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改革中破浪前行——记西南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所长周常勇

2011-11-06张欣浪

科学中国人 2011年21期
关键词:柑桔

本刊记者 张欣浪

在改革中破浪前行
——记西南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所长周常勇

本刊记者 张欣浪

科技部万钢部长考察柑桔所

专家简介:

周常勇,1965年11月生,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所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兼任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现代农业(柑桔)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主任、中国柑桔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科技委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农林学部委员、重庆市政府科技顾问团成员、重庆市科青联副主席兼欧美同学会农业服务团团长等职;担任《中国农业科学》和《果树学报》编委、《中国南方果树》和《中国果业信息》主任编委等。主要从事柑桔病毒类病害防控研究和管理工作;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多项,获部(省)级科技成果奖7项,培养研究生40余名,发表论文130余篇。近年获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高校“十五”十佳科技创新人才、中国科协抗冻救灾先进科技工作者、中国农学会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及青年科技奖、澳大利亚外交部约翰·狄龙纪念奖等荣誉称号。

缙云山之麓,嘉陵江之畔,坐落着我国国家级柑桔专业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以下简称柑桔所)。

柑桔是世界第一大水果,橙汁是世界第一大果汁饮料,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是主要柑桔种类和栽培品种的原产地,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其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科技成就对世界柑桔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柑桔所自1960年成立至今,几代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在我国由柑桔生产小国向大国转变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柑桔已成为我国南方农业和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50余年来,柑桔所通过引种、选种和育种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新的优良品种,为调整品种结构提供了依据;试验提出了柑桔丰产栽培和果实贮藏保鲜的技术措施;配合生产单位实施无病毒繁殖计划,通过茎尖嫁接,提供了一批无病毒原种材料;研究害虫发生规律,测定农药防治效果,提出害虫防治措施,为柑桔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有数据统计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柑桔栽培面积增加了60余倍,年产量增加了120余倍(目前约占世界总产的21%),双双跃居世界首位,柑桔所可谓功不可没。

披阅风雨,卓然而立。半个世纪以来,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柑桔所历经数次体制改革,特别是2003年至今,在现任所长周常勇的带领下,柑桔所大胆创新,不懈进取,充分发挥我国柑桔研究领域国家队的带头作用,在推动我国柑桔产业跨越式大发展的征程中谱写出了一曲瑰丽的时代壮歌。

2008年3月中国工程院农学部常委来所考察指导工作

审时度势 大刀阔斧改革

“作为以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既要有‘顶天’的竞争力,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又要有‘立地’的真本领,为推进我国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科技支撑。”柑桔所所长周常勇研究员这样告诉记者。多年来,为了推动柑桔所跨越发展,他们审时度势,大刀阔斧改革,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导向产业服务是柑桔所改革的最终目标,加快领军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柑桔所不懈努力的方向。

实际上,柑桔所的发展历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自1960年成立至今,尽管研究所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内部组织机构,工人比例逐渐下降,然而队伍建设仍然难以适应科研工作发展的需要。1961年,柑桔所在职职工数最多,为842人,约85%为工人;1963年将所属缙云山农场(歇马分场除外)划转地方后,在职职工333人,约80%为工人;随后的40年(在职职工数291~457)工人比例降低了约20个百分点,尽管期间也有体制改革,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单位发展速度相对滞后。

一年美景君须记 正是橙红桔绿时

为优化团队结构,加速跨越发展,近8年来,柑桔所积极探索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大学里工人提前退休退养政策、新进高学历人员政策和在职读研政策,这样一退一进加速了人员结构的调整,新进人员58人,调离人员15人,工人比例降低了20余个百分点。目前,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99人,其中科技人员119人,基本符合研究人员占主体的人员结构要求。同时,通过改革,大大简化管理机构,现调整为2个管理办公室、2个直属科和5个研究室,撤消了试验农场建制,虽然职数减少了、职位降格了,但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2008年2月赴贵州黔东南州抗冻救灾现场

倡导改革、推动发展的人物总是会赢得人们的钦佩。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周常勇深知个中酸甜苦辣。其中,最让他操心的是离退休人员的经费保障问题(研究所现有离退休人员307人,含提前退养21人)。在他看来,离退休人员曾经为研究所发展做出过贡献,他们的利益必须得到保障。为了得到财政支持,推动改革前行,他努力克服本单位事业费偏低的困境,积极争取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为单位近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科研单位并入大学,是个科教资源整合的过程,整合得当就能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继2001年柑桔所整建制并入原西南农业大学之后,2005年再度并入西南大学(由原西南师范大学与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实行中国农业科学院和西南大学共建体制,以大学管理为主,又名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作为研究所的带头人,周常勇再度筹划新体制下研究所的出路与未来。

“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实现研究所与大学互促互进,这是研究所最好的出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周常勇带领柑桔所及相关学院勤奋耕耘,不仅获得了植物保护学科博士点、果树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建设了柑桔主要病虫害可持续控制基础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建成了南方山地园艺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柑桔学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庆市植物病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而且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自合校后,柑桔所紧密依靠西南大学共招收研究生25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8人,留学博士生1名,博士后8人。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6人。而自1985—2000年的10余年间,研究所培养研究生仅10名。

“科研单位并入大学,如果直接进入本科教育,必将触动现行的以本科生生均经费为创收主要来源的学院利益,同时也将逐步偏离服务产业的道路。而协同创新,则践行了既整合资源、又不改变服务产业的办所宗旨。”自2003年担任所长以来,周常勇始终坚持产业导向,支持企业龙头和创新源头,协同学校开展学科建设和创新研究,但不参与本科教学,研究生教育中基础课依托各相关学院开展,研究所仅涉及研究生作论文部分的工作。

事实上,由于有效的合作机制,柑桔所与西南大学有关学院密切合作,申报了不少科研项目,国家现代农业(柑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研究所入选6人并带入学院1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二级和三级岗位杰出人才4人和7人中分别有1人来自学校(兼)。同时,研究所发挥自身的土地资源优势,在现有近2000亩土地中,为学校提供了500余亩用于实习农场建设,学校为此提供所里事业基金补贴,充分发挥了相互促进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共建机制,柑桔所狠抓平台建设,近10年来建成了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柑桔品种改良中心等14个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农业部6个、科技部2个、教育部2个、发改委1个、重庆市3个),大大提升了科技创新、服务产业的能力。

轻装上阵,为柑桔所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如何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真正创造出成果,成了周常勇和柑桔所团队的追求和梦想。

矢志创新 全力服务产业

“无论如何改革,产业导向这一条是基本原则,服务国家农业战略和地方农业战略的需求就是我所立所之根本。”周常勇这样告诉记者。事实证明,时代为这些看准未来发展形势的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解决项目层面的同质竞争和过度竞争,更好导向服务产业,2007年国家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柑桔所始终坚持“立足优势学科、服务产业发展”的原则,首先紧抓有优势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源头,建立在柑桔所的国家果树种质(重庆)柑桔圃在圃保存的柑桔材料1268份6000多株,涵盖柑桔亚科植物中10属25种14变种;经过30余年的积累,于2010年出版《中国果树志·柑桔卷》。建立在该所的国家柑桔苗木脱毒中心保存无病毒良种原种材料421个(约有半数是国内品种,近10年增量一倍),已为我国柑桔主产省(市、区)提供了大量无病毒母本材料;周常勇所长牵头建立的以分子检测技术和容器苗繁育技术为基础的柑桔良种无病毒容器苗三级繁育技术体系2007年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第八届国际柑桔苗木大会在我国重庆成功举办,为我国柑桔种苗繁育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贡献,亦为我国首个柑桔非疫区建设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周常勇所长为该项目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

在充分发挥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科研生长点的培养关系到研究所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柑桔所就利用柑桔胚乳培养获得三倍体植株,在这个领域曾一度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80年代后期开始建立柑桔高效转基因技术体系。近年来,重新焕发生机的柑桔所发挥人才优势,紧跟科技前沿,积极开展分子辅助育种,显著地加速了选育种步伐。目前,研究开发的抗柑桔溃疡病转基因材料已获得农业部安全评价证书,转基因柑桔新品种的培育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抗缺铁”和“食用疫苗型”等转基因良种材料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效。在育种工作中还扩大了以单胚品种为母本的杂交育种,获得了几个有希望的杂交材料。

“尽管目前这些研究成果尚未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却是未来育种的重要基础。”周常勇和柑桔所团队对未来充满信心。

质量安全技术研发与监督是柑桔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柑桔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1991年,柑桔所即建成了农业部柑桔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先后制(修)订了国家和行业标准30余项,承担了多次全国柑桔质量安全普查任务,为柑桔产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农业部对中心投入持续加大,柑桔所抓住发展机会,使得中心装备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准。目前,柑桔所正在加大自身研发能力建设,致力于充分发挥国家队的传帮带及质量安全检验评估监督作用。

与时任埃及农业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埃及农业部部长签订合作协议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给周常勇颁发约翰·狄龙纪念奖

产学研结合,拉动产业化发展,是柑桔所扎实践行的目标。为此,他们加快柑桔所信息化进程,主办的《中国南方果树》荣获2004年“第三届重庆市十佳科技期刊”和2005年“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5年成功将《柑桔及亚热带果树信息》期刊更名为《中国果业信息》,2006年正式成立了网络信息中心,创办的“中柑所在线”(www.cric.cn)自2007年以来连续4年获得“全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并两年分获“最具社会责任感网站”和“最具投资价值网站”单项奖。更为难得的是,他们在系统开展花量调控、保花保果、缺素症矫治、果园水土保持、绿色植保等技术研发基础上,强化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轻简精准作业技术体系及遥感测肥、测产等研究,柑桔信息化和精准化技术跃居国内先进水平,并在重庆忠县、江西赣南等柑桔主产区率先应用,得到重庆市、江西省政府和科技部的充分肯定。此外,信息化远程教育还为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少年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服务,使他们拥有了与城镇基本相同的起跑线。目前,柑桔所信息化建设即将成为科技部在重庆开展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一段时期,还将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加强产业经济学研究分析。

由于柑桔产后升值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明显,已成为我国柑桔产区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相关的技术研发已经成为推动柑桔产业化的强劲动力。作为国内率先开展柑桔果实贮藏技术研发的单位,柑桔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即推出了2,4-D和多菌灵或托布津洗果处理加薄膜单果包装简易技术,迄今仍在全国柑桔产区大面积产业化应用。1986年成立了加工研究室,初衷是提升自我开发能力,之后的20年,因国家投入不大,发展缓慢。进入“十一五”以来,国家投入加大,柑桔所不断整合内部资源,借改革之力,推动柑桔加工产品开发,并取得长足进步。与重庆三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派森百鲜橙汁成为国庆60年庆典天安门城楼观礼指定果汁饮料,并受到高端客户的青睐,柑桔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世界柑桔产量1.2亿余吨,橙汁成为世界最大的果汁饮料,最高年份产量1600余万吨;今后,依靠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柑桔所将继续加强相关技术研发,持续推动我国柑桔产业化进程。

当柑桔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如何规划柑桔产业的未来便成为柑桔所积极思考的问题。作为柑桔研究的国家队,多年来柑桔所以高视角审视柑桔产业,致力于为柑桔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近10年来,柑桔所协助农业部编制了《全国柑桔优势区域规划(2002-2007)》、《全国柑桔非疫区建设规划》以及我国主要产区的柑桔产业发展规划,为全国数十万亩现代柑桔果园进行工程化规划设计。在柑桔生产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柑桔所发挥专业所人员多和无教学任务的优势,总是奋斗在产业第一线。如2008年,在邓秀新院士统一部署下,柑桔所在8个受灾省(区、市)开展抗冻救灾,派出50余人次,行程1.4万公里,为减少果农受灾损失做出了贡献,周常勇所长被中国科协评为“抗冻救灾先进工作者”;再如在“染色橙事件”、“蛆柑事件”等应急事件出现时,他们及时向管理部门提供技术咨询和向公众提供科学释疑。10年来,柑桔所开展培训近百次,受训数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数万份,派出科技特派员(挂职人员)10余名,得到科技部的表扬。2011年,在科技部组织的科技特派员创新大赛中,柑桔所李中安博士获得了一等奖。

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是柑桔所历来的传统。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2000年前后,柑桔所举办柑桔技术培训班近100期。目前,这一传统还在继续保持。近年来,柑桔所高度重视与龙头企业的合作,通过新品种和无病毒容器苗推广、基地论证和规划设计、优质丰产技术集成和示范、技术培训和科技咨询服务、专用制剂和肥料农药开发生产等,先后为北京汇源集团、赣南果业、重庆三峡建设集团、重庆恒河果业公司、福建森美公司等国内柑桔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了扎实有效的技术支撑和科技服务。近10年来,柑桔所实现开发纯收入400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经济紧张的状况。

2009年职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及西南大学部分领导合影

文化强所 以合作促共赢

创新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对促进研究所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鼓劲、激励、奋进效应。因此,文化强所成为柑桔所长远发展的必修功课,被所领导班子摆在了重要位置。

近年来,周常勇所长与所党委书记龙力同志紧密配合,将创先争优、事业发展及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互动推进,在全所形成了创先争优和文化建设的热潮,柑桔所人人根据自己的岗位和职责比学赶帮,勇争先进,勇攀高峰,形成了蒸蒸日上的蓬勃发展局面。

文化氛围需要营造,更需要不断地建设。在2010年建所50周年庆典之际,柑桔所编纂完成《所志》,并提炼出了“壹志嘉树,修远求索”的立所精神,评选出寓意“地方天圆,探索无限”的所徽,在所里为我国4位柑桔学界泰斗塑像立碑,实施了“文化上墙工程”。2011年5月,柑桔所还承办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暨院创先争优工作座谈会。更值得称道的是,近8年来,柑桔所建设的房屋面积和立项项目经费几乎是过去40余年的总和,职工从改革中切实尝到了甜头。树正气、砺斗志,柑桔所形成了协同创新、服务产业的和谐发展氛围,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

自我修炼之后,还要走出去,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才能真正在行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进入本世纪以来,柑桔所始终坚持每年主持承办至少一次全国性会议或培训班,扩大和加强国内科技力量的协作和合作,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认同与好评,周常勇所长在2009年当选为中国柑桔学会理事长、中国柑桔苗木分会理事长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很多行业都开始在国际上寻求自身的发展和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实现与国际接轨,研究所积极承办相关国际学术会议。仅在2008年,就承办了在重庆举行的“第8届国际柑桔苗木大会”和“中国·重庆柑桔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协办了在武汉举行的“第11届国际柑桔学大会”等3次国际会议,接待来自20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200余人次来所考察、访问及学术交流。在迎来送往频率不断加快的同时,柑桔所正在努力推动国际化合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重庆忠县柑桔基地

本真务实 创新发展

目前,柑桔所已初步形成学科和人才队伍比较齐备(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巴渝学者1人、重庆市百人计划2人、包含5名国外博士在内的23位博士、49位高级职称人员)、装备和实验研究条件日趋完善(仪器设备资产约5000万元)、创新和产业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有各级创新服务平台16个)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重要研发服务机构。面向未来,柑桔所最看重的就是柑桔产业的光明前景。

谈及发展成果,周常勇所长总是说,柑桔所近年来几度划转,以改促建,在科教整合的体制改革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近4年来成效显著,在西南大学几次大的专题工作会议上,柑桔所被评为科研先进单位、人才引进先进单位、国际合作先进单位,这主要得益于上级组织和领导的关怀以及同行和各界朋友的关心。实际上,正是柑桔所领导班子和团队成员的艰辛付出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

“在改革中,我们发现整建制并入大学的研究机构在定性时宜继续相对独立保持科学事业性质,而不宜直接改为教育事业性质,因其功能主要是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两类事业性质单位的经费增长机制有明显不同,改变事业性质意味科研单位事业基金的增长需要依赖于本科教学拨款,单位内部协调短期内可一定程度解决此矛盾,但长此以往,很难保持好其服务职能不发生改变。部分发达国家有双预算机制,即以事定岗,以岗位事务分项定预算,从而实现双轨并行协调发展。2006年以来,并入大学的国家研究机构在财政修购专项和基本科研业务费预算方面得到的支持力度明显偏小,令人欣慰的是教育部正在制定‘2011行动计划’,将大学科研力量按大类分为基础研究和产业导向研究两类,在保证前者基础上,以产业服务好坏予以补偿支持。我们2005年并入西南大学迄今,在正高职称评审中仅入选1人,这反映出大学技术职称评价中产业

科服务贡献不能得到充分认可,在大学中宜建立推广系列的正高职称。”在改革中奋力前行,在前行中不断求索,这就是柑桔所人兢兢业业的奋进姿态。

今天,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柑桔所作为国家级柑桔专业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他们肩负着促进我国“柑桔产业由大到强”和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的历史任务。目前,全所上下正履行国家队伍完成国家战略需求的最高使命,坚持科技创新、开发服务和文化建设同步发展,继续扬帆改革,加大同兄弟院所的合作交流力度,坚定不移地走“协同创新、服务产业”之路,在改革中求得更大发展,努力将柑桔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柑桔科技创新中心,柑桔科技产业孵化中心,国际柑桔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从而为中国和世界柑桔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所将继续加大创新协同力度,全力保障产业安全,继续建议各级政府扩大支持无病毒容器苗补贴、非疫区及低度流行区建设的范围,强化充分利用资源和产权保护的意识,加强选育新品种和区试协同力度,特别是砧木区比试验力度,继续加大成熟产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多到产区指导,强化与解决产业问题相关联的基础研究,协助政府抓好做强产业的关键环节,强化相互信息交流的意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公益性基础数据库,联合分级培训技术队伍,特别要强化对后来者的传帮带和更多参与国际交流。”周常勇和柑桔所团队已然踏上新的征程!

猜你喜欢

柑桔
美国:佐治亚州柑桔种植面积持续增加
广西: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控五年规划初显成效
美国:加州柑桔黄龙病防控显成效
法砣19%SC 能有效防治柑桔炭疽病
全球:2020/2021年柑桔产量预计增长4%
更正
柑桔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土耳其:柑桔出口增加
美国:本产季柑桔产量预计仅778万吨
秘鲁:柑桔出口预计超2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