创新型”魅力秦皇岛
2011-11-06任晏黎覃远军
本刊记者/任晏黎 覃远军
朱浩文:打造“创新型”魅力秦皇岛
本刊记者/任晏黎 覃远军
“河北沿海发展进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意义重大,这标志着由秦皇岛、唐山、沧州等组成的河北沿海区域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中获得了明确定位。而科技创新发展,将成为推进本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环节。”全国人大代表、秦皇岛市市长朱浩文两会期间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就创新城市建设和打造城市品牌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科技创新支撑发展
秦皇岛市发展的新机遇是科技产业,一个传统的旅游城市将在技术创新的变革中焕发出异样光彩。朱浩文谈到转变产业结构时显得意气风发,他告诉记者,为了抢抓沿海开发建设重大战略机遇,秦皇岛充分发挥了滨海生态城市的优势,将产业发展定位于“一个中心三个基地”,这其中包括打造中国北方生态休闲度假中心,建设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港口物流集散基地。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主要以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秦皇岛市在‘十二五’规划以及年度工作计划中,一直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摆在城市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位置,将其作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关键环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
对于记者提出的科技创新优势和举措等问题,朱浩文指出秦皇岛的软实力非常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目前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达到14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达到6家;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而秦皇岛软件产业基地和港城创业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入驻企业有近300家;高校在校生人数13.8万人,人才密度超过了15%。“在未来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贯彻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到一个符合自身条件的加快转型、加速发展的方式。同时政府在资金扶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方面也会加大力度。”
朱浩文透露,秦皇岛目前正在进行国家第三批“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相关的方案也已经提交给科技部。“在方案中我们提出了十大创新工程,主要是围绕着加快产业创新、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的作用和加强创新环境基础保障等几个方面来展开。申报应该很快就有结果了。”
旅游优势再放异彩
全国人大代表、秦皇岛市市长朱浩文
在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如何打造城市品牌?朱浩文的观念引人关注。“个性化”,他把这个词再次重申并解释:“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整个中国的时代主题。但在切入点和实现路径上却不能同质化,各地方要根据本地实际走个性化发展的道路。”
在他看来,让秦皇岛的传统资源绽放新的光彩,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就是巧做旅游推广。秦皇岛一直在花大力气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作为旅游城市,秦皇岛对外打出“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的口号,着重强调自身地理优势和环境特点:在方圆5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山、海、关、城、湖、温泉和湿地等多类型旅游资源,并且拥有天下第一关、万里长城起点老龙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外国人开放的避暑地北戴河、中国八大最美海岸之一的黄金海岸等一大批经典资源。“依靠这些众多的优质旅游要素,秦皇岛2010年接待游客达到了1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4倍和2.1倍。我们前不久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可以说这是秦皇岛旅游业发展的难得机遇”。朱浩文强调,“我们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将这一数字翻一番。同时以北戴河新区为突破口,以旅游立市百项工程为支撑,推进各产业与旅游元素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拉长旅游产业链。”
第二要着力打造文化品牌。由于秦皇岛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从公元前1600年到现在,3600余年的文明史,自秦始皇派人出海寻仙至今,留下了众多传说和典故,造就了帝王文化、长城文化、避暑文化、港口文化、玻璃文化以及后来的奥运文化、城市生态文化等古今文化财富。“我们将在深入研究、挖掘秦皇岛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文化名城,推进文化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朱浩文总结道。
至于第三项生态环境建设,朱浩文更为憧憬。他介绍说,秦皇岛的森林面积和绿化区域在国内都排名靠前,全市城镇绿化率达到48.7%,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98%,人均公共绿地19.9平方米,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保持在351天以上,一直有着“天然氧吧”的美誉。“未来五年,秦皇岛将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下大力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清洁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入开展‘蓝天碧海金沙行动’。”朱浩文心中的目标是把秦皇岛市建成北方花城和生态水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出一个全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