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以江南大学09级学生为例
2011-11-06李秋瑾闵春晖
李秋瑾 闵春晖 朱 玄
(1.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2.江南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3.江南大学机械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以江南大学09级学生为例
李秋瑾1闵春晖2朱 玄3
(1.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2.江南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3.江南大学机械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江南大学本科一年级中基本条件相当的四个拓展训练班和四个普通体育班,共计220多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数据进行比照研究,探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后,通过参加拓展训练课的学习,人际交往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同时研究显示,参加拓展训练时间的长短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增强成正比。
拓展训练;大学生;人际交往
1 前言
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与外界组织或个人进行思想、情感、行为交流的技能和本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个人生存和发展。当代80后大学生从小处在极其优越的条件下,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给予了厚望。但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及客观上他们经历尚浅,缺乏社会经验和能力,导致其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在经济上不能够完全摆脱父母,但心理上又渴望独立,两者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往往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本身适应能力如果较差,则一时间不能完全适应,如果任其恶化发展,对其身心也会造成影响。这些情况都会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拓展训练是利用自然形势和户外场地,设计出的一整套完整的训练设施和训练课程,针对不同组织、不同对象的心理特征和实际需要,在专业训练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训练。拓展训练的目的是: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的、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巅。培养人树立明确的生涯目标、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热爱自然和服务社会的精神[1]。
团队“互动性”和“直指人心”的活动,由此而体验震惊和反思,进而得到心理、身体和品德三个维度素质的拓展,可以提高队员之间的认同感和协作能力。这些项目使一个小组作为整体面对各种挑战,目的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小组需要提高信任、支持、人际关系来克服某种困难时,这种活动极有成效。而大学中拓展训练的开展将更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其追求专业素养与通识素养的和谐,能力素养与道德素养的辉映,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交融、智力素养与非智力素养的契合,立足于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创新,不断加强人才培养理念、教育教学平台、学生发展动因、学校教育资源等的协调,使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得以最大实现[2]。
拓展训练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体验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只有通过共享成果并应用于实践,才是体验式学习的目的[3]。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主动性、交流能力、待人接物的表现、心理承受力四个方面,通过研究拓展训练对这四个方面素质的提高与否以及提高的程度来说明拓展训练的重要性。
本文假设:(1)参加拓展训练有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2)参加拓展训练持续时间长的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高于参加持续时间短的学生。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江南大学220名大一新生。共8个体育公选课班级,其中四个班级为参加拓展训练的素质拓展班,有104名学生组成测试组;另四个不参加拓展训练的体育专项班,共116名学生组成对照组。此8个班级的人数相当,男女生比例相当,独生子女比例相当,生源地分布较均匀。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参照已有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
2)访谈法 与相关领域的专家交流研究方法和内容,同时与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广泛交流,以了解拓展训练后的感受。
3)测量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为准确描述拓展训练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量化,使结果更直观,参照已有心理学问卷和拓展训练效果的特点,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四个方面入手,即个人主动性、交谈、待人接物、心理承受能力,四个方面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综合体现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此调查表,在问卷大批量发放之前,先对其中一个班进行测量,统计信息,用SPSS测得信度为0. 72,大于0.7,问卷可用。
此问卷共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员各发放两次,发放时间相近,间隔不超过一周,即测量前上体育课总次数最多相差一次。2009年11月,在09届新生入学2个月,体育课开始一个月后,发放第一批问卷。此时大部分新生对大学有了基本的了解。2010年3月,对两组成员发放相同问卷,作为第二批问卷,以检测其人际交往能力水平的变化。
4)数理统计法 将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运用SPSS15.0和Excel2003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研究资料及调查问卷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为撰写论文提供准确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测试对象分组定义
本文共发放两次调查问卷,分别为2009年11月和2010年3月。本研究将2009年11月参加不拓展训练的学生填写的问卷定义为A,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填写的问卷为B;2010年3月不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填写的问卷为C,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填写的问卷为D。个体人际交往能力即18道有关人际交往题目得分的平均数,满分为4分。
3.2 对照组前后情况分析
A、C批问卷都是在不参加拓展训练的前提下测得,其不同的因素即“在大学里的时间”,分别为2个月和5个月。对A、C两批问卷的人际交往能力总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知,两组数据的相伴概率为0.947,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可以认为两组总分的总体方差是相等的,根据方差检验的前提条件要求,这组数据是适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
表1 A、C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n=232)
对于不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2010年3月测得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均值比2009年11月测得的均值高。
两组数据的P值为0.01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示拒绝零假设,即A、C两组总分均值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对照组的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前后存在差异并以提升的趋势呈现。
3.3 测试组前后情况分析
B、D两批问卷都是在测试对象参加过拓展训练后测得,不同因素为“参加拓展训练时间”,分别为1个月和3个月。对B、D两批问卷的人际交往能力总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表2 B、D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n=208)
由上表可知相关概率为0.107,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可以认为两组总分的总体方差是相等的,根据方差检验的前提条件要求,这组数据是适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
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2010年3月测得的人际交往能力均值高于2009年1月测得的均值。两组数据的P值为0. 00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示拒绝零假设,即B、D两组总分均值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测试组的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前后存在差异并以提升的趋势呈现。
3.4 测试组与对照组的前后变化情况对比分析
A、C所填写的问卷,B、D为参加拓展训练的学员所填写的问卷。对此两对象的人际交往能力前后变化的差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表3 AC、BD提高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n=220)
由上表可知相关概率为0.761,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可以认为两组差值的总体方差是相等的,根据方差检验的前提条件要求,这组数据是适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
从2009年11月到2010年1月,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均值大于不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的提高均值。
两组数据的P值为0.002,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示拒绝零假设,即两组差值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由此得出,测试组学员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水平比对照组学员的提高的多。
3.5 对此问卷进行因子分析
3.5.1 检验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4 因子分析前提检验表
用SPSS软件对两批问卷进行因子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为截取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可得KMO值为0.736,大于0.7;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综上认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5.2因子分析结果分析结果与问卷设计思想基本相同,分析结果显示为四个因子,如下表所示,
表5 旋转组成矩阵
其中第一个因子包括1、4、7、17题,根据问卷内容将其定义为“个人主动性”;第二个因子包括5、9、10、13、14题,定义为“交谈”;第三个因子包括2、3、6、15、18题,定义为“待人接物”;第四个因子包括8、11、12、16题,定义为“心理承受能力”(各因子的数值即相关题目得分的加权平均数)。
3.5.2 对各因子进行信度分析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对总体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再对各因子进行信度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6 信度统计表
由上表可知,各部分信度均大于0.70,表示此问卷数据可信。
3.6 对各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对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从2009年11月到2010年3月,其人际交往能力总体是有提高的,再对其人际交往的各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其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具体方面。
由上表可知,四个因子的相伴概率均大于显著性水平0. 05,可以认为的总体方差是相等的,根据方差检验的前提条件要求,这组数据是适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
表7 人际交往4个因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n=208)
从2009年11月到2010年3月,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的人交往的四个因子的均值都有提高。
在因子“个人主动性”、“交谈”、“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前后两组数据的P值是小于显著性水平0.05的,表示拒绝零假设,即前后两组数据间有显著性差异。
综上可知,随着参加拓展训练时间的增长,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个人主动性”“交谈”“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均有提高。
4 结论
4.1 入学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变化
测量研究证明,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会有一定的提高。拓展训练对于培养和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其提高幅度比不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更大。
4.2 拓展训练对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影响
从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不同方面的影响效果来看,参加拓展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主动性,对“个人主动性”方面的影响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P<0.01);同时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交谈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拓展训练还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4],在“交谈”和“心理承受能力”两个方面的影响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P<0.05)
[1]卢建辉,齐俊桥,李建设.拓展训练——高校体育课的新内容[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22(3):72-73.
[2]马援.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J].高校教育管理,2009,3(6):85-87.
[3]佟艳华,戚俊娣,周文福.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6(9):145-146.
[4]王长权,高林,李笋南.论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价值[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3):115-116.
Effect of Outward-bound Training on Interpersonal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Taking Students 09 Class of Jiangnan University for Exam ple
Li Qiujin1,Yan Chunhui2,Zhu Xuan3
(1.Internetof Things Engineering College,Jiang Nan University,Wuxi,214122,Jiangsu,China; 2.Institute of Physically Education,Jiang Nan University,Wuxi,214122,Jiangsu,China; 3.Machinery Institute,Jiang Nan University,Wuxi,214122,Jiangsu,China)
By usingmethodsof literature summary andmathematical statistics,by comparison of relative statisticsof 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ofmore than 220 freshmen from four outward-bound training classes and four regular sports classes in Jiangnan University,the impactof outward-bound trainingon university students’interpersonal competence is discussed.Results show that freshmen’s interpersonal skillsgenerally improve through outward-bound training;meanwhile,the duration of participation in outward-bound training is proportional to the enhancementof interpersonal skills.
outward-bound training;undergraduate;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G804.82
A
1672-1365(2011)01-0109-03
2010-07-09;
2010-09-20
200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立项项目。
李秋瑾(1988-),女,河北人,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