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法医学鉴定1例

2011-11-04李建锋张国徽任君旭

关键词:法医学硬膜头部

李建锋,张国徽,任君旭

(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河北张家口075000)

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法医学鉴定1例

李建锋,张国徽,任君旭

(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河北张家口075000)

法医学;硬膜下积液;慢性硬膜下血肿

1 案例介绍

崔某,男,82岁.某年9月28日因交通肇事伤及头部等处,伤后即到当地医院诊治.体格检查:神清语明,查体合作,双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鼻唇沟对称,唇部肿胀,触痛(+),1牙缺失.专科检查:胸廓对称,无畸形,挤压试验(+),可及骨擦音骨擦感,皮下可及捻发音,右肺上野呼吸音消失,双肺下野可闻及干鸣音,左膝可见3 cm×2 cm擦皮伤,左膝活动受限,其余肢体活动正常,肌力正常,脊柱呈生理弯曲,无叩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头部CT片示双侧额顶部颅板下新月形低密度影.9月29日头部CT片示双侧额顶部颅板下低密度影较前明显增宽.诊断为:“双侧额顶部硬膜下积液、颜面部外伤,多发肋骨骨折,双侧血气胸,左膝外伤,1牙缺失.

当年11月22日以“不言语、烦躁不安2个多小时”为主诉再次入院.专科查体:神志恍惚,烦躁不安,查体不配合,双瞳孔等大正圆,D=2.5 mm,光反射灵敏,颈软,四肢均可自主活动,双Babinski征(-).辅助检查:11月22日头部CT示右侧额顶部颅板下见新月形混杂密度影.诊断:右侧额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

次年6月5日鉴定时崔某自述头昏;头部CT片示双侧额顶部颅板下低密度影较前变窄.

2 讨 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的基本成因是头部受力时脑在颅腔内移动,造成脑表面、视交叉池或外侧裂池等处蛛网膜撕裂,脑脊液经瓣状蛛网膜破口进入硬膜下腔而不能回流,经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即可有大量液体积聚在硬膜下间隙而形成[1].由于老年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脑萎缩,而至脑表与硬膜间小交通血管被拉直,张力增高,在此种前提下,随着硬膜下腔积液的增加,脑表与硬膜血管被不断拉抻,最终至血管壁通透性改变血液成份漏出,甚至血管被拉断而造成出血,形成硬膜下出血.随着积液内血液成份的增多,又由于渗透压等改变,使血肿不断扩大,而终至出现脑受压,使临床上症状加重,最终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2].

图1 为伤后当天的脑CT片

图2 为伤后第二天脑CT片

图3 为伤后50天脑CT片

图4 为鉴定时脑CT片

本例被鉴定人受伤后即到医院诊治,根据病历记载及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本次外伤造成了其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且伤后第二天硬膜下积液增多,这是以后形成出血的原因,由于其年龄偏大,且硬膜下血肿的位置和硬膜下积液的位置一样,因此可以认为其硬膜下血肿为硬膜下积液演变而来,现检查见其四肢活动自如,主诉有头昏、头迷等神经功能障碍,因此依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第4.10.1a条之规定,崔某头部伤残程度为十级.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0

[2]王国超,陈大普.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 (01):54-55

[责任编辑:李蓟龙]

R 896

C

1673-1492(2011)02-0095-002

来稿日期:2010-12-01

李建锋(1980-),男,河北邢台人,助教,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病理学.

猜你喜欢

法医学硬膜头部
头部按摩治疗老伴失忆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54例鼻骨骨折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听觉诱发电位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腰椎外伤并椎体血管瘤法医学鉴定1例
个体年龄推断的法医学研究进展